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首字词组
潼关潼华潼潼潼滃潼激潼函潼溶 

词语解释:潼关  拼音:tóng guān
关隘名。古称 桃林塞 。 东汉 时设 潼关 ,故址在今 陕西省 潼关县 东南,处 陕西 、 山西 、 河南 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 在 关 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 潼关 。” 唐 杜甫 《北征》诗:“ 潼关 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 潼关 附近冲过去,到了 河南 ,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词语解释:潼华  拼音:tóng huá
陕西省 潼关 和 华阴 的并称。 章炳麟 《杂感》诗之二:“恨少 舞阳 屠狗侣,扫除羣吠在 潼华 。”
词语解释:潼潼  拼音:tóng tóng
高貌。《文选·宋玉〈高唐赋〉》:“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 李善 注:“潼潼,高貌。” 清 秋瑾 《赤壁怀古》诗:“潼潼水势嚮 江 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儂来凭弔日,岸花焦灼尚餘红。”
词语解释:潼滃  拼音:tóng wěng
云起貌。引申为盛多。 汉 焦赣 《易林·坤之旅》:“潼滃蔚薈,林木来会,津液下降,流潦霈霈。” 章炳麟 《訄书·制币》:“神州之商,潼滃蔚薈,相集相错,以成大羣,而后可与西商格拒。”
词语解释:潼激  拼音:tóng jī
冲激,冲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 在 关 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 潼关 。”
词语解释:潼函  拼音:tóng hán
潼关 和 函谷关 的并称。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尒绵永神道碑》:“西自 潼 函 ,东绵 巩 洛 。”
词语解释:潼溶  拼音:tóng róng
黏糊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乾潼溶,见风自解碎。” 缪启愉 校释:“所谓‘潼溶’,即指胶乾得不好,或者无法使胶乾得很好,以致发生黏糊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