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太液仙液液液星液出液胰液五液鸾液
玉液滋液香液九液试液肠液乳浊液体液
金液温液汤液矢液凤液鞴液霜液幽液
琼液津液精液阴液降液胃液胆液柔液
云液松液银液醴液金波玉液输液泪液浆液
灵液石液泰液旬液金浆玉液蜂液不饱和溶液消液
融液霞液淫液沈液冻液蜡液鼻液毒液
甘液素液寒液血液镕液偃液七液漏液
丹液炼液鍊液秋液饱和溶液入液黏液滤液
膏液和液琬液贫液餐霞饮液五粮液便液溶液

词语解释:太液  拼音:tài yè
(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词语解释:玉液  拼音:yù yè
(1).琼树花蕊的汁液。《楚辞·王逸〈九思·疾世〉》:“从卭遨兮栖迟,吮玉液兮止渴。”原注:“玉液,琼蘂之精气。”
(2).泛指甘美的浆汁。 南朝 梁 庾肩吾 《答陶隐居赍术蒸启》:“味重金浆,芳踰玉液。” 南朝 梁 刘潜 《谢晋安王赐柑启》:“削彼金衣,咽兹玉液。”
(3).道家炼成的所谓仙液。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郊郭璞〈游仙〉》:“道人读丹经,方士鍊玉液。”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三:“玉液初凝红粉见,乾坤覆载暗交加,龙虎变成砂。”
(4).佛道喻唾液。 唐 法琳 《辨证论·九箴》:“呼口唾为玉液。”《黄庭内景经·口为》“口为玉池太和官” 唐 梁丘子 注:“口中津液为玉液。”
(5).喻美酒。 南朝 梁 刘潜 《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忽值缾泻椒芳,壶开玉液。”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四:“开瓶泻罇中,玉液黄金脂。”《警世通言·假神仙太闹华光庙》:“玉液斟来晶影动,珠璣赋就峡云收。”
(6).清水、雨露的美称。《文选·王褒〈洞箫赋〉》:“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吕延济 注:“玉液,清泉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金陵旧事下》:“ 许长史 旧宅有井,色白而甘。 徐鼎臣 作铭曰:……分甘玉液,流润芝田。” 清 刘献廷 《和顾小谢水莲子》之九:“风摇翠盖珠璣落,露滴青萍玉液流。”
(7).中药白玉髓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白玉髓》
词语解释:金液  拼音:jīn yè
(1).古代方士炼的一种丹液。谓服之可以成仙。《汉武内传》:“其次药有九丹金液,紫华红英,太清九转五雪之浆。”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不减九丹矣。” 唐 李白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彼异端者流,掇虚崇诞,谓轩皇受丹经传九品,及服食金液之术,岂不浅之乎闚圣閾哉。”
(2).喻美酒。 唐 白居易 《游宝称寺》诗:“酒嬾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词语解释:琼液  拼音:qióng yè
(1).道教所谓的玉液。服之长生。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2).指美酒。 唐 温庭筠 《兰塘词》:“东沟繘繘劳迴首,欲寄一杯琼液酒。” 元 王沂 《次吴彦晖望月寄张孟功韵》:“蠙珠看欲湿,琼液饮还醺。” 清 汪懋麟 《绮罗香·七夕前一日爱园夜集》词:“劈鲜新、菱角鸡头,抵多少、霞觴琼液。”
(3).指其他嘉美液汁。 晋 郭璞 《蜜蜂赋》:“吮琼液於悬峯,吸赮津於晨景。” 唐 白居易 《与沉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
词语解释:云液  拼音:yún yè
(1).云母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又云母有五种……五色并具而多白者名云液,宜以秋服之。”《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给药启》:“ 松子 玉浆, 卫卿 云液,比妙竞珍,实云多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云母》﹝集解﹞引 陶弘景 曰:“按仙经云母有八种……黄白皛皛者名云液。”
(2).药物的浆汁。 唐 皮日休 《友人以人参见惠》诗:“开时的定涵云液,劚后还应带石花。”
