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潜通 拼音:qián tōng
亦作“潜通”。 暗通;私通。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皇》:“指天画地,神化潜通。”《旧唐书·哥舒翰传》:“﹝ 哥舒翰 ﹞诬奏户部尚书 安思顺 与 禄山 潜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吏部见客》:“前辈如 严文靖 之为太宰, 陆庄简 之为选郎,私宅皆无日不通宾客,未闻有讥评之者,况要津之嘱挟,簠簋之潜通,岂朝房公署所能絶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封王制书里说封王的原因是 洱河 诸部潜通 犬戎 ( 吐蕃 ), 蒙归义 率兵征讨有功。”词语解释:潜鳞 拼音:qián lín
即鱼。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潜鳞在渊,归雁载轩。” 唐 杜甫 《上后园山脚》诗:“潜鳞恨水壮,去翼依云深。” 明 李东阳 《与顾天锡夜话》诗:“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词语解释:潜心 拼音:qián xīn
亦作“潜心”。 专心。 汉 扬雄 《法言·问神》:“敢问潜心於圣。”《三国志·蜀志·向郎传》:“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想尔时与 坡公 同学,潜心稽考,老大著述大成。”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二》:“佛教虽盛极一时,真能潜心内典的和尚却有许多不自由。”词语解释:潜夫 拼音:qián fū
隐者。 清 方文 《从子子唯园中作》诗:“勿使衡门延俗客,每将疑义问潜夫。” 清 金农 《题卖饼家壁》诗:“葱肆浆房半故儒,康衢卖饼亦潜夫。”词语解释:潜龙 拼音:qián lóng
(1).谓阳气潜藏。《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李鼎祚 集解引 马融 曰:“物莫大於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於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长生术,初九秘潜龙。慎勿从高宜作客,丹田流注气交通。”
(2).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食举歌》:“瑞徵辟,应嘉钟,舞云凤,跃潜龙。”《旧唐书·文苑传上·谢偃》:“勿忘潜龙之初,当怀布衣之始。”《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昔 太祖武皇帝 ,创立基业,本欲立 陈思王 子建 为社稷主;不幸奸谗交集,岁久潜龙。”
(3).比喻贤才失时不遇。《后汉书·马融传》:“聘畎亩之羣雅,宗重渊之潜龙。” 李贤 注:“潜龙,喻贤人隐也。” 清 顾炎武 《送李生南归寄戴笠王锡阐二高士》诗:“潜龙犹在水,别鹤已来 秦 。”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咏到潜龙字字悽,那堪重赋井中泥。”词语解释:潜虬 拼音:qián qiú
见“ 潜虯 ”。
亦作“ 潜虬 ”。亦作“潜虯”。 1.犹潜龙。喻有才德而未为世重用之人。 晋 左思 《蜀都赋》:“下高鵠,出潜虯。”《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潜虯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李善 注:“虯以深潜而保真,鸿以高飞而远害。今已婴俗网,故有愧虯鸿也。”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令弟经济士,謫居我何伤。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 唐 孟郊 《寄张籍》诗:“浮云何当来,潜虬会飞腾。”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李白 称之为‘经济士’,又称之为‘潜虯’(卧龙)。”
(2).无名指。《全唐诗》卷八七八载《招手令》:“潜虯阔玉柱三分,奇兵阔潜虯一寸。”自注:“潜虯,无名指也。”词语解释:潜消 拼音:qián xiāo
暗中消除。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制》:“ 春秋 时 郑 多良士,是以师子 大叔 之政,而羣盗之气潜消。”《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南革之乱……至庚戌,辰戌一冲而爆发,然其兴也渐进,其灭也潜消,南方之强也。” 志达 《保满与排满》:“在 满 人而言 满 汉 平等,不过以此説笼络 汉 民,以潜消其革命。”词语解释:潜伏 拼音:qián fú
