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积潦流潦黄潦停潦风潦淖潦疆潦 
潢潦涨潦淫潦洪潦十年九潦湟潦渟潦 
行潦秋潦黑潦沈潦鱼潦潦潦灾潦 
夏潦涂潦雨潦污潦铺潦潴潦  
水潦霖潦泞潦霪潦淋潦浸潦  

词语解释:积潦  拼音:jī lǎo
亦作“ 积涝 ”。 成灾的积水;洪涝。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三:“繫匏两相忆,极目十餘城,积潦干斗极,山河皆夜明。”《宋史·五行志一上》:“京师大雨,漂坏庐舍,民有压死者;积潦浸道路,自 朱雀门 东抵 宣化门 尤甚。” 元 杨仲弘 《喜晴得扬字呈汪知府》诗:“不畏涂泥滑,寧忧积潦妨。” 清 唐孙华 《大雨行海淀道中》诗:“我行与雨期,险苦真自蹈, 燕 地少沟塍,一雨成积涝。”
词语解释:潢潦  拼音:huáng liáo
地上流淌的雨水。《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丰注溢脩霤,潢潦浸阶除。” 张铣 注:“潢潦,雨水流於地者。”潢,一本作“ 黄 ”。 唐 元稹 《书异》诗:“汹涌潢潦浊,喷薄鲸鯢腥。” 明 顾鼎臣 《悯雨》诗:“街市潢潦集,浅深可方舟。”
词语解释:行潦  拼音:xíng liáo
(1).沟中的流水。《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毛 传:“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 太山 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 赵岐 注:“行潦,道傍流潦也。” 孙奭 疏:“潦,雨水盛也。”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川源饶毒雾,谿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崩槎千岁古。” 张际春 《向赣南闽西进军》:“有些路旁的枯草上,挂着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圆形冰柱,风吹着一摇一摆,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动着。”一说道路上的积水。《左传·隐公三年》:“潢、污、行潦之水。” 孔颖达 疏:“行,道也;雨水谓之潦。言道上聚流者也。 服虔 云:‘畜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行潦,道路之水是也。’” 郭沫若 《山中杂记·卖书》:“雨伞上滴落着的雨声都举着音乐的谐调,赤足上蹴触着的行潦也觉得爽腻。”
(2).《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郑玄 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於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齐絜之诚以荐之故也。”《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后因以“行潦”指祭祀或进献用的酒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至德可饗,行潦斯挹。”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而策勛饮至,频承湛露之恩;献寿奉觴,未申行潦之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金 ( 高丽 使臣)之词云:‘穆如清风,幸被餘光之照;酌彼行潦,可形将意之勤。幸被宽裕而有容,敢以菲微而废礼。’”
(3).指浑浊的水。以喻浊世。《诗·大雅·泂酌》篇,今文三家以之为 公刘 而作。谓以戎狄浊乱之区而 公刘 居之,譬如行潦可谓浊矣。 公刘 挹而注之,则浊者不浊,清者自清。说见 清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 公刘 挹行潦,而浊乱斯清,官操其业,士执其经。” 清 顾炎武 《淮北大雨》诗:“已知举世皆行潦,且復因人赋苦匏。”自注:“匏苦不材於人,共济而已。”按,《诗·邶风·匏有苦叶序》谓“刺 衞宣公 也。”
词语解释:夏潦  拼音:xià liáo
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宋史·河渠志七》:“夏潦涨溢, 荆南 、 復州 千餘里,皆被其害。”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夏潦时至,山水奔迸。”
词语解释:水潦  拼音:shuǐ lǎo
1.大雨;雨水。《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左传·襄公十年》:“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魏书·崔浩传》:“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季夏,水潦盛昌,故行夏令则为大水。”
