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锡入声 [详注1][详注2][详注3][汨罗江][xū][详注4][dí][详注5]


注1:吃 喫的简化字。“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
注2:幕 《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
注3:适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他历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
注4:踧 音狄。《說文》行平易也。《詩·小雅》踧踧周道。《傳》踧踧,平易也。
注5:吊 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裴渊《广州记》
首字词组
滴滴滴得滴搭滴卢滴露研朱滴脩都速滴滴金滴里搭拉
滴沥滴砾滴骨滴定滴管滴滴答答滴滴邓邓滴溜打拉
滴水滴溜滴墨滴羞跌屑滴绿滴滴拉拉滴里嘟噜滴溜扑
滴翠滴嗒滴剂滴羞笃速滴粉搓酥滴滴打打滴灌滴溜当啷
滴血滴留扑滴子滴留留滴水成河滴滴搭搭滴漉滴羞都苏
滴乳滴答滴水不羼滴羞蹀躞滴水檐滴注滴淋滴里耷拉
滴圆滴笃班滴哒滴骨亲滴屑屑滴沰滴瓶滴溜嘟噜
滴珠滴笃滴定管滴羞扑速滴水成冰滴涟涟滴滴嗒嗒滴溜儿
滴漏滴露研朱滴水不漏滴零搭拉滴水难消滴流流滴滴溜溜滴溜溜
滴点滴露研珠滴水穿石滴酒不沾滴修都速滴流扑滴滴涕 

词语解释:滴滴  拼音:dī dī
(1).一滴一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作漉酪法:八月中作。取好淳酪,生布袋盛;悬之,当有水出,滴滴然下。” 唐 苏颋 《兴州出行》诗:“滴滴泣花露,微微出岫云。”《儒林外史》第一回:“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眼泪--许久以来干枯了的眼泪,滴滴地掉在孩子的嫩脸上。”
(2).象声词。 唐 令狐楚 《赋山》诗:“古巖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唐 段成式 《醉中吟》:“只爱槽牀滴滴声,长愁声絶又醒醒。”
(3).附着于某些形容词,表示“满量”,含有“很”的意思。常用以形容色、光和韵味的浓郁、充沛。 唐 唐彦谦 《留别》诗之二:“野花红滴滴,江燕语喃喃。” 宋 欧阳修 《初夏刘氏竹林小饮》诗:“猗猗色可餐,滴滴翠欲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滴滴风流,做为娇更柔,见人无语但回眸。”
(4).与数词“一”连用表示少量。秧歌剧《锺万财起家》第一场:“打下一滴滴粮食,又叫我那浪荡子男人偷偷摸摸去换了洋烟吃了。”秧歌剧《锺万财起家》第二场:“这难熬下去咧!……有一滴滴烟灰吃吃就好咧!”
(5).见“ 滳滳 ”。
词语解释:滳滳  拼音:shāng shāng
流荡貌。《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鬱鬱芊芊,若何滳滳去此国而死乎?”滳滳,一本讹作“滴滴”。
词语解释:滴沥  拼音:dī lì
(1).流滴。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 唐 孟郊 《秋怀》诗:“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泉自石出,四时滴沥。”
(2).圆润明丽貌。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甘露濛濛似雾,著草木则滴沥如珠。” 元 乔吉 《沉醉东风·倩人扶观璚华》曲:“珠滴沥寒凝碧粉,玉瓏璁暖簇香云。”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遐契》:“秋波滴沥,云鬟轻盈。”
(3).象声词。水下滴声。 唐 周彻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滴沥疑将絶,清泠发更新。”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上自起,附耳听之,果闻滴沥声。”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听楼头鼓角严,漏声滴沥莲筹换。” 叶紫 《丰收》五:“屋顶上已有了滴沥的声音,人们只感到一阵凉意。”
词语解释:滴水  拼音:dī shuǐ
(1).滴注漏壶之水。 唐 李贺 《李夫人》诗:“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参见“ 滴漏 ”。
(2).谓房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高翰林 拱手立在厅前滴水下,叫管家请轿。”
