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羞涩 拼音:xiū sè
难为情,情态不自然。 唐 韩偓 《无题》诗:“羞涩佯牵伴,娇饶欲泥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女羞涩之态,几不能支。”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 童翻译 不会跳,他摇摇头,羞涩地退后两步,注视着 白大夫 的步法。”词语解释:苦涩 拼音:kǔ sè
(1).即苦又涩。 宋 苏轼 《后杞菊赋》序:“ 天随生 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犹食不已。” 张天翼 《速写三篇·“新生”》:“而茶叶--他亲自去买来的,据说是顶好的‘祁门’,泡出来只是一味的苦涩,没一点香味儿。”
(2).形容诗文崇尚雕琢,语言不流畅,文意晦涩难懂。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 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 韩愈 ,学苦涩于 樊宗师 。”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周朴》:“性喜吟诗,尤尚苦涩,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柳开论文》:“予读 开 《河东集》,但觉苦涩,初无好处。” 陈衍 《重刻〈晚翠轩诗〉序》:“﹝ 暾谷 ﹞游 淮 北年餘,所作数十首,则渊雅有味,迥非往日苦涩之境。”
(3).形容心情愁苦而声音沉滞。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三:“‘ 林 ’,他忽然用苦涩的声音叫我。” 沙汀 《困兽记》二:“ 田畴 摇一摇头,用一种深沉苦涩的语调打断了他,于是 章桐 也就住了口了。”词语解释:酸涩 拼音:suān sè
(1).又酸又涩的(味道)。 唐 杜甫 《病橘》诗:“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
(2).迂腐固执。 明 李贽 《安期告众文》:“严者所以成悲也,尔 韦驮 又不可不知也。勿太酸涩,佛法不是腐烂之物。”
(3).寒酸迟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嘆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词语解释:路涩 拼音:lù sè
南朝 梁 简文帝 《陇西行》:“ 乌孙 涂更阻, 康居 路犹涩。”后用以指道路艰险难行。 唐 辛常伯 《军中行路难》诗:“途危 紫盖峯 ,路涩 青泥坂 。”词语解释:生涩 拼音:shēng sè
亦作“ 生澁 ”。
(1).指麻木干燥的感觉。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今 唐 邓 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 冯至 《无花果》诗:“我的诗也没有悦耳的声音,读起来,舌根都会感到生涩。”
(2).不润滑。 宋 王安石 《次韵徐仲元咏梅》之一:“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紈生涩画难亲。” 宋 苏辙 《和迟田舍杂诗》之二:“床鋭日益销,车辖转生澁。” 梁斌 《播火记》四九:“灾难像锈钝了的锉刀,生涩、迟钝地锯锉着人们的生命。”
(3).不流畅;不纯熟。语本 唐 白居易 《答苏庶子月夜闻家僮奏乐见赠》诗:“不敢邀君无别意,弦生管涩未堪听。” 元 鲁贞 《题赵章泉诗后》:“用字生涩,鍊句强硬,使人读之激脣刺吻而无味,此 宋 末诗人之失。” 清 金农 《新弦曲》:“故琴今夕张新絃,弹者生澁声可怜。” 郑振铎 《离别》:“ 箴 的话声有些生涩,不如刚才的轻快了。”
(4).谓生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顽羊角靶尽尘缄,生涩了雪刃霜尖。”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那更这减银上因何不见生澁。” 元 郝经 《冤鐍叹》诗:“铁簧生涩深金苔,沴气缠结埋阴霾。”
(5).犹生疏。《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书呵!相别日久,且是生澁。欲待不看,焉得一举成名。”
(6).喻感情不和。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这两三年咱俩又起了生涩,撕破过面子。” 姚雪垠 《长夜》三五:“这样弄下去,不是要跟 马文德 闹生涩么?”词语解释:枯涩 拼音:kū sè
亦作“ 枯澁 ”。