2.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藏。”《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 唐 高适 《苦雨寄四房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清 刘大櫆 《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迺作徒杠,迺作舆梁,亘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骤涨,民不病涉。”
水淹。《管子·轻重丁》:“ 齐 西水潦而民飢, 齐 东丰庸而糶贱。”《后汉书·南匈奴传》:“ 关 东水潦,人民飢饿死尽,可击也。”《梁书·武帝纪中》:“六月丁亥,詔以 东阳 、 信安 、 丰安 三县水潦,漂损居民资业,遣使周履,量蠲课调。”
词语解释:流潦  拼音:liú liáo
地面流动的积水。《韩诗外传》卷二:“高墙丰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兴,流潦至,则崩必先矣。” 宋 苏辙 《徐州汉高帝庙祈晴文》:“疏放流潦,改种秋稼。”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碧荫盪流潦,萧索满孤听。”
词语解释:涨潦  拼音:zhǎng liáo
(1).流水上涨。 宋 欧阳修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凿 龙 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余犯涨潦时来,水漫羡不復见滩。”
(2).指上涨的水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贼渡江先犯緑营,兵溃,满营隔涨潦不能救。”
词语解释:秋潦  拼音:qiū liáo
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秋潦浩汗,山溪猥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归熙甫 如秋潦在地,有时汪洋,不则一泻而已。” 明 夏完淳 《九哀·望首阳》:“天淫淫兮降霖,大块动兮秋潦。”
词语解释:涂潦  拼音:tú liáo
犹行潦。谓道路泥泞积水。《礼记·曲礼上》:“送丧不由径,送葬不避涂潦。” 三国 魏 曹丕 《黎阳》诗之二:“班之中路,涂潦是御。” 宋 梅尧臣 《苦雨》诗:“涂潦将埋轮,牛马困负軛。”
词语解释:霖潦  拼音:lín liáo
淫雨。亦指雨后的积水。 晋 曹摅 《思友人》诗:“密云翳阳景,霖潦掩庭除。” 唐 杜甫 《承沉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贫贱人事略,经过霖潦妨。” 仇兆鳌 注:“霖潦,为淫雨所阻。”
大雨积水成涝。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上》:“隄防完全,虽遭雨水霖潦,不能为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浚池》:“昔人治高田之法,凡陂塘池堰,可以瀦蓄以备暵旱,可以宣洩,以防霖潦者,皆所以治田者也。”
词语解释:黄潦  拼音:huáng liáo
浑泥水。《晋书·束晳传》:“不必望朝隮而黄潦臻,禜山川而霖雨息。”
词语解释:淫潦  拼音:yín liáo
(1).久雨积水为灾。《新唐书·崔碣传》:“ 可久 陈寃, 碣 得其情……时淫潦,狱决而霽。” 宋 苏辙 《齐州泺源石桥记》:“淫潦继作,桥遂大坏。”《元史·河渠志一》:“泄江湖之淫潦,立捍海之横塘,而 浙 右之民得免於水患。”
(2).指路上积水。 清 陈贞慧 《书·甲申南中事》:“随於四月初八日,从淫潦中策蹇至 南京 。” 严复 《有如三保》:“天大雨淫潦,一狂生取其(指五通神)像横水中,为砅以过。”
词语解释:黑潦  拼音:hēi liáo
黑浊的积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肆外一带长溪,黑潦涌动,深不见底。” 何垠 注:“潦音老,止水也。( 宋 ) 马子才 ( 马存 )诗:黑潦满道,马如游龙。”
词语解释:雨潦  拼音:yǔ liáo
大雨积水。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雨潦四集,浮动牀几。” 元 虞集 《吴张高风图序》:“自是夏多雨潦,规再往未能也。”
见“ 雨涝 ”。
词语解释:雨涝  拼音:yǔ lào
亦作“ 雨潦 ”。 因雨水过多而成涝灾。《宋书·五行志二》:“ 寿春 秋夏常雨潦。”《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应当使每人有一亩水地》:“ 汾阳县 的气候特点是冬春风大、春夏干旱、秋季雨涝,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词语解释:泞潦  拼音:nìng liáo
泥水淤积。《新唐书·王处存传》:“ 光化 三年, 朱全忠 使 张存敬 攻 幽州 ,以 瓦桥 泞潦,道 祁沟 关。”
词语解释:停潦  拼音:tíng liáo
