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泱漭 拼音:yāng mǎng
亦作“ 泱莽 ”。
(1).广大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东西南北,驰騖往来,出乎 椒丘 之闕,行乎 洲淤 之浦,径乎 桂林 之中,过乎泱莽之野。”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泱莽之壄。” 颜师古 注:“泱,音乌朗反。” 王先谦 补注:“莽,漭同。《文选·海赋》:‘泱漭澹泞。’注:‘泱漭,广大也。’此言广大之壄耳。” 三国 魏 曹植 《上牛表》:“臣闻物以洪珍,细亦或贵,故不见僬侥之微,不知泱漭之泰。”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诗》:“北望故城无旧物,泱漭野色连丘墟。” 清 魏源 《黄山诗》之二:“泱漭天为岸,扶难感藜杖。”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人生行乐须及时,尘寰泱莽我何之。”
(2).水势浩瀚貌。 汉 李尤 《平乐观赋》:“龟池泱漭,果林榛榛。” 唐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溼。” 郭沫若 《东风集·蜀道奇》:“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縈紆。”
(3).指浩瀚的水面。 清 曹寅 《观打鱼歌》:“ 白沙城 南观打鱼,日长一舸临泱漭。”
(4).昏暗不明貌。《文选·谢朓〈京路夜发〉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 李善 注:“字书曰:泱漭,不明之貌。”
(5).弥漫貌。 唐 张说 《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迴。” 清 陈大章 《登小孤山》诗:“蛟鼉正昼吼风霾,泱漭孤云天地白。”《轰天雷》第七回:“路上村落稀少,黄沙泱漭。”
(6).浓郁貌。 宋 欧阳修 《出省有日书事》诗:“树色连云春泱漭,风光著草日晴明。” 宋 朱熹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诗:“归路緑泱漭,因之想巖耕。”词语解释:漭漭 拼音:mǎng mǎng
水广大貌。《文选·宋玉〈高唐赋〉》:“涉漭漭,驰苹苹。” 李善 注:“漭漭,水广远貌。”《水经注·巨马水》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无崖际也。” 唐 王昌龄 《九江口作》诗:“漭漭江势阔,雨开 潯阳 秋。”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小东大东,漭漭乌龙,亦有 北海 ,厥受则同。”词语解释:沆漭 拼音:hàng mǎng
水面辽阔无际貌。亦指广阔无际的水面。 汉 马融 《广成颂》:“瀇瀁沆漭,错紾槃委。” 晋 成公绥 《天地赋》:“沧海沆漭而四周,悬圃隆崇而特起。” 宋 宋祁 《城隅晚意》诗:“瞑思输鳬鵠,归飞沆漭间。” 明 夏完淳 《南越行送人入闽》:“苍茫八柱倒江河,沆漭三桑扶日月。” 清 纳兰性德 《金山赋》:“以山僻在东南,孤悬沆漭,故为 轩 驾之所弗游, 虞 巡之所未上。”词语解释:渺漭 拼音:miǎo mǎng
水势辽阔貌。 元 方回 《送徐如心如婺源三十韵》:“旷平初渺漭,屈曲渐深幽。”词语解释:荡漭 拼音:dàng mǎng
广阔无边貌。 唐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诗:“杳冥沧洲上,荡漭无人知。” 唐 储光羲 《巩城东庄道中》诗:“春源既荡漭,伏战亦睢盱。”词语解释:沧漭 拼音:cāng mǎng
苍茫,旷远。借指辽阔的水面。 明 王錂 《春芜记·献赋》:“下临沧漭,惊惶,洪波摇荡。”词语解释:滉漭 拼音:huàng mǎng
犹渺茫;不确定。 唐 卢仝 《月蚀》诗:“吾不遇二帝,滉漭不可知。”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 东坡 云: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此固不刊之语,但以气若不闭,任其出入,则渺绵滉漭无卓然近効。”词语解释:瀁漭 拼音:yǎng mǎng
水广大无涯际貌。 明 张居正 《寄题秀溪》诗:“清溪开瀁漭,飞瀑泻洪流。”词语解释:浩漭 拼音:hào mǎng
见“ 浩莽 ”。
词语解释:浩莽 拼音:hào mǎng
亦作“ 浩漭 ”。
