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共15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波浪浪浪大浪桃花浪月浪桃浪沓浪顺浪
白浪流浪谑浪鼓浪鱼浪宿浪碎浪浶浪
风浪惊浪秋浪玉浪蹙浪长浪纹浪来浪
雪浪细浪起浪恶浪荒浪声浪狂浪仓浪
烟浪骇浪云浪冲浪跃浪纵浪林浪负浪
放浪轻浪驾浪孟浪涌浪鳞浪连浪炙浪
淋浪苍浪绿浪怒浪浮浪素浪磊浪拨浪
漫浪麦浪鲸浪飞浪崩浪跳浪摆浪涩浪
破浪博浪激浪柳浪跋浪澜浪趁浪血浪
翠浪逆浪踏浪积浪黑浪横浪气浪蛟浪

词语解释:波浪  拼音:bō làng
(1).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晋书·张华传》:“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於是失剑。” 唐 李绅 《溯西江》诗:“空阔远看波浪息, 楚 山安稳过云岑。” 梁斌 《播火记》十九:“他的心情,像大河里的波浪奔腾汹涌。”
(2).比喻起伏的思潮。《坛经·疑问品》:“烦恼无,波浪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和平环境里,心里也许有些小波浪,不大如意;一上战场,什么不如意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有一个想头--应该胜利。”
(3).指面容。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老保儿强把身躯纽,切驾的波浪上堆着霜雪。”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四折:“彬彬文质,挣波浪,怎教人不念想。”
(4).风流。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一剗地疏狂,千般的波浪,诸餘的事行,难道是不理会惜玉怜香?”
(5).殷勤。指男女情爱。《雍熙乐府·小桃红·西厢百咏之六七》:“问 红娘 ,一一説到他心上,做了主张,通些波浪,教你去成双。”
(6).指献殷勤;帮衬。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我是寨儿中风月的元戎将,善吟咏,会波浪,能譔梨园新乐章。”
(7).比喻事情在进行中横生的曲折。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这场祸事从天降,妳妳你便休唱叫喒可便好商量,走将来平白地生波浪。”
词语解释:白浪  拼音:bái làng
雪白的波涛。 唐 李白 《司马将军歌》:“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诗:“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
词语解释:风浪  拼音:fēng làng
(1).水面上的风和波浪。《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南人以为 邛河 ” 李贤 注引 汉 李膺 《益州记》:“渔人採捕,必依止宿,每有风浪,輒居宅侧,恬静无它。” 唐 陆龟蒙 《相和歌辞·江南曲》:“寄语櫂船郎,莫夸风浪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九·孙豹人诗》:“ 孙豹人 枝蔚 游 焦山 ,中流风浪大作,舟人失色。”
(2).比喻艰险的遭遇。 宋 叶适 《题五畏斋》诗:“君不见匹夫胆大气如山,风浪只在须臾间。” 明 李贽 《与城老书》:“大抵七十之人,平生所经风浪多矣。”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别说什么大风浪,连婚丧嫁娶都经不起,连一场病一个疮也顶不住。”
词语解释:雪浪  拼音:xuě làng
(1).白色浪花。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峯雪浪堆。”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则见秋江雪浪拍天浮,更月黑云愁。” 邓中夏 《过洞庭》诗:“莽莽 洞庭湖 ,五日两飞渡。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2).指鲜白的茶水。 宋 黄庭坚 《西江月·茶》词:“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宋 黄庭坚 《阮郎归·茶》词:“消滞思,解尘烦,金甌雪浪翻。”
(3).扬起的积雪。 碧野 《在风雪边境的路上》:“六匹马掀起一阵阵雪浪,急急地在山间前进。”
(4).指雪浪石。 宋 苏轼 《雪浪石》诗:“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公不见雷斧痕。” 金 元好问 《云峡》诗:“ 中山 雪浪空影像, 长安 鸚鵡犹紈綺。”
词语解释:烟浪  拼音:yān làng
犹烟波。 唐 刘禹锡 《酬冯十七舍人》诗:“白首相逢处, 巴江 烟浪深。” 闽 徐夤 《不把渔竿》诗:“鸟趁竹风穿静户,鱼吹烟浪喷晴轩。”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三山雨中游西湖前韵》词:“更忆 小孤 烟浪里,望断 彭郎 欲嫁,是一色空濛难画。”
词语解释:放浪  拼音:fàng làng
(1).放纵不受拘束。 晋 郭璞 《客傲》:“不恢心而形遗,不外累而智丧,无巖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 唐 吴筠 《高士咏·柏成子高》:“ 大禹 受禪让, 子高 辞诸侯。退躬适外野,放浪夫何求。”《明史·文苑传二·唐寅》:“ 寅 耻不就,归家益放浪。”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三:“他早先对于她的印象,只以为是有点美好和聪明而放浪的新型女性。”
(2).指行为不检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适 小红 送茶至, 韩 戏捻其腕, 红 微笑睨之曰:‘小娘甫出门,郎君便尔放浪耶!’” 茅盾 《子夜》八:“﹝ 冯云卿 ﹞仿佛觉得自己的‘运气不好’和姨太太的放浪多少有几分关系:几曾见戴了绿头巾的人会走好运的?”