(3).指雨水、露水。《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元帝 《庄严寺僧旻法师碑》:“夫宏才妙物,云液之所降生。”《云笈七籤》卷六五:“华盖神水乃亿千,云液踊跃成霜雪。” 宋 黄裳 《满江红·东湖观莲》词:“时雨过,明珠细……乘兴泻、云液落新荷,休辞醉。” 清 魏源 《黄山诗》之四:“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
(4).指泉水。 明 高启 《赋得惠山泉送客游越》:“云液流甘漱石牙,润通 锡 麓树增华。”
(5).古代 扬州 名酒。亦泛指美酒。 唐 白居易 《对酒闲吟赠同老者》:“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 宋 陆游 《庵中晨起书触目》诗:“朱担长瓶列云液,絳囊细字坼龙团。”自注:“云液, 扬州 酒名。”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却记在 扬州 ,云液美如酥。”
词语解释:灵液  拼音:líng yè
(1).滋润万物的雨露。《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液,海水羣飞。” 刘良 注:“天地神祇,以 秦 无道之甚,故歇其灵润滋液,不降福祥。”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 唐 武元衡 《贺甘露表》:“圣德至而和风应,元气滋而灵液降。”
(2).仙液。 三国 魏 曹植 《升天行》之一:“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文选·郭璞〈游仙诗〉》:“圆丘有奇草, 钟山 出灵液。” 李善 注:“灵液,谓玉膏之属也。”喻指美酒。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颇黎盌。”
(3).对水的美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浴日餘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明 周梅墟 《步步娇·带雨鸣柯》套曲:“碧蒙茸蔓草迷荒径,湿淋漓灵液澄江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美胜悬黎。”
(4).唾液。道教以为唾液可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称。 唐 顾云 《苔歌》:“琼苏玉盐烂漫煮,嚥入丹田续灵液。”《云笈七籤》卷六十:“津液候满口则嚥之……如此三止,是谓漱嚥灵液,灌溉五藏,面乃生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
词语解释:融液  拼音:róng yè
(1).融化成液体。《晋书·王濬传》:“﹝ 濬 ﹞又作火炬,长十餘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絶,於是船无所碍。”
(2).指融化成的液体。 宋 苏轼 《菜羹赋》:“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3).犹言融为一体。 宋 叶适 《孙永叔墓志铭》:“凡书籍义类深浅,古今事物变通,采章错综,机神融液,往往心悟所以然, 越 之稠儒广士,争倾下君。” 清 唐孙华 《宋坚斋刑部斋中观〈南巡图〉恭纪》诗:“众手浑成如一手,万象融液无瑕疵。”
词语解释:甘液  拼音:gān yè
(1).甜美的汁液。 汉 王逸 《荔支赋》:“仰叹丽表,俯尝嘉味。口含甘液,心受芳气。” 宋 文同 《莲赋》:“甘液凝而露浥兮,清香馥而风递。”
(2). 宋 秦观 作《清和先生传》,以酒拟人,曰:“ 清和先生 姓 甘 名 液 ,字 子美 。”后因以“甘液”称酒。
词语解释:丹液  拼音:dān yè
(1).道教称长生不老之药。 唐 王维 《过太乙观贾生房》诗:“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 赵殿成 笺注:“《汉武内传》:‘其次药有九丹金液,子得服之,白日升天。’” 宋 陆游 《晨读道书》诗:“丹液下注脐,黄云上通脑。”
(2).朱红色的液汁。 清 陈维崧 《浣溪沙·咏橘》词:“擘罢春纤丹液冷,传来罗帕玉肌凉,昨宵酒恶倍思量。”
词语解释:膏液  拼音:gāo yè
(1).犹膏血。脂膏与血液。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2).引申为心血。 明 袁宏道 《慈溪钱君墓石铭》:“温然而煦育耶,唯先公之膏液也。”
(3).犹膏雨。《文选·左思〈蜀都赋〉》:“虽星毕之滂沲,尚未齐其膏液。” 张铣 注:“凡月附於毕星则雨,虽其滂沲,终不可齐此之膏液。”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二:“膏液乍霑洒,草木生新香。”