(1).枯燥;呆滞。 宋 叶适 《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诗:“ 岭南 梅花太枯澁,花岂唤人人底急。”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太宰,夜来去后,甚是枯涩。想是血少,多半要死。”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 茅盾 《一个女性》七:“她呻吟了一声,慢慢地闭上她的枯涩的眼睛。”
(2).粗糙,不润滑。 宋 李之仪 《跋蔡君谟〈荔枝帖〉》:“ 君謨 自少以能书得名,至老以作字为悦。然行笔迟,肉胜骨,而此帖乃反是。疑得之仓猝间,或粉纸枯涩,运笔不胜而然。”
(3).干燥苦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茅草带着枯涩味和尘土味,弥漫在枯草坪上。” 万迪鹤 《没有准备》:“他想喝口水润润枯涩的喉咙,湿一湿那烧干了的嘴。”
(4).谓文思迟钝。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区区泪笔,枯涩黯削,不能自传其爱。”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近来记性,竟大不如前,作文也常感枯涩,真令人气恼。”
(5).指晦涩难懂的文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勿出枯澁,以阻遏少年文机。”
(6).书法术语。指劲健断续的枯笔。 唐 戴叔伦 《怀素上人草书歌》:“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词语解释:囊涩 拼音:náng sè
晋 阮孚 持一皂囊游 会稽 ,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守囊,恐其羞涩。”见 宋 阴时夫 《韵府群玉·阳韵》。后因以“囊涩”谓身无钱财。 唐 杜甫 《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赵 戏之曰:‘君倘垂意,当作冰斧。’…… 王 曰:‘雅意极所感佩,囊涩奈何!’”词语解释:语涩 拼音:yǔ sè
说话艰难,不流利。《太平广记》卷一八○引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苗缵》:“ 苗粲 子 纘 应擧,而 粲 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词语解释:寒涩 拼音:hán sè
(1).形容寒气凝聚。谓严寒。 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诗:“云气作冥晦,气候变寒涩。”
(2).形容诗文艰涩不流畅。 宋 吴坰 《五总志》:“ 蜀 僧 鸞 鄙, 贾岛 寒涩。”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观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於寒涩。”
(3).犹寒酸。贫困,困窘。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词语解释:锈涩 拼音:xiù sè
亦作“ 锈澁 ”。 生锈。 唐 李白 《独漉篇》:“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锈涩苔生。”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澁短刀何足云。”词语解释:悭涩 拼音:qiān sè
亦作“ 慳澁 ”。吝啬。 宋 朱淑真 《雨中写怀》诗:“东风吹雨苦生寒,慳涩春光不放宽。”引申指浅少。 宋 苏轼 《与徐得之书》之十:“来日离此,水甚慳澁,不知趁得十五日上否?”词语解释:险涩 拼音:xiǎn sè
亦作“ 险澁 ”。
(1).崎岖阻塞。《晋书·周馥传》:“ 河 朔萧条, 崤 函 险涩。”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之二:“俶装逐徒旅,达曙凌险涩。” 清 吴伟业 《林屋洞》诗:“传闻道险涩,谽谺来天风。”
(2).谓文句生僻艰涩。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今徒以诡异险涩难读为工。” 明 刘基 《〈郭子明诗集〉序》:“其为诗也不尚险涩,不求奇巧。”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士之患,多厌常而喜怪,背正而嗜奇,用志既偏,卒之学为奇怪终不可成,而为险澁艰陋之归矣。”词语解释:冷涩 拼音:lěng sè
