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号去声 [操行,名词][hào,号令][hào,爱好][慰劳。牢去声。慰也。][dào,颠倒][zào,就也,名词][bào,强暴][mào][gào][mào]翿[dào,覆盖][音奥。深也。一曰水名。][lào][bào][详注1][mào]


注1:凿 《集韵》《韵会》《正韵》在到切,漕去声。《集韵》穿空也。《增韵》孔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释文》凿,曹报反。又如字。《前汉·楚元王传》羊入其凿。《师古注》凿,在到反。谓所穿冢藏者。《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攺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又《集韵》七到切,音操。冗也。
首字词组
漕河漕台漕务漕费漕藏漕道漕卒漕浴
漕渠漕水漕粟漕贡漕荐漕舫漕程 
漕运漕舟漕米漕院漕项漕平漕耗 
漕挽漕引漕艘漕路漕魁漕折漕粮 
漕府漕谷漕闱漕赠漕饷漕截漕漼 
漕臣漕转漕司漕试漕庾漕国漕标 
漕计漕事漕赋漕船漕运司漕仓漕斛 

词语解释:漕河  拼音:cáo hé
以供漕运为主的河道。 宋 梅尧臣 《和刁太博十题·小舫》:“漕河有处通陂水,深入荷花人不知。” 明 胡侍 有《真珠船·漕河》。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镇江府》:“﹝ 丹徒县 ﹞ 漕河 。”原注:“六朝都 建康 ,凡 三吴 船避 京江 之险,自 云阳 西城凿 运瀆 径至都下…… 隋 平 陈 ,废 云阳 二渠。 大业 六年,勅穿 江南河 ,自 京口 至 餘杭 八百餘里,广十餘丈,拟通龙舟,以备东游,即 丹徒 漕渠 矣。”此指 大运河 。
词语解释:漕渠  拼音:cáo qú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史记·河渠书》:“令 齐 人水工 徐伯 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文选·鲍照〈芜城赋〉》:“柂以 漕渠 ,轴以 崐岗 。” 李善 注引 杜预 曰:“通粮道。”此指 邗沟 。 宋 曾巩 《广德湖记》:“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 鄞 之西十二里,其源出於 四明山 ,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 清 赵翼 《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邮传连三省, 漕渠 过万艘。”此指 大运河 。
词语解释:漕运  拼音:cáo yùn
旧指从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 涇 淮 造渠,以通漕运。” 晋 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 宋 陆游 《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抵公去,所发漕运四十万緡,不费一钱。”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漕运》:“ 秦 伐 匈奴 ,令天下飞芻輓粟,此漕运之始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五八四年, 隋文帝 令 宇文恺 率水工开凿 广通渠 ,引 渭水 自 大兴城 ,东至 潼关 ,长三百余里,漕运便利。”
词语解释:漕挽  拼音:cáo wǎn
亦作“ 漕挽 ”。 指水运和陆运。《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唐 司空图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时国家兵役屡兴,漕輓已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 金 商 险远,少出师则不足制敌,多漕輓不继。” 胡三省 注:“水运曰漕,陆运曰輓。”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十章:“转运百产、挹盈注虚者,凡行商之舟车漕挽大宗货物者是也。”
见“ 漕輓 ”。
词语解释:漕府  拼音:cáo fǔ
管理漕务的官署。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腾书漕府私自列,仁者惻隐从其祈。”
词语解释:漕臣  拼音:cáo chén
管理漕运的官员。 宋 侯延庆 《退斋笔录》:“ 神宗 时,以 陕西 用兵失利,内地出令斩一漕臣。”《宋史·选举志二》:“﹝ 绍定 ﹞四年,臣僚甚言科场之弊,乞戒飭漕臣严选考官。”
词语解释:漕计  拼音:cáo jì
指漕运总量。 宋 叶适 《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免 赣州 科罚,罢 龙南 、 安远 折变,减 兴国 、 淮 衣绢, 南安 圣节银,及水潦州县窠名之在漕司者皆除之,岁损数万,而漕计犹增於旧。”
词语解释:漕台  拼音:cáo tái
