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湖山 拼音:hú shān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词语解释:湖海 拼音:hú hǎi
(1).湖泊与海洋。《南齐书·王敬则传》:“ 会 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韦应物 《登重玄寺阁》诗:“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统志·应天府·形胜》:“ 长江 千里,险过汤池,外连 江 淮 ,内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莱 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虽在湖海飘零,自信有此絶艺,不甘轻配凡女。” 郁达夫 《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诗:“十年湖海题诗客,依旧青衫过此桥。”
(4).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清 陈济生 《怀友》诗:“颇忆 元龙 久湖海,近来风雅復何如?”词语解释:湖南 拼音:hú nán
中国南部的省,简称湘。面积211800万平方公里,人口6128万(1990),省会长沙。湖南省东、南、西三部分为山地丘陵,中北部为洞庭湖平原,湘、资、沅、澧四水向北流入洞庭湖。该省为中国江南交通枢纽,京广、湘桂、淅赣、湘黔铁路经本省,全省铁路总长2千多公里。有色金属储量丰富,是中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其中锑储量占世界第一。是中国南方的林业基地和以稻米为主的粮食产区词语解释:湖心 拼音:hú xīn
湖水的中间。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诗:“ 洞庭 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鎔金。” 清 魏源 《昆山别龚自珍》诗:“明宵梦我舟,湖心浪如堵。”词语解释:湖滨 拼音:hú bīn
通常指已经开发并有建筑物的临湖土地
湖周围的地方词语解释:湖湘 拼音:hú xiāng
湖南省 洞庭湖 和 湘江 地带。常用来代指 湖南 。 宋 岳飞 《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二札子》:“奉圣旨, 岳飞 已平 湖 湘 。”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十二:“旧曲新诗压教坊,缕衣垂白感 湖 湘 。” 陈家英 《有怀秀元三妹北洋女师范即次其韵》:“ 湖 湘 词祖推骚体, 江 左门才数 谢 家。”词语解释:湖北 拼音:hú běi
中国中部的省,简称鄂。面积185897平方公里,人口5439万(1990),省会武汉。该省三面环山,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70%,中部、南部为平原。是中国重要的产棉省及淡水养殖省,是轻重工业综合发展的省,武钢及十堰的汽车制造厂为中国著名大企业。水陆交通便利,长江、汉水、京广、焦枝、枝柳、襄渝等河流、铁路通过该省词语解释:湖阴 拼音:hú yīn
湖的南边。《宋史·苏过传》:“﹝ 过 ﹞遂家 潁昌 ,营湖阴水竹数亩,名曰 小斜川 ,自号 斜川居士 。” 元 王逢 《题烈女庙》诗:“遗庙湖阴四百年,斑斑江竹映嬋娟。”词语解释:湖亭 拼音:hú tíng
建于湖边的亭。《晋书·吴隐之传》:“其妻 刘氏 齎沉香一片, 隐之 见之,遂投於湖亭之水。” 唐 温庭筠 《春日雨》诗:“细雨濛濛入絳纱,湖亭寒食 孟珠 家。” 元 张昱 《醉题》诗:“二月鶯声最好听,风光终日在湖亭。”词语解释:湖色 拼音:hú sè
(1).湖水的颜色。 唐 元稹 《重夸州宅旦暮景色》诗:“人声晓动千门闢,湖色宵涵万象虚。” 唐 杜荀鹤 《秋日闲居寄先达》诗:“风驱早雁衔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 元 杨维桢 《送客洞庭西》诗:“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
(2).指淡绿色。《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上首横头坐着个美人,穿着大红衫儿,湖色裙儿。” 郭沫若 《水平线下·后悔》:“一套湖色的绒衣,还附带着一顶童帽,要十三块五角钱,她又嫌贵了。”词语解释:湖田 拼音:hú tián
湖边围垦的水田。《宋书·孔季恭传》:“ 山阴县 土境褊狭,民多田少, 灵符 表徙无貲之家於 餘姚 、 鄞 、 鄮 三县界,垦起湖田。”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五:“贫为湖田长半没,拙因世事本多疎。” 清 孙枝蔚 《避地》诗之三:“清秋饶景物,洒泪对湖田。”词语解释:湖烟 拼音:hú yān
