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贿上声 [zǎi,岁也][kē ké][ǎi]

[详注1][léi,败坏]贿[盛器、水流汇合][详注2][jǐ,几多][旧音妥][cuǐ][详注3]


注1:悔 音贿。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读上声。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读去声。今人混读者,非。
注2:嵬 音頠。嵬𡾊,山貌。《左思·魏都赋》或嵬𡾊而复陆。
注3:喂 《唐韵》奴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弩罪切,音鮾。《玉篇》饥也。一曰鱼败曰喂。《楚语》民之羸喂,日日已甚。《前汉·魏相传》振乏喂。◎按喂馁古通,今相承,以喂为喂饲之喂,以馁为饥馁之馁,遂分为二。
首字词组
浼浼浼人浼渎浼求浼止   

词语解释:浼浼  拼音:měi měi
水盛貌。《诗·邶风·新台》:“ 新臺 有洒, 河 水浼浼。” 高亨 注:“浼浼,水盛貌。”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白沟浼浼,春流已清;紫陌依依,长杨稍合。”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三:“峩峩高山巔,浼浼青川流。”
词语解释:浼人
请托别人
词语解释:浼渎  拼音:měi dú
玷污、亵渎。多用作谦词。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表》之五:“四拜封章,乞罢密职,荐颁明詔,未赐俞旨,诚切意专,不避浼瀆。” 宋 司马光 《答陈监簿书》:“是敢輒自陈叙,浼瀆聪明,庶几识祭而已。” 宋 苏辙 《待罪札子》:“前后累致烦言,浼瀆天听。”
词语解释:浼求
托求
词语解释:浼止  拼音:měi zhǐ
劝阻,阻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建言知名》:“时御史 郑衮 驳 史 曰:‘ 廷和 拨乱返正,足称救时宰相。 道 指为元恶,且先扬声,邀人浼止。及补外而始发之。其心迹诡秘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