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源流 拼音:yuán liú
(1).水的本源和支流。《后汉书·五行志三》“则水不润下” 刘昭 注引 汉 郑玄 曰:“无故源流竭絶,川泽以涸,是谓不润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彰德府 南关外,有大桥,甚宏丽,水清而驶,土人谓之 小彰河 ,源流皆异。”
(2).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荀子·富国》:“故 禹 十年水, 汤 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宋 王巩 《王氏谈录·小篆奇古》:“小篆源流可究,便于施用。”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毛诗出子夏》:“ 陆璣 《毛诗》疏,末附四家诗源流。”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不熟悉我国藏书源流的人,大约只知道 常熟 是一个农产品高产区。”
(3).比喻收入和支出。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惟侥倖一时进用,不顾平日源流,此可为长太息也。”
(4).根源;来源。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古人质朴,又多无才,其所论物理……不足以演畅微言,开示愤悱,劝进有志,教戒始学,令知玄妙之涂径、祸福之源流也。” 唐 杜荀鹤 《投从叔补阙》诗:“其来虽愧源流浅,所得须怜《雅》《颂》同。” 宋 吴炯 《五总志》:“为学当师古,吾叔源流实自 杜陵 ,即吾师也。”
(5).比喻亲属、世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舒守谦 即 元舆 之族也,聪敏慧悟,富有春秋。 元舆 以源流非远而礼遇颇厚。” 清 刘大櫆 《〈范氏家乘〉序》:“然则 范氏 之有家乘……而守以弗堕,支属虽繁,源流虽远,而有急相周。”
(6).指古今。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亭臺即渐摧,花木取次休,荆棘又还依旧,使行人嗟嘆源流。”词语解释:源头 拼音:yuán tóu
(1).水发源处。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戏水源头指旧踪,当时一笑也难逢。” 宋 曾巩 《秘书省著作佐郎致仕曾君墓志铭》:“﹝ 曾庠 ﹞葬 南丰 龙池乡 之源头。”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源头落花每流出,亦有浴鳧时在亹。”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一股水从它( 小五台 )腋下流出,成为 拒马河 的一个源头。”
(2).事物的根源。《朱子语类》卷二四:“就见义不为上看,固见得知之而不能为;若从源头上看下来,乃是知之未至,所以为之不力。”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有自本体上説者,有自发用上説者,有自源头上説者,有自流弊处説者。” 梁启超 《论今日各国待中国之善法》:“吾观 中国 之病不一,然有一总源头,源头维何?即守旧自大,憎恶外人之心是也。”词语解释:源委 拼音:yuán wěi
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 河 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郑玄 注:“源,泉所出也;委,流所聚也。”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 唐 元稹 《骠国乐》诗:“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 河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此事源委, 上海 、 天津 诸通途,自能知之。”词语解释:源源 拼音:yuán yuán
连续不断貌。《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朱熹 集注:“源源,若水之相继也。” 宋 曾巩 《冬望》诗:“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养源源来。”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今不痛加惩治,彼以为我辈孱弱,必源源而来矣。”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九章:“现在察北同盟军正在 察 北英勇抗战,我们也正在源源派人去参战。”词语解释:源泉 拼音:yuán quán
亦作“ 源湶 ”。
(1).有源之水。《管子·轻重丁》:“源泉有竭。”《孟子·离娄下》:“源泉混混,不舍昼夜。”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志铭》:“材如源泉,汲用无穷。”
(2).指水的源头。 清 方朝 《三峡涧》诗:“我欲穷源泉,於兹将远涉。”
(3).指事物发生的根源。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执一无端,为国源泉。” 梁启超 《新民说·释新民之义》:“凡一国之能立於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 巴金 《文学的作用》:“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词语解释:源派 拼音:yuán pài
犹源流。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新唐书·韦述传》:“ 述 好谱学,见 柳冲 所撰《姓族系録》,每私写怀之,还舍则又缮録,故於百氏源派为详,乃更撰《开元谱》二十篇。”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后人不知,往往谓 祐陵 画本 崔白 ,书学 薛稷 ,凡斯失其源派矣。”词语解释:源地 拼音:yuán dì