(4).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正犹菽粟之甘,太牢之肥,仁人之所先得,而古今之所同嗜,君子所以哺其膏液而鲜能知之者,所以为凡民之所归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膏液》:“草木之实,其中韞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
词语解释:仙液  拼音:xiān yè
指美酒。 宋 无名氏 《暮山溪·寿李学士》词:“霜天晓,笙歌彻,玉斝倾仙液。”参见“ 仙液琼浆 ”。
词语解释:仙液琼浆  拼音:xiān yè qióng jiāng
指美酒。《隋唐演义》第二七回:“前一院唱 吴 歌,后一院就凤舞;东一院作金鰲玉膾,西一院就酿仙液琼浆。”
词语解释:滋液  拼音:zī yè
(1).谓渗透的汁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2).汁液渗透。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神雀仍集,麒麟自至;甘露滋液,嘉禾櫛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源傍悉生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
(3).特指唾液。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口能啖尝,舌能知味,亦能出音声,吐滋液。”
词语解释:温液  拼音:wēn yè
(1).温热的水。 晋 陆机 《园葵》诗:“时逝柔风戢,岁暮商飈飞。曾云无温液,严霜有凝威。”
(2).指温泉。《文选·张衡〈东京赋〉》:“温液汤泉,黑丹石緇。” 薛综 注:“言温液即汤泉之流。” 唐 皇甫冉 《温泉即事》诗:“树含温液润,山入繚垣多。”
词语解释:津液  拼音:jīn yè
(1).中医对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血液、唾液、泪液、汗液等。通常专指唾液。《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作渴》:“如胃虚津液不足,用补中益气汤。”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一:“他不敢多说,他须保存着口中的津液。”
(2).水滴;液汁。 汉 焦赣 《易林·坤之旅》:“津液下降,流潦霈霈。” 唐 陆广微 《吴地记》:“初入,洞口狭隘,傴僂而入,约数里,忽遇一石室,可高二丈,常垂津液。”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弧矢》:“凡造弓初成坯后,安置室中梁阁上,地面勿离火意。促者旬日,多者两月,透乾其津液。” 冯沅君 《隔绝》:“你送我的花我都用从心坎上流出来的津液浸润着。”
词语解释:松液  拼音:sōng yè
(1).即松脂。 唐 韦应物 《咏琥珀》:“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松液化茯苓,又因为琥珀。”参见“ 松脂 ”。
(2).指松烟墨汁。 元 宋无 《端石砚》诗:“要与 陶泓 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词语解释:松脂  拼音:sōng zhī
由松类树干分泌出的树脂,在空气中呈粘滞液或块状固体,含松香和松节油。也称松香、松膏、松胶、松液、松肪。《神农本草经》卷一:“松脂,味苦温,主疽恶创,头疡白秃,疥搔风气,安五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近有 王爱洲 ,在 鄴 学服松脂,不得节度,肠塞而死。” 唐 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一:“静探石脑衣裾润,闲鍊松脂院落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景城 南有破寺,四无居人,惟一僧携二弟子司香火……然譎诈殊甚,阴市松脂炼为末,夜以纸捲燃火撒空中,焰光四射。”
词语解释:石液  拼音:shí yè
石油的别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鄜 延 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延安府志》云: 延川县 北九十里有石油井出石油,六月收,以涂疮痏。亦曰脂水,亦曰石液。”
词语解释:霞液  拼音:xiá yè
晨露。道教以为仙露。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七:“霞液朝可饮,虹芝晚堪食。”
词语解释:素液  拼音:sù yè