积水。 唐 元稹 《江边》诗:“停潦鱼招獭,空仓鼠敌猫。”
词语解释:洪潦  拼音:hóng liáo
洪水。多雨后的大水。 晋 张协 《杂诗》之十:“洪潦浩方割,人怀昬垫情。”《明史·吴桂芳传》:“ 桂芳 以 淮 扬 洪潦奔流,惟 云梯关 一径入海,致海涌横沙,河流汎溢,而 兴 、 盐 、 高 、 寳 诸州县所在受灾,请益开 草弯 及老 黄河 故道以广入海之路。”
词语解释:沈潦  拼音:shěn liáo
雨后积水。 唐 温庭筠 《寒食节日寄楚望》诗之二:“年芳苦沉潦,心事如摧櫓。”
词语解释:污潦
积水;积水坑。 唐 柳宗元 《闵生赋》:“壤污潦以坟洳兮,蒸沸热而恒昏。”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摄生》:“若借户枢为他楔,入流水于污潦,鲜有不螻、不腐者矣。” 清 黄景仁 《雨中游桃庄看飞泉》诗:“大海及污潦,安知后所适。”
积水成涝。《旧唐书·韦见素传》:“ 天宝 十三年秋,霖雨六十餘日,京师庐舍垣墉頽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污潦。”
词语解释:霪潦  拼音:yín liáo
久雨成涝。《明史·杨最传》:“一遇霪潦,荡为巨浸。”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淹时患霪潦,仍肯当秋晴。” 清 唐孙华 《官米行》:“去年霪潦岁不熟,惵惵穷民在沟瀆。”
词语解释:风潦  拼音:fēng liáo
风灾和涝灾。《元史·世祖纪四》:“己未, 檀 顺 等州风潦害稼。”
词语解释:十年九潦  拼音:shí nián jiǔ liáo
亦作“ 十年九涝 ”。 几乎每年都闹水灾。《庄子·秋水》:“ 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如:这个地区,不只十年九涝,而且土地贫瘠,棉、粮作物产量很低。
词语解释:鱼潦  拼音:yú liáo
养鱼的积水潭。 清 魏坤 朱彝尊 《九日雨阻天宁寺联句》:“马毛缩,鱼潦深,行躑躅,坐沉吟。”
词语解释:铺潦  拼音:pù liáo
犹淋漓。《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像 狄大哥 ,叫你使铁钳子拧的遍身的血铺潦,他怎么受来?”
词语解释:淋潦  拼音:lín liáo
滂沱大雨。 明 刘基 《祀方丘颂》序:“至丁未日夜三鼓,有风徐来,淋潦顿收。”
词语解释:淖潦  拼音:nào liáo
烂泥积水。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夫微生物之生也,起於秽气,育於异袗,故房室隘湫,衣服不洁,淖潦交横,器物堆积,犬鷄牛豕,粪便杂沓,死鼠、腐蛇、毒虫、败叶,闇屯积久而蒸气於上,则微生毒物缘此化成。”
词语解释:湟潦  拼音:huáng liáo
低洼积水处。《大戴礼记·夏小正》:“湟潦生苹。湟,下处也。有湟然后有潦,有潦而后有苹草也。” 孔广森 补注:“湟,隍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潦,行潦也。七月雨盛,湟之涸者亦为潦,故曰有湟然后有潦。”
词语解释:潦潦  拼音:liáo liáo
雨大水流貌。《墨子·亲士》:“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
词语解释:潴潦  拼音:zhū liáo
(1).聚汇的水;停积的水。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於是自 保州 西北 沉远濼 ,东尽 沧州 泥沽海 口,几八百里,悉为瀦潦,阔者有及六十里者。”
(2).指积水,潮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
词语解释:浸潦  拼音:jìn liáo
多雨所积之水。 唐 沉亚之 《万胜岗新城录》:“山泽之地,其土瘠漓。今时方秋,浸潦用事,谓众之功难为也。”
词语解释:疆潦  拼音:jiāng liáo
1.土质坚硬容易引起涝害的土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孔颖达疏:"贾达以疆为疆?硗埆之地。"杨伯峻注:"疆当作强。强潦谓土性刚硬,受水则潦。"武亿《群经义证四。春秋左氏传。襄公廿五年》:"贾逵以疆为疆?硗埆之地,与潦为水潦之地分解为晰。《月令》'可以美土疆'注:'土疆,强?之地。'是其义也。"一说,疆潦为在边境的水涝地。杜预注:"疆界有流潦者,计数减其租入。"
词语解释:渟潦  拼音:tíng liáo
积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靳总兵》:“会夏月,零雨浹旬,所在沙漠窏窊处多渟潦。”
词语解释:灾潦  拼音:zāi liáo
亦作“灾潦”。 水灾。《后汉书·顺帝纪》:“连年灾潦, 冀 部尤甚。”《宋史·贾易传》:“ 苏軾 守 杭 ,诉 浙 西灾潦甚苦。”参见“ 灾涝 ”。
词语解释:灾涝  拼音:zāi lào
水灾。《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詔经寇六州,仍逢灾涝,可量加救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