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感上声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去声
 韵 上声

感韵,另见

淡 dàn
〈形〉
  •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 同本义
  • 淡,薄味也。——《说文》
  • 淡而不厌。——《礼记·中庸》
  • 君子淡以成。——《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
  • 淡也者,五味之中也。——《管子·水地》
  • 大味必淡。——《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
  • 其水淡而清。——《世说新语·言语》
  • 又如:淡酒;淡味;淡句(平淡乏味的诗句);淡而不厌(指诗文恬淡而不乏味);淡菜
  • 稀薄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 又如:淡水白酒(薄酒);淡蛾(淡眉);淡烟(轻烟);淡粥(稀粥)
  • 颜色浅 。如:淡青;淡绿;淡服(淡素的衣服);淡蒙蒙(浅淡朦胧);淡扫蛾眉(轻画眉毛。形容妇女化妆清雅)
  • 冷淡,不热情
  • 与人交,始若淡薄,既久乃益固。——《唐书·卢钧传》
  • 又如:冷淡(不热情,不亲热);淡悠悠(不介意的样子);淡话(不痛不痒的话;可说可不说的话)
  • 淡雅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 又如:淡净(淡雅素净);淡妆浓抹(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 淡泊,不追求名利
  •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水》
  • 又如:淡如(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淡泊自甘(乐于恬淡生活,不以清贫为苦)
  • 营业不旺盛 。如:淡月;在淡季里解雇一些职员
康熙字典

  •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𠀤音啖。 (感韵)
  • 《說文》薄味也。《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註》啖,亦作淡。《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 又甘之反也。《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 又《廣韻》徒敢切,音噉。 (感韵)
  • 淊淡,水滿貌。《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以冉切,音琰。 (俭韵)
  • 澹淡,水播蕩貌。《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 又隨風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 又淡淡,安流平滿貌。《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𠀤入。
  • 又《廣韻》《集韻》𠀤徒甘切,音談。 (覃韵)
  • 水貌也。或作澹。
  • 又與痰通。《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濫切,音餤。
  • 水味也。《中庸》淡而不厭。
  •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 (艳韵)
  • 水貌。《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
  • 考證:〔《列子·殷湯篇》淡淡焉若有物存。〕
  •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