亦作“潜伏”。 隐藏;埋伏。《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以大兵潜伏於 阜陵 俟之, 凌 觉而走。”《北史·拓拔顺传》:“长子 朗 ,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 康奴 ,以首祭 顺 墓,然后诣闕请罪。” 杨朔 《万古青春》:“天一黑,部队便在预定的潜伏地带移动。”词语解释:潜踪 拼音:qián zōng
(1).隐蔽踪迹。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兵嚣》:“军声四起汹汹、汹汹,教人何处潜踪、潜踪?”《红楼梦》第五四回:“大家躡手躡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只见 袭人 和一个人对歪在地炕上。”
(2).指潜逃。《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
(1).隐去行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 殷元礼 ﹞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花月痕》第四六回:“该大臣等……淆乱是非,致令外议沸腾,或曰受贿容奸,或曰潜踪通贼。”
(2).犹灭迹。 清 林则徐 《会札南澳锲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奸徒总未潜踪,以致去而復来。”词语解释:潜光 拼音:qián guāng
(1).隐藏光彩。比喻才华不外露。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 唐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诗:“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2).指隐居。《晋书·隐逸传·郭瑀》:“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 唐 李白 《自梁园至敬亭山因有此赠》诗:“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我则异於是,潜光 皖水 滨。”词语解释:潜德 拼音:qián dé
谓不为人知的美德。 汉 刘歆 《遂初赋》:“□幽潜德,含理神兮。” 宋 薛季宣 《答陈同甫书》:“发潜德之幽光,某愧焉多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固由圣主名臣表扬潜德,而 忠端 灵爽至於三百年后,犹足以感天地而动风雨。”词语解释:潜生 拼音:qián shēng
暗暗滋生。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官缺其人,偷惰潜生。”词语解释:潜行 拼音:qián xíng
亦作“潜行”。
(1).谓游泳时人体在水面下游动。《庄子·达生》:“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庄子拾遗·达生》“至人潜行不窒”:“ 郭 注云:‘潜行水中亦为游也。’《説文》十一篇上水部云:‘潜,涉水也。’‘潜行不窒’,谓潜行中呼吸不窒,与下文‘蹈火不热’义正相对。”《诗·周南·汉广》“ 汉 之广矣,不可泳思” 毛 传:“潜行为泳。” 郑玄 笺:“其欲渡之者,必有潜行乘泭之道。”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僊人者……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 宋 秦观 《浩气传》:“潜行不窒……是纯气之守也。”
(2).暗流。《史记·大宛列传》:“其东水东流,注 盐泽 。 盐泽 潜行地下,其南则 河 源出焉。”《汉书·西域传上》:“﹝ 蒲昌海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於 积石 ,为中国河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其水东南流,潜行地下,又东南復出,俗谓之 雹水 。”
(3).秘密行走。《韩非子·十过》:“臣请试潜行而出,见 韩 魏 之君。” 唐 杜甫 《哀江头》诗:“ 少陵野老 吞声哭,春日潜行 曲江 曲。” 清 梅曾亮 《上方尚书书》:“而 曹州 长垣 诸贼,敢以狐鼠啸聚,潜行突发,輒轻入重地,警犯闕庭。”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上海所感》:“至今为止,所听到的是革命者因为受着压迫,所以用着潜行,或者秘密的活动。”
(4).谓专心修行。 明 李贽 《豫约·早晚钟鼓》:“故有不待入门礼佛见僧而潜行顿改者,此鐘鼓之音为之也,所係诚非细也。”词语解释:潜藏 拼音:qián cáng