(3). 傣族 风俗。用器皿盛水往下滴,表示祝福。《中国民间故事选·画神多兰嘎》:“他也来到锣鼓喧天的缅寺,但他不在那里祈祷,也不在那里滴水,他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盯住进出缅寺里的人的面孔。” 岩迭 等《召树屯》七:“沿路都是百姓,跪在地上为他们‘滴水’。”
(4).中式瓦名。一端有下垂的边,盖房时置于檐口。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造瓦﹞与造砖同法,其垂于簷端者有滴水,下于脊沿者有云瓦……皆人工逐一做成,载于窰内,受水火而成器则一也。”
词语解释:滴漏  拼音:dī lòu
即漏壶。 李準 《大年初一》三:“雪水像滴漏一样一滴一滴地顺着瓦檐向下滴着。”参见“ 漏壶 ”。
词语解释:漏壶  拼音:lòu hú
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插入一根标竿,称为箭。箭下用一只箭舟托着,浮在水面上。水流出或流入壶中时,箭下沉或上升,借以指示时刻。前者叫沉箭漏,后者叫浮箭漏。统称箭漏。 中国 历史上用得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浮箭漏。此外还有一种以沙代水的沙漏。 中国 在 周 朝已经有了漏壶。后来为了提高水流速度的稳定性,逐渐在漏水壶上另加一只或几只漏水壶,形成多级漏壶。
词语解释:滴翠  拼音:dī cuì
极言翠绿的程度,像要滴下水来的样子。例如:滴翠的荷叶。
词语解释:滴血  拼音:dī xuè
(1).旧时用血辨别亲属真伪之法。据说至亲之血,共滴水中则相凝合,验尸时,以生者之血滴死者骨上则渗入。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滴血》:“验尸有滴血之法,其来已久……然则滴血之法,其起于六朝歟?”参见“ 滴骨亲 ”。
(2).指杜鹃的啼鸣。相传杜鹃啼至滴血乃止。 唐 陆龟蒙 《子规》诗:“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 唐 韩偓 《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诗:“ 蜀 魄未归长滴血,祇应偏滴此丛多。”
词语解释:滴骨亲  拼音:dī gǔ qīn
旧说谓以血滴骨能辨别亲属真伪,因此亦称亲生关系为滴骨亲。 宋 宋慈 《洗冤集录·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去处》:“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的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参见“ 滴血 ”。
词语解释:滴乳  拼音:dī rǔ
(1). 福建 腊茶的品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薰陆,即乳香也……如腊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岂可各是一物?”
(2).中药熏陆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熏陆香》:“上品为拣香,圆大如乳头,透明,俗呼滴乳。”
词语解释:滴圆  拼音:dī yuán
滚圆,极圆。《老残游记》第十回:“北墙上嵌了两个滴圆夜明珠,有巴斗大小,光色发红,不甚光亮。”
词语解释:滴珠  拼音:dī zhū
旧时用作货币的圆形小银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严管解》:“若解餉银,鞘外蒙以生牛皮,铁箍密钉。盖以鞘经风日,木瘦缝开,滴珠狼藉,奸人趁缝敲挖。”
词语解释:滴漏  拼音:dī lòu
即漏壶。 李準 《大年初一》三:“雪水像滴漏一样一滴一滴地顺着瓦檐向下滴着。”参见“ 漏壶 ”。
词语解释:漏壶  拼音:lòu hú
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壶中插入一根标竿,称为箭。箭下用一只箭舟托着,浮在水面上。水流出或流入壶中时,箭下沉或上升,借以指示时刻。前者叫沉箭漏,后者叫浮箭漏。统称箭漏。 中国 历史上用得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浮箭漏。此外还有一种以沙代水的沙漏。 中国 在 周 朝已经有了漏壶。后来为了提高水流速度的稳定性,逐渐在漏水壶上另加一只或几只漏水壶,形成多级漏壶。
词语解释:滴点  拼音:dī diǎn
在标准条件下润滑脂从半固体变成液体状态的温度
词语解释:滴得  拼音:dī de
象声词。 赵树理 《三里湾·出题目》:“煤油灯悄悄地燃着,马蹄表老一套地滴得着。”
词语解释:滴砾  拼音:dī lì
象声词。 唐 韩偓 《闺情》诗:“轻风滴砾动帘钩,宿酒犹酣懒卸头。”
词语解释:滴溜  拼音:dī liū