笼罩于湖面的雾气。诗文中常用以形容水面混茫的景象。 唐 刘禹锡 《吐绶鸟词》:“湖烟始开山日高,迎风吐綬盘花条。” 唐 韩翃 《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诗:“竹露点衣巾,湖烟溼扃钥。”词语解释:湖海气 拼音:hú hǎi qì
豪侠之气。语出《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宋 刘敞 《寄杨忱明叔》诗:“君有湖海气,沆碭凌斗牛。” 金 元好问 《范宽秦川图》诗:“ 元龙 未除湖海气, 李白 岂是蓬蒿人。” 清 孙枝蔚 《梁木天明府属题拙堂》诗:“难除湖海气,何太似 陈登 ?”词语解释:湖海士 拼音:hú hǎi shì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后以“湖海士”指具有豪侠气概的人。 清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下:“有客过门湖海士,隔篱呼酒咄嗟间。”词语解释:湖石 拼音:hú shí
产于 太湖 的石头,多孔穴,宜于堆砌假山。《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假山结构不恶,惟其石不类 江 浙 所用之湖石。”词语解释:湖学 拼音:hú xué
宋 胡瑗 执教 湖州 ,分经义与事务两科,其弟子多至数千人,时称“湖学”。 宋 张镃 《仕学规范·为学·胡安定言行录》:“ 安定 先生自 庆历 中教学於 苏 湖 间二十餘年,束脩弟子前后以数千计。是时方尚辞赋,独湖学以经义及事务为先,故学中有经义斋、治事斋。经义斋者,择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边防、水利之类。故天下谓湖学多秀彦。其出而筮仕,往往取高第;及为政,多适于世用。”词语解释:湖广 拼音:hú guǎng
指湖北与湖南。原为明朝省名(元代的湖广还包括了两广,明代则不包括,但仍用旧名)词语解释:湖滩 拼音:hú tān
湖边浅滩,水深淹没,水浅露出词语解释:湖海志 拼音:hú hǎi zhì
隐居的志向。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钓车》:“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輈小。”词语解释:湖荡 拼音:hú dàng
浅水湖。一般长有芦苇水草,多港汊。《水浒传》第十九回:“若説这个 石碣村 湖荡,紧靠着 梁山泊 ,都是茫茫荡荡,芦苇草荡。”《水浒传》第一二○回:“四围港汊,前后湖荡,儼然是 梁山泊 水滸寨一般。”词语解释:湖目 拼音:hú mù
莲子的异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 清河王 ﹞语主簿 房叔道 曰:‘湖目之事,吾实未晓。’ 叔道 对曰:‘藕能散血。湖目莲子,故令公思。’”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之二:“ 天台 画得千廻看,湖目芳来百度游。” 宋 苏轼 《忆江南寄纯如》诗之二:“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为生。”词语解释:湖嵌 拼音:hú qiàn
假山石。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瀟碧远输委,湖嵌费携擎。” 方崧卿 注:“瀟碧,竹也;湖嵌,石也。”词语解释:湖埭
湖的堤坝词语解释:湖唇 拼音:hú chún
湖边。脣,同“ 唇 ”。 张素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我家在湖脣,绕屋千垂杨。”词语解释:湖澥 拼音:hú xiè
湖海。泛指四方各地。 清 孙枝蔚 《杂咏》之一:“江云黯黯失春光,湖澥飘零泪万行。”词语解释:湖翻 拼音:hú fān
谓湖水猛烈泛滥成灾。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湖翻》:“大风驾湖水而来,田庐顷刻而尽,村落名之曰 湖翻 。”词语解释:湖广熟,天下足
湖南、湖北两省盛产稻米,两湖丰收,则天下粮足词语解释:湖勇 拼音:hú yǒng
犹水兵。《太平天囯资料·鄂城纪事诗》“仗有三千渔子艇”注:“ 常中丞 七月蒞任,以 岳州 为 楚 北门户,亲往説 吴退菴 中书,招集 洞庭湖 渔船三千,谓之湖勇。”词语解释:湖南丝弦 拼音:hú nán sī xián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湖南省 。 清 中叶就有专业艺人演唱。曲调分板子丝弦、牌子丝弦、丝弦杂调三类。伴奏乐器以扬琴、琵琶、三弦等为主。词语解释:湖光山色 拼音:hú guāng shān sè
指山水景色。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历代人物》:“ 杭城 湖光山色之秀,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园内轩窗四啟,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我却见过未倒的 雷峰塔 ,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词语解释:湖北大鼓 拼音:hú běi dà gǔ