漕运总督。主管漕粮的取齐、上缴、监押、运输等。 宋 洪迈 《夷坚支乙志·一明主簿》:“﹝ 刘策 ﹞时春秋已高,侍从中有矜其潦倒者,为移书漕臺,得摄 松溪 主簿。”《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漕臺请他喫饭,都是锁了舱门才去的。”《老残游记》第七回:“当年他老爷做过我们的漕臺。”
词语解释:漕水  拼音:cáo shuǐ
(1).即漕河。 明 胡侍 《真珠船·漕河》:“《十道志》:‘漕水,即沉水也。’是则漕河即古之漕渠、漕水。”参见“ 漕河 ”。
(2).漕河的水。 李云秀 《燕子飞在电杆上》:“下了班叫担漕水老是这么推那么推的。”
词语解释:漕河  拼音:cáo hé
以供漕运为主的河道。 宋 梅尧臣 《和刁太博十题·小舫》:“漕河有处通陂水,深入荷花人不知。” 明 胡侍 有《真珠船·漕河》。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镇江府》:“﹝ 丹徒县 ﹞ 漕河 。”原注:“六朝都 建康 ,凡 三吴 船避 京江 之险,自 云阳 西城凿 运瀆 径至都下…… 隋 平 陈 ,废 云阳 二渠。 大业 六年,勅穿 江南河 ,自 京口 至 餘杭 八百餘里,广十餘丈,拟通龙舟,以备东游,即 丹徒 漕渠 矣。”此指 大运河 。
词语解释:漕舟  拼音:cáo zhōu
运漕粮的船。 宋 沉遘 《漕舟》诗:“漕舟上太仓,一鐘且千金。” 清 魏源 《筹漕篇上》:“今 清 口齟齬,漕舟不能入 黄 ,则盍仿建仓之意,截留滞粟于 淮 扬 ?”
词语解释:漕引  拼音:cáo yǐn
犹漕运。《新唐书·王播传》:“南方旱歉,人相食, 播 掊歛不少衰,民皆怨之。然浚 七里港 以便漕引,后赖其利。”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汴渠诗》:“漕引天下半,岂云独 荆 杨 。”
词语解释:漕谷  拼音:cáo gǔ
漕运谷物。《汉书·赵充国传》:“至春省甲士卒,循 河 湟 漕穀至 临羌 ,以眎 羌 虏,扬威武。”《新五代史·杂传一·罗绍威》:“ 绍威 自以 魏 久不用兵,愿伐木 安阳 淇门 为船,自 河 入 洛 ,岁漕穀百万石,以供京师。”
词语解释:漕转  拼音:cáo zhuǎn
指水运和车运。《史记·平準书》:“漕转 山东 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泷川资言 考证:“《説文》云:‘漕,水转穀也。’一云:‘车运曰转,水运曰漕。’”
词语解释:漕事  拼音:cáo shì
(1).有关漕运之事。《汉书·食货志上》:“漕事果便, 寿昌 遂白令边郡皆筑仓。”《新唐书·食货志三》:“ 开元 十八年, 宣州 刺史 裴耀卿 朝集京师, 玄宗 访以漕事。”
(2).指 清 代有关征收漕米的事情。 清 魏源 《筹漕篇下》:“ 江 楚 赋轻而船重,抵 淮 迟,汛涨輒虞堵闭,故言漕事则易而运道则难; 江苏 赋重而船轻,抵 淮 蚤,汛前尚可筹渡,故言运道则易而漕事则难。”
词语解释:漕务  拼音:cáo wù
有关漕运的事务。 清 刘大櫆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协理 山东 道事,巡视北 河 漕务。” 清 魏源 《筹漕篇下》:“海运者,所以救 江苏 漕务之穷,非徒以通河运之变也。”
词语解释:漕粟  拼音:cáo sù
通过水道运送粮食。《管子·轻重戊》:“ 齐 即令 隰朋 漕粟於 赵 , 赵 糴十五。”《史记·河渠书》:“异时 关东 漕粟从 渭水 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餘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漕粟不始于萧何》:“《史记》:‘ 秦 攻 匈奴 ,飞芻挽粟起于 黄腄 、 瑯琊 ,转输 河 北,率三十鐘而致一石。’是漕粟不始于 萧何 也。”
词语解释:漕米  拼音:cáo mǐ
(1).漕运米粮。《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范》:“ 希范 遣 张少敌 以舟兵趋 汉阳 ,漕米五万斛以馈军。”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惟本朝东南岁漕米六百万石,以此知本朝取米于东南者为多。”
(2).即漕粮。《宋史·仁宗纪二》:“ 景祐 元年春正月甲子,发 江 淮 漕米振 京东 飢民。”《中国歌谣资料·沪谚外编·山歌》:“先将租米还田主,再将漕米解官场。”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 湖南 地丁正银一两,民间须缴数两;漕米一石,须缴纳数石。”参见“ 漕粮 ”。
词语解释:漕粮  拼音:cáo liáng
(1).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辛亥革命后改征货币,漕粮名存实亡。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有明 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不特折钱之布帛为银,而歷代相仍不折之穀米,亦无不为银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自 康熙 以后,国大饥,则海运漕粮以賑之。”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尽管你钱债逼得紧,漕粮催得凶,还怕会还不出么!”