亦作“潜藏”。
(1).隐藏。《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或经天反明,或潜藏久沉。”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三折:“他无路去潜藏,望着那山谷深林撞。” 冰心 《到青龙桥去》:“‘军人’也许潜藏在我的天性中罢,我在人群中常常不自觉的注意军人。”
(2).犹隐居。《后汉书·逸民传·逢萌》:“ 萌 素明阴阳,知 莽 将败,有顷,乃首戴瓦盎,哭於市曰:‘ 新 乎! 新乎 !’因遂潜藏。”
(3).犹蕴藏。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里是今天的东方》:“谁能告诉我,我们的人民究竟是潜藏着多么大、多么深厚的精力呢?” 林建征 《莺歌海》:“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发现它潜藏着惊人的力量。”词语解释:潜深 拼音:qián shēn
亦作“潜深”。
(1).深刻。《韩诗外传》卷二:“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虑潜深,则一之以易谅。”
(2).幽深隐蔽。《后汉书·张衡传》:“经重阴乎寂寞兮,愍坟羊之潜深。”《文选·左思〈吴都赋〉》“精曜潜颖” 唐 李善 注:“潜颖,谓潜深而有光颖。”词语解释:潜身 拼音:qián shēn
藏身隐居。《后汉书·袁閎传》:“潜身十八年…… 閎 诵经不移。” 明 马銮 《铜雀伎》诗:“得上高臺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间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词语解释:潜郎 拼音:qián láng
传说 颜驷 于 汉文帝 时为郎,历 文 、 景 、 武 三世,未获升迁,老于郎署。参阅《汉武故事》。后以“潜郎”指怀才不遇的人。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之六:“一曲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词语解释:潜形 拼音:qián xíng
隐藏形迹。 唐 吕岩 《酹江月》词:“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戴进传》:“ 戴 尝奔走南北,动由万里,潜形捉笔,经几春秋,无利禄以繫之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灭丑》:“天兵到此,鬼魅即潜形。”词语解释:潜移 拼音:qián yí
(1).无形中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 宋 陆游 《无题》诗:“新春欲近犹贪喜,旧爱潜移不自知。”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所以同其忧喜,而潜移其嫉妒也。”
(2).暗中移动。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皇密令中官潜移葬之於他所。”《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延州 刺史 独孤陀 有婢曰 徐阿尼 ,事猫鬼,能使之杀人,云每杀人,则死家财物潜移於畜猫鬼家。”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杨翁 勿之信,固强之不可,术士潜移祠中炉置 杨 第, 杨翁 质实,不知术士之为也。”词语解释:潜惊 拼音:qián jīng
暗暗震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中途失计被簪紱,目覩宠辱心潜惊。”词语解释:潜入 拼音:qián rù
亦作“潜入”。
(1).暗中进入。《南史·马仙琕传》:“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境,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鐘鼓曰伐,无曰侵” 唐 孔颖达 疏:“寝其鐘鼓,潜入其竟,往侵陵之。”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 班第 扮二小鬼对舞,以夜叉睨其旁,向内一呼,即潜入人丛中。” 冯雪峰 《雪峰寓言·园丁和假鸟》:“有一天,他潜入一个果树园偷果子吃。”
(2).钻进水中。如:他纵身一跃,潜入碧波之中。词语解释:潜藩 拼音:qián fān
(1).指尚未即位的帝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太子册宝》:“ 嘉靖 十八年,己亥二月朔日, 世宗 将幸 承天府 ,册立 庄敬太子 及 裕王 、 景王 。 裕 即 穆宗 潜藩也。”