(1).水广大无际貌。 明 袁宏道 《与沉伯涵水部》:“江水虽浩莽,殊无意致,六桥、三竺之想,那能一刻去胸中。” 郑振铎 《海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
(2).泛指广大无际。 清 姚燮 《岁暮》诗之四:“朔风吹浪拍天骄,浩漭千山瘴未消。”词语解释:傥漭 拼音:tǎng mǎng
广大貌。词语解释:淼漭
辽阔的样子词语解释:漾漭 拼音:yàng mǎng
漫溢广远貌。《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请开国会之理由书》:“若当国者必欲逆此趋势,深闭固拒,则破坏之潮流,激之自上,堤防溃决,漾漭无所底止。”词语解释:漫漭 拼音:màn mǎng
水势广远无际貌。《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周翰 注:“漫漭,宽貌。” 唐 张仲素 《穆天子晏瑶池赋》:“湛水容之漫漭,荡日采以参差。”词语解释:滔漭 拼音:tāo mǎng
水弥漫浩广貌。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文以养气为归,诗亦如之……莫不有浩气鼓盪其机,如吹万之不穷,如江河之滔漭而奔放。”词语解释:灙漭 拼音:dǎng mǎng
水广阔貌。《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庾阐 《海赋》:“灙漭潺湲,浮天沃日。”词语解释:溟漭 拼音:míng mǎng
广大无际貌。《文选·郭璞〈江赋〉》:“溟漭渺湎,汗汗沺沺,察之无象,寻之无边。” 李善 注:“皆广大无际之貌。”词语解释:潢漭 拼音:huáng mǎng
广大貌。 晋 僧肇 《涅槃无名论·开宗》:“夫湼槃之为道也……罔眺其首,六趣不能摄其生,力负无以化其体,潢漭惚恍,若存若往。”词语解释:曭漭 拼音:tǎng mǎng
见“ 曭莽 ”。
词语解释:曭莽 拼音:tǎng mǎng
亦作“ 曭漭 ”。 晦暗朦胧貌。《楚辞·远游》:“旹曖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洪兴祖 补注:“曭……日不明也。” 姜亮夫 校注:“曭莽,亦声训联绵字。曭即党后起分别义。党者,不鲜也。莽,亦为语尾……无义。” 晋 陆机 《感时赋》:“望八极以曭漭,普宇宙而寥廓。”词语解释:旷漭 拼音:kuàng mǎng
见“ 旷莽 ”。
词语解释:旷莽 拼音:kuàng mǎng
亦作“ 旷漭 ”。
(1).空阔而苍茫。 唐 元结 《引极·思元极》诗:“天旷漭兮杳泱茫,气浩浩兮色苍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 圣祖 以其旷莽辽隔费转输……遂画 阿尔泰山 以西至 伊犁 捐俾游牧,復成西域大部落。” 郭沫若 《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譬如我们看海的时候,只看汪洋旷莽的海面便不禁振臂激赞。”
(2).旷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子归,宜急措置,夜於村外旷莽中,呼舅名焚之,此案可结也。”词语解释:沈漭 拼音:shěn mǎng
深广。《古文苑·黄香〈九宫赋〉》:“镜大道之浩广,泑沉漭以扎坱。” 章樵 注:“沉漭,深广也。”词语解释:洪漭 拼音:hóng mǎng
水势浩大貌。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廼唱桂櫂,凌衝波,背橘浦,向椒阿,硉矹木石,洪漭蛟鼉。”词语解释:忽漭 拼音:hū mǎng
空旷貌。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路逶迤而无轨,野忽漭而尠儔。”词语解释:白漭漭 拼音:bái mǎng mǎng
见“ 白茫茫 ”。
词语解释:白茫茫 拼音:bái máng máng
亦作“ 白漭漭 ”。 形容一片白色。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三面宫城尽夹墻,苑中池水白茫茫。”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出:“黑濛濛翠雾连山,白漭漭雪浪堆银。”《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政 还欲前走,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巴金 《家》一:“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