亦作“ 冷澁 ”。凝滞,不顺畅。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 刘胜 位故大夫,见礼上宾,俯伏甚於鱉蝟,冷澁比如寒蜒,无能往来,此罪人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冰泉冷涩絃凝絶,凝絶不通声暂歇。” 唐 陆龟蒙 《上清》诗:“新篁冷涩曲未尽,细拂云枝栖凤惊。” 耶林 《月台上》:“他用冷涩而且阴森的声音说着,好象是他要同车夫和好,他站在马子背后说:‘满神气!满神气!你掉过你的屁股来呀,要走路了!’”词语解释:古涩 拼音:gǔ sè
亦作“ 古歰 ”。 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清 恽敬 《谢南冈小传》:“既念诗未知如何,取视之,高邃古歰,包孕深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樊绍述文》:“读者口钳舌撟,则曰古涩奥衍如 樊宗师 。” 郭沫若 《文艺论集·古书今译的问题》:“《四书》、《五经》我们读它时深感困难,并不是它们的内容艰深,实在是它们的外观古涩。”词语解释:蹇涩 拼音:jiǎn sè
亦作“ 蹇澁 ”。亦作“ 蹇歰 ”。
(1).步履艰难。 唐 白居易 《梦上山》诗:“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
(2).文字生硬,言语迟钝。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 贾浪仙 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於蹇澁,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珠儿》:“然性絶痴,五六岁尚不辨菽麦;言语蹇涩。”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通谓人行止遴难,言语蹇歰为杜。” 刘半农 《奉答王敬轩先生》:“ 林先生 遇到文笔蹇涩,不能达出原文精奥之处,也信笔删改,闹得笑话百出。”
(3).困厄;不顺利。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当念众生寃枉蹇涩,若忠臣,若孝子,若贤妇、孝女、奴僕,种种屈曲繚戾,千幽万隐,我皆化身替他分説而以度之。”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你底命运会那么蹇涩,都是阿拉给你注定的。”词语解释:迟涩 拼音:chí sè
迟慢,不流畅。 宋 秦醇 《赵飞燕别传》:“后帝行步迟涩,颇气惫,不能御 昭仪 。”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开元 初,有 史青 者, 零陵 人,上表,以 陈思 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词语解释:骇涩 拼音:hài sè
犹吓呆。 唐 陆龟蒙 《吴俞儿舞歌·弩俞》:“鹿骇涩,隼击迟,析毫中睫,洞腋分龟。”词语解释:艰涩 拼音:jiān sè
亦作“ 艰澁 ”。
(1).指道路阻塞,通行困难。《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道路艰澁,兵寇纵横。” 宋 苏轼 《答苏伯固书》:“今日到 金山寺 下,虽极艰涩,然尚可寸进。” 清 杨宾 《纳木窝稽》诗:“车驱苦艰涩,换马欲前导。”
(2).行走困难貌。 宋 欧阳修 《论不才官吏状》:“知 泽州 度支郎中直史馆 鲍亚之 ,年老昏昧,视听不明,行步艰澁,本州职事全然不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觉丽人行迅速,女步履艰涩,呼丽人少待,将归着复履。”
(3).晦涩难懂。《宋史·句龙如渊传》:“文章平易者多浅近,渊深者多艰涩。”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完造》:“至于内容,都是短篇: 美国 的 爱伦·坡 …… 法国 的 莫泊桑 , 英国 的 王尔德 等的作品,译文很艰涩。”
(4).指文思阻滞。《宋史·韩丕传》:“ 丕 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於稽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涩,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如不作之为愈也。”
(5).味苦涩。 元 郝经 《橄榄》诗:“齿牙喷艰涩,苦硬不可持。”词语解释:窘涩 拼音:jiǒng sè
(1).窘迫,为难。 明 宋濂 《故陈夫人赵氏石表辞》:“ 赵氏 一力荷任之,而畧不见艰难窘涩之意,人以为顺且贤。”
(2).局促,不流畅。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尽去自 宋 以来开闔首尾、经纬错综之法,而别为一种臃肿窘涩浮荡之文。”词语解释:疏涩 拼音:shū sè
迂阔拘谨。《梁书·王僧孺传》:“加性疏澁,拙於进取,未尝去来 许 史 ,遨游 梁 竇 ,俛首胁肩,先意承旨。”词语解释:幽涩 拼音:yōu sè
