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溯流溯源溯回溯回思切溯然溯通溯溯溯流追源
溯洄溯游溯流求源溯流穷源溯溯溯溯溯水行舟溯洄
溯沿溯波溯源穷流溯筏溯述溯端竟委溯涉溯流
溯风溯滩溯流徂源溯本溯追溯游溯测溯游

词语解释:溯流  拼音:sù liú
犹逆流。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遡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即舟遡流,穷览 洛川 。”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岁举緡钱四千餘万遡流而运。”《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只见一隻官船遡流而上,船头站着四五个人,喜笑歌唱,甚是得意。”
词语解释:溯洄  拼音:sù huí
逆流而上。《诗·秦风·蒹葭》:“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毛 传:“逆流而上曰遡洄。”
词语解释:溯沿  拼音:sù yán
亦作“溯沿”。
(1).指洄水。
(2).谓盘旋。《太平广记》卷三○三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崔圆》:“泝沿中流,良久而过。”
(3).追溯;推究。 清 唐孙华 《庚寅元日斋中读书》诗:“卷帙分左右,千载得泝沿。” 清 杭世骏 《〈东坡杂记〉序》:“溯沿往事,特创一编。”
词语解释:溯风  拼音:sù fēng
谓对着风。《诗·大雅·桑柔》:“如彼遡风,亦孔之僾。” 毛 传:“遡,乡。”《文选·张衡〈西京赋〉》:“凤騫翥於甍标,咸遡风而欲翔。” 李善 注:“遡风,向风。” 宋 谢翱 《南唐奉使曲》:“河流遡风车北首,便殿蒙恩引天袖。” 清 杨潮观 《换扇巧逢春梦婆》:“留仙裙带顺风飘,却又遡风而到。”
词语解释:溯源  拼音:sù yuán
亦作“溯源”。
(1).向上寻找水的发源处。 宋 陆游 《杂书幽居事》诗之二:“炎火下照海, 黄河 高泝源。”
(2).比喻向上寻求历史来源。 清 方苞 《〈学案〉序》:“ 金沙 王无量 辑《学案》,以 白鹿洞 规为宗,而溯源于 洙 泗 ,下逮 饶仲元 、 真西山 所定之条目,以及 高 、 顾 、东林之会约。”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阴阳、五行、天文、医经、房中均溯源于 黄帝 。”
词语解释:溯游  拼音:sù yóu
亦作“ 遡游 ”。 顺流而下。《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毛 传:“顺流而涉曰遡游。” 明 黄周星 《垂虹桥新涨歌》:“况復 松陵 家咫尺,乘兴何妨便遡游。”
词语解释:溯波  拼音:sù bō
逆流的波浪。《文选·枚乘〈七发〉》:“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李善 注:“遡波,逆流之波也。”
词语解释:溯滩  拼音:sù tān
逆着水滩流向。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之四:“泝滩舟行迟,迟得领众妙。”
词语解释:溯回  拼音:sù huí
亦作“溯迴”。 追念思慕。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异地仍留滞,伊人切溯迴。”参见“ 泝洄 ”。
见“ 泝洄 ”。
词语解释:溯洄  拼音:sù huí
亦作“ 泝回 ”。亦作“溯洄”。
(1).逆流而上。《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鏤甲,诡类舛错,泝洄顺流,噞喁沉浮。” 李周翰 注:“泝,逆流上也。言水物或逆上,或顺流。” 宋 苏辙 《贺文太师致仕启》:“方将翱翔 嵩 少 之下,泝回 伊 洛 之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宗涤楼观察诗》:“如此江山入泝洄,顿从黍谷动葭灰。” 柳亚子 《罗星洲题壁》诗:“一蒲团地现楼臺,秋水蒹葭足溯洄。”
(2).指逆流之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度此溯洄从 汉 ,为山行之始。”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 湘 南贾伴乘风信, 夏口 篙工厄泝洄。”
(3).追溯;探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夫其渊源六籍,藪泽九流,紬绎百家,溯洄千古,固文明之盛集,鸿硕之大观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首吾道以彰显大源,继诸氏以溯洄末学,终方外以穷极异端。”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因以溯洄於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
(4).《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指逆流而上追寻意中人。后以“溯洄”为追念思慕之典。《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虽溯洄思切,自念风尘俗吏,末由再睹仙颜,今何幸於此处相遇。” 张素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惜我未往游,溯洄天一方。”
词语解释:溯洄  拼音:sù huí
亦作“ 泝回 ”。亦作“溯洄”。
(1).逆流而上。《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鏤甲,诡类舛错,泝洄顺流,噞喁沉浮。” 李周翰 注:“泝,逆流上也。言水物或逆上,或顺流。” 宋 苏辙 《贺文太师致仕启》:“方将翱翔 嵩 少 之下,泝回 伊 洛 之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宗涤楼观察诗》:“如此江山入泝洄,顿从黍谷动葭灰。” 柳亚子 《罗星洲题壁》诗:“一蒲团地现楼臺,秋水蒹葭足溯洄。”
(2).指逆流之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度此溯洄从 汉 ,为山行之始。”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 湘 南贾伴乘风信, 夏口 篙工厄泝洄。”
(3).追溯;探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夫其渊源六籍,藪泽九流,紬绎百家,溯洄千古,固文明之盛集,鸿硕之大观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首吾道以彰显大源,继诸氏以溯洄末学,终方外以穷极异端。”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因以溯洄於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
(4).《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指逆流而上追寻意中人。后以“溯洄”为追念思慕之典。《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虽溯洄思切,自念风尘俗吏,末由再睹仙颜,今何幸於此处相遇。” 张素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惜我未往游,溯洄天一方。”
词语解释:溯流求源  拼音:sù liú qiú yuán