(1).洁白的液体。《文选·左思〈魏都赋〉》:“墨井盐池,玄滋素液。” 李周翰 注:“玄、素,则墨井盐池之色也。”此指盐池中的浆液。 南朝 齐高帝 《塞客吟》:“清辉映幕,素液凝庭。”此喻白雪的光辉。 唐 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琼杯传素液,金匕进雕胡。”此称仙家的饮料。
(2).玉膏。指传说中产白玉之河水。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逯钦立 校注引《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西流注於 稷泽 ,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 黄帝 是食是享。”
词语解释:炼液  拼音:liàn yè
犹炼精。 明 唐顺之 《囊痈卧病作》诗之一:“终朝鍊液非仙气,几岁悬疣是雨淫。”
词语解释:和液  拼音:hé yè
(1).指人体中的元气和津液。《后汉书·蔡邕传》:“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 李贤 注:“和液谓和气灵液也。”
(2).平缓的水。 宋 李长民 《广汴都赋》:“障洪 河 之浊流,导温 洛 之和液。”
词语解释:液液  拼音:yè yè
融解貌;津润貌。《参同契》卷中:“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 清 唐甄 《潜书·除疾》:“我有疾曰逸。其寂也液液然,其动也洩洩然,其流也不知其所之焉。”
词语解释:香液  拼音:xiāng yè
馨香的脂液。 唐 郑嵎 《津阳门诗》:“暖山度腊东风微,宫娃赐浴长汤池。刻成玉莲喷香液,漱迴烟浪深逶迤。”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柑﹞碧叶素葩,厥包之珍,丹里既披,香液飴津。”
词语解释:汤液  拼音:tāng yè
中药汤剂。《素问·移精变气论》:“病形已成,乃欲微鍼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精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闻上古之时,医有 俞跗 ,治病不以汤液醴洒。”《新唐书·刘澭传》:“及 怦 得 幽州 ,不三月病且死, 澭 侍汤液未尝离。”
词语解释:精液  拼音:jīng yè
(1).犹津液。 汉 王充 《论衡·祀义》:“风犹人之有吹煦也,雨犹人之有精液也,雷犹人之有腹鸣也。”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惟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漱鍊精液,未得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穀之性当云:味甘平无毒……生精液,强智力,实肠胃,益脾止飢,久食延年。”
(2).犹精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黄藴生 欲问津焉,而见地不彻,能放而不能收。自非实有得於道要,而淹贯古今,舍糟粕而吸精液,恶能不望崖而返?”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予谓文字之新奇,在中藏不在外貌,在精液不在滓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 於越 故称无敌於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驛,展其殊才。”
(3).男人或雄性动物生殖器分泌的含有精子的液体。
词语解释:银液  拼音:yín yè
指水银。 唐 李贺 《恼公》诗:“犀株防胆怯,银液镇心忪。” 王琦 汇解:“水银主治安神镇心。银液即水银也。”
词语解释:泰液  拼音:tài yè
古池名。 汉武帝 时建。《史记·孝武本纪》:“其北治大池, 渐臺 高二十餘丈,名曰 泰液池 。” 张守节 正义引 臣瓒 曰:“ 泰液 言象阴阳津液以作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营 建章 、 凤闕 , 神明 、 馺娑 , 渐臺 、 泰液 ,象海水周流 方丈 、 瀛洲 、 蓬莱 。”
词语解释:淫液  拼音:yín yè
(1).声音绵延不绝。《礼记·乐记》:“咏叹之,淫液之,何也?” 郑玄 注:“咏叹、淫液,歌迟之也。” 孔颖达 疏:“淫液,谓音连延而流液不絶之意。”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诗》:“ 朱子 谓咏嘆淫液,其味深长,最宜潜玩。” 明 王廷相 《慎言·文王》:“咏叹淫液,《大武》已悦之矣, 郑 卫 安得而不繁乎?”