(2).指征收漕粮的官员。《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小米买到八两一石,那漕粮还不肯上书乞恩改了折色,把人家孩童儿女都拿了监追。”
词语解释:漕艘  拼音:cáo sōu
供漕运的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师,米价翔贵,於事体未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居数年,或荐之漕艘,授童子读,遂至京师,考取供事。”
词语解释:漕闱  拼音:cáo wéi
谓漕试试场。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一旦闻有北方豪俊,试于漕闈,有司安得不惊喜也。”
词语解释:漕司  拼音:cáo sī
亦称“ 漕运司 ”。 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 北宋 称转运司, 南宋 称漕司, 元 代称漕运司。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财归於漕司,而兵各归於郡。”《宋史·选举志二》:“ 淳祐 元年, 淮 南诸州郡岁有兵祸,士子不得以时赴乡试,且漕司分差试官,路梗不可径达。” 元 危素 《元海运志》:“﹝ 至元 ﹞二十五年,内外分置漕运司二。”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帅漕宪仓》:“帅、宪、仓一人而已,漕则一路或有两三人,曰转运使,曰转运副使,曰转运判官,皆漕司也。”
词语解释:漕赋  拼音:cáo fù
旧时的漕粮赋税。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惟三十年来,官中一言一事涉漕赋者,必求其详,手録之,久渐成帙。”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 江苏 、 浙江 一带漕赋一石,须纳米二石五、六斗。”
词语解释:漕费  拼音:cáo fèi
旧时在漕粮正税外,加收有关漕运的费用,称为“漕费”。《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 乾隆 ﹞四年题准, 江 南上下两 江 ,额徵漕粮、漕项外,有漕费银米一项,乃里民愿输,以为州县修仓及运军募雇担夫剥船之用者。”
词语解释:漕贡  拼音:cáo gòng
(1).指漕试。 宋 文天祥 《龙泉县监漕乡举题名引》:“ 卢陵 诸老发身, 六一公 、 澹庵 以学舍, 益公 、 诚斋 以乡举, 献简公 以漕贡。”
(2).漕运贡米。 清 魏源 《〈海运全案〉序》:“维时辅臣力赞,大府僉同,而臣 长龄 适藩南服,綰海国漕贡,廼襄议,廼筹费,廼遴员,廼集粟,廼召舟。”
词语解释:漕院  拼音:cáo yuàn
指管理漕务的官员。《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将日下山时候,典史接了漕院回来,只听得监中一片声唱曲猜枚,嚷做一团。”
词语解释:漕路  拼音:cáo lù
运输粮食的水路。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 张次山 则谓湖废,仅有存者,难卒復,宜益广漕路。”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不论怎样处境困难,只要南北漕路得通,就可以在 关中 立足。”
词语解释:漕赠  拼音:cáo zèng
亦称“ 漕截 ”。 旧时指于征收漕粮正税外所加收的赠贴。《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各省漕粮,旧係军民交兑,运军需索,多为民累。后改为官收官兑,因酌定赠贴,随漕徵给。各省名目不同,多寡不一。 山东 、 河南 谓之润耗, 江苏 、 安徽 谓之漕赠, 浙江 谓之漕截。”
词语解释:漕试  拼音:cáo shì
宋 贡举考试方式之一。 景祐 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宋史·选举志二》:“ 淳祐 元年,臣僚言:‘既后诸路漕试,合国子试,两项科举及免举人,不下千数。’…… 绍定 间,以漕试、胄试无亲可避者亦许试,或谓时相徇於势要子弟故也。”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 茅 云:‘举进士何以得让?’按:举进士乃漕试也。”
词语解释:漕船  拼音:cáo chuán
用于漕运的船只。《新唐书·张万福传》:“ 万福 因驰至 涡口 ,驻马于岸,悉发漕船相衘进,贼兵倚岸熟视不敢动。” 清 方苞 《送左未生南归序》:“ 未生 自 燕 南附漕船东下,至 淮阴 ,始知《南山集》祸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建都 东京 ,依靠东南漕运,漕船是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
