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末字词组
流涕掩涕陨涕雨涕泗涕唾涕泃涕啜涕
挥涕感涕破涕清涕零涕阮生涕泄涕刷涕
雪涕洒涕悲涕衔涕酸涕醒鼻涕滴滴涕叹涕
垂涕揽涕横涕失涕贾生涕鲠涕淹涕牛山下涕
泣涕出涕鼻涕忍涕殒涕迸涕拾人唾涕痛哭流涕
衰涕危涕屑涕含涕涕涕洵涕洟涕 

词语解释:流涕  拼音:liú tì
流泪。涕,古代一般指眼泪,用“泗”指鼻涕。如“涕泗交流”。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泗”一般不再使用。例如:德威流涕,不能执刀。——·全祖望《梅花岭记》
词语解释:挥涕  拼音:huī tì
挥洒涕泪。《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二三妇人之欲供先祀者,谓无瘠色,无挥涕,无拊膺,无哀容。” 王肃 注:“挥涕,不哭。流涕以手挥之。”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路有飢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 崔生 入室,见女泪涕交下…… 崔生 亦挥涕不能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李太守》:“既登舟,僚属皆在,相视挥涕。”
词语解释:雪涕  拼音:xuě tì
(1).擦拭眼泪。《列子·力命》:“ 晏子 独笑於旁。公雪涕而顾 晏子 。”《北齐书·神武帝纪上》:“ 神武 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慟。” 清 谭嗣同 《江行感旧诗》:“悲秋賸有 桓宣武 ,雪涕重经 战鸟山 。”
(2).晶莹泪珠。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望天收雪涕,看镜揽霜鬚。” 蒋和森 《〈红楼梦论稿〉再版后记》:“临书挥雪涕,将夜歌重温,恨天遽夺千秋笔。”
词语解释:垂涕  拼音:chuí tì
落泪或流涕。指哭泣。《荀子·礼论》:“垂涕恐惧,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意未輟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復见 汉 官威仪!’”《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那老头子天天从山里回来,不是垂涕抹泪,便是短叹长吁。” 茅盾 《子夜》十八:“往常那些使她醒来时悲叹,苦笑,而且垂涕的乱梦,现在又一齐回来,弄得她颠颠倒倒,如醉如迷。”
词语解释:泣涕  拼音:qì tì
(1).眼泪。《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七:“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2).哭泣。《荀子·大略》:“ 曾子 泣涕曰:‘有异心乎哉!’”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设丈人有此才,逢此时,而不得此位,则某必当叹息泣涕而相弔。”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诗序》:“自恨无以发名成业,以振先人之盛德与其文章,於是泣涕而书之。”
词语解释:衰涕  拼音:shuāi tì
老泪。 金 元好问 《过三乡望女儿村追怀溪南诗老辛敬之》诗之二:“欲就溪南问遗事,不禁衰涕落烟霞。”
词语解释:掩涕  拼音:yǎn tì
掩面流泪。《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唐 韩愈 《别知赋》:“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词语解释:感涕  拼音:gǎn tì
(1).感伤的眼泪。 唐 陈子昂 《登蓟州楼送贾兵曹入都》诗:“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
(2).感动得落泪。《宋史·苏轼传》:“ 宣仁后 与 哲宗 亦泣,左右皆感涕。” 清 查慎行 《送高江村先生南归即次纪恩六章原韵》之五:“此意旁观犹感涕,那教身受不生悲。”
词语解释:洒涕  拼音:sǎ tì
洒泣,挥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听村鷄既唱,洒涕而别。”
词语解释:揽涕  拼音:lǎn tì
亦作“擥涕”。 挥泪。《楚辞·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王夫之 通释:“擥涕,挥泪也。” 三国 魏 曹植 《三良诗》:“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嘆。” 唐 杨炯 《〈王勃集〉序》:“盖以投分相期,非弘词説,澘然擥涕,究而序之。”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既抗言而誓众,方揽涕以登车。” 清 徐枋 《别诗》:“恐伤游子心,揽涕不敢下。”
词语解释:出涕  拼音:chū tì
因伤心而流眼泪。《易·离》:“出涕沱若。” 孔颖达 疏:“所以出涕滂沱,忧戚而咨嗟也。”《诗·小雅·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梅尧臣 《永叔自南阳至余郊迓马首访谢公奄然相与流涕作是诗以写怀》:“及郊逢故友,出涕各霑襦。”
词语解释:危涕  拼音:wēi tì
谓哀伤涕泣。《文选·江淹〈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李善 注:“《孟子》曰:‘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登楼赋》曰:‘涕横坠而弗禁’……然心当云危,涕当云坠。 江氏 爱奇,故互文以见义。” 唐 唐彦谦 《春阴》诗:“一寸迴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