(3).浪游;浪迹。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孤舟小於叶,放浪烟水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赵牧》:“有俊才,负奇节,遂捨场屋,放浪人间。”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陶庄》:“每午餐后,必芒鞋竹笠,放浪於山巔水涯。” 郭沫若 《蒲剑集·关于屈原》:“其实‘放流’只是放浪, 屈原 被疏之后居于闲位,曾向四处游历过而已。”
词语解释:淋浪  拼音:lín làng
(1).流滴不止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 宋 司马光 《和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况当三伏深,霑汗尤淋浪。” 明 沉璟 《义侠记·挂罗》:“这一条血路广,染衣衫犹自淋浪。” 清 查慎行 《平越遇雷玉衡口占赠之》诗:“急雨淋浪茅店外,乱山高下马蹄前。” 柳亚子 《放歌》:“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
(2).沾湿貌。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萧颯天涯鬢,淋浪醉后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宽譬哀情,而衿袖淋浪,痛不可解。”
(3).形容声音连续不绝。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宋 朱熹 《试院杂诗》之二:“坐听秋檐响,淋浪殊未休。” 清 金农 《过唐太守濒别漫投十韵》:“夜闻雨淋浪,其心在寥廓。”
(4).酣饮貌。 宋 王安石 《信州回车馆中作》诗之二:“山木漂摇卧 弋阳 ,因思 太白 夜淋浪。” 金 元好问 《送辅之仲庸还大梁》诗:“淋浪别酒青灯夜,灭没孤帆落照边。” 元 张养浩 《水仙子·咏遂闲堂》曲:“客来时樽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酒炙淋浪倒玉尊,何如骑马海棠园?”
(5).尽情;畅快。 宋 苏轼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诗之二:“久废山行疲犖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东风淋浪捲海来, 长安 人道青春迴。”
(6).泼染;挥洒。形容书写流畅。 宋 苏轼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见题壁》:“狂吟跌宕无风雅,醉墨淋浪不整齐。”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对四面江山浩荡,怎消得我几行儿醉墨淋浪。”
词语解释:漫浪  拼音:màn làng
放纵而不受世俗拘束。《新唐书·元结传》:“公之漫其犹聱乎?公守著作:不带笭箵乎?又漫浪於人间,得非聱齖乎?” 宋 欧阳修 《自叙》诗:“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 明 吴承恩 《祭卮先生文》:“ 承恩 , 淮海 之竖儒也,迂疎漫浪,不比数於时人。”
词语解释:破浪  拼音:pò làng
(1).谓船冲开波浪前进。亦比喻志向远大,不畏险阻,奋勇向前。 唐 杜甫 《舟泛洞庭》诗:“破浪南风正,收颿畏日斜。” 明 文德翼 《池口阻风》诗:“頽年自笑沧洲客,破浪那能万里期。” 郭沫若 《北上纪行》诗之二:“破浪人三十,乘风路八千。”参见“ 破浪乘风 ”。
(2).波浪拍击海岸时形成浪花飞溅破碎的现象,称破浪,也称拍岸浪。
词语解释:破浪乘风  拼音:pò làng chéng fēng
语本《宋书·宗悫传》:“叔父 炳 ,高尚不仕。 慤 年少时, 炳 问其志, 慤 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遂以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清 钱谦益 《陶省东加封通议大夫山东按察司按察使制》:“浩荡鲸波,快破浪乘风之愿;纵横虎畧,出揣摩简练之餘。” 清 秋瑾 《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羡中流先我,破浪乘风。”参见“ 乘风破浪 ”。
词语解释:乘风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着风,破浪前进。《宋书·宗悫传》:“ 慤 少时, 炳 问其志。 慤 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痛史》第十七回:“且説大队船隻,乘风破浪,不日来到 厓山 。”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记沿途所见》词之九:“ 中国 海轮,第一次,乘风破浪。”
(2).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 东海 湄, 扶桑 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 郭沫若 《巫峡的回忆》诗:“我如今就好象囚在了群峭环绕的峡中--但只要我一出了 夔门 ,我便要乘风破浪。”
词语解释:翠浪  拼音:cuì làng