词语解释:漕藏  拼音:cáo cáng
指漕米仓库。《南史·虞玩之传》:“今漕藏有闕,吾贤居右丞,已觉金粟可积也。”
词语解释:漕荐  拼音:cáo jiàn
宋 代漕试中的一种推荐形式。亦指漕试。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郑时中得官》:“﹝ 郑时中 ﹞好大言,尝语同舍曰:‘前举漕荐;乃术者 曹谷 先许,今復来矣。’”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李梦庚》:“其子后魁 浙 漕荐。”参见“ 漕试 ”。
词语解释:漕试  拼音:cáo shì
宋 贡举考试方式之一。 景祐 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宋史·选举志二》:“ 淳祐 元年,臣僚言:‘既后诸路漕试,合国子试,两项科举及免举人,不下千数。’…… 绍定 间,以漕试、胄试无亲可避者亦许试,或谓时相徇於势要子弟故也。”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 茅 云:‘举进士何以得让?’按:举进士乃漕试也。”
词语解释:漕项  拼音:cáo xiàng
明 清 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 清 魏源 《筹漕篇下》:“是漕项正帑已足办漕,尚何取乎帮费。”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寻得部覆,不准减银,顾駮漕项词重,駮地丁词轻,於法可更请。”
词语解释:漕魁  拼音:cáo kuí
漕试第一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李梦庚》:“今岁漕魁,乃 梦庚 之子也。”
词语解释:漕饷  拼音:cáo xiǎng
漕运的军粮。《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徐贤妃》:“东戍 辽海 ,西讨 崑丘 ,士马罢耗,漕饟漂没。”
词语解释:漕庾  拼音:cáo yǔ
漕粮仓。《战国策·魏策一》:“粟粮漕庾,不下十万。” 鲍彪 注:“漕,水运。庾,水漕仓。”
词语解释:漕运司  拼音:cáo yùn sī
见“ 漕司 ”。
词语解释:漕司  拼音:cáo sī
亦称“ 漕运司 ”。 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 北宋 称转运司, 南宋 称漕司, 元 代称漕运司。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财归於漕司,而兵各归於郡。”《宋史·选举志二》:“ 淳祐 元年, 淮 南诸州郡岁有兵祸,士子不得以时赴乡试,且漕司分差试官,路梗不可径达。” 元 危素 《元海运志》:“﹝ 至元 ﹞二十五年,内外分置漕运司二。”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帅漕宪仓》:“帅、宪、仓一人而已,漕则一路或有两三人,曰转运使,曰转运副使,曰转运判官,皆漕司也。”
词语解释:漕道  拼音:cáo dào
即漕路。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渠》:“又 郑当时 穿渠以利漕道。”参见“ 漕路 ”。
词语解释:漕路  拼音:cáo lù
运输粮食的水路。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 张次山 则谓湖废,仅有存者,难卒復,宜益广漕路。”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不论怎样处境困难,只要南北漕路得通,就可以在 关中 立足。”
词语解释:漕舫  拼音:cáo fǎng
供漕运用的大型船只。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漕舫》:“凡京师为军民集区,万国水运以供储,漕舫所由兴也。”
词语解释:漕平  拼音:cáo píng
旧时征收漕银的衡量标准。历代征收的漕粮,到 清 代改征白银。此衡量标准后为民间采用,但各地标准不一。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纹银﹞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频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有折色;有库平、湘平之异,有漕平、规平之殊。”《新华月报》1955年第3期:“旧 中国 的货币制度长期以来是不统一的。在银两制度的情况下,由于各种秤的分量不一致,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等。”