(2).流连贪羡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序》:“ 幽王 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沉湎淫液。” 郑玄 笺:“淫液者,饮酒时情态也。”
词语解释:寒液  拼音:hán yè
寒凉的液体。指眼泪、泉水、鼻涕等。 唐 柳宗元 《晋问》:“观者胆掉,目出寒液。” 童宗说 注:“液,泪也。”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上饮醒心泉,高颠溜寒液,下看峯半雨,广甸飞甘泽。” 宋 苏轼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诗:“野僧斫路出门去,寒液满鼻清淋漓。”
词语解释:鍊液
犹炼精。 明 唐顺之 《囊痈卧病作》诗之一:“终朝鍊液非仙气,几岁悬疣是雨淫。”
词语解释:琬液  拼音:wǎn yè
指美酒。《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西王母 荐 穆王 琬液清觴。”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酒》:“琬液、琼苏俱酒名。”
词语解释:星液  拼音:xīng yè
谓晶莹的液体。《宋史·乐志七》:“鼎煁阳燧,玉流星液。”
词语解释:九液  拼音:jiǔ yè
(1).指各种美酒。 唐 柳泌 《玉清行》:“七珍飞满座,九液酌如泉。”
(2).道教语。九窍的津液。《黄庭内景经·肾部》:“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 梁丘子 注:“九液,九窍之津液。”
词语解释:矢液  拼音:shǐ yè
屎和尿。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其餘劓馘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
词语解释:阴液  拼音:yīn yè
(1).指露水。 汉 蔡邕 《月令章句》:“露者,阴液也。释为露,结为霜。” 元 傅若金 《题宜春锺清卿清露轩》诗:“时闻阴液坠,暗识商飈度。”
(2).指雨。 唐 邵混之 《元氏县令庞君清德碑》:“顷以阳光蹔亢,阴液乖旬,苗虑螣兴,人或狼顾。” 明 何景明 《雨颂》:“甫田之坼,阴液膏之。”
词语解释:醴液  拼音:lǐ yè
甘美的泉水。《宋书·乐志四》:“明德孚教,幽符丽纪,山鼎见奇,醴液涵祉。”
词语解释:旬液  拼音:xún yè
犹时雨。《旧唐书·音乐志三》:“旬液应序,年祥叶庆。”
词语解释:沈液  拼音:shěn yè
汁液。 唐 柳宗元 《晋问》:“ 晋 之北有异材……仲冬既至,寒气凝成,外凋内贞,瀋液不行,乃坚乃良。”集注引 蔡梦弼 曰:“《説文》:‘瀋,汁也。’液,津液也。”
词语解释:血液  拼音:xuè yè
(1).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忽见一个叫化子,一条腿肿得如腰一般粗大,并且烂的血液淋漓,当路躺着。” 许地山 《空山灵雨·鬼赞》:“我们赞美你,因为你听见赞美的时候再没有血液在你底脉里颤动。”
(2).比喻主要的成份或力量。 张长弓 郑士谦 《边城风雪》第八章:“这是革命肌体里的新鲜血液。”
词语解释:秋液  拼音:qiū yè
《周礼·秋官·司烜氏》:“以鉴取明水于月。”《淮南子·天文训》:“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 高诱 注:“月盛时以﹝方诸﹞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数滴。”后因以“秋液”指月。 元 黄庾 《题东山翫月图》诗:“主人领客登 东山 ,踏碎寒光看秋液。”
词语解释:贫液  拼音:pín yè
洗涤滤饼所得到的极少或没有回收价值的液体(溶液),例如洗涤含金滤饼泥渣所得到的贫氰化物溶液
词语解释:出液  拼音:chū yè
旧时谓小雪为出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部·雨水》:“立冬后十日为入夜,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参见“ 入液 ”。
词语解释:入液  拼音:rù yè
旧时谓立冬后第十天为入液。液,指雨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部·雨水》:“立冬后十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
词语解释:试液  拼音:shì yè
用于化学试验的溶液
词语解释:凤液  拼音:fèng yè
宫池的美称。 唐 王勃 《九成宫东台山池赋》:“岭横鸡秀,波连凤液。”
词语解释:降液  拼音:jiàng yè
对天降雨露的敬称。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沉精降液,下为灵泉。” 明 刘基 《飞龙引》:“花光五色明朝霞,扶疎荫映 玉皇 家,沉精降液为丹砂。”
词语解释:金波玉液  拼音:jīn bō yù yè
比喻美酒。《三国演义》第三六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词语解释:金浆玉液  拼音:jīn jiāng yù yè
见“ 金浆玉醴 ”。
