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末字词组
盥漱寒漱鸣漱漱漱飞漱涫漱汩漱 
咽漱濯漱洗漱搜漱涫潄澡漱吐漱 

词语解释:盥漱  拼音:guàn shù
(1).洗手和漱口。《礼记·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 陆德明 释文:“﹝盥﹞,洗手;漱,漱口也。”《管子·弟子职》:“少者之事,夜寐蚤作。既拚盥漱,执事有恪。” 尹知章 注:“扫席前曰拚。盥,洁手;漱,涤口。”《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王安石 ﹞每读书达旦不寐,日已高,闻太守坐堂,多不及盥漱而往。”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四:“盥漱凌晨罢,青帘上海霞。”
(2).泛指盥洗。《庄子·寓言》:“﹝ 阳子居 ﹞至於 梁 而遇 老子 。 老子 中道仰天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 阳子居 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櫛,脱屨户外,膝行而前。” 成玄英 疏:“盥,洒也……进水漱洒,执持巾櫛。” 晋 孙楚 《井赋》:“枕玄石以盥漱,喜遨怡以缓带。”
词语解释:咽漱  拼音:yān shù
漱液而咽之。漱,谓干漱口使分泌津液。 唐 杜甫 《幽人》诗:“嚥漱元和津,所思烟霞微。”
词语解释:寒漱  拼音:hán shù
寒凉的激流。 唐 贾岛 《送僧归太白山》诗:“夜禪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唐 徐夤 《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寒漱緑阴仙桂老,碎流红艳野桃夭。”
词语解释:濯漱  拼音:zhuó shù
洗涤。 宋 苏辙 《题王詵都尉画山水横卷》诗之三:“城中清溪可濯漱,城上连峯堪幕帷。”
词语解释:鸣漱  拼音:míng shù
形容山泉飞流鸣溅。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五:“开轩窗其前,以临水上,水清浅则鸣潄,湍暴则奔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 石山 会诸水在县东南十里,连山夹峙,播液发灵,清浅则鸣潄,盈满则奔驶。”
词语解释:洗漱  拼音:xǐ shù
亦作“ 洗潄 ”。 洗脸漱口。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 海盐县 蒋十八 居士、 蒋念二 孺人,日诵《大乘》,断除嗜欲,一日洗潄,更衣烧香,念佛书颂而终。”《水浒传》第二二回:“当晚弟兄两个,拴束包裹。到四更时分起来,洗漱罢,吃了早饭,两个打扮动身。” 艾明之 《雨》:“他用凉水匆匆洗漱了一下。”
词语解释:漱漱  拼音:shù shù
象声词。 老舍 《赵子曰》第二:“ 莫大年 和 周少濂 已经走到院中,漱漱的小雪居然把地上盖白了。”
词语解释:搜漱  拼音:sōu shù
清寒貌。 唐 韩愈 《南山诗》:“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钱仲联 集释引 徐震 曰:“搜漱,皆取其声。《广雅·释训》:‘颼颼,风也。’搜漱,犹颼颼矣。”
词语解释:飞漱  拼音:fēi shù
迅疾冲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词语解释:涫潄
盥漱。亦指盥漱用的水
词语解释:涫漱  拼音:guàn shù
盥漱。亦指盥漱用的水。《列子·黄帝》:“至舍,进涫漱巾櫛,脱履户外,膝行而前。”
词语解释:澡漱  拼音:zǎo shù
亦作“ 澡潄 ”。 犹洗漱。《魏书·西域传·悦般国》:“日三洗漱,然后饮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滥波国》:“澡潄未终,无相执触。”
词语解释:汩漱  拼音:gǔ shù
淹没冲剧。 宋 苏舜钦 《并州新修永济桥记》:“﹝ 汾水 ﹞控城扼关,与官亭民居相逼切,每涨怒则汩漱沙壤,批啮廉岸,势躁豪,颇为人忧。”
词语解释:吐漱  拼音:tǔ shù
犹吞吐。漱,同“ 嗽 ”,吮吸。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吐漱兴云雨,呼噏下霜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