幽寂冷落;冷涩。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二:“赖树能自贞,不计迹幽涩。” 唐 李贺 《房中思》诗:“月轩下风露,晓庭自幽涩。” 清 谭献 《箧中词》四:“﹝ 莲生 ﹞有 白石 之幽涩而去其俗,有 玉田 之秀折而无其率,有 梦窗 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词语解释:梗涩 拼音:gěng sè
亦作“ 梗澁 ”。
(1).阻塞。《晋书·王承传》:“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 承 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唐 韩愈 《嘲鼾睡》诗:“ 黄河 弄濆瀑,梗涩连拙 鮌 。”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三状》:“三五年间,五州凋弊,河流注溢,久又淤高,流行梗澁,则上流必决。”《金史·移剌道传》:“ 海陵 南伐,使督运芻粮,所在盗起,道路梗澁,间关仅至 淮南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四年》:“今 女真 据其间,道路梗涩,甚於涉海。”
(2).迟钝;滞涩。《宋史·张茂直传》:“ 茂直 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涩不称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斋童闻琴自作声,初以为僚僕之戏也;既知其非人,始白 温 。 温 自诣之,果不妄。其声梗涩,似将效己而未能者。”词语解释:暗涩 拼音:àn sè
暗淡而无光彩;暗淡而板滞。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谩暗涩,铜华尘土。”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三章:“看到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暗涩了。”词语解释:诗涩 拼音:shī sè
诗思滞涩。 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骨臞依槛鹤,诗涩受尘絃。”词语解释:晦涩 拼音:huì sè
亦作“ 晦澁 ”。谓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绛守园池记注》:“为文而晦澁若此,其湮没弗传也宜哉!”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 昌黎 诗亦有晦澁俚俗,不可为法者。”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二七:“还有少数作品仍然有些晦涩难懂。”词语解释:崄涩 拼音:xiǎn sè
见“ 嶮涩 ”。
险阻艰难。词语解释:重涩 拼音:zhòng sè
犹迟钝。《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帝自在东宫,不好学,唯嬉戏无度;性重涩少言。”词语解释:滞涩 拼音:zhì sè
亦作“ 滞澁 ”。
(1).苦涩不甘滑。喻心绪无聊不畅快。 唐 孟郊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2).阻塞,凝聚不通。《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摄法歌》“以指摄针待气至,邪气流行针自轻”注:“凡摄针者,因针下邪气滞涩不行也。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气流行,则邪气不能滞涩,而针下自觉活动矣。”
(3).不流畅;不明快。 明 方孝孺 《与楼希仁书》:“不能言者,终日口吃吃不能达意,杂乱滞澁,如醉梦中语。” 茅盾 《幻灭》二:“街上货车木轮的辘辘的重声,从湿空气中传来,分外滞涩。”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我总觉得看山比看水滞涩些,情绪很抑郁的。”词语解释:浅涩 拼音:qiǎn sè
谓水浅不通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泗水 冬春浅涩,常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从此溪。”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缙云鲙飞》:“ 縉云县 溪涧浅涩,寻常无大鱼。”《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因 丹徒 运河 浅涩异常,委 武进 吴令 往 孟瀆河 测量存水尺寸及桥座情形。”词语解释:涩涩 拼音:sè sè