词语解释:漕折  拼音:cáo shé
指漕粮改折银钞收纳。 明 正统 元年规定,田赋自起运兑军外,其余可折收钱钞,粮四石折银一两。见《明史·食货志二》。 明 袁宏道 《逋赋谣》:“ 苏州 旧逋七十万,漕折金花居其半。”
词语解释:漕截  拼音:cáo jié
见“ 漕赠 ”。
词语解释:漕赠  拼音:cáo zèng
亦称“ 漕截 ”。 旧时指于征收漕粮正税外所加收的赠贴。《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各省漕粮,旧係军民交兑,运军需索,多为民累。后改为官收官兑,因酌定赠贴,随漕徵给。各省名目不同,多寡不一。 山东 、 河南 谓之润耗, 江苏 、 安徽 谓之漕赠, 浙江 谓之漕截。”
词语解释:漕国  拼音:cáo guó
西域古国名。约在今 苏联 中亚 撒马尔罕 西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卷一作“劫布呾那”,当为对音。《隋书·西域传·漕国》:“ 漕国 ,在 葱岭 之北。”
词语解释:漕仓  拼音:cáo cāng
存放漕米的仓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乡民鸣锣纠众,阻纳漕粮,并张贴传单,约期聚集入城,捣毁漕仓官署。”
词语解释:漕卒  拼音:cáo zú
运漕粮的士兵。《汉书·食货志上》:“宜糴 三辅 、 弘农 、 河东 、 上党 、 太原郡 穀足供京师,可以省 关东 漕卒过半。”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冤报》:“ 苏州卫 军人 丁 姓者,曾以小谴收狱中,既得免,忽骤富,充漕卒之长,运粮入京。”
词语解释:漕程  拼音:cáo chéng
指漕粮运输一日的行程。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漕程》
词语解释:漕耗  拼音:cáo hào
旧时于漕粮正税外向农民加收的折耗。有正耗、加耗、船耗等名目。《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 江 安 粮道所属,每正粮一石,收漕耗米一斗,内以五升给军,五升留为修仓、铺垫饭食。”
词语解释:漕粮  拼音:cáo liáng
(1).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辛亥革命后改征货币,漕粮名存实亡。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有明 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不特折钱之布帛为银,而歷代相仍不折之穀米,亦无不为银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自 康熙 以后,国大饥,则海运漕粮以賑之。”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尽管你钱债逼得紧,漕粮催得凶,还怕会还不出么!”
(2).指征收漕粮的官员。《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小米买到八两一石,那漕粮还不肯上书乞恩改了折色,把人家孩童儿女都拿了监追。”
词语解释:漕漼  拼音:cáo cuǐ
象声词。形容水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道遇水, 定伯 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 定伯 自渡,漕漼作声。”
词语解释:漕标  拼音:cáo biāo
谓 清 代漕运总督所属的绿营兵。担负漕粮的催督、保护等。《清会典·兵部一·尚书侍郎职掌》:“乃颁枢政於天下,凡緑旗兵,在 京 ,则统於巡捕营;十有九省则统於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注:“漕运总督所属緑营为漕标。”
词语解释:漕斛  拼音:cáo hú
旧时收兑漕米的量器。一斛相当于五斗。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洋银价高漕斛大,纳过官粮餘秸秷。”
词语解释:漕浴  拼音:cáo yù
谓漕河之水忽上忽下。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苏州客》:“漕浴波腾,瀺灂竟日,是 霞 归之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