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蓬瀛 拼音:péng yíng
蓬莱 和 瀛洲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或委华駟而轡蛟龙,或弃神州而宅 蓬 瀛 。”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清字》诗:“幽人蹈 箕 潁 ,方士访 蓬 瀛 。” 明 唐顺之 《送王侍读赴南都》诗:“此去 周南 异留滞,看君到处即 蓬 瀛 。”词语解释:登瀛 拼音:dēng yíng
(1).登上 瀛州 。犹成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祝寿》:“拚酩酊,算此乐人间,不减登瀛。”
(2).见“ 登瀛洲 ”。
(3).登上瀛台。 清 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仪式之一。《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公子 ﹞一心只想飞回去见着父母……无如明日便是传臚大典,紧接着还有归大班引见,赴宴,谢恩,登瀛,释褐许多事,授了职便要进那座翰林院到任。”
词语解释: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兴,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开文学馆,擢 房玄龄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胡三省 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刘克庄 《哭毛易甫》诗:“垂二十年犹入幙,后三四榜尽登 瀛 。”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侥倖耳。”词语解释:寰瀛 拼音:huán yíng
(1).天下;全世界。 晋 崔棁 《晋朝飨乐章·三举酒》:“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翫月》诗:“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宋 秦观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於是露刃者胆丧,控弦者骨惊,谓令公尚临於金甲,想可汗未厌於寰瀛,顿释前憾,来寻旧盟。” 严复 《原强》:“ 达尔文 者, 英 之讲动植之学者也。承其家学,少之时,周歷寰瀛。”
(2).指疆域。 唐 司马札 《古边卒思归》诗:“ 汉武 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3).犹尘世。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无妨隐朝市,不必谢寰瀛。” 五代 齐己 《送白处士游峨嵋》诗:“莫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迴休。”词语解释:东瀛 拼音:dōng yíng
(1).东海。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颂·回向佛道篇颂》:“咄嗟失道尔迴驾,沔彼流水趣东瀛。” 唐 刘禹锡 《汉寿城春望》诗:“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明 何景明 《喜戴仲鹖得乡荐》诗之一:“试问东瀛海边住,何如 金明池 上游。”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 乾隆 丙午,鲸波不靖, 凤山 围急。愤气成神,大招不反,东瀛盪坼。”
(2).指 日本 。 清 王韬 《〈湖山侗翁诗集〉序》:“去年闰三月游 东瀛 ,小住 江户 。” 清 秋瑾 《〈中国女报〉发刊辞》:“自兹以后,行见 东瀛 留学界,蒸蒸日盛矣。” 杜宣 《悼郭老》诗:“人在 东瀛 心在国,不甘亡命度华年。”词语解释:沧瀛 拼音:cāng yíng
(1).沧海,大海。 南朝 陈 沉炯 《归魂赋》:“百万之虏,俄成鱼鳖。千仞之阜,倏似沧瀛。” 明 黄洪宪 《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 上京 。” 清 龚自珍 《投李观察宗传》诗:“汪汪无尽意,对面即沧瀛。” 周实 《哭洗酲》诗:“其时狂奴负狂名,少年眼底隘沧瀛。”
(2).指东方海隅之地。 唐 李白 《东海有勇妇》诗:“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词语解释:澄瀛 拼音:chéng yíng
清池。《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橈。”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楚 人名池泽中曰瀛。”词语解释:四瀛 拼音:sì yíng
四海,天下。《宋书·明帝纪》:“德洞四瀛,化绵九服。” 明 李东阳 《送焦守静先生使襄府》诗:“丹书玉节又南行,一日龙光起四瀛。”词语解释:登蓬瀛 拼音:dēng péng yíng
犹登瀛洲。 明 高启 《感旧训宋军咨见寄》诗:“大欲干万乘,献策登蓬瀛。”词语解释:瀛瀛 拼音:yíng yíng
水广貌。引申为地域广大。词语解释:环瀛 拼音:huán yíng
(1).《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 赤县 神州……中国外如 赤县 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后因以“环瀛”指宇宙、世界。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俯环瀛而极望,积苏非遥;出云汉而高践,灵槎可记。” 梁启超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当其盛也,炙手可热,威震环瀛。”
(2).指大海。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自与泰西诸国通商立约以来,尽舟航之利,歷环瀛之远,视万里有如咫尺,经沧波有同袵席,国无远近,皆得与我为邻。”词语解释:裨瀛 拼音:bì yíng
古指九州内外的海洋。 景耀月 《远游》诗:“ 泰岳 烟云飞玉座,裨瀛风浪逐行宫。”参见“ 裨海 ”。
词语解释:裨海 拼音:bì hǎi
小海。《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 司马贞 索隐:“裨音脾。裨海,小海也。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故知此裨是小海也。且将有裨将,裨是小义也。”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禹贡》九州,方今天下九州也……每一州者四海环之,名曰裨海。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清 赵翼 《闻官兵屡捷志喜》诗:“兵收裨海 蓬 瀛 岛,星贯穹霄毕昴街。”词语解释:谈瀛 拼音:tán yíng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后以“谈瀛”指谈论海外事。 清 黄遵宪 《为何翽高兵部题象山图》诗:“叩门海客偶谈瀛,发篋《阴符》或论兵。” 清 黄遵宪 《再述》诗:“万国谈瀛惊创见,八方震电怒环攻。”词语解释:九瀛 拼音:jiǔ yíng
(1).指九州与环其外的瀛海。 唐 陈子昂 《蓟台览古》诗:“ 邹子 何廖廓,漫説九瀛垂。”
(2).泛指海外各国。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十·黄帝》:“九瀛仰化,诸北贡职,杨裘秬鬯,贯匈长股,莫不来庭而依朔。”词语解释:八瀛 拼音:bā yíng
(1).八海。《旧唐书·代宗纪论》:“虽 神禹 之乘四载, 玄冥 之洒八瀛,亦不能堙洪涛而扑烈焰者,何也?良以势既坏而不能遽救也。”
(2).古谓 中国 的四方四隅皆有瀛海环其外,故亦以借指世界。 清 赵翼 《古诗》之十:“此又昔所无,今且遍八瀛。”词语解释:溟瀛 拼音:míng yíng
大海。 明 刘基 《天寿节同诸寓臣拜于宝林教寺礼毕登槃翠轩分韵得稽字》诗:“紆徐睇溟瀛,缅邈想 淮 济 。”词语解释:溶瀛 拼音:róng yíng
水势浩大貌。 唐 元结 《宴湖上亭作》诗:“舫去若惊鳧,溶瀛满湖浪。”词语解释:重瀛 拼音:zhòng yíng
重重的海洋。泛指海外各地。《清史稿·食货志一》:“及 同治 、 光绪 间,交通日广,我国之民耕种贸迁,徧於重瀛。”词语解释:鳀瀛 拼音:tí yíng
鯷海 。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序》:“时凤扆多闲,上得和平之政; 鯷瀛 有截,下无交争之人。”词语解释:沃瀛 拼音:wò yíng
肥美的池泽。 晋 左思 《蜀都赋》:“其沃瀛则有攅蒋丛蒲,緑菱红莲。”词语解释:外瀛 拼音:wài yíng
谓海外之地。《南齐书·乐志》:“灵心顾,留辰睠。洽外瀛,瑞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