不畅。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寒气客于五藏六府发卒心痛胸痺心痛三虫》:“心痛腹胀,濇濇然大便不利。”词语解释:鉎涩 拼音:shēng sè
指锈斑。 唐 薛逢 《灵台家兄古镜歌》:“金膏洗拭鉎涩尽,黑云吐出新蟾蜍。”词语解释:奇涩 拼音:qí sè
奇特晦涩。《新唐书·封敖传》:“ 敖 属辞赡敏,不为奇涩,语切而理胜。”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冯延登 ﹞为文苦思,尚奇涩。诗亦新巧可称。”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段成式 所作,效 韩 之题,反 扬 之意,虽流於奇涩,而不失典雅。”词语解释:地涩
古代军用障碍物。以铁木制成,置浅水中,阻碍敌军人、马行动。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守》:“地澁,以逆鬚钉布版上,版厚三寸,长阔约三、二尺,铁菱角,如铁蒺蔾。布水中,刺人马足。”词语解释:乾涩
1.干涸。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土木之败》:“此山旧有泉流入 浑河 ,未尝乾涩;至此适涸,军士二日无水。”
2.干燥滞涩。 王保京 《怀念池边》:“那时,我干涩疼痛的眼睛才觉得有了生气,有了喜悦的温润的眼泪。”
3.形容声音嘶哑、生硬、造作。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于是鸭子叫似的干涩的陪笑声就立即被逼了出来。” 曹禺 《雷雨》第四幕:“ 周朴园 :(干涩地)‘你象是有点不满意,是么?’”词语解释:凝涩 拼音:níng sè
因冻结而滞涩。《红楼梦》第五十回:“ 惜春 因笑回:‘天气寒冷了,胶性都凝涩不润,画了恐不好看。’”词语解释:发涩 拼音:fā sè
不滑润;摩擦时阻力大。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他觉得到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进了雨水,有点发涩。”如:轮轴发涩,该上油了。词语解释:脱涩 拼音:tuō sè
使柿子去掉涩味,通常是把它浸在温水或石灰水里。其它去涩者亦有此称。词语解释:诞涩
怪诞艰涩。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近代文士有好奇者,以诞澁之词饰其浅易之意,攻訐当世之文。”词语解释:阮囊羞涩 拼音:ruǎn náng xiū sè
元 阴时夫 《韵府群玉·七阳》“一钱囊”:“﹝ 晋 ﹞ 阮孚 持一皂囊,游 会稽 ,客问:‘囊中何物?’ 阮 曰:‘但有一钱看囊,空恐羞涩。’”后因以“阮囊羞涩”为手头拮据,身无钱财之典。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两月餘, 阮 囊羞涩,垂橐兴嗟。”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第三场:“[ 侯朝宗 ]:‘秀才点状元,那有不愿意的道理!只是我 阮 囊羞涩,难以为情。’”亦省作“ 阮囊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刘子仪膏药》:“年餘,母金耗尽,依旧 阮 囊。” 柯灵 《香雪海·小浪花》:“也时而掏掏羞涩的 阮 囊,向他买一两粒糖吃。”词语解释:质涩 拼音:zhì sè
形容迟钝纡缓。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貌望朴悴,容观矬陋,声气雌弱,进止质涩。然而含英怀宝,经明行高。”词语解释:饧涩 拼音:xíng sè
眼皮半开半合,眼色蒙矓黏滞的样子。《红楼梦》第八回:“不知 宝玉 口内还説些什么,只觉口齿缠绵,眉眼愈加餳涩,忙伏侍他睡下。”词语解释:颤涩 拼音:chàn sè
颤抖而不流畅。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六:“女儿的身子隐没在阴暗里,却依然呵噢呵噢地叫唤,而且仿佛哭起来了,声音是颤涩的。”词语解释:脚涩 拼音:jiǎo sè
即马掌。马蹄铁。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蹄鍥薄而怯石者,叶以铁,或以板,谓之脚涩。”参阅《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于阗》。词语解释:顽涩 拼音:wán sè
僵硬呆滞。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二:“﹝ 项容 ﹞作《松风泉石图》,笔法枯硬而少温润,故昔之评画讥其顽澁。”词语解释:讷涩 拼音:nè sè
