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湔祓 拼音:jiān fú
(1).见“ 湔拔 ”。
(2).洗涤。 宋 黄庭坚 《跋与徐德修草书后》:“数年来犹觉湔祓尘埃气未尽,故不欲为人书。” 金 元好问 《云岩》诗:“ 观州 爱玩频湔祓,民部平生几薰沐?”
(3).指洗雪罪名。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邓子久中丞被害》:“ 潘公 或自以万里孤踪,威惠尚未周浹,而 之铭 在 滇 日久,私党蟠结,骤难参撤,既须与之共事,不得不为之湔祓以安其心歟?”
词语解释:湔拔 拼音:jiān bá
荐拔。《战国策·楚策四》:“君独无意湔拔,使僕为君长鸣乎?”一本作“ 湔祓 ”。词语解释:湔裙 拼音:jiān qún
古代的一种风俗。《北史·窦泰传》:“﹝ 竇泰 母﹞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度河湔裙,产子必易。’” 唐 吕渭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诗:“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东溪雨中修禊》词:“湔裙节令,偏将丝雨,添满一川空翠。”详“ 湔裳 ”。
词语解释:湔裳 拼音:jiān cháng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词语解释:湔洗 拼音:jiān xǐ
(1).洗涤。《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 宋 苏辙 《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遹秀才》诗:“清风皎冰玉,沧浪自湔洗。”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那沐猴兀自解风流,预知湔洗毛间垢。”
(2).除去;洗雪。《旧唐书·刘晏传》:“使僕湔洗瑕秽,率罄愚懦,当凭经义,请护 河 堤,冥勤在官,不辞水死。”《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中外皆言陛下受 彦泽 所献马百匹,听其如是,臣窃为陛下惜此恶名,乞正 彦泽 罪法,以湔洗圣德。”《金史·完颜弼传》:“得 邦佐 书云:‘我辈自军兴,屡立战功,主将见忌,阴图陷害,窜伏山林,以至今日,实畏死耳。如蒙湔洗,便当释险面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三章:“﹝ 刘国能 ﹞无耻地跪在 熊文灿 的面前说:‘幸蒙大人法外施恩,湔洗前罪,如赐重生。’”词语解释:湔拂 拼音:jiān fú
(1).清洗、涤除。《南齐书·王融传》:“湔拂尘蒙,霑饰光价,拔足草庐,厕身朝序。”
(2).犹浸染。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玉照堂梅品》:“但花艷并秀,非天时清美不宜;又标韵孤特,若 三閭大夫 、 首阳 二子,寧槁山泽,终不肯頫首屏气,受世俗湔沸。”词语解释:湔涤 拼音:jiān dí
(1).洗涤。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便倒倾,海水浣衣尘,难湔涤。”
(2).清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无如醉梦中人,顽不知惕,以致逆氛祅教渐染东南,阅数十年而未能湔涤。”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北齐守宫老狐》:“限满之后,原可还天仙本位,惟其久染腥闻,非一朝夕可以湔涤。”
(3).洗雪。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阁下以英伟之量,押领魁柄,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寃滞为己任。”词语解释:湔衣 拼音:jiān yī
古代的一种风俗。 唐 张说 《晦日》诗:“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详“ 湔裳 ”。
词语解释:湔裳 拼音:jiān cháng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词语解释:湔浣 拼音:jiān huàn
(1).清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2).洗刷、除去过错。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然而知恐惧,故举贤人而以自覆盖,知不背要盟以自湔浣也,遂为贤君,而霸诸侯。”词语解释:湔湔 拼音:jiān jiān
水流貌;水流声。 南朝 宋 何承天 《石流篇》:“石上流水,湔湔其波。” 唐 独孤及 《初晴抱琴登马退山对酒望远醉后作》诗:“寒泉得日景,吐霤鸣湔湔。” 唐 吴融 《忆山泉》诗:“穿云落石细湔湔,杳杳疑闻弄管弦。”词语解释:湔雪 拼音:jiān xuě
洗雪;洗刷。《金史·循吏传·张特立》:“近降赦恩,谋反大逆皆蒙湔雪。”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六·程异复用》:“ 异 之湔雪尚速,而 柳 竟死贬所, 刘 亦久乃牵復,又见才士之多命蹇也。” 清 鲁一同 《拟论姚莹功罪状》:“宜湔雪 莹 罪,激厉有功。” 欧阳山 《柳暗花明》九十:“好像他们正在湔雪着国耻。”词语解释:湔除
洗去污秽词语解释:湔刷 拼音:jiān shuā
(1).洗刷。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洗象》:“观者 徐渭 诗:‘帝京初伏候,出象浴城湍……秣芻廝养司,湔刷羽林官。’”
(2).引申指除去过错、罪孽等。 明 李贽 《代深有告文》:“则 万历 二十一年十月以前,已蒙湔刷;而从今二十一年十月以后,不敢有违矣。”词语解释:湔磨 拼音:jiān mó