(2).指帝王为王侯时的封地。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两朝玉带之祥》:“至 高宗 以 常德 为 孝宗 潜藩,尤有足纪者。” 清 全祖望 《经史答问·诸史问目答卢镐》:“ 呼沱 ,则是 中山 ,非 关中 也。况 平帝 由 中山王 为天子,故首加恩於潜藩。”词语解释:潜跃 拼音:qián yuè
(1).出没。多用以比喻出仕和退隐。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逯钦立 注:“潜跃,以鳞甲类的出没比喻人们出仕和退隐两种情况。”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谓帝王未登基之时。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上自潜跃以来,多详延故老,问以前代兴废之由,铭之於心,以为鑑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淑德 、 懿德 或佐潜跃之前,或承藩邸之际,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词语解释:潜穴 拼音:qián xué
(1).深穴;暗穴。《文选·曹植〈七启〉》:“出山岫之潜穴,倚峻崖而嬉游。” 李周翰 注:“潜,深也。” 唐 张说 《岳州西城》诗:“潜穴探灵诡,浮生揖圣仙。”
(2).深居。 唐 李远 《咏壁鱼》:“潜穴河图内,吞鉤乙字边。”词语解释:潜发 拼音:qián fā
暗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河 源潜发其岭,分为二水。” 明 刘基 《乌生八九子》诗:“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虞诩》:“ 詡 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 羌 以为矢力弱不能至。”词语解释:潜珍 拼音:qián zhēn
亦作“潜珍”。
(1).谓龙。 宋 苏轼 《送程之邵签判赴阙》诗:“林深伏猛在,岸改潜珍移。” 王文诰 辑引 赵次公 曰:“潜珍以言龙。”
(2).隐藏的珍宝。 周立波 《新区石油战士赞歌》:“芦苇丛边安钻塔,荷花荡底觅潜珍。”词语解释:潜逃 拼音:qián táo
亦作“潜逃”。 偷偷地逃走。《诗·小雅·四月》:“匪鱣匪鮪,潜逃于渊。”《后汉书·列女传·盛道妻》:“法有常刑,必无生望,君可速潜逃。” 清 林则徐 《札新安县将澳门厅缴回谕帖转给义律》:“经该丞专遣引水 邓成兆 送往 义律 寓所, 义律 闭门不纳,随即於十五日潜逃出 澳 。”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他不能在她丧了命的时候反倒赖她拐款潜逃。”词语解释:潜地 拼音:qián dì
暗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于是 刘琮 意决,便写降书,令 宋忠 潜地往 曹操 军前投献。”《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潜地自去,和兄弟 宋清 搬取老父连夜上山来,那时乡中神不知,鬼不觉。”词语解释:潜运 拼音:qián yùn
(1).深谋。 汉 马融 《忠经·冢臣》:“夫忠者……在乎沉谋潜运,正国安人。” 唐 高适 《狄梁公》诗:“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2).悄悄运转。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一音称物,宫商潜运。”词语解释:潜处 拼音:qián chǔ
(1).藏匿。 汉 王充 《论衡·吉验》:“ 尧 使 禹 治水,驱蛇龙,水治东流,蛇龙潜处。”
(2).深居。 汉 班固 《幽通赋》:“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虽潜处於太阴,长寄心於君王。”
(3).犹隐居。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潜处蓬室,不干势权。”词语解释:潜水 拼音:qián shuǐ
亦作“潜水”。
(1).潜藏在水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
(2).在水面以下活动。 金近 《小鸭子学游泳》:“她做出各种样子来,潜水,向前游,拐弯,还有很多花样。”《科学画报》1983年第8期:“潜水运动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潜水,应用于水下打捞、水下勘探和水下作业等;另一类是竞技潜水,以竞赛为主,有竞速潜水和水下曲棍球等。”
(3).潜藏在地面下第一个隔水层上的地下水。词语解释:潜流 拼音:qián liú
亦作“潜流”。