(1).碧波。 唐 孟郊 《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诗:“晴湖泻峯嶂,翠浪多萍蘚。” 明 汤显祖 《邯郸记·望幸》:“峡石翻摇翠浪,茅津细吐金沙。”
(2).指禾苗因风起伏而形成的波浪。 宋 苏轼 《和田国博喜雪》:“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宋 周密 《野步》诗:“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词语解释:浪浪  拼音:làng làng
(1).流貌。《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王逸 注:“浪浪,流貌也。” 洪兴祖 补注:“浪音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 清 卓发之 《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
词语解释:流浪  拼音:liú làng
(1).在水里飘游。 晋 孙绰 《喻道论》:“鳞介之物,不达皐壤之事;毛羽之族,不识流浪之势。”
(2).引申谓流转各地,行踪无定。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 唐 于逖 《忆舍弟》诗:“饥寒各流浪,感念伤我神。”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母子二人半饥半饿,在凄风苦雨里,流浪好些年。”
(3).犹放浪。放纵,无拘束。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学剑逢时康。”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别录·尤少纨之略史》:“ 尤烈 字 少紈 ,放诞流浪,喜大言。”
(4).犹轮回。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汝无始以来,迷己逐物,为所转溺於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脱。”
词语解释:惊浪  拼音:jīng làng
汹涌的浪涛。 晋 左思 《蜀都赋》:“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唐 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成六十韵》:“北风忽震盪,惊浪迷津涘。” 清 魏源 《青浪滩夜雨》诗:“客行得良朋,夜舟泊惊浪。”
词语解释:细浪  拼音:xì làng
微小的波纹。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金 元好问 《梁园春》诗之二:“暖入金沟细浪添, 津桥 杨柳緑纤纤。” 毛泽东 《长征》诗:“ 五岭 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
词语解释:骇浪  拼音:hài làng
汹涌澎湃,令人心惊的浪涛。 汉 王粲 《浮淮赋》:“凌惊波以高騖,驰骇浪而赴质。”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已觉良宵永,何看骇浪翻。” 清 梅曾亮 《陆母林孺人像赞》:“祁祁守礼,骇浪如砥。”
词语解释:轻浪  拼音:qīng làng
微波。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动红荷於轻浪,覆碧叶於澄湖。” 前蜀 韦庄 《渔塘十六韵》:“晚风轻浪迭,暮雨湿烟凝。” 元 王冕 《明上人画兰图》诗:“翠影飘飘舞轻浪,正色不染 湘江 尘。”
词语解释:苍浪  拼音:cāng làng
花白。 唐 白居易 《冬至夜》诗:“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鬚鬢转苍浪。”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写意》:“年迈已衰残,鬢髮苍浪骨髓乾。” 清 黄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醉归歌此》:“两丸鞭挞如电掣,苍浪素髮难施镰。”
词语解释:麦浪  拼音:mài làng
指田地里大片麦子被风吹得起伏像波浪的样子。 宋 欧阳修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鵶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 金 元好问 《过晋阳故城书事》诗:“ 望川亭 上閲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李準 《参观》:“出了村子,走进小麦丰产田管理区, 辛明修 抬头一看,只见千里麦浪滚滚,密密层层。”
词语解释:博浪  拼音:bó làng
(1).地名。即 博浪沙 。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 张良 以五世相 韩 ,椎 秦始皇 于 博浪 之中。”详“ 博浪沙 ”。
(2).轻佻,风流。《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妇人便慌忙陪笑,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的十分博浪。”