词语解释:陨涕  拼音:yǔn tì
流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於是公有所爱者曰 颠頡 后期,吏请其罪, 文公 陨涕而忧。”《汉书·元后传》:“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於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慙於 延陵 乎!”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感伤怀归,陨涕熏心。” 叶圣陶 《北上日记·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至 佩弦 夫人家,观 佩弦 书室,物在人亡,几欲陨涕。”
词语解释:破涕  拼音:pò tì
停止流泪。《周书·王褒传》:“且当视阴数箭,排愁破涕。人生乐耳,忧戚何为!” 唐 王绩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宋 陆游 《霜风》诗:“丈夫经此寧非福,破涕灯前一粲然。”《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瞧着他,破涕笑了起来。”
词语解释:悲涕  拼音:bēi tì
悲痛流泪。《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帝从席前伏御牀,视太后镜奩中物,感动悲涕。”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遽闻哀讣,苦事苦事,同年中又失一相爱者,悲涕悲涕。”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王从事妻》:“﹝ 王从事 ﹞为 衢州 教授,赴 西安 宰宴集,羞鳖甚美,坐客皆大嚼, 王 食一臠,停箸悲涕。”
词语解释:横涕  拼音:héng tì
涕泪交流。 李光 《集诗述感》:“试隔江湖横涕望,十年前事费思量。”
词语解释:鼻涕  拼音:bí tì
鼻腔黏膜所分泌的液体。 汉 王褒 《僮约》:“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醒世姻缘传》第三回:“你顶着我的天,踏着我的地,佔着我的汉子,倒赏我东西过节!这不是鼻涕往上流的事么?” 丁玲 《奔》:“有一些小摊,摊的旁边,围着一些脏的孩子,揩着鼻涕,用眼钉着那摊上的花生。”
词语解释:屑涕  拼音:xiè tì
谓涕泪纷纷下落。语本《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肠纷紜以繚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王逸 注:“涕泣交流,若磑屑之下,无絶时也。”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擥悲兰宇,屑涕松嶠。”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隋书·音乐志上》:“帝潸然屑涕。”
词语解释:雨涕  拼音:yǔ tì
(1).落泪。 唐 元稹 《诲侄等书》:“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刘允章 ﹞忽怒……举席为之惧, 日休 雨涕而已。” 明 张居正 《谢遣官郊饯疏》:“徂途日远,躬跋涉以星言;魏闕天高,望云霄而雨涕。”
(2).流涕。 南唐 谭峭 《谭子化书·珠玉》:“悲则雨泪,辛则雨涕。”
词语解释:清涕  拼音:qīng tì
泪水。《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泪下渫渫,清涕纍纍。” 金 元好问 《南冠行》:“漫漫长夜浩歌起,清涕晓枕留餘潸。”
词语解释:衔涕  拼音:xián tì
衔泪,含泪。《后汉书·独行传·李充》:“﹝ 李充 ﹞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南朝 梁 沉约 《昭君辞》:“衔涕试南望,关山鬱嵯峨。” 唐 司空图 《成均讽》:“犹是 史迁 衔涕,愤沉湎於衰 周 。”
词语解释:失涕  拼音:shī tì
犹流泪。 汉 陈琳 《为袁绍与公孙瓒书》:“愍彼无辜,未尝不慨然失涕也。”
词语解释:忍涕  拼音:rěn tì
犹忍泪。《宋史·理宗纪一》:“ 扬祖 悉以对,上忍涕太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儿闻声輟涕,一跃遂絶…… 无病 乃抽息忍涕,请为葬具。妇不许,立命弃之。”
词语解释:含涕  拼音:hán tì
犹含泪。 汉 蔡邕 《琅琊王傅蔡君碑》:“殷褱伤悼,含涕流惻。” 宋 无名氏 《梅妃传》:“后上暑月昼寝,仿佛见妃隔竹间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雾露状。”
词语解释:泗涕  拼音:sì tì
鼻涕和眼泪。 明 何景明 《拟古诗》之十八:“引领长太息,泗涕徒沾裳。”
词语解释:零涕  拼音:líng tì
流泪。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唐太宗 ﹞泣数行下,羣臣皆零涕。” 明 李攀龙 《又录别》诗:“对客发素书,零涕復盈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女披髮零涕,进退无所。”
词语解释:酸涕  拼音:suān tì
因伤心而流泪。 唐 周愿 《牧守竟陵因游西塔著三感说》:“ 扶风公 览三感之説,岂得不酸涕湿目,以著词致於塔下,冠 愿 鄙章之首邪!”