(1).地面下的水流。亦谓水在地下流动。 唐 杨涛 《狐听冰赋》:“究阴冰之厚薄,听潜流之微细。” 宋 曾巩 《齐州二堂记》:“盖泉自 渴马 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復出也。” 碧野 《富春江畔》:“ 双龙洞 前洞的后边,有一座巨岩,岩底潭水不涸不溢,据说这就是 冰壶洞 那飞瀑落底不见,形成潜流渗透到这里来的。”
(2).喻内心深处的激情。 许杰 《我的写作生活》:“当自己的作品写成,甚至在白纸上印着黑字的时候,这一种成功喜悦的涌起与潜流,却不是局外人所能领略得到的。” 茹志鹃 《着暖色的雪地》二:“似乎在冥冥之中,有一股生活的潜流,在推着她,拥着她,诱导着她。”
(3).暗地流着。 清 孙枝蔚 《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霜冷 孤山 万木秋,閒过祠庙泪潜流。”词语解释:潜神 拼音:qián shén
犹专心。《文选·班固〈答宾戏〉》:“潜神默记,縆以年岁。” 刘良 注:“言常用神思,潜默记事,以终年岁。”《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 孙游岳 字 颖达 , 东阳 人,潜神希微。”词语解释:潜隐 拼音:qián yǐn
亦作“潜隐”。
(1).潜藏;隐藏。《后汉书·崔駰传》:“穷至賾於幽微,测潜隐之无源。”《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 注“初则不彰,三则乾乾” 唐 孔颖达 疏:“‘初则不彰’者,谓潜隐不彰显也。” 叶圣陶 《在民间》:“她们也有潜隐的可贵的心灵,她们也有独到的深切的见解。”
(2).隐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晋书·艺术传·王嘉》:“潜隐於 终南山 ,结菴卢而止。”词语解释:潜听 拼音:qián tīng
(1).偷听。《后汉书·蔡邕传》:“客有弹琴於屏, 邕 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 李娇儿 ﹞走来牕下潜听。”《红楼梦》第五二回:“ 宝玉 笑道:‘……到那牕户根下听听説些什么,来告诉你。’説着,果后后门出去,至牕下潜听。”
(2).谓静听。《晋书·孔坦传》:“若死而有灵,潜听风烈。” 唐 韩愈 《送穷文》:“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词语解释:潜玉 拼音:qián yù
隐藏的美玉。指洁身避世。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序:“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於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 逯钦立 注:“潜玉,藏玉,指隐居不作官。”词语解释:潜遁 拼音:qián dùn
(1).隐退。《三国志·魏志·王烈传》:“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俟时而动。”《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秦宓 ﹞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贞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见乌支丹穴,密有潜遁之意。”
(2).暗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师旷 邢伯 闻鸟乌之声,知 齐 师潜遁。”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中外讹言益甚,或言‘某将輒奔赴’,或传‘某军私聚哭’,大抵皆反矣;朝士潜遁者前后数人,私窃以家去者甚众。”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一夜暴风雨,乃乘长老方祷,潜遁出寺。”词语解释:潜辉 拼音:qián huī
谓掩藏才智。 汉 刘向 《列仙传·陆通》:“ 接舆 乐道,养性潜辉。”词语解释:潜师 拼音:qián shī
秘密出兵。《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郑 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后汉书·段熲传》:“ 熲 兵败,被围三日,用隐士 樊志张 策,潜师夜出,鸣鼓还战,大破之。”《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元年》:“ 王文统 素忌 经 有重名,既请遣 经 ,復阴属 李璮 潜师侵 宋 ,欲假手害 经 。”词语解释:潜蟠 拼音:qián pán