同“ 遡流穷源 ”。 《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遡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救百千年之祸,僕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
词语解释:溯源穷流  拼音:sù yuán qióng liú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清史稿·艺术传二·吴熙载》:“ 世臣 创明 北朝 书派,遡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词语解释:溯流徂源  拼音:sù liú cú yuán
同“ 遡流穷源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道学》:“ 伊 洛 之学行於世,至 乾道 、 淳熙 间盛矣。其能发明先贤旨意,遡流徂源,论著讲解卓然自为一家者,惟 广汉 张氏 敬夫 、 东莱 吕氏 伯恭 、 新安 朱氏 元晦 而已。”
词语解释:溯回思切
追念过去的心情急切
词语解释:溯流穷源  拼音:sù liú qióng yuán
1.亦作"溯流穷源"。
2.推寻原委。
词语解释:溯筏  拼音:sù fá
谓乘木筏逆水而上。 宋 王安石 《泝栰》诗:“泝栰开新屋,扶舆绕故园。”
词语解释:溯本  拼音:sù běn
亦作“溯本”。 追寻本原。 清 曾国藩 《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使彼邦之人,晓然知吾好博通之才,庶几由文以溯本,举一以劝百。”
词语解释:溯然  拼音:sù rán
寒栗貌。《素问·皮部论》:“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
词语解释:溯溯  拼音:sù sù
亦作“ 泝遡 ”。 推求,索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引》:“余窃慨之,殷忧暇日,紬绎简书,採摭异同,参伍今昨,剗剔诬伪,泝遡本真,滙为一编。” 清 周亮工 《〈袁周合刻稿〉序》:“予与 圣衣 同邑里,与 仍叔 为二十年旧交,既能泝溯一原,而两美必合。”
词语解释:溯述  拼音:sù shù
亦作“溯述”。 追溯而述之。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 老子 的思想绝非静观,我在前面已稍有溯述。”
词语解释:溯追  拼音:sù zhuī
亦作“溯追”。 追溯。 胡适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白话文非少数人提倡来的,乃是千余年演化的结果。我们溯追上去,自现在以至于古代,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很好的白话文,都可供我们的选择。”
词语解释:溯通  拼音:sù tōng
亦作“溯通”。 犹探求疏通。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方钥纪要》, 默斋 所著注古方也。以方为钥,而溯通乎立方之意,以尽其变。”
词语解释:溯溯  拼音:sù sù
见“ 泝溯 ”。
词语解释:溯端竟委  拼音:sù duān jìng wěi
谓寻求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梁启超 《格致学沿革考略》导言:“故欲语一学问之沿革,不可不上下千古,泝端竟委,观前此萌达之跡,为将来进步之阶。”
词语解释:溯游  拼音:sù yóu
顺流而下。《尔雅·释水》:“逆流而上曰泝洄,顺流而下曰泝游。”
词语解释:溯溯  拼音:sù sù
寒栗貌。《素问·刺要论》:“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慄。”
词语解释:溯水行舟  拼音:sù shuǐ xíng zhōu
逆水行船。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上言曰:‘缘谿诸蛮,狐鼠跧窜。王师步趍,不习嵌嶮,泝水行舟,进寸退里。’”
词语解释:溯涉  拼音:sù shè
亦作“溯涉”。 逆流跋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有水出县西,世谓之‘二十八渡水’。东北流,溪涧縈曲,途出其中,逕二十八渡,行者勤于溯涉,故因名焉。”
词语解释:溯测  拼音:sù cè
向上推测。 汉 班固 《典引》:“矧夫赫赫圣 汉 ,巍巍 唐 基,泝测其源,乃先孕 虞 育 夏 ,甄 殷 陶 周 。”
词语解释:溯流追源  拼音:sù liú zhuī yuán
亦作“溯流追源”。 犹泝流穷源。《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词语解释:溯洄  拼音:sù huí
亦作“ 泝回 ”。亦作“溯洄”。
(1).逆流而上。《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鏤甲,诡类舛错,泝洄顺流,噞喁沉浮。” 李周翰 注:“泝,逆流上也。言水物或逆上,或顺流。” 宋 苏辙 《贺文太师致仕启》:“方将翱翔 嵩 少 之下,泝回 伊 洛 之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宗涤楼观察诗》:“如此江山入泝洄,顿从黍谷动葭灰。” 柳亚子 《罗星洲题壁》诗:“一蒲团地现楼臺,秋水蒹葭足溯洄。”
(2).指逆流之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度此溯洄从 汉 ,为山行之始。”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 湘 南贾伴乘风信, 夏口 篙工厄泝洄。”
(3).追溯;探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夫其渊源六籍,藪泽九流,紬绎百家,溯洄千古,固文明之盛集,鸿硕之大观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首吾道以彰显大源,继诸氏以溯洄末学,终方外以穷极异端。”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因以溯洄於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
(4).《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指逆流而上追寻意中人。后以“溯洄”为追念思慕之典。《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虽溯洄思切,自念风尘俗吏,末由再睹仙颜,今何幸於此处相遇。” 张素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惜我未往游,溯洄天一方。”
词语解释:溯流  拼音:sù liú
亦作“溯流”。
(1).逆着水流方向。《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泝流而汲。”《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陈导》:“ 唐 陈导 者, 豫章 人也,以商贾为业。 龙朔 中,乃泛舟之 楚 ,夜泊江浦。见一舟泝流而来,亦宿于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七月初十日》:“前闻逆船千餘,自 南京 泝流西上。” 峻青 《秋色赋·狮峰月夜》:“我沿着小溪,溯流而上,向着山谷的深处走去。”
(2).顺着水势。《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荆公 不用官船,微服而行,驾一小艇,由 黄河 泝流而下。”
词语解释:溯游  拼音:sù yóu
见"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