词语解释:贾生涕  拼音:jiǎ shēng tì
汉文帝 时, 贾谊 曾上《治安策》陈政事,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之句。后世遂以“贾生涕”表达忧国伤时的心情。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未作 仲宣 诗,先流 贾生 涕。”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劳收 贾生 泪,强起 屈平 身。” 清 刘汉藜 《运豆行》:“谁人肯下 贾生 泪,封书一奏圣人前。”
词语解释:殒涕  拼音:yǔn tì
落泪。《淮南子·泰族训》:“ 赵王 迁流於 房陵 ,思故乡,作为山水之謳,闻者莫不殞涕。”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黎庶殞涕,海内悲凉。”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绛书》:“东望殞涕,有儿女子之感。”
词语解释:涕涕  拼音:tì tì
泪流貌。《周礼·地官·保氏》“四曰丧纪之容” 汉 郑玄 注:“丧纪之容,涕涕翔翔。”《释名·释形体》:“汁,涕也,涕涕而出也。”
词语解释:唾涕  拼音:tuò tì
亦作“ 唾洟 ”。
(1).吐唾沫。《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
(2).喻别人的片言只语。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王直方 拾人唾涕,然 苏 黄 遗风餘韵,赖此足徵。”
词语解释:阮生涕  拼音:ruǎn shēng tì
见“ 阮生慟 ”。
词语解释:阮生恸  拼音:ruǎn shēng tòng
《晋书·阮籍传》:“﹝ 籍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輒慟哭而反。”后因以“阮生慟”为穷途悲叹之典故。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亦作“ 阮生嗟 ”、“ 阮生涕 ”。 清 孔尚仁 《桃花扇·阻奸》:“穷途才解 阮生 嗟,无主江山信手拏。” 陈去病 《岁暮杂感》诗之四:“衰病復穷途,由来 阮生 涕。”
词语解释:醒鼻涕
擤鼻涕
词语解释:鲠涕  拼音:gěng tì
哽咽流涕。鯁,通“ 哽 ”。《后汉书·皇后纪下·灵帝何皇后》:“扶 弘农王 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鯁涕,羣臣含悲,莫敢言。”《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言不敢出声,但鯁咽而流涕也。”
词语解释:迸涕  拼音:bèng tì
犹迸泪。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愊抑失声,迸涕交挥。” 明 袁宗道 《祭叶太师母文》:“小子遽承哀讯,迸涕交辉(挥)。”
词语解释:洵涕  拼音:xún tì
默默地流泪。洵,通“ 泫 ”。《国语·鲁语下》:“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请无瘠色,无洵涕。” 韦昭 注:“无声涕出,为洵涕也。” 清 冯桂芬 《和潘曾绶》:“我亦终天恨,同为洵涕人。”
词语解释:泃涕  拼音:jū tì
流涕。 清 冯桂芬 《风木图》诗:“朔吹惊号树不春,一盂麦饭感萧辰。白杨惨惨贞山路,我亦荒邱泃涕人。”
词语解释:泄涕  拼音:xiè tì
犹流泪。 唐 杜甫 《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不见君子,逝水滔滔。泄涕寒谷,吞声贼壕。”
词语解释:滴滴涕  拼音:dī dī tì
英文DDT的音译。一种有机录杀虫剂,可防治蚊、蝇及卷叶虫、棉铃虫、红铃虫等多种虫害
词语解释:淹涕  拼音:yān tì
掩面哭泣。淹,同“ 掩 ”。 晋 潘岳 《西征赋》:“眷 巩 洛 而淹涕,思缠緜於坟塋。”
词语解释:拾人唾涕  拼音:shí rén tuò tì
见“ 拾人涕唾 ”。
词语解释:拾人涕唾  拼音:shí rén tì tuò
比喻蹈袭他人的意见、言论,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僕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亦作“ 拾人唾涕 ”、“ 拾人唾餘 ”。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集录三》:“ 胡元瑞 评诸家云: 欧陈 率是记事…… 刘贡父 滑稽渠率; 王直方 拾人唾涕。” 梁启超 《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餘。”
词语解释:洟涕  拼音:tì tì
哭泣。 唐 李华 《唐丞相太尉房公德铭》:“天子洟涕,追崇上台。”
词语解释:啜涕  拼音:chuò tì
哭泣。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吟罢澘焉啜涕,几不自胜。”
词语解释:刷涕  拼音:shuā tì
擦眼泪。《晏子春秋·谏上十七》:“ 晏子 独笑於旁,公( 齐景公 )刷涕而顾 晏子 曰:‘寡人今日之游悲, 孔 ( 艾孔 )与 据 ( 梁丘据 )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
词语解释:叹涕  拼音:tàn tì
感叹涕泣。 汉 刘向 《九叹》:“望高丘而叹涕兮,悲吸吸而长怀。”
词语解释:牛山下涕  拼音:niú shān xià tì
见“ 牛山叹 ”。
词语解释:牛山叹  拼音:niú shān tàn
《晏子春秋·谏上十七》:“ 景公 游於 牛山 ,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叹”、“牛山泪”、“牛山悲”、“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晋 陆机 《齐讴行》:“鄙哉 牛山 叹,未及至人情。”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 景公 一何愚? 牛山 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 陇 又望 蜀 。” 唐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无作 牛山 悲,惻愴泪霑臆。” 清 顾炎武 《齐祭器行》:“ 牛山 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词语解释:痛哭流涕  拼音:tòng kū liú tì
尽情哭泣,双泪长流。常形容痛心悲愤或伤心到极点。《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復伸,国势陵夷不可復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明 袁宏道 《叙小修诗》:“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復,不暇择音。”《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老孺人听见,痛哭流涕,连忙叫了轿子,去劝女儿,到亲家家去了。”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一:“听说去年评级的时候,就有些人闹得不像样子,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