亦作“ 訥譅 ”。 谓言语迟钝,说话艰难。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 平 生於国兮长於原 壄 ,言语訥譅兮又无彊辅。”《隋书·文学传·祖君彦》:“﹝ 君彦 ﹞容貌短小,言辞訥涩,有才学。”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敢惮鄙词之訥涩,恐貽盛集之芜秽云尔。” 宋 宋祁 《益州谢两府启》:“班春方始,诣府未辰,荣感所丛,訥涩非叙。”词语解释:谨涩 拼音:jǐn sè
谨愿迟钝。《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唯 休范 谨涩无才,不为物情所向,故得自保,而常忧惧,恒虑祸及。”词语解释:薄涩 拼音:báo sè
味道淡薄而涩口。濇,同“ 涩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神》:“移时,饮甚懽,但酒味薄濇。”词语解释:粗涩
见“ 麤涩 ”。词语解释:庸涩
平庸晦涩词语解释:宦囊羞涩
为官者手头贫乏词语解释:囊空羞涩
兜内无钱词语解释:酢涩
味道又酸又涩词语解释:结涩
结块阻塞住词语解释:鲠涩 拼音:gěng sè
阻滞。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阎敬立》:“旧馆无人已久, 敬立 误入之,但讶莱芜鯁涩。”词语解释:格涩 拼音:gé sè
亦作“ 格色 ”。 方言。特殊,与众不同。 曹禺 《日出》第三幕:“你这孩子也‘格涩’,放着生意不做,一天就懂得哭。” 刘心武 《我爱每一片绿叶》:“也难怪 小余 对 魏锦星 这号难以就范的格涩人物不予谅解。” 侯宝林 《姓名学》:“甲:‘苹果都是红的、黄的,她偏要蓝的。’乙:‘格色!’”词语解释:干涩 拼音:gān sè
(1).干涸。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土木之败》:“此山旧有泉流入 浑河 ,未尝乾涩;至此适涸,军士二日无水。”
(2).干燥滞涩。 王保京 《怀念池边》:“那时,我干涩疼痛的眼睛才觉得有了生气,有了喜悦的温润的眼泪。”
(3).形容声音嘶哑、生硬、造作。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于是鸭子叫似的干涩的陪笑声就立即被逼了出来。” 曹禺 《雷雨》第四幕:“ 周朴园 :(干涩地)‘你象是有点不满意,是么?’” 词语解释:僻涩
亦作“ 僻涩 ”。 冷僻晦涩。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洞 诗﹞时人但誚其僻澁,而不能贵其奇峭,唯 吴子华 深知。”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六:“ 樵 之文实牵强僻澁,气象絶不类 韩 作,而过自称许。”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六长》:“麄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三也。狂怪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一变为 袁中郎 兄弟之詼谐,再变为 钟伯敬 谭友夏 之僻涩,三变为 陈仲醇 程孟阳 之纤佻。” 邓方 《论诗》诗:“愿言嗣 玉谿 ,自知乃自怜,流易与僻澁,两两俱失焉。”词语解释:粗涩 拼音:cū sè
亦作“ 麤澁 ”。亦作“麄涩”。
(1).粗恶;粗糙,不细润。《华严经·净行品》:“得麤涩食,当众愿生,心无染者,絶世贪爱。”《莲华经·随喜功德品》:“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夏侯孜 为左拾遗,常着 桂管 布衫朝謁。 开成 中, 文宗 无忌讳好文,问 孜 衫何太麄澁。具言 桂管 产此布,厚,可以御寒。” 苏曼殊 《遯迹记》:“时此众生,身体麤澁,光明转灭,无復神足,不能飞行。”
(2).比喻艰困。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二:“习熟渐久,方能捨燕安而乐麤澁,易脆腐而为坚强,劲虏在前,行者思奋。”词语解释:黏涩 拼音:nián sè
黏滞不滑。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八:“空气潮湿异常,砖地和磢石上不住的涌着水,甚至连门窗也全黏涩不爽。”词语解释:僒涩
犹艰涩。指文辞艰深晦涩。 明 唐顺之 《〈董中峰侍郎文集〉序》:“於是率然而出之,决裂以为体,餖飣以为词,尽去自古以来开闔首尾经纬错综之法,而别为一种臃肿侰澁浮荡之文。”词语解释:僒涩 拼音:jiǒng sè
犹艰涩。指文辞艰深晦涩。 明 唐顺之 《〈董中峰侍郎文集〉序》:“於是率然而出之,决裂以为体,餖飣以为词,尽去自古以来开闔首尾经纬错综之法,而别为一种臃肿侰澁浮荡之文。”词语解释:钝涩 拼音:dùn sè
滞涩;不滑润。例如:钝涩的眼睛。词语解释:棘涩 拼音:jí sè