曲艺的一种。 清 代 咸丰 年间由 光州 (今 河南省 潢川县 )一带的大鼓传入 湖北省 发展而成,流行于 武汉市 和 鄂 东一带。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词语解释:湖北渔鼓 拼音:hú běi yú gǔ
曲艺的一种。 清 代 乾隆 年间,道情流入 湖北省 后发展而成。流行于 湖北 。原为一人坐唱,仅用渔鼓、简板按节拍。曾与皮影戏合流,改由集体演唱或两人对唱,句尾增加帮腔。解放后与皮影戏脱离,并吸收 湖北 小曲的曲牌,增加四胡、扬琴等伴奏乐器。词语解释:湖剧 拼音:hú jù
戏曲剧种名。流行于 浙江省 湖州市 一带。因由当地滩簧和民歌发展而成,故旧名又叫“湖州滩簧”。词语解释:湖笔 拼音:hú bǐ
浙江省 湖州市 所产的毛笔。《清一统志·浙江·湖州府二》:“旧志:‘ 元 时 冯应科 、 陆文宝 善製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於世。’”词语解释:湖霸 拼音:hú bà
霸占湖面对渔民进行剥削的人。《中国歌谣资料·洪湖渔歌·渔民苦》:“湖霸买通国民党,插标为记把湖占。”词语解释:湖泽 拼音:hú zé
湖泊沼泽。《后汉书·党锢传·刘祐》:“时中常侍 苏康 、 管霸 用事於内,遂固天下良田美业,山林湖泽,民庶穷困,州郡累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鉅野 湖泽广大,南通 洙 泗 ,北连 清 济 ,旧县故城,正在泽中。”词语解释:湖绉 拼音:hú zhòu
产于 浙江省 湖州市 的丝织品,练染后表面起明显绉纹,故名。 巴金 《秋》十九:“新的湖绉帐子低垂着,增加了静寂的气氛。”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床上有白狼皮褥子,西式枕头,粉红湖绉的被。”词语解释:湖胶 拼音:hú jiāo
谓湖水封冻。《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又一个道:‘只怕这雪还要大哩。’又一个道:‘风太急了,住了风,只怕湖胶。’”词语解释:湖广熟,天下足 拼音:hú guǎng shú , tiān xià zú
湖南 、 湖北 两省盛产稻米,两 湖 丰收,则天下粮足。《古谣谚·湖广谚》:“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土地广沃,而 长江 转输便易,非他省比。”词语解释:湖吃海喝 拼音:hú chī hǎi hē
放肆地大吃大喝。例如:非湖吃海渴办不成事么;湖吃海喝加上软磨硬缠,竟使知他底细的曾饶彬等人架不住“杯筷盛情”词语解释:湖州镜 拼音:hú zhōu jìng
南宋 时 湖州 (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制造的铜镜。镜背铸有“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晋侯造”等铭记。一般为葵花形,少数为圆形和方形。当时远销各地。后在 广东省 、 四川省 、 内蒙古自治区 等地都有发现, 朝鲜 、 日本 也有流传。词语解释:湖池 拼音:hú chí
湖泊池沼。 汉 桓宽 《盐铁论·贫富》:“食湖池,管山海,蒭蕘者不能与之争泽,商贾不能与之争利。” 汉 王充 《论衡·须颂》:“湖池非一,广狭同也。”词语解释:湖枭 拼音:hú xiāo
湖霸。 清 魏源 《淮北票盐志叙》:“纲利尽分於中饱蠹弊之人,坝工、捆夫去其二,湖梟、岸私去其二,场岸官费去其二,廝伙、浮冒去其二。”词语解释:湖州滩簧 拼音:hú zhōu tān huáng
见“ 湖剧 ”。
词语解释:湖剧 拼音:hú jù
戏曲剧种名。流行于 浙江省 湖州市 一带。因由当地滩簧和民歌发展而成,故旧名又叫“湖州滩簧”。词语解释:湖泊 拼音:hú pō
湖的总称。 王洪道 等《我国的湖泊》:“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三类。” 王洪道 等《我国的湖泊》:“湖泊是由湖盆、湖水及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所组成的矛盾统一体。”词语解释:湖沼 拼音:hú zhǎo
陆地上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水面。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若其在水,则镜带湖沼,锦匝池林。” 沙汀 《记贺龙》:“那些地区里的湖沼山地已经变成了敌人机械化部队的坟墓!” 艾青 《东山魁夷》诗:“无论是林间的瀑布,无论是湖沼中的倒影,初春的月夜,山峦的黎明,都浸透了画家的爱情。”词语解释:湖丝 拼音:hú sī
浙江省 湖州市 出产的蚕丝。色白,柔韧,质地极佳,行销国内外。又名白丝。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四》:“ 中国 以茶叶湖丝驭外夷,而外夷以鸦片耗 中国 ,此皆自古所未有,而本朝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