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首字词组
澜翻澜漫澜波澜清澜汍澜汗澜文澜熳
澜倒澜浪澜澜澜斑澜澳澜倒波随澜沧江澜贱

词语解释:澜翻  拼音:lán fān
(1).亦作“ 澜飜 ”。水势翻腾貌。《宣和画谱·董羽》:“﹝ 董羽 ﹞画水於玉堂北壁,其汹涌澜飜,望之若临烟江絶岛间。”
(2).比喻言辞滔滔不绝。 唐 韩愈 《记梦》诗:“絜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閒。” 宋 苏轼 《戏用晁补之韵》:“知君忍飢空诵诗,口颊澜翻如布穀。” 清 钱谦益 《漳浦刘府君合葬墓志铭》:“先母授二子书,澜翻成诵,乃令就塾。”
(3).形容笔力或文章气势奔放跌宕。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苏 黄 米 薛 笔势澜翻,各有趋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东坡 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金圣叹》:“下笔益机辨澜翻,常有神助。”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虚斋兀坐訥不言,文词脱手如澜翻。”
词语解释:澜倒  拼音:lán dǎo
(1).狂澜倾倒。比喻某种势力、风气发展凶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监生选正官》:“旋以钱神选府判而出,儼然与二千石称僚友。澜倒至此,令人切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自 战国 庄 、 列 、二 邹 ,纵谈宇宙,茅靡澜倒,举世若狂。 汉 兴, 董 贾 诸人,渐趋醇朴。”
(2).狂澜既倒。比喻正气沦没。 明 归有光 《答唐虔伯书》:“今号为丈夫者,媕阿脂韦,小小利害,遂以澜倒。”
词语解释:澜漫  拼音:lán màn
亦作“ 澜熳 ”。
(1).分散、杂乱貌。《淮南子·览冥训》:“主闇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脩。” 晋 潘岳 《沧海赋》:“徒观其状也,则汤汤荡荡,澜漫形沉,流沫千里,悬水万丈。” 唐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离思春冰泮,澜漫不可收。”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
(2).形容色彩浓厚鲜明。 晋 左思 《娇女诗》:“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诗人每用澜熳字,玩诗意乃淋漓酣足之状。”
(3).兴会淋漓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留连澜漫,嗢噱终日。”
词语解释:澜浪  拼音:lán làng
放浪无拘。《诗话总龟·评论四》《百斛明珠》:“乃真得渔父家,然纔出 新妇磯 ,又入 女儿浦 ,此渔父无乃大澜浪也。” 元 王晔 《水仙子·答》曲:“风流 双渐 惯轮铡,澜浪 苏卿 能跳塔。”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山谷 诗云:‘ 新妇磯 边眉黛愁, 女儿浦 口眼波秋。’自谓以山色水光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 东坡 谓其‘太澜浪’,可谓善謔。”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在 江西 ,有兵官素澜浪,而无跡可劾。求见公,公切齿投其謁於地。后公旋去官终不见。”
词语解释:澜波  拼音:lán bō
波涛。 南朝 齐 谢朓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诗:“ 荆吴 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北齐 刘昼 《新论·殊好》:“悬瀨碧潭,澜波汹涌。”
词语解释:澜澜  拼音:lán lán
流貌。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今君为我千万弹,乌啼啄啄泪澜澜。”
词语解释:澜清  拼音:lán qīng
清澄如水。《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词语解释:澜斑  拼音:lán bān
杂乱交错貌。 宋 梅尧臣 《忆洛中旧居寄永叔兼简师鲁彦国》诗:“何由覿夫子,客袂泪澜斑。”
词语解释:澜汍  拼音:lán wán
汍澜。泪流貌。 唐 罗隐 《送臧濆下第谒窦鄜州》诗:“万里故乡云縹緲,一春生计泪澜汍。”
词语解释:澜澳  拼音:lán ào
水曲。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清氛霽 岳阳 ,曾暉薄澜澳。” 明 陈子龙 《玉泉》诗:“澜澳无定姿,空濛移阴阳。”
词语解释:澜汗  拼音:lán hàn
水势浩大貌。《文选·木华〈海赋〉》:“洪涛澜汗,万里无际。” 李善 注:“澜汗,长貌。” 清 王士禛 《五丁峡》诗:“乱水殷峡中,鮫蜃喜澜汗。” 苏曼殊 《译拜伦赞大海》诗:“皇涛澜汗,灵海黝冥。”
词语解释:澜倒波随  拼音:lán dǎo bō suí
犹言随波逐流。比喻言行无标准。 明 宋濂 《楚石禅师六会语序》:“第近年以来,传者失真,澜倒波随,所趣日下。” 明 宋濂 《理学纂言序》:“当今学者澜倒波随,一惟卑陋之归, 伯清 能尊 朱子 之学而扶导之,岂非 朱子 之孝子乎。”
词语解释:澜文  拼音:lán wén
波纹。《南齐书·张融传》:“若夫增云不气,流风歛声。澜文復动,波色还惊。”
词语解释:澜沧江  拼音:lán cāng jiāng
中国西南地区大河,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西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南部出境,改称湄公河,为老挝、缅甸的界河,并流经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全长4180公里,中国部分长2613公里,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词语解释:澜熳  拼音:lán màn
见“ 澜漫 ”。
词语解释:澜漫  拼音:lán màn
亦作“ 澜熳 ”。
(1).分散、杂乱貌。《淮南子·览冥训》:“主闇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脩。” 晋 潘岳 《沧海赋》:“徒观其状也,则汤汤荡荡,澜漫形沉,流沫千里,悬水万丈。” 唐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离思春冰泮,澜漫不可收。”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
(2).形容色彩浓厚鲜明。 晋 左思 《娇女诗》:“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诗人每用澜熳字,玩诗意乃淋漓酣足之状。”
(3).兴会淋漓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留连澜漫,嗢噱终日。”
词语解释:澜贱  拼音:lán jiàn
(价格)低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我祖上遗下……居房若干间, 长江 上下芦洲若干里,良田若干顷,极是有利息的。我当初要银钱用,都澜贱的典卖与人了。” 顾学颉 校注:“澜贱,即‘滥贱’;价钱非常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