地球表面上发生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有均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大块气团的一个广大地区词语解释:源本 拼音:yuán běn
根本;根源。《隋书·音乐志上》:“乐者……实升平之冠带,王化之源本。”《南史·儒林传·沉峻》:“凡圣贤所讲之书,必以《周官》立义,则《周官》一书,实为羣经源本。”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源本探《周雅》,芬香擷《楚词》。”词语解释:源花 拼音:yuán huā
指 桃花源 。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春草封归恨, 源花 费独寻。” 萧涤非 注:“‘源花’即 桃花源 , 陶潜 有《桃花源记》,相传即在 湖南 。”词语解释:源起 拼音:yuán qǐ
起源,事情发生的根源。 孙中山 《革命成功始得享国民幸福》:“ 滇 军在这两三年中,为什么来 广东 呢?说到源起,是由于 民国 十年,本大元帅到 桂林 ,预备北伐。”词语解释:源津 拼音:yuán jīn
犹源流,本末。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词语解释:源远流长 拼音:yuán yuǎn liú cháng
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语本 唐 白居易 《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明史·徐贞明传》:“ 卢沟 发源於 桑乾 , 滹沱 发源於 泰戏 ,源远流长。” 清 陈梦雷 《送官子之盖州序》:“ 盖 固滨海地也,海之为德坎而能下窈乎,深以有容,其源远流长。” 秦牧 《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茅台和花雕瓶子的这种模样儿,讲起来是源远流长了。”词语解释:源绪 拼音:yuán xù
本末;端绪。 宋 桑世昌 《兰亭考·纪原》:“先师圆寂之际,手手付受,端有源绪,那得参差。” 宋 叶适 《巩仲至墓志铭》:“ 仲至 学敏而早成,自童丱时,前辈源绪,古今音节,事之因革总统,如注水千丈之壑,迎前随后,宿艾骇服。”词语解释:源沼 拼音:yuán zhǎo
池水,池沼。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太极泉》:“无方之源沼,太极之清泉,以兴稼穡之根。”词语解释:源湶 拼音:yuán quán
见“ 源泉 ”。
词语解释:源泉 拼音:yuán quán
亦作“ 源湶 ”。
(1).有源之水。《管子·轻重丁》:“源泉有竭。”《孟子·离娄下》:“源泉混混,不舍昼夜。”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志铭》:“材如源泉,汲用无穷。”
(2).指水的源头。 清 方朝 《三峡涧》诗:“我欲穷源泉,於兹将远涉。”
(3).指事物发生的根源。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执一无端,为国源泉。” 梁启超 《新民说·释新民之义》:“凡一国之能立於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 巴金 《文学的作用》:“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词语解释:源渊 拼音:yuán yuān
渊源。比喻事物的根底。《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四位先生,方才我看你大家这番举动,固是不愧家学源渊,只可惜未免有些为 宋 儒所误。”词语解释:源清流洁 拼音:yuán qīng liú jié
《荀子·君道》:“官人守数,君子养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后以“源清流洁”喻因果相关。《艺文类聚》卷十二引 汉 班固 《泗水亭碑铭》:“源清流洁,本盛末弘。”词语解释:源陆 拼音:yuán lù
未开发的土地。 南朝 宋 鲍照 《石帆铭》:“在昔鸿荒,刊啟源陆。”词语解释:源究 拼音:yuán jiū
追求终始。《管子·轻重丁》:“四时之高下,令之徐疾而已矣。源泉有竭,鬼神有歇。守物之终始,终身不竭。此谓源究。” 马非百 新诠:“源究即《易·繫辞》‘原始要终’之意。”词语解释:源理 拼音:yuán lǐ
犹源流。水的本源与支流。《史记·龟策列传》:“ 河 虽神贤,不如 崑崙 之山; 江 之源理,不如四海。而人尚夺取其宝,诸侯争之,兵革为起。”词语解释:源源本本 拼音:yuán yuán běn běn
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茅盾 《子夜》十五:“我已经查明白源源本本是怎么一回事。” 陶行知 《每天四问》:“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词语解释:源统 拼音:yuán tǒng
犹端绪。《宋书·徐湛之传》:“凡诸诡妄,还自违伐,多举事端,不究源统。”词语解释:源由 拼音:yuán yóu
根由,原因。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顷所见,小鬼耳,必不能辨此源由。”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故为宣説,命知源由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传相祖述,寻问莫知源由。”词语解释:源澜 拼音:yuán lán
犹渊源。 马其昶 《〈桐城古文集略〉序》:“师友源澜,各有所自,文儒之兴,瘉乎他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