(1).形容很圆。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明滴溜冰轮出海角,光灿烂红日转山崖。”《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 素姐 伸出胳膊,露出腿来,打的像紫茄子一般,肿的滴溜着。”《中国民间故事选·巴拉根仓的故事》:“ 若颜 老婆两只眼睁得滴溜圆。”
(2).形容声音的圆润宛转。 明 袁宏道 《春江引》:“百舌欲止復衝人,一声滴溜芳蹊里。”
(3).形容旋转或转动快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老汉挑起担儿,恰待要走,则见那相公滴溜的拨回马来。” 杨朔 《三千里江山》四:“这人身量很矮,两只眼睛跟龙灯似的,滴溜骨碌透活。”
(4).圆滑,狡猾。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有那等滴溜的猱儿不觅钱,他每都错怨天。”
(5).液体一滴一滴地下坠。 许杰 《白雪的消融》:“我们的檐前也曾滴溜着初融的冰水。” 秦兆阳 《贾大奇自述》:“ 老贾 的嘴巴也就不知不觉地张开了,一滴口水滴溜下来了。”
(6).方言。提,提起。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滴溜着脚踢拳墩,哎,你个身着紫衣堂候官,欺负俺这面雕金印射粮军。”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提曰滴溜着。”《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讲力量,考武举的头号石头不够他一滴溜的。”《醒世姻缘传》第十回:“﹝ 高氏 ﹞一边説着,一边滴溜着裙子,穿着往外走。”
(7).留下,剩下。 元 刘庭信 《寨儿令·戒嫖荡》曲:“咫尺的月缺花残,滴溜着枕剩衾寒。” 元 张鸣善 《水仙子·讥时》曲:“ 孟郊 寒、 贾岛 瘦、 相如 病,刚滴溜得老性命,偏今宵梦境难成。”
词语解释:滴嗒
滴答;滴漉。水下流声
词语解释:滴留扑  拼音:dī liú pū
同“ 滴溜扑 ”。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一隻手揪住衣领,一隻手揝住腰带,滴留扑摔个一字阔脚板。”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原来是不插拴牢,靠着时呀的门开了,滴留扑仰剌叉喫一交。”
词语解释:滴答  拼音:dī dá
(1).象声词。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偷闲划舟,抬头望一望滟滟的湖波,低头看滴答滴答消磨时间的手表,心灵中真是太苦了。”
(2).谓言语啰苏。《西游记》第二十回:“ 八戒 道:‘老儿滴答甚么,谁和你发课,説甚么五爻六爻,有饭只管添将来就是。’”
词语解释:滴笃班  拼音:dī dǔ bān
越剧形成初期的一种俗称。 浙江省 馀姚县 农村说唱艺人把“落地唱书”搬上舞台,演变成为戏剧形式时,因脚色从后台先有一声“叫头”,然后在笃鼓、尺板的“滴篤”声中出场,故称“滴篤班”。 郁达夫 《二诗人》:“诗人的 何马 ,想到大世界去听滴笃班去。” 郁达夫 《滴笃声中》:“走来走去的走了一阵,他们俩就寻到了滴笃班的台前坐下。”
词语解释:滴笃  拼音:dī dǔ
象声词。《中国民间故事选·老三与土司》:“他蹲在小铜盆旁边呆呆地发愁,眼泪滴笃滴笃的流下铜盆里。”
词语解释:滴露研朱
见“ 滴露研珠 ”。
词语解释:滴露研珠  拼音:dī lù yán zhū
指滴水磨墨。 唐 高骈 《步虚词》:“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珠写《周易》。”
词语解释:滴露研珠  拼音:dī lù yán zhū
指滴水磨墨。 唐 高骈 《步虚词》:“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珠写《周易》。”
词语解释:滴搭  拼音:dī dā
象声词。 沙汀 《代理县长》:“屋子里立刻沉静了,时钟滴搭地细语着。”
词语解释:滴骨  拼音:dī gǔ
以血滴骨认亲。引申为得其嫡传。 清 黄宗羲 《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一以 程 朱 一派为正统,是矣。 薛敬轩 、 曹月川 ……十餘人,诸公何以见其滴骨 程 朱 也。”`参见“ 滴骨亲 ”。
词语解释:滴墨  拼音:dī mò
一滴墨水。比喻一点点学问。《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更兼他腹中全无滴墨,纸上难成片语,偏好攀今掉古,卖弄才学。”
词语解释:滴剂  拼音:dī jì
一滴一滴服用或外用的液体药剂,如浓缩维生素 A、D 滴剂、麻黄素滴鼻剂等
词语解释:滴子  拼音:dī zǐ