词语解释:金浆玉醴  拼音:jīn jiāng yù lǐ
(1).道教谓以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参阅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一说指唾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亦作“ 金浆玉液 ”。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真朋羽会,金浆玉液。”
(2).比喻美酒。《北堂书钞》卷一四八引 晋 傅玄 《七谟》:“金浆玉醴,云沸渊亭。”
词语解释:冻液  拼音:dòng yè
谓冰雪融化成的水。 明 袁宏道 《是日(花朝)新晴》诗:“愁去东风消冻液,喜来春草迸苔痕。”
词语解释:镕液  拼音:róng yè
犹融合。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近时作者,间能俱备两公之体,至鎔液二子之长,则未睹也。”
词语解释:饱和溶液  拼音:bǎo hé róng yè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如果在同一温度下,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即尚未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称“不饱和溶液”。如果溶质是气体,还要指明气体的压强。
词语解释:餐霞饮液  拼音:cān xiá yǐn yè
亦作“飱霞饮液”。 指修炼长生不老之术。 明 袁宏道 《李母寿序》:“吾固知太夫人,不必飱霞饮液,而自翛然出弢袠之外。”
词语解释:胰液  拼音:yí yè
澄明的碱性胰分泌物,至少含三种不同的酶。胰酶,胰淀粉酶,及脂肪酶或其前体,流入十二指肠后与胆汗及肠液混合,能进一步消化已被唾液及胃酶部分消化了的食物
词语解释:肠液  拼音:cháng yè
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很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等。
词语解释:鞴液  拼音:bèi yè
谓熔化成液体。 宋 岳珂 《桯史·机心不自觉》:“﹝ 秦檜 ﹞亟諭之曰:‘适得旨,欲变钱法,烦公依旧夹锡样铸一緡,将以进入,尽废见鏹不用。’约以翌午毕事。院官不敢违,唯而退,夜呼工鞴液,将以及期。”
词语解释:胃液  拼音:wèi yè
胃腺分泌的无色透明液体,呈酸性,主要含有胃蛋白酶、盐酸和黏液,有消化食物和杀灭细菌的作用。胃液的分泌常因食物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
词语解释:输液  拼音:shū yè
把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用特殊的装置通过静脉血管输送到体内,以补充体液并纠正体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词语解释:蜂液  拼音:fēng yè
即蜂蜜。 汉 王充 《论衡·言毒》:“食蜜少多,则令人毒。蜜为蜂液,蜂则阳物也。”参见“ 蜂蜜 ”。
词语解释:蜂蜜  拼音:fēng mì
蜜蜂用所采的花蜜酿成的黏稠液体,黄白色,有甜味,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供食用和药用。也称蜜。 唐 孟浩然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元 马祖常 《泉南孙氏园亭》诗:“冰甌蜂蜜溜,酒榼荔浆翻。”《花月痕》第四九回:“不想民间苧根啮完,草根掘尽,更从何处找出蔗浆蜂蜜。”
词语解释:蜡液  拼音:là yè
烛蜡的熔液。《新唐书·柳公权传》:“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帋继之。”
词语解释:偃液  拼音:yǎn yè
潜流。 晋 孙楚 《雪赋》:“膏泽偃液,普润中田。肃肃三麦,实获丰年。”
词语解释:入液  拼音:rù yè
旧时谓立冬后第十天为入液。液,指雨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部·雨水》:“立冬后十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
词语解释:五粮液  拼音:wǔ liáng yè
以五种粮食为原料酿的酒,产于四川宜宾
词语解释:五液  拼音:wǔ yè
指汗、泪、涕、涎、唾。《素问·宣明五气论》:“五臟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十:“望梅生津,食芥堕泪,此五液之自外至也;慕而垂涎,愧而汗发,此五液之自内至也。”
词语解释:乳浊液  拼音:rǔ zhuó yè
两种完全不混溶的液体(如油和水)的紧密混合物,在此种混合物中一种液体以小滴状借助于乳化器而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之中:两相都是液体的分散体系
词语解释:霜液  拼音:shuāng yè
清凉的汁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闽 楚 之橘, 燕 齐 之梨,霜液满口,足称荔支、龙眼之亚矣!”