(3).谓放荡,放浪。《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那儿子却是风流博浪的人,专要结识朋友,觅柳寻花。”
词语解释:博浪沙  拼音:bó làng shā
地名。在今 河南省 阳武县 东南。 张良 与力士狙击 秦始皇 于此。《史记·留侯世家》:“ 良 与客狙击 秦始皇帝 博浪沙 中。”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 沧海 得壮士,椎 秦 博浪沙 。” 明 何景明 《游猎篇》:“桥边孺子如妇人, 博浪沙 中铁椎吼。”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
词语解释:逆浪  拼音:nì làng
顶着波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二·长干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 唐 杜甫 《别董颋》诗:“穷冬急风水,逆浪开帆难。” 明 陈所闻 《琥珀猫儿坠·夏闺寄远》曲:“欲随双鲤,逆浪故相邀。”
词语解释:大浪  拼音:dà làng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浪。例如:大浪在上下翻腾。
词语解释:谑浪  拼音:xuè làng
戏谑放荡。 晋 陆机 《七徵》:“《关雎》以寤寐为慽,《溱洧》以謔浪为欢。”《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説着好的,喧譁謔浪,彼此称羡。” 钱锺书 《围城》三:“因为他承受老派名士对女人的态度:或者谑浪玩弄,这是对妓女的风流;或者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平视,这是对朋友内眷的礼貌。”
词语解释:秋浪  拼音:qiū làng
(1).秋日的水波。 唐 刘禹锡 《和窦中丞晚上容江作》:“桂水步秋浪,火山凌雾朝。” 唐 杜牧 《张好好诗》:“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 唐 沉亚之 《汴州船行赋岸傍所见》诗:“秋浪时迴沫,惊鳞乍触航。”
(2).指秋风吹落的枯叶。 唐 皎然 《劳劳山居寄呈吴处士》诗:“寒园扫绽栗,秋浪拾乾薪。”自注:“ 楚 人呼养柴为秋浪。” 清 曹寅 《题画》诗:“题向贉池无好语,漫山秋浪不生云。”
词语解释:起浪  拼音:qǐ làng
揿起波浪。亦喻生事。 宋 苏轼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明 冯梦龙 《酒家佣·李燮渡江》:“西风起浪发跑跑,扯起子篷儿弗用摇。”粤剧《搜书院》第四幕:“可叹大户高门,往往无风起浪。”
词语解释:云浪  拼音:yún làng
(1).如云之浪。 唐 李商隐 《失题》诗:“ 锦水 湔云浪, 黄山 扫地春。” 宋 赵以夫 《龙山会·四明重阳泛舟月湖》词:“湖光蓝滴透。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 清 钱谦益 《戏题徐元叹所藏锺伯敬茶讯诗卷》诗:“坐听松风沸石鼎,手汲云浪烹新泉。”
(2).亭名。 宋徽宗 政和 七年筑 万岁山 艮岳 (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内东北隅),亭在 艮岳 西 梅渚洲 。 宋徽宗 《艮岳记》:“出关,下平地,有大方沼,中有两洲,东为 芦渚 ,亭曰 浮阳 ;西为 梅渚 ,亭曰 云浪 。” 宋 李质 《艮岳赋》:“矧 梅 芦 之二渚,结 云浪 与 浮阳 。”
词语解释:驾浪  拼音:jià làng
(1).乘浪;鼓浪。 唐 元稹 《洞庭湖》诗:“驾浪沉西日,吞海接曙河。” 清 陈恭尹 《赠余鸿客》诗:“长风驾浪作丘壑,蜃楼海市相峥嶸。”
(2).指鼓起的巨浪。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黄牛 平驾浪,画鷁上凌虚。”
词语解释:绿浪  拼音:lǜ làng
(1).碧波。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平沙緑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 唐 白居易 《正月三日闲行》诗:“緑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2).比喻被风吹动起伏不定的农作物。 宋 苏轼 《答郡中同僚贺雨》诗:“登城望麰麦,緑浪风掀舞。”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这儿是半山窝里一道川,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在夏风里掀起一层层绿浪。”
词语解释:鲸浪  拼音:jīng làng
犹巨浪。《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瑞岩子鸿禅师》:“大洋海里泛铁船, 须弥 顶下飜鲸浪。” 明 李东阳 《徐州洪》诗:“ 胥 涛鲸浪中崔巍,百步九折势不回。” 清 方文 《赠杨总戎》诗:“幕府双开鲸浪伏,兵机独对鲤庭閒。”
词语解释:激浪  拼音:jī làng
(1).激起波浪。 晋 潘尼 《西道赋》:“迴波激浪,飞沙飘瓦。”
(2).汹涌急剧的波浪。 袁鹰 《忠魂曲》诗:“滚滚的 湘江 激浪,流不尽人民的眼泪。”
词语解释:踏浪  拼音:tà làng