下垂的珠串。《金史·舆服志上》:“七寳輦,制如大輦,饰以玉裙网,七寳,滴子用真珠。”
词语解释:滴水不羼  拼音:dī shuǐ bù chàn
形容十分纯正。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对付别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一点私情。”
词语解释:滴哒  拼音:dī dā
象声词。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平常这只表,滴哒滴哒走得很清脆,现在已经完全被外面的风雨声、雷声掩盖住了。”
词语解释:滴定管  拼音:dī dìng guǎn
化学分析中用来精确测量滴定溶液体积的仪器。为一细长而内径均匀、表面有刻度的玻璃管。下端有一活塞的为酸式滴定管,装除碱液以外的溶液;下端有玻璃珠的称碱式滴定管,装除氧化性溶液以外的液体。此外还有自动滴定管等。有多种规格。
词语解释:滴水不漏  拼音:dī shuǐ bù lòu
比喻严密。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告子下》:“圣贤言语,可谓滴水不漏。” 清 吴锡麒 《点绛唇·中元夕观盂兰会》套曲:“闷葫芦滴水不漏,若遇着大刼数,为虫沙、为猿鹤,逃不脱水火兵戈。”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二回:“ 老武 思谋的太周到了,真是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呀!”
词语解释:滴水穿石  拼音:dī shuǐ chuān shí
喻坚持不懈则事必有成。 梁斌 《红旗谱》六:“ 严志和 说:‘当然不是一日之功,滴水穿石呀!’”《人民日报》1981.4.18:“滴水穿石,功在不断。”
词语解释:滴卢  拼音:dī lú
即的卢。 刘备 所乘骏马名。 唐 胡曾 《咏史诗·檀溪》:“滴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前遶大堤。”参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裴松之 注引《世语》
词语解释:滴定  拼音:dī dìng
通过滴定进行标定、分析或测定
词语解释:滴羞跌屑  拼音:dī xiū diē xiè
同“ 滴羞篤速 ”。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今日今日羞辱,不由我滴羞跌屑怕怖。”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把一个骨碌碌的车儿止不住疋丢扑荅的拍,却教俺战篤篤的魂儿早不觉滴羞跌屑的骇。”
词语解释:滴羞笃速  拼音:dī xiū dǔ sù
颤抖貌。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二折:“冻的箇立钦钦穉子滴羞篤速战。”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气的我手儿脚儿滴羞篤速战。”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諕的我心儿胆儿,急獐拘猪的自昏迷,手儿脚儿滴羞篤速的似呆痴。”
词语解释:滴留留  拼音:dī liú liú
旋转坠落貌。《宣和遗事》前集:“见虚空中滴留留遗下一副纸来。”
词语解释:滴羞蹀躞  拼音:dī xiū dié xiè
同“ 滴羞篤速 ”。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諕的我手脚儿滴羞蹀躞战篤速。”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则你那滴羞蹀躞身体,迷留没乱心肺,唬的劈留扑碌走如飞。”
词语解释:滴骨亲  拼音:dī gǔ qīn
旧说谓以血滴骨能辨别亲属真伪,因此亦称亲生关系为滴骨亲。 宋 宋慈 《洗冤集录·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去处》:“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的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参见“ 滴血 ”。
词语解释:滴血  拼音:dī xuè
(1).旧时用血辨别亲属真伪之法。据说至亲之血,共滴水中则相凝合,验尸时,以生者之血滴死者骨上则渗入。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滴血》:“验尸有滴血之法,其来已久……然则滴血之法,其起于六朝歟?”参见“ 滴骨亲 ”。
(2).指杜鹃的啼鸣。相传杜鹃啼至滴血乃止。 唐 陆龟蒙 《子规》诗:“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 唐 韩偓 《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诗:“ 蜀 魄未归长滴血,祇应偏滴此丛多。”