词语解释:胆液
胆汁
词语解释:泪液
眼内泪腺分泌的无色透明液体
词语解释:不饱和溶液  拼音:bù bǎo hé róng yè
见“饱和溶液”。
词语解释:饱和溶液  拼音:bǎo hé róng yè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如果在同一温度下,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即尚未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称“不饱和溶液”。如果溶质是气体,还要指明气体的压强。
词语解释:鼻液  拼音:bí yè
鼻涕。 金 萧贡 《杨侯画晋公临江赏梅乐天与鸟窠禅师泛舟谈玄不顾而去戏为一绝》:“收拭风前寒鼻液,快来同醉雪中春。”《歧路灯》第三二回:“这一痛非比寻常,爬到地下又不敢放声,只泪珠鼻液,湿透了一个方砖。”
词语解释:七液  拼音:qī yè
道家指四时灵气与紫、白、黄三元灵气结成的灵液。《黄庭内景经·上有》:“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衝臚间。” 务成子 注:“七液者,谓四气三元结成灵液。”
词语解释:黏液  拼音:nián yè
植物和动物体内分泌出来的黏稠液体。
词语解释:便液  拼音:biàn yè
屎尿。《旧唐书·郭霸传》:“请示 元忠 便液,以验疾之轻重。”《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 元平 为人眇小,无须,见 希烈 恐惧,便液污地。” 胡三省 注:“便液,谓屎溺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亿 惧,便液俱下,面无人色。”
词语解释:鸾液  拼音:luán yè
指鸦片。 清 袁翼 《相思土》诗:“兰麝烟中并头语,银鐺活火煎鸞液。”
词语解释:体液  拼音:tǐ yè
身体中起正常功能的液体或半流体(如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
词语解释:幽液  拼音:yōu yè
指地下水。 晋 江逌 《竹赋》:“翕幽液以润本,承清露以濯茎。”
词语解释:柔液  拼音:róu yè
犹柔润。 汉 班婕妤 《捣素赋》:“两靨如点,双眉如张,穨肌柔液,音性闲良。”
词语解释:浆液  拼音:jiāng yè
(1).浆果的汁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荔枝》:“瓤肉洁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2).指植物茎叶的汁液。《花城》1981年第3期:“饱含浆液的嫩芽异彩纷呈,形态各异。”
词语解释:消液  拼音:xiāo yè
融解,消融。《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成公绥 《云赋》:“舒则弥纶覆四海,卷则消液入无形。”
词语解释:毒液  拼音:dú yè
有毒的汁液。 许地山 《缀网劳蛛》:“水是一样,牛喝了便成乳汁,蛇喝了便成毒液吗?”如:蝎子毒钩里的毒液透明像水。
词语解释:漏液  拼音:lòu yè
在运行中液体通过活塞和气缸之间的间隙漏泄
词语解释:滤液  拼音:lǜ yè
已被过滤的液体(如已通过过滤器的液体)
词语解释:溶液  拼音:róng yè
通常指物质溶解在液体中形成的均匀的混合物。如糖溶解在水中而成的糖水。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