踩踏波浪;浮跃水面。多形容游水技术高超。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 曲江 昆明 洗刷牵,四蹄踏浪头枿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市井弄水者 憎儿 、 留住 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争雄,直至 海门 迎潮。”《续小五义》第一一○回:“﹝ 蒋平 等﹞五位分波踏浪,踩水直奔正西。”
词语解释:桃花浪  拼音:táo huā làng
(1).犹桃花汛。 唐 杜甫 《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復旧痕。” 宋 张元干 《满江红》词:“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参见“ 桃花汛 ”。
(2).传说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鱼集聚 龙门 下,跃过 龙门 的化为龙,否则点额暴腮。见 辛氏 《三秦记》。后遂以比喻春闱。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 禹门 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鲍 氏 安国 、 安行 、 安世 兄弟,三科连中,故 程文昌 伯禹 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 清 李渔 《慎鸾交·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 龙门 的个个颠狂。”
词语解释:桃花汛  拼音:táo huā xùn
即春汛。仲春时冰泮雨积,江河潮水暴涨,又值桃花盛开,故谓之桃花汛。 宋 吴文英 《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词:“怕烟江渡后,桃花又汛,宫沟上春流紧。”参见“ 三汛 ”。
词语解释:鼓浪  拼音:gǔ làng
鼓起波浪。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鲸﹞鼓浪成雷,喷沫成雨,水族惊畏。”
词语解释:玉浪  拼音:yù làng
白浪。 南朝 梁 简文帝 《苦热行》:“洄池愧玉浪,兰殿非含霜。” 前蜀 贯休 《钓罾潭》诗:“自怜亦在仙舟上,玉浪翻翻溅草衣。”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好是金船浮玉浪,相向,十分深送一声歌。” 明 谢谠 《四喜记·帝阙辞荣》:“渺渺银帆,滔滔玉浪,暮秋天满眼凄凉。”
词语解释:恶浪  拼音:è làng
险恶的波浪。亦用以比喻困难。
词语解释:冲浪  拼音:chōng làng
见“ 衝风破浪 ”。
词语解释:冲风破浪  拼音:chōng fēng pò làng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艨楼船,不敌今日之铁甲飞轮衝风破浪也。”亦省作“ 衝浪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况因 麟 紱 两儿观光上国,故此鷁舟千里,衝浪长江。”
词语解释:孟浪  拼音:mèng làng
(1).疏阔而不精要;荒诞而无边际。《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成玄英 疏:“孟浪,犹率略也。”《隋书·礼仪志四》:“文理孟浪,无可取者,夺容刀及席。” 宋 司马光 《乞罢刺陕西义勇第五上殿札子》:“若以臣所言皆孟浪迂阔,不可施行,则臣之智识愚闇,无以勉强变更,不可久污諫諍之列。” 明 吴承恩 《寿王可斋七秩障词引》:“得手应心,奚事揣摩之计,入经出传,耻为孟浪之谈。”
(2).指虚无缥渺的事。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闺晤》:“纵然,有妇糟糠,鷄鸣成梦想,齐眉成孟浪,那曾教夫壻觅封侯,倚门凝望。”
(3).粗率;疏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庾杲之 注《扬都赋》,言 卢龙山 在 平冈城 北,殊为孟浪,远失事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琼花》:“ 麟 考琼花、玉蕊、山矾、栀子,四种迥异, 用修 合而一之,大为孟浪。”《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我还怕 胡举人 孟浪,再三叮嘱他,叫他把这折半的道理告诉你们管事的。”
(4).卤莽;冒昧。《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二年》:“﹝ 朱弘昭 ﹞又遗 敬瑭 书,言:‘ 重诲 举措孟浪,若至军前,恐将士疑骇,不战自溃。’” 胡三省 注:“孟浪犹言张大而无拘束也。”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卷中:“正如老医看病极多,故用药不至孟浪杀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次早开门,各官又进见,少师开口问道:‘昨日那位孟浪的官人在哪里?’”《天雨花》第一回:“且不可孟浪,误入虎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老夫一言,勿嫌孟浪。”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我虽然很后悔乱作题记的孟浪,但我仍然要在自己的集子里存留,记此一件公案。”