潜藏蟠伏。《后汉书·张衡传》:“夫玄龙,迎夏则陵云而奋鳞,乐时也;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亦指潜龙。《宋史·乐志十三》:“惕厉日乾乾,潜蟠或跃渊。”词语解释:潜出 拼音:qián chū
(1).犹出蛰。 晋 郭璞 《蚍蜉赋》:“感萌阳以潜出,将知水而封穴。”
(2).暗中出走。《晋书·元帝纪》:“有顷,云雾晦冥,雷雨暴至,徼者皆弛,因得潜出。”《宋书·柳元景传》:“会蛮垂至,乃使驛道为备,潜出其后。”
(3).谓从水中钻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 凉州 别驾 阎伯俭 潜出水中,将告急 夏侯渊 ,为 超 所擒。”词语解释:潜志 拼音:qián zhì
专心致志。《后汉书·赵昱传》:“清己疾恶,潜志好学,虽亲友希得见之。”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潜志百氏,沉神《六经》。” 清 姚莹 《朝议大夫惜抱轩先生行状》:“先生两主乡试……尤爱洁行潜志之士。”词语解释:潜然 拼音:qián rán
(1).隐伏貌。《管子·侈靡》:“餘气之潜然而动,爱气之潜然而哀。”《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 中正 将谓有讥,潜然遁去。”
(2).暗中燃火。然,通“ 燃 ”。《文选·木华〈海赋〉》:“阳冰不冶,阴火潜然。” 李善 注:“言其阳则有不冶之冰,其阴则有潜然之火也。”
(3).黯然貌。 唐 窦弘馀 《广谪仙怨》词序:“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成,潜然流涕,佇立久之。”《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还 答言:‘先人薄业已罄,老母甘旨尚缺,何暇及此!’ 支翁 潜然泪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民族精神论》:“呜呼!故乡万里,回首云山,睠念同胞,潜然涕下。”词语解释:潜思 拼音:qián sī
亦作“潜思”。 深思。《后汉书·崔駰传》:“﹝ 崔篆 ﹞客居 滎阳 ,闭门潜思,著《周易林》六十四篇。”《明史·儒林传一·陈真晟》:“﹝ 陈真晟 ﹞遂归 闽 ,潜思静坐,自号 漳南布衣 。”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所谓神思,所谓玄想之兴味,所谓潜思,我以为只是三位一体,只是大规模的心的旅行。”词语解释:潜波 拼音:qián bō
(1).犹微波。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閶闔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2).指涌泉。 唐 骆宾王 《灵泉颂》:“昔 汉 臣忠烈,穷井飞於一言; 姜 妇孝思,潜波移於七里。”
(3).沉入水中。词语解释:潜符 拼音:qián fú
暗中相符。《太平广记》卷一一四引《法苑珠林·释道积》:“又喻檀施不穷,冥运潜符,徵効斯在。”词语解释:潜军 拼音:qián jūn
(1).偷袭敌军。《荀子·议兵》:“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 梁启雄 释:“潜,潜袭也。”
(2).秘密出兵。 唐 窦威 《出塞》诗:“潜军渡 马邑 ,扬旆掩 龙城 。” 唐 于鹄 《出塞曲》:“分阵瞻山势,潜军制马鸣。”词语解释:潜修 拼音:qián xiū
亦作“ 潜脩 ”。亦作“潜修”。
(1).专心修养。 明 方孝孺 《治要》:“未见鈇鉞而畏威,未见鞠讯而远罪,潜修默改於閭阎田里之中。” 明 唐顺之 《答冯午山提学书》:“伏闻吾丈家居数年,潜脩精进。”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这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故,都会干涉到这位‘蒙叟门人’的潜修养性。”
(2).指深造。 郭沫若 《落叶》:“我想他一定是现在的S医院的院长。他从 日本 辍学之后,一定是跑到 欧洲 大陆去潜修了几年,大概是在最近的期间内才回国的。”词语解释:潜仙 拼音:qián xiān
指隐士。 唐 孟郊 《答卢仝》诗:“潜仙不足言,郎客无隐肠。”词语解释:潜居 拼音:qián jū
亦作“潜居”。
(1).隐居。 汉 黄石公 《素书·原始》:“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后汉书·李恂传》:“﹝ 李恂 ﹞步归乡里,潜居山泽。”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盖盘桓潜居之时,非在天利见之会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四节:“ 刘尧澂 ……请假脱离营伍,潜居 阅马厂 文昌阁 。”
