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渐渐 拼音:jiàn jiàn
逐渐。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广 伪死,渐渐腾而上马,抱胡儿而鞭马南驰。” 唐 张籍 《早春病中》诗:“更怜晴日色,渐渐暖贫居。”《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却説 先主 在 永安宫 ,染病不起,渐渐沉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往东入了 长安街 ,人马渐渐稀少起来。”
(1).植物吐穗或吐絮貌。《史记·宋微子世家》:“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司马贞 索隐:“渐渐,麦芒之状。音子廉反,又依字读。”《文选·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鴝。” 徐爰 注:“渐渐,含秀之貌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2).流淌貌。 汉 刘向 《九叹·远逝》:“肠纷紜以繚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唐 韩愈 《苦寒》诗:“中宵倚墙立,淫泪何渐渐。” 清 黄鷟来 《戊辰冬与张四明分手即事纪别》诗之七:“渐渐清溪沚,其下多鸳鳧。”
山石高峻貌。渐,通“ 巉 ”。《诗·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毛 传:“渐渐,山石高峻。” 孔颖达 疏:“以渐渐文连之石为山石之状,又以维其高矣,故知为高峻貌。”词语解释:日渐 拼音:rì jiàn
(1).每天渐进。《庄子·人间世》:“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 成玄英 疏:“日将渐积之德,尚不能成,况乎鸿范圣明,如何可望也!” 北魏 宗钦 《赠高允诗》之六:“山降则谦,含柔为信。林崇日渐,明升斯进。”
(2).一天一天慢慢地;逐渐。《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虎臣 初时并不阻当,行了数日,嫌他行李太重,担悮行期,将他童僕辈日渐赶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皓 日渐衰颓的暮年里, 愫方 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词语解释:积渐 拼音:jī jiàn
逐渐形成。《管子·明法解》:“姦臣之败主也,积渐积微使王迷惑而不自知也。”《汉书·贾谊传》:“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 元 张可久 《红绣鞋·岁暮》曲之二:“玲瓏心似锦,积渐鬢成丝,落一张閒故纸。”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又功罪勘报,其权往往属之御史,积渐凌替,故非一朝也。” 郭沫若 《羽书集·不要怕死》:“大汉奸的防闲是相当困难的,这种大抵都是有点社会地位的人,他们并不是无智,并不是不晓得做汉奸的利害,然而他们仍悍然为之者,我看有些是积渐使然,有些是出于不得已的。”词语解释:鸿渐 拼音:hóng jiàn
(1).《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晋 潘岳 《西征赋》:“振鷺于飞,鳬跃鸿渐,乘云頡頏,随波澹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夷饰》:“言必鹏运,气靡鸿渐。” 宋 契嵩 《〈坛经〉赞》:“若形影之无碍也,若鸿渐之有序也。”
(2).比喻仕宦的升迁。《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鸿,鸟也;渐,进也。言先人至 汉 十世,始进仕。”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鸿渐随事变,云臺与年峻。” 宋 陆游 《答发解进士启》:“将鸿渐於天廷,始龙驤於学海。”
(3).比喻仕进于朝的贤人。《后汉书·蔡邕传》:“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济济多士,端委縉綎,鸿渐盈阶,振鷺充庭。” 李贤 注:“喻君子仕进於朝。”词语解释:顿渐 拼音:dùn jiàn