(5).犹浪迹、浪游。 元 迺贤 《巢湖述怀寄四明张子益》诗:“我生胡为自役役,孟浪江湖竟何益?”《好逑传》第七回:“我 铁中玉 孟浪风尘,茫无所主,究竟不知该何游何学。”
(6).放浪;放荡。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风俗》:“日费千金,且当歷年饥饉,而争举孟浪不经,皆予所不解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不敢瞒大人,这事有个委曲,非孟浪男女宣淫也。”
词语解释:怒浪  拼音:nù làng
汹涌的巨浪。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斯乃鼓怒浪于平原,震惊飇于静树。”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卷四:“ 曹仁熙 , 毗陵 人,工画水,善为惊涛怒浪,驰名 江 介。” 明 刘基 《长相思》诗之三:“长相思,在 崑崙 , 黄河 怒浪訇天门。”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蒙古 之一部分,及今之 山东 ,亦离水成陆,崛起海中,其他则惟巨浸无际,怒浪拂天已耳。”
词语解释:飞浪  拼音:fēi làng
汹涌的波浪。 南朝 齐 孔稚珪 《褚先生百玉碑》:“欹竇遏日,折石横波,飞浪突云,奔湍急箭。”
词语解释:柳浪  拼音:liǔ làng
(1).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起伏之状。 明 高启 《入郭过南湖望报恩浮屠》诗:“雨后春波柳浪香,布帆归缓怕斜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吐虹丝於碧落,乃敢因月成阑;翻柳浪於青郊,谬説为花寄信。” 许杰 《惨雾》上:“柳林长满了绿叶,直遮蔽了远山的山巅,与苍碧的青天相接,相离不远的隔岸的 环溪村 ,已埋没在柳浪之中,找不到一个屋角了。”
(2). 唐 王维 辋川别墅 中的胜景之一。《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别墅在 輞川 ,地奇胜,有 华子冈 、 欹湖 、 竹里馆 、 柳浪 、 茱萸沜 、 辛夷坞 ,与 裴迪 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词语解释:积浪  拼音:jī làng
大浪;巨浪。 唐 耿湋 《陪宴湖州公堂》诗:“文府重门奥,儒源积浪深。” 元 袁桷 《孟和乡旌表》诗:“黄云翳平垄,持以防岁年。 河 流滔天来,积浪翻中田。”
词语解释:月浪  拼音:yuè làng
月光。 唐 李商隐 《燕台·秋》诗:“月浪衝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疎星入。” 清 陈维崧 《念奴娇·丁巳中秋玉峰徐季重叶九来招饮三友园即席分赋》词:“插天峭壁,被风吹,月浪洗来逾緑。”
词语解释:鱼浪  拼音:yú làng
波浪;鳞纹细浪。 前蜀 牛峤 《江城子》词:“帘捲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濛濛。” 宋 梅尧臣 《采石怀古》诗:“山根鱼浪白,巖壁石萝红。” 清 纳兰性德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词:“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
词语解释:蹙浪  拼音:cù làng
谓波浪涌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石臼湖螭龙》:“忽有巨物浮 宣江 而下,蹙浪蔽川,昂首游其间,如蛟螭之类。”
词语解释:荒浪  拼音:huāng làng
荒怠放荡。 唐 元结 《乞免官归养表》:“臣常恐荒浪,失於礼法。”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嗟予素荒浪,强为簪緌牵;何当葺敝庐,脱略区中缘。”
词语解释:跃浪  拼音:yuè làng
在波浪中翻腾。《水浒传》第三七回:“衝波如水怪,跃浪似飞鲸。”
词语解释:涌浪  拼音:yǒng làng
汹涌的海浪
从风浪生成区传播出来的波浪
词语解释:浮浪  拼音:fú làng
(1).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宋 梅尧臣 《闻进士贩茶》诗:“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如此则妄庸轻剽,浮浪姦人,自此争言水利矣。” 茅盾 《动摇》二:“他又知道 陆慕游 的朋友,虽然尽多浮浪子弟,但也有几个正派人。”
(2).轻浮放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伯皋 ﹞听他仍旧外边浮浪快活。”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中间有几个艳装的浮浪女郎。”
(3).飘泊;无定居。 明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小生不幸,学的聪明,致令半生浮浪,一世飘蓬。” 茅盾 《追求》一:“我们--像某人所说的--浮浪的青年,有苦闷。”
词语解释:崩浪  拼音:bēng làng