(2).躲藏。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科尔沁郡王擒获林凤翔李开方》:“又挖地窟,贼皆潜居,并有地道,直通城外。”词语解释:潜图 拼音:qián tú
暗中谋划。《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 晋 欧阳建 《临终》诗:“潜图密已构,成此祸福端。” 邹鲁 《中国同盟会》:“入 天津 与 袁世凯 联络,不得要领而返。乃转谋回各省,潜图举义。”词语解释:潜影 拼音:qián yǐng
(1).隐藏踪影。 南朝 梁简文帝 《为人造丈八夹紵金薄像疏》:“慧日潜影,慈轮罢应。”
(2).摄影用的感光片或感光纸过光之后,在乳剂层中的卤化银因光化作用所产生的潜在的影像。词语解释:潜迹 拼音:qián jì
匿迹。 唐 吴筠 《洞灵真人》诗:“ 亢仓 致虚极,潜跡依远岫。”词语解释:潜蛰 拼音:qián zhé
潜伏。 唐 范荣 《三无私赋》:“天光发於幽滞,仁声振於潜蛰。”词语解释:潜退 拼音:qián tuì
(1).隐退;隐居。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潜退之士,得意山泽。”《北齐书·杨愔传》:“ 愔 以世故未夷,志在潜退,乃谢病……隐於 嵩山 。”
(2).秘密撤退。 郭希仁 《从戎纪略》:“东军不支,乃以号哨调吊桥营队救应,到原上又不支,乃夜半潜退。”词语解释:潜匿 拼音:qián nì
亦作“潜匿”。 隐藏。《初学记》卷二引 晋 傅玄 《喜霁赋》:“悦氛电之潜匿兮,乐天鉴之孔明。”《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我一妇人,易以潜匿,当自为计。”《清史稿·兵志四》:“诚恐 江南 、 安徽 、 河南 、 山东 从前被兵处所,不免伏莽潜匿,乘隙为害。” 何其芳 《画梦录·岩》:“于是极端的苦辛遂潜匿于一个无语的灵魂。”词语解释:潜浮 拼音:qián fú
暗暗漂去。 唐 陆龟蒙 《桃花坞》诗:“愿此为东风,吹起枝上春;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词语解释:潜邸 拼音:qián dǐ
亦作“潜邸”。
(1).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宋 欧阳修 《代人辞官状》:“属潜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学黌之讲道,无所发明。” 清 龚自珍 《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又詔以潜邸之 雍和宫 为奉佛处,以大臣专领之。”
(2).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十章:“ 成祖 在潜邸时候,已为文人们的东道主。”词语解释:潜锋 拼音:qián fēng
收藏兵器。亦指隐蔽军事实力。《周书·晋荡公护传》:“卧鼓潜锋,孰非深计。”《旧唐书·哥舒翰传》:“ 崔乾祐 於 陕 郡潜锋蓄鋭。”词语解释:潜窦 拼音:qián dòu
幽洞。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诗:“潜竇韵灵瑟,翠崖鸣玉珪。”词语解释:潜步 拼音:qián bù
暗暗移步。《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干 戴上巾幘,潜步出帐。”词语解释:潜感 拼音:qián gǎn
谓无形的感应。 晋 郭璞 《磁石》:“磁石吸铁,瑇瑁取芥,气有潜感,数亦冥会。” 宋 苏辙 《中秋夜八绝》之二:“暗添珠百倍,潜感兔多生。” 宋 岳珂 《桯史·冰清古琴》:“腹有铭,称 晋陵子 题,铭曰:‘……雪夜敲冰,霜天击磬,阴阳潜感,臧否前镜。’”词语解释:潜寐 拼音:qián mèi
深眠。《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词语解释:潜游 拼音:qián yóu
亦作“潜游”。
(1).安静游憇。 宋 王禹偁 《野兴亭记》:“养神必务乎静,我则营林壑以潜游。”
(2).在水中游动。 碧野 《大巴山人》:“行走在这深山老林里,就像潜游在海底。”
亦作“潜游”。 见“ 潜游 ”。词语解释:潜潜 拼音:qián qián
亦作“潜潜”。 水流貌。 唐 李翱 《江州南湖堤铭》:“漭漭南陂,冬乾夏滮; 九江 涨潮,潜潜逆流。”亦指泪下貌。《“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当时拥立道上,目覩情形之同胞,莫不潜潜泪下。”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一幕:“歌毕,一座均俯首静默,有潜潜下泪者。”词语解释:潜识 拼音:qián shí
见识深刻;深识;高见。《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三国志·吴志·顾邵传》“ 礼 ( 殷礼 ) 零陵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殷基 《通语》:“ 礼 字 德嗣 ,弱不好弄,潜识过人。”词语解释:潜谋 拼音:qián móu