佛教语。顿悟、渐悟或顿教、渐教的并称。 隋 慧远 《维摩义记》卷一:“顿渐虽殊,以其当时受大受处一,是故对斯二人所説为菩萨藏,圣教虽众不出此二。”《坛经·顿渐品》:“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 能 北 秀 ,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 唐 李邕 《嵩岳寺碑》:“开顿渐者,欲依其根;设戒律者,将摄乎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悟门洞开,慧灯深照,顿渐之境,各天所赋。”参见“ 顿悟 ”、“ 顿教 ”。词语解释:逐渐 拼音:zhú jiàn
渐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一个就去敲那房门,初时低声,逐渐声高,直到得乱敲乱叫。” 清 张僧乙 《清平乐》词:“逐渐蜂翻蝶趁,残梅细草春园。”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我们的青年,一种革命英雄的气概,一种战士的气质,已经在他们的身上逐渐地成长起来了。”词语解释:木渐 拼音:mù jiàn
谓树木向上生长。语出《易·渐》:“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后因以“木渐”比喻君子以道义为根基,德业日新。 汉 扬雄 《法言·学行》:“请问‘木渐’。曰:‘止於下而渐於上者,其木也哉!亦犹水而已矣。’” 李轨 注:“止於下者根本也,渐於上者枝条也。士人操道义为根本,业贵无亏;进礼学如枝条,德贵日新。”词语解释:流渐 拼音:liú jiàn
流浸。谓逐渐扩展。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一》:“及 孝公 死,国人怨 商君 至於车裂之,其患流渐至 始皇 ,赤衣塞路;羣盗满山,卒以乱亡。”《汉书·杜邺传》:“有罪恶者不坐辜罚,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猥,正尤在是。”词语解释:浸渐 拼音:jìn jiàn
(1).谓渐变的过程。 汉 王充 《论衡·道虚》:“且夫物之生长,无卒成暴起,皆有浸渐。”
(2).逐渐。 宋 曾巩 《菜园院佛殿记》:“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 庆 、 明 、 杰 持簿乞民间,有得輒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宣和遗事》后集:“ 宗泽 又上疏曰:‘臣不意陛下再听奸臣之语,浸渐望和,为退走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人薓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薓、神草。”词语解释:无渐 拼音:wú jiàn
佛教语。谓没有渐悟。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答法勗问》:“华人悟理无渐,而诬道无学;夷人悟理有学,而诬道有渐。” 南朝 梁 沉约 《八关斋》诗:“得理未易期,失路方知险;迷途既已復,豁悟非无渐。”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教习大乘,戒妄调伏,自性还源。无渐而可随,无顿而可入。”词语解释:大渐 拼音:dà jiàn
谓病危。《书·顾命》:“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列子·力命》:“ 季梁 得病,七日大渐。” 张湛 注:“渐,剧也。”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景命不永,大渐弥留。”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单骧孙兆》:“ 仁宗 皇帝不豫,詔 孙兆 与 驤 入侍,有间,赏賚不貲,已而大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自 姜 之讼也, 邵氏 始知 福 不肖状,一号几絶,冥然大渐。”词语解释:迤渐 拼音:yǐ jiàn
逐渐。《金史·孙铎传》:“秋夏税本色外,尽令折钞,不拘贯例,农民知之,迤渐重钞。”《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各处站赤差发繁併,迤渐消乏,仰中书省通政院设法撙裁!”词语解释:平渐 拼音:píng jiàn