奔腾的波浪。 晋 郭璞 《江赋》:“触曲厓以縈绕,骇崩浪而相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悬湍迴注,崩浪震天。” 宋 黄庭坚 《铜官县望五松山集句》诗:“北风无时休,崩浪聒天响。” 清 吴伟业 《临淮老妓行》:“ 西施 一舸东南避, 鬱洲 崩浪大於山。”
词语解释:跋浪  拼音:bá làng
破浪;踏浪。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积水潭》:“是夜闻有跋浪声,平旦视之,已徙去矣。” 陈毅 《淮河晚眺》诗:“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
词语解释:黑浪  拼音:hēi làng
巨浪;恶浪。因其色深,故称。 唐 白居易 《题海图屏风》诗:“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唐 施肩吾 《及第后过扬子江》诗:“鱼龙互闪烁,黑浪高於天。” 宋 刘克庄 《龙隐洞》诗:“中有无底渊,黑浪常荡潏。”
词语解释:桃浪  拼音:táo làng
“ 桃花浪 ”的省称。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毋湜推宫》诗:“桃浪观 秦 塞,薰风省 舜 城。”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乘桃浪,跃锦鳞,一声雷动过 龙门 。” 清 魏源 《关中览古》诗之一:“何必桃浪至,谬称鲤三级。”参见“ 桃花浪 ”。
词语解释:桃花浪  拼音:táo huā làng
(1).犹桃花汛。 唐 杜甫 《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復旧痕。” 宋 张元干 《满江红》词:“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参见“ 桃花汛 ”。
(2).传说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鱼集聚 龙门 下,跃过 龙门 的化为龙,否则点额暴腮。见 辛氏 《三秦记》。后遂以比喻春闱。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 禹门 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鲍 氏 安国 、 安行 、 安世 兄弟,三科连中,故 程文昌 伯禹 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 清 李渔 《慎鸾交·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 龙门 的个个颠狂。”
词语解释:桃花汛  拼音:táo huā xùn
即春汛。仲春时冰泮雨积,江河潮水暴涨,又值桃花盛开,故谓之桃花汛。 宋 吴文英 《水龙吟·用见山韵饯别》词:“怕烟江渡后,桃花又汛,宫沟上春流紧。”参见“ 三汛 ”。
词语解释:宿浪  拼音:sù làng
指夜晚的浪。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飊。” 唐 李绅 《宿瓜州》诗:“衝浦迴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词语解释:长浪  拼音:cháng làng
(1).绵延不断的波浪。 南朝 宋 鲍照 《与荀中书别》诗:“劳舟厌长浪,疲旆倦行风。”
(2).大浪。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在他心里,正诅咒着这种倒霉的长浪。”
词语解释:声浪  拼音:shēng làng
(1).讲话、呼喊、喧闹或物体振动的声音。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六:“一声长啸海天空,声浪沉沉入海中。” 茅盾 《子夜》十七:“他的威厉的声浪在满屋子里滚。” 曹禺 《日出》第三幕:“这是在一星期后的夜晚,约莫有十二点钟的光景,在地狱一般的 宝和 下处,充满着各种叫卖、喧嚣、女人诟骂、打情卖笑的声浪。”
(2).借指社会上的某种论调或呼声。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一:“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 郭沫若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一两年前时常听见的剧本荒的声浪,现在似乎变而为戏场荒、演员荒了。”
(3).声波的旧称。
词语解释:纵浪  拼音:zòng làng
犹放浪。 晋 陶潜 《形影神·神释》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明 方孝孺 《闲居感怀》诗:“圣贤尽其常,纵浪礼义中。”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庵先生》:“至若纵浪之饮,狭邪之游,知吾儿从未误犯。”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一则人有幼年明慧孝谨而长大昏愚纵浪者,更有横逆颠狂之性幼少未露者。”
词语解释:鳞浪  拼音:lín làng
像鱼鳞似的细浪。例如:鳞浪层层,清澈见底。——·袁宏道《满井游记》
词语解释:素浪  拼音:sù làng
