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九效去声 [jiào,教训][shào][jiào,寤也][音教。与校通。比较也。][详注1][pào,枪炮][鱼教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详注2][喚也,呼也][bào]


注1:踔 敕教切。《说文》踶也。《注》徐曰:踶亦当蹋意。又《前汉·扬雄传》踔夭蟜。《注》踔,走也。《文选·李善注》踔,踰也。《后汉·蔡邕传》踔宇宙而遗俗兮。《注》踔犹越也。又《集韵》陟教切,音罩。义同。 又《集韵》他吊切,音粜。《史记·司马相如传》踔稀閒。《注》踔,县蹢也。
注2:爆 音豹。《说文注》徐铉曰:本蒲木切。今俗音豹。火裂也。《白虎通》卜赴也。爆见兆。
末字词组
泥淖积淖污淖霖淖瀸淖潦淖渟淖 
濆淖普淖沈淖三淖濯淖滒淖  
泞淖浮淖雨淖泽淖渍淖滑淖  

词语解释:泥淖  拼音:ní nào
(1).烂泥;淤泥。 宋 王安石 《次前韵寄杨德逢》:“翻然陂路长,泥淖困臧获。” 沉从文 《黑夜》:“两人把两支连槽盒子枪、两把刀,以及一些别的东西,都从泥淖极深的河边搬到了堤上。”
(2).泥泞的洼地。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德州民》:“泥淖中,足迹长二尺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旋风暴作,三马皆惊逸不可止。不趋其家而趋县城,飞渡泥淖,如履康庄。”
(3).泥烂而滑。 宋 欧阳修 《乞罢上元放灯札子》:“目下阴雪未解,假使便得晴明,坊市不免泥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再生》:“遇有桥梁道途朽敝泥淖者,輒出所蓄貲,极力修补。” 许地山 《桃金娘》:“但在大雨滂沱的时候……任她底舞态轻盈,也踏不了泥淖砾场。”
(4).比喻卑下的地位或不能自拔的窘困境地。 明 陈宗之 《汉道》诗:“如何盛明世,栖栖泥淖中。” 秦牧 《艺海拾贝·酷肖》:“在艺术的道路上,‘自然主义’这个泥淖曾经坑害了不少的行人。”
词语解释:濆淖  拼音:pēn nào
漩涡。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诗序:“濆淖,盘涡之大者, 峡江 水壮则有之,有大如一间屋。”
词语解释:泞淖  拼音:nìng nào
泥泞;泥淖。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跳掷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宋 陆游 《化成院》诗:“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 宋 陆游 《南唐书·冯延鲁传》:“将捨舟而泞淖不可行。”
词语解释:积淖  拼音:jī nào
深泥潭。 宋 苏轼 《两桥·西新桥》诗:“昔桥本千柱,挂湖如断霓。浮梁陷积淖,破板随奔溪。” 王十朋 集注引 赵次公 曰:“积淖,深泥也。”
词语解释:普淖  拼音:pǔ nào
指黍稷。《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齐溲酒。” 郑玄 注:“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为号云。” 晋 潘岳 《藉田赋》:“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一说,为铏羹,和以五味的羹汤。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仪礼》
词语解释:浮淖  拼音:fú nào
犹泥泞。 清 曹寅 《和耦长西堂坐雨》:“浮淖乘轩少,紆涂委巷为。”
词语解释:污淖
泥淖。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又以其餘力为南北甬道若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涂。”
词语解释:沈淖  拼音:shěn nào
污浊。指风俗败坏。《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 洪兴祖 补注:“淖,泥也。”
词语解释:雨淖
雨后道路泥泞难行
词语解释:霖淖  拼音:lín nào
雨湿泥烂。《新唐书·崔郾传》:“室处痺漏,无步廡。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
词语解释:三淖  拼音:sān nào
传说中川泽名。《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 龙山 ,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 三淖 , 昆吾 之所食也。”按, 郭璞 注《穆天子传》卷四“ 浊繇氏 之所食”引《山海经》作“有川名曰 三淖 , 昆吾 之所食。”与此略异。
词语解释:泽淖  拼音:zé nào
泥潭。《孤儿记》第二章:“隐约可辨,不忧误陷泽淖。”
词语解释:瀸淖  拼音:jiān nào
浸渍。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其智虑非气也,所从受者,胎卵之成,成於牝牡之感,而子姓受之,感有交错,以成智虑。及死,则若波之復,乃夫气则瀸淖於水土也,曰:游魂为变。”
词语解释:濯淖  拼音:zhuó nào
谓浸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词语解释:渍淖  拼音:zì nào
(1).陷于烂泥。《荀子·修身》:“行而供冀,非渍淖也。” 杨倞 注:“凡行自常恭敬,非谓渍於泥淖也。人在泥淖中则兢兢然。”
(2).不清洁,不整洁。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 南都 方言……其不爽洁、烦污曰渍淖。”
词语解释:潦淖  拼音:liáo nào
淤泥,泥浆。 唐 欧阳詹 《南阳孝子传》:“平田积水,潦淖到脛。”
词语解释:滒淖  拼音:gē nào
黏稠。《淮南子·兵略训》:“道之浸洽,滒淖纤微,无所不在。”
词语解释:滑淖  拼音:huá nào
犹调和。《淮南子·兵略训》:“夫能滑淖精微,贯金石,穷至远,放乎九天之上,蟠乎黄壚之下,惟无形者也。”《淮南子·修务训》:“且夫精神滑淖纤微,倏忽变化,与物推移,云蒸风行,在所设施。”
词语解释:渟淖  拼音:tíng nào
指泥水塘。 唐 程晏 《萧何求继论》:“暑牛之渴也,竖子饮之渟淖之污。牛渴已久,得渟淖之污,寧顾清泠之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