平缓渐进。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潮汐》:“四海潮皆平渐,惟 浙江 涛至,则亘如山岳,奋如雷霆,何也?”词语解释:渍渐 拼音:zì jiàn
犹逐渐。 清 侯方域 《万孝子割股议》:“今有人於此诚能诡且激焉而勉为一善,其明日又復为之,又明日又復为之,渍渐而为之不止,则是终日而且皆善也。” 清 戴名世 《〈小学论选〉序》:“论之体既立而经义之与论同为古文之派别者,亦浸寻渍渐以合于古,此则余之区区以古文为时文之意也。”词语解释:南顿北渐 拼音:nán dùn běi jiàn
佛教禅宗的两个宗派。一派主张顿悟,是为南宗;一派主张渐修,是为北宗。《景德传灯录·弘忍禅师》:“大师在 蘄州 东山 开法时有二弟子,一名 慧能 ,受衣法居 岭南 为六祖;一名 神秀 ,在北扬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禪宗本有南北之号也。”参见“ 南北宗 ”、“ 南能北秀 ”。词语解释:阶渐 拼音:jiē jiàn
循序渐进的途径。 宋 朱熹 《学·总论为学之方》:“为学虽有阶渐,然合下立志,亦须略见义理大概规模。”词语解释:防微杜渐 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
在错误或坏事刚萌发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自家不能防微杜渐,却怨谁来?” 夏衍 《心际》第二幕:“在起初的时候,最要防微杜渐。”词语解释:防萌杜渐 拼音:fáng méng dù jiàn
犹言防微杜渐。《旧唐书·太宗纪上》:“先王制法,有以兵刃至御所者刑之,所以防萌杜渐,备不虞也。”词语解释:遐渐 拼音:xiá jiàn
谓边远之地亦被潜移默化。 唐 欧阳询 《大唐宗圣观记》:“西戎革面,东夷献舞,朔南洎声教,漠北尽来王,德化遐渐,无幽不畅。”词语解释:沾渐 拼音:zhān jiàn
流布。《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若乃文约之所沾渐,风声之所周流,几将日所出入处也。”词语解释:湛渐 拼音:zhàn jiàn
沉密潜深。《汉书·谷永传》:“意岂将军忘湛渐之义,委曲从顺,所执不彊,不广用士,尚有好恶之忌,荡荡之德未纯,方与将相大臣乖离之萌也?” 颜师古 注:“湛读曰沉,渐读曰潜。《周书·洪范》曰:‘沉潜刚克。’言人性沉密而潜深者,行之以刚则能堪也,故激励之云尔。”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沉潜可作湛渐。”词语解释:害渐 拼音:hài jiàn
祸兆。 汉 蔡邕 《释诲》:“利端始萌,害渐亦芽。”词语解释:淹渐 拼音:yān jiàn
形容因病而精神委靡不振。 元 曾瑞 《蝶恋花·闺怨》套曲:“淹渐病昼夜家厮缠缴,想思鬼行坐里常陪伴。” 元 曾瑞 《斗鹌鹑·风情》套曲:“连夜银蟾,逐朝媚脸,休再情添,淹渐病染。” 元 詹时雨 《一枝花·丽情》套曲:“愁荏苒綉房中拈针慵使,病淹渐锦筝搊金柱慵支。”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春情》曲:“梨花谢春光荏苒,晓鶯啼酒病淹渐。”词语解释:沈渐 拼音:shěn jiàn
见“ 沉潜 ”。
词语解释:沉潜
深沉而不轻浮词语解释:微渐 拼音:wēi jiàn
指事物的苗头或征兆。 宋 何去非 《西晋论》:“自 魏 而上,非无明智之主,足以察究微渐,为子孙万世之虑。”《明史·周叙传》:“广言路,谨微渐。”《天雨花》第三回:“凡事起于微渐,头一次若不振作,将来互相牵引,不可问矣。”词语解释:端渐 拼音:duān jiàn
犹开端。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杜倾邪之端渐。”《宋书·颜竣传》:“多赡其求,则桀慠罔已,通而为节,则必生边虞,不如塞其端渐,杜其觖望,内修德化,外经边事。”词语解释:衰渐 拼音:shuāi jiàn
衰败浸渐。《文子·上礼》:“各欲以行其智伪,以容于世,而失大宗之本,故世有丧性命,衰渐所由来久矣。”《淮南子·俶真训》:“夫世之所以丧性命,有衰渐以然,所由来者久矣。”词语解释:奸渐 拼音:jiān jiàn
犹奸萌。渐,事物的开端。 晋 潘岳 《西征赋》:“张舅氏之姦渐,貽 汉 宗以倾覆。” 南朝 齐 孔稚珪 《上新定法律表》:“远防邪萌,深杜姦渐。”词语解释:疏渐 拼音:shū jiàn
亦作“踈渐”。 渐渐地疏远。 宋 柳开 《上叔父评事论葬书》:“亲亲之义,代各不同。当世之与二世,其为踈渐之理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