词语解释:滴骨亲  拼音:dī gǔ qīn
旧说谓以血滴骨能辨别亲属真伪,因此亦称亲生关系为滴骨亲。 宋 宋慈 《洗冤集录·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去处》:“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的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参见“ 滴血 ”。
词语解释:滴羞扑速  拼音:dī xiū pū sù
同“ 滴羞篤速 ”。 清 洪昇 《长生殿·神诉》:“整顿了这破丢不荅的平顶头巾,扶定了那滴羞扑速的齐眉拐拄。”
词语解释:滴零搭拉  拼音:dī líng dā lā
衣服破旧的样子。《三侠五义》第十回:“然后拿出一顶半零不落开花儿的帽子,与四爷戴上;又拿一件滴零搭拉的破衣,与四爷穿上。”
词语解释:滴酒不沾  拼音:dī jiǔ bù zhān
一点酒也不喝
词语解释:滴露研朱  拼音:dī lù yán zhū
亦作“ 滴露研硃 ”。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笔评校书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滴露研硃非草草,从容鑑定庶无尤。”《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丫鬟将文字呈上小姐,传达太老爷分付之语。 小妹 滴露研朱,从头批点,须臾而毕。”
词语解释:滴管  拼音:dī guǎn
短管,一端有缩口,另一端装有橡皮球,用以按滴数来测量液体
词语解释:滴绿  拼音:dī lǜ
形容翠绿而润泽的颜色。 朱自清 《南京》:“这里是滴绿的山环抱着,山下一片滴绿的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 邹荻帆 《走向北方》诗:“穿过了滴绿的树林,与淡墨水的远山。”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收穫时节》:“滴绿的水浮莲铺满了河面,河越宽,它也越铺展得大。”
词语解释:滴粉搓酥  拼音:dī fěn cuō sū
(1).形容美女肌肤白腻。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 钱塘 幕府乐籍,有名姝 张足 女名 浓 者,名艺妙天下,君( 左与言 )颇顾之。如‘无所事,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及‘堆云翦水,滴粉搓酥’,皆为 浓 而作。当时都人有‘晓风残月 柳三变 ,滴粉搓酥 左与言 ’之对。” 清 钮琇 《觚賸·竹垞词》:“﹝ 朱十 ﹞耑攻於词……即其裘马清狂,昵昵儿女,亦偶然遥情所托,非若浅斟低唱,滴粉搓酥,耑引红粧为知己者也。”
(2).形容妇女打扮艳丽。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蓉谪》:“则见那娇惰的熏香閒坐,悍妒的拈酸泼醋,妖冶的滴粉搓酥,便风雅的也祇颂椒噯咏絮。”
词语解释:滴水成河  拼音:dī shuǐ chéng hé
比喻积少成多。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又有几块花边了。”
词语解释:滴水檐  拼音:dī shuǐ yán
亦作“ 滴水檐 ”。 即房檐。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前者得过承,是我那滴水簷前受了的冷。”《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东坡 告辞。 荆公 送下滴水簷前。” 茅盾 《子夜》四:“ 曾沧海 假意送到大厅的滴水檐前,就回转来大生气。”
见“ 滴水簷 ”。
词语解释:滴屑屑  拼音:dī xiè xiè
颤抖貌。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四折:“见他扑簌簌眼里揾啼痕,教我滴屑屑手脚难停稳。”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涎邓邓眼睛剜,滴屑屑手脚卸,磣可可心肝摘。”
词语解释:滴水成冰  拼音:dī shuǐ chéng bīng
形容气候十分寒冷。《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澣污秽衣服。” 曹靖华 《飞花集·天涯处处皆芳草》:“这虽是农历残冬腊尽时节,在北国,依然大雪纷飞,滴水成冰。”
词语解释:滴水难消  拼音:dī shuǐ nán xiāo