洗涤消磨。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书》:“但所谓湔磨者,乃湔磨其意识;所谓刷涤者,乃刷涤其闻见。”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书》:“愿公更不必论湔磨刷涤之功,而惟直言问学开大之益。”词语解释:湔裳 拼音:jiān cháng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词语解释:湔贷 拼音:jiān dài
指改过赎罪。《新唐书·吐蕃传上》:“ 吐蕃 又遣使者上书言:‘……今舅许湔贷前恶,归於大和,甥既坚定,然不重盟为未信,要待新誓也。’”词语解释:湔汰 拼音:jiān tài
洗涤。 南朝 宋 鲍照 《谢永安令解禁止启》:“遂晞晒阳春,湔汰秋水,缀翼云条,葺鲜洪沼。” 清 黄宗羲 《〈寒邨诗稿〉序》:“ 寒邨 之性情,湔汰秋水,表里霜雪,故其为诗不必泥 唐 而自与 唐 合。”词语解释:湔润 拼音:jiān rùn
犹浸润。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邵二云 学士垂髫时侍寝於乃祖。每丙夜老人睡醒輒持学士足,令背诵日间所读书……语不记熟,则摇之使不得畅眠,以是学士湔润家誥,卒成通儒。”参见“ 浸润 ”。
词语解释:浸润 拼音:jìn rùn
(1).沾濡,滋润。亦谓恩泽普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怀生之物,有不浸润於泽者,贤君耻之。” 晋 潘岳 《笙赋》:“若乃緜蔓纷敷之丽,浸润灵液之滋……固众作者之所详,余可得而略之也。”《隋书·高祖纪下》:“ 江 、 河 、 淮 、海,浸润区域,并生养万物,利益兆人。” 刘半农 《老牛》诗:“只要我车下的水,平稳流动,浸润着我一片可爱的秧田。”
(2).浸染;熏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吟哦讽味,浸润优悠,自四诗之派,以遡三百篇之正,孰谓其无益於世道也哉!” 清 方苞 《书删定〈荀子〉后》:“岂气数使然邪,抑浸润於先王之教泽者源远流长有不可强也?” 清 刘大櫆 《〈张荪圃时文〉序》:“抽曲尽之思,显难详之义,浸润乎六经之旨,敷扬乎两 汉 之辞。” 邹韬奋 《经历》十九:“学生的耳朵平日熟于这种‘走样用法’的浸润熏陶,英文是永远学不好的。”
(3).逐渐渗透。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譖人之言,如水之浸润,渐以成之。” 晋 袁準 《袁子正书·王子主失》:“似像之言,浸润之諛,非明者不能察也。” 严阵 《牡丹园记》:“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像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
(4).《论语·颜渊》有“浸润之譖”语,后遂以“浸润”指谗言。《汉书·王尊传》:“ 秦 听浸润以诛良将, 魏 信谗言以逐贤守,此皆偏听不聪,失人之患也。”《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敦睦九族,垂心万物,言必典礼,浸润不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廝僕亦刻疵其短。展惑於 浸 润,礼稍懈。”
(5).亲热;讨好。《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闻知这 蔡九 知府是当朝 蔡太师 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謁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水浒传》第八五回:“若沿途掳掠金珠宝贝,令人馈送浸润,与 蔡京 、 童贯 、 高俅 、 杨戩 四个贼臣,可保官爵,恩命立至。”
(6).指男女间因亲近而狎昵。《金瓶梅词话》第八回:“﹝ 玳安 ﹞常跟 西门庆 在妇人家行走,妇人尝与他浸润。”《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当时则是取笑,谁知浸润之间, 太真 与 禄山 为乱。”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 田 以目视女,女虽无言,而颜色甚适,因思姑去,可以浸润矣。”
(7).逐渐;渐渐。《三国志通俗演义·董卓议立陈留王》:“宦者之祸,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近侍,浸润成疾,使至于此。”词语解释:湔洒 拼音:jiān sǎ
亦作“ 湔洒 ”。 洗刷;洗雪。《韩诗外传》卷九:“污辱难湔洒,败失不復追。”《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 遂 曰:‘即无有,何爱一 善 以毁行义!请收属吏,以湔洒大王。’”词语解释:湔拔 拼音:jiān bá
荐拔。《战国策·楚策四》:“君独无意湔拔,使僕为君长鸣乎?”一本作“ 湔祓 ”。词语解释:湔改 拼音:jiān gǎi
犹言洗心革面,悔改。词语解释:湔拭 拼音:jiān shì
洗擦。引申指除去过错。《新唐书·韦挺传》:“初, 挺 为大夫时, 马周 为监察御史, 挺 不甚礼。及 周 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 周 言 挺 佷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词语解释:湔濯 拼音:jiān zhuó
洗涤。引申为洗雪恶名或涤除瑕疵。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伏覲謁帝承明,绪言多次,復矜遗老,曲赐湔濯。”《明史·奸臣传·阮大鋮》:“ 周延儒 内召, 大鋮 輦金钱要之 维扬 ,求湔濯。” 清 恽敬 《答曹俪笙尚书书》:“ 敬 且感且奋,思竭力自湔濯,以副所期。先生亦必许其能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