犹艰涩。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瑯嬛福地》:“梦坐其中,童子进茗果。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跡霹靂篆文。梦中读之,似能通其棘澁。” 词语解释:憨涩 拼音:hān sè
呆滞。 冰心 《山中杂记》十:“早起母亲教给他们歌唱,母亲的声音极婉转,他们的声音却很憨涩。”词语解释:板涩 拼音:bǎn sè
板滞晦涩。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二章三:“这正如 建安 诗坛之代替了 汉 人的板涩无聊的辞赋一样,玄谈的风气也扭转了 汉 人的酸腐的作风。”词语解释:畏涩 拼音:wèi sè
(1).谓阻塞,不安全。《新唐书·叛臣传下·李忠臣》:“ 回紇 可汗既归,留其下 安恪 、 石帝廷 居 河阳 ,守貲廥,因是招亡命为盗,道路畏涩。”
(2).畏怯呆滞。 茅盾 《子夜》八:“姨太太的尖利的眼光也正在看他呢,他这一惊可不小,立刻把眼光畏涩地移到那滋滋作响的烟斗上。”词语解释:瀸涩 拼音:jiān sè
浸润。《淮南子·要略》:“执其大指,以内洽五藏,瀸濇肌肤。”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一》:“《説文》濇,不滑也。瀸濇二字义不相属。濇当为‘渍’。”词语解释:淤涩 拼音:yū sè
水道不畅通。词语解释:拙涩 拼音:zhuō sè
亦作“ 拙澁 ”。 迟钝晦涩。《南齐书·文学传·王智深》:“好饮酒,拙涩乏风仪。”《旧五代史·唐书·封舜卿传》:“ 舜卿 虽有文辞,才思拙涩,及试五题,不胜困弊。” 明 方孝孺 《与卢编修希鲁书》:“第恨病餘才思拙澁,不能悉见诸咏歌以发胸中之所藴。” 鲁迅 《花边文学·做文章》:“两人的大作,不但拙涩,主旨先就不一。”词语解释:拗涩 拼音:niù sè
生硬难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北魏 繆袭 仿其体,作《尤射经》,拗涩不可句读,殊觉无谓。”词语解释:怪涩 拼音:guài sè
怪异艰涩。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马异》:“赋性高疎,词调怪涩。”词语解释:强涩 拼音:qiáng sè
亦作“彊涩”。 指文字、语言等生硬不流畅。《新唐书·徐彦伯传》:“晚为文稍彊涩,然当时不及也。” 叶圣陶 《隔膜·绿衣》:“伊的声音更强涩,说出每一个字都有几秒时的间歇。”词语解释:沙涩 拼音:shā sè
粗糙,不光滑。《旧唐书·食货志上》:“ 则天 长安 中,又令悬样於市,令百姓依样用钱。俄又简择艰难,交易留滞,又降敕非铁锡、铜荡、穿穴者,并许行用。其有熟铜、排斗、沙涩、厚大者,皆不许简。”《新唐书·食货志四》:“﹝ 开元 ﹞二十年,千钱以重六斤四两为率,每钱重二銖四参,禁缺顿、沙涩、盪染、白彊、黑彊之钱。”
声音沙哑不圆润。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 阿娟 愤怒地控诉他,没有流泪,声音却有点沙涩。” 萧军 《羊·职业二》:“ H君 大约也在汽车呜呜叫着的时候醒转的。可是依然还是在躺着的样子,说话的声音很沙涩。”词语解释:河涩 拼音:hé sè
河道阻塞。《宋史·河渠志四》:“ 京东 地富,穀粟可漕,独患河涩。”词语解释:峭涩 拼音:qiào sè
严格不苟。 唐 杜牧 《唐故淮南支使杜君墓志铭》:“进士 崔岐 有文学,峭涩不许可人,诣门赠君诗曰:‘ 贾马 死来生 杜顗 ,中间寥落一千年。’”词语解释:吝涩 拼音:lìn sè
见“ 恡嗇 ”。
词语解释:吝啬 拼音:lìn sè
(1).保守,保住使不失去。《易·说卦》:“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嗇。” 孔颖达 疏:“为吝嗇,取其地生物不转移也。” 高亨 注:“地生养草木,草木固植于一处,不能自移,且离地即死,是地保守其财物也。”
(2).过分爱惜己之财物,当用而不用。《三国志·魏志·曹洪传》:“ 洪 家富而性吝嗇。”《朱子语类》卷七一:“六五居尊位,却如此敦本尚俭,便似吝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朱大兴 , 彰德 人。家富有而吝嗇已甚。” 巴金 《寒夜》十一:“他不去,同事们会以为他穷或者吝啬,会更加看轻他。”词语解释:朴涩 拼音:pǔ sè
质朴迟钝。《南齐书·焦度传》:“为人朴涩,欲就 太祖 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词语解释:粘涩 拼音:zhān sè
黏滞不滑。词语解释:咸涩 拼音:xián sè
咸而带苦的味道。比喻感觉不好受。《花城》1981年第5期:“ 刘富贵 万万没想老婆会提浮这话,他觉得太咸涩了。”词语解释:哑涩 拼音:yǎ sè
沙哑滞涩。 茅盾 《追求》五:“ 朱女士 的本来略带哑涩的嗓音此时简直成为极难听的粗厉的沙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