谓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楔子:“兄弟!滴水难消。休道是兄弟将酒来,你则这般空来,也是你兄弟的情分。”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只要有钱凭你饮,无钱滴水也难消。”
词语解释:滴修都速  拼音:dī xiū dōu sù
同“ 滴羞篤速 ”。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一折:“你未醉后人在言,你□的我手儿脚儿滴修都速战。”
滴脩都速:同“ 滴羞篤速 ”。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我这里孜孜覷了,諕的扑扑心跳,好教我战战兢兢,滴脩都速,魄散魂消。”
词语解释:滴脩都速
同“ 滴羞篤速 ”。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我这里孜孜覷了,諕的扑扑心跳,好教我战战兢兢,滴脩都速,魄散魂消。”
词语解释:滴滴答答  拼音:dī dī dā dā
象声词。《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这汉子坐下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滴滴答答走到茶坊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屋内悄无一人,只听见靠右墙长条案上一座古老的苏钟迟缓地迈着‘滴滴答答’的步子。”
词语解释:滴滴拉拉  拼音:dī dī lā lā
象声词。 董均伦 等《菊二娘》:“眼看着,天变了,烟气腾腾的乌云漫了天,接着滴滴拉拉的下起雨来啦。”
词语解释:滴滴打打  拼音:dī dī dā dā
象声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亭子前四个吹手,滴滴打打的吹着,抬上街来。”
词语解释:滴滴搭搭  拼音:dī dī dā dā
象声词。 田汉 《梅雨》:“ 潘顺华 :‘你瞧,雨下小了点啦。’ 阿巧 :‘小什么?还不是那样滴滴搭搭的。’” 叶圣陶 《四三集·寒假的一天》:“檐头滴滴搭搭挂下融雪的水来。”
词语解释:滴注  拼音:dī zhù
每次注入一滴,使一滴一滴地进入
词语解释:滴沰  拼音:dī tuō
象声词。多指雨声。 清 梁章鉅 《农候杂占·火占》:“上火不落,下火滴沰。见 崔实 《农家谚》。言丙日不雨,丁日必雨也。滴沰,雨声。”
词语解释:滴涟涟  拼音:dī lián lián
泪流不止貌。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一壁厢黄鸝声恰恰,一壁厢血泪滴涟涟。”
词语解释:滴流流  拼音:dī liú liú
飞旋貌;旋转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淅冽冽的晓风帘幕,滴流流的落叶辞柯。”《西游记》第七回:“六隻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里飞舞。”
词语解释:滴流扑  拼音:dī liú pū
翻坠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拽上书房门,到得那里,手挽着垂杨,滴流扑跳过墙去。”
词语解释:滴滴金  拼音:dī dī jīn
(1).花名。旋覆花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旋覆花》
(2).词牌名。又名《缕缕金》。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一字两体,仄韵。见《词谱》卷八,《词律》卷六。
(3).曲牌名。南曲黄钟宫、北曲双调均有此曲牌。北曲亦名《甜水令》,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南曲有二:一与词牌全阕或半阕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4).烟火花炮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烟火》:“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
词语解释:滴滴邓邓  拼音:dī dī dèng dèng
步履不稳貌。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喫的来滴滴邓邓醉陶陶,门前哭罢门前笑,街头指定街头闹。”
词语解释:滴里嘟噜  拼音:dī lǐ dū lū
(1).形容成串的东西。如:他腰边钳子、剪子、刀子、钥匙滴里嘟噜挂了一大串。
(2).形容讲话噜苏。如:他滴里嘟噜地说了很多。
词语解释:滴灌  拼音:dī guàn
一种灌溉方法,使水流通过设置的管道系统而滴入植物的根部土壤中。这种灌溉方法可节约农业用水