暗中谋划。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潜谋虽密,而在几必兆。” 唐 刘禹锡 《贺德音表》:“贵使下情尽达,寧虞厚貌潜谋?”《明史·宦官传一·郑和》:“ 和 使使招諭, 祖义 诈降,而潜谋邀劫。”词语解释:潜名 拼音:qián míng
谓隐姓埋名。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类·柳》:“即当潜名涧壑,俯结松萝,寄跡云霞。”词语解释:潜兵 拼音:qián bīng
亦作“潜兵”。 伏兵。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增垒威敌,减灶潜兵。” 宋 苏洵 《权书上·法制》:“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明史·叶昇传》:“潜兵出贼后掩击。”词语解释:潜会 拼音:qián huì
(1).秘密会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潜会 秦伯 于 王城 。”
(2).暗合。 唐 元稹 《独夜伤怀赠呈张侍御》诗:“寡鹤连天叫,寒雏彻夜惊。祇应 张侍御 ,潜会我心情。”词语解释:潜启 拼音:qián qǐ
暗暗开始。 清 朱琦 《感事》诗:“积蠹快顿革,狡谋竟潜啟。”词语解释:潜在 拼音:qián zài
亦作“潜在”。 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冰心 《到青龙桥去》:“在我心中,数年来潜在的隐伏着不能言说的怜悯和抑屈!”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们潜在的反 日 情绪更加沸腾。”词语解释:潜声 拼音:qián shēng
亦作“潜声”。 犹无声。 潘漠华 《呵》诗:“静悄的早晨,含着寒意的朝气,这隐约的悲哀,就潜声地抑跳在我底心底。”词语解释:潜蓄 拼音:qián xù
见“ 潜畜 ”。
词语解释:潜畜 拼音:qián chù
亦作“ 潜蓄 ”。 暗中积聚。《辽史·后妃传·天祚文妃萧氏》:“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按, 陈衍 《辽诗纪事》作“潜蓄”。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小说今后之改良》:“其影响之及於同胞者,将见潜蓄之势力,益益发展。”词语解释:潜构 拼音:qián gòu
潛構:暗害。 唐 李翱 《故检校工部员外郎任君墓志铭》:“及驾还京,为同列潜构,功不得论。”
潛搆:谓无形中造成。 唐 宋之问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诗:“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词语解释:潜语 拼音:qián yǔ
谓暗中对人说。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高仁厚》:“我活汝一家,汝当为我潜语寨中人云:‘僕射愍汝曹皆良人,为贼所制,情非得已。’”词语解释:潜化 拼音:qián huà
于无形中发生变化。《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唐 无名氏 《天赋》:“潜化不言,惟德是辅。” 宋 刘子翚 《寄彭子静》诗:“鵠鷄有潜化,蓬麻岂资扶。”词语解释:潜度 拼音:qián dù
暗暗测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督抚·周文襄》:“宰相 杨收 造白檀亭子会亲友,落成之先,是 璋 潜度其广袤,织成地毯,至日以献。”词语解释:潜润 拼音:qián rùn
(1).谓渐渐滋润。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欣阳春之潜润,乐时泽之惠休。” 唐 温庭筠 《握柘词》诗:“宿雨香潜润,春流水暗通。”
(2).深深沾惠。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沐浴圣泽,潜润德教。”词语解释:潜默 拼音:qián mò
缄默;无动静。《三国志·魏志·文聘传》“ 孙权 以五万众自围 聘 於 石阳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聘 闻 权 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北史·尒朱彦伯传》:“ 节閔帝 潜默於 龙花佛寺 。”《文选·班固〈答宾戏〉》“潜神默记,縆以年岁” 唐 刘良 注:“言常用神思,潜默记事,以终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