词语解释:滴漉  拼音:dī lù
象声词。水下流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 丁 翻卷,得‘鳖人’。女大笑曰:‘事已谐矣!’滴漉授爵。 丁 不服。女曰:‘君是水族,宜作鳖饮。’”漉,一本作“ 沥 ”。
词语解释:滴淋  拼音:dī lín
古代西南地区沽酒时以管吮尝之称。《太平广记》卷二三三引 唐 房千里 《投荒杂录》:“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既烧,即揭缻趋虚,泥固犹存,沽者无能知美恶,就泥上钻小孔可容筯,以细筩插穴中,沽者就吮筩上,以尝酒味。俗谓之滴淋。”《太平广记》卷二三三引 唐 房千里 《投荒杂录》:“无赖小民空手入市,徧就酒家滴淋,皆言不中,取醉而返。”
词语解释:滴瓶  拼音:dī píng
一种滴水液体的小水壶状瓶,颈弯曲或呈圆锥形,用于供应少量液体(如向试管中添加液体)
词语解释:滴滴嗒嗒  拼音:dī dī dā dā
象声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那些房子都是外头下雨,里头也下雨,外头雨停了好半天,里头还在滴滴嗒嗒。”
词语解释:滴滴溜溜  拼音:dī dī liū liū
水不断地下滴貌。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姑娘﹞回转头来,顺便把挑着的泼泼洒洒、滴滴溜溜的水桶换了换肩。”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道旁柳树丛子里,惊起的家雀飞跃看,振动树枝,把枝叶上的露水滴滴溜溜地振落下来。”
词语解释:滴滴涕  拼音:dī dī tì
英文DDT的音译。一种有机录杀虫剂,可防治蚊、蝇及卷叶虫、棉铃虫、红铃虫等多种虫害
词语解释:滴里搭拉  拼音:dī lǐ dā lā
(1).纷杂、众多貌。《红楼梦》第五四回:“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里搭拉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噯哟哟!真好热闹!”
(2).形容断断续续,零零落落。 谢雪畴 《长江飞渡记》:“天黑时,过去了一大阵人马。夜里还牵丝不断地走了半宿。这会,剩下些掉队落伍的,滴里搭拉地走。”
词语解释:滴溜打拉  拼音:dī liū dǎ lā
累赘拖沓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他﹞把那腰带上面滴溜打拉佩带的东西,御了下来。”
词语解释:滴溜扑  拼音:dī liū pū
形容坠跌、摔翻、扔掷等情状。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箭离弦似一点流星落,我则见滴溜扑坠落在鞍鞽。”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三折:“一隻手将嗓子搯,一隻手将脚腕来拿,滴溜扑摔箇仰剌叉。”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我可敢滴溜扑活攛那廝在马直下。”
词语解释:滴溜当啷  拼音:dī liū dāng lāng
不断下滴貌。《1957年曲艺选·卖肥猪》:“嗬,泥洼里躺着一只肥猪像牛犊,不由他呱叽呱叽二片嘴,口水滴溜当啷颗颗都像算盘珠。”
词语解释:滴羞都苏  拼音:dī xiū dōu sū
同“ 滴羞篤速 ”。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只见一个来来往往旋风足律即留转,諕的我慌慌张张手脚滴羞都苏战。”
词语解释:滴里耷拉  拼音:dī lǐ dā lā
物体下垂的样子。例如:他凝视着滴里耷拉的破棉絮,若有所思。
“耷拉”也作“搭拉”
词语解释:滴溜嘟噜  拼音:dī liū dū lū
形容旋转或流动。《三侠五义》第二一回:“见他约有二旬年岁,生的甚是俏丽,两个眼睛滴溜嘟嚕的乱转,已露出是个不良之辈了。”
词语解释:滴溜儿  拼音:dī liù ér
形容极圆的
形容很快地旋转或流动
词语解释:滴溜溜  拼音:dī liū liū
(1).特别圆的样子。 赵日升 《编草帽》诗:“咱编的草帽--密纹儿细,沿儿圆,滴溜溜地像磨盘。”
(2).旋转快速的样子。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原来是滴溜溜遶閒阶败叶飘,疎剌剌刷落叶被西风扫。”《水浒传》第六一回:“那隻船滴溜溜在水面上转。” 管桦 《爆炸大王》:“一个手榴弹掉在身旁,弹棒冒着火花,滴溜溜直转。”
(3).形容声音圆润、宛转。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黄鹂滴溜溜地叫起了清晨。” 林斤澜 《母女》:“夯打得刷溜溜飞,夯歌唱得滴溜溜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