白色的波浪。 唐 杜甫 《次空灵岸》诗:“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诗:“素浪遥疑八谿水,清枫忽似万年枝。”
词语解释:跳浪  拼音:tiào làng
(1).腾跃跳动。 宋 庞元英 《谈薮》:“驭者云:‘满山皆猴也,数以千万计,行人独过,常遭戏虐,每羣呼跳浪而至,攀缘头目,胸项手足,衮成毛毬,虽有兵刃,亦无所施。’”浪,一本作“ 踉 ”。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道州 有 舜祠 ,凡遇正月初吉,山狙羣聚到祠傍以千百数,跳浪奋掷,狂奔疾走,如是者五日而后去。”
(2).引申为上窜下跳。 清 恽敬 《康诰考中》:“其人不过跳浪嘂号之徒而已。”
词语解释:澜浪  拼音:lán làng
放浪无拘。《诗话总龟·评论四》《百斛明珠》:“乃真得渔父家,然纔出 新妇磯 ,又入 女儿浦 ,此渔父无乃大澜浪也。” 元 王晔 《水仙子·答》曲:“风流 双渐 惯轮铡,澜浪 苏卿 能跳塔。”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山谷 诗云:‘ 新妇磯 边眉黛愁, 女儿浦 口眼波秋。’自谓以山色水光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 东坡 谓其‘太澜浪’,可谓善謔。”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在 江西 ,有兵官素澜浪,而无跡可劾。求见公,公切齿投其謁於地。后公旋去官终不见。”
词语解释:横浪  拼音:héng làng
恶浪。 宋 梅尧臣 《重送杨明叔》诗:“翌日各解舟,出浦风动旗,子独乘安流,彼受横浪吹。”
词语解释:沓浪  拼音:tà làng
汹涌的波浪。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桅檣逈不进,沓浪高难拒。” 唐 李白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诗:“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
词语解释:碎浪  拼音:suì làng
撞到岸上、沙滩上或靠近水面的岩石或礁石上而变成泡沫的波浪
词语解释:纹浪  拼音:wén làng
细浪。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徒观其纹浪不惊,锦鳞咸遂。”
词语解释:狂浪  拼音:kuáng làng
(1).汹涌的浪涛。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当我们跟狂浪搏斗时……我们的 波兰 政委 马茹尔 经常这样鼓励我们。”
(2).轻薄放荡。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女睨窗而笑曰:‘何物书迂,蓿盘甫彻,乃便窥人家闺秀邪?’ 仲芬 应声曰:‘萤蝶苟无花香勾引,狂浪何为哉?’”
词语解释:林浪  拼音:lín làng
树林;深林。 唐 陆龟蒙 《樵人十咏·樵径》:“争推好林浪,共约归时节。”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三折:“听説林浪中一个尸骸,准是我那女孩儿的,俺是看去咱。”
词语解释:连浪  拼音:lián làng
连绵起伏的波浪。 隋炀帝 《望海诗》:“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
词语解释:磊浪  拼音:lěi làng
雄伟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甚严洁,甚磊浪,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 凌景埏 校注:“磊浪,这里是雄伟的意思。”
词语解释:摆浪  拼音:bǎi làng
颠簸的浪涛。 唐 杜甫 《次晚洲》诗:“摆浪散帙妨,危沙折花当。” 仇兆鳌 注:“散帙在船,浪动则看书有碍。”
词语解释:趁浪  拼音:chèn làng
亦作“趂浪”。
(1).赶热闹,凑热闹。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元祐 间,伶人 丁线见 教坊长,以谐俳称…… 吕汲公 忠宣 拜相,日以任重为忧,容色愁厉,未尝少解。 丁生 及副 丁石 ,参谢 忠宣 。 丁线见 言曰:‘饿杀乐人也,相公。’ 丁石 曰:‘今时和岁丰,朝野欢乐,尔何饿为?’ 线见 指 忠宣 而言曰:‘是他着这几个好打閧趂浪,我辈衣食何患。’ 忠宣 亦为一嗤。”
(2).随波逐流。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一折:“我这一恍铁石心,不比你趁浪风尘怨。”
词语解释:气浪  拼音:qì làng
气体受到外力推动时所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 刘白羽 《战斗的幸福》:“一阵气浪把他掀倒在地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这时最后一阵气浪打过来,把他掀出井台抛到半空中。”
词语解释:顺浪  拼音:shùn làng
顺流,顺着水势。 唐 杜甫 《回棹》诗:“顺浪翻堪倚,迴帆又省牵。” 仇兆鳌 注:“且自 衡 迴潭,舟行下水,故顺浪而省牵。”参见“ 顺流 ”。
词语解释:顺流  拼音:shùn liú
(1).顺着地势而流动。 汉 陆贾 《新语·道基》:“百川顺流,各归其所。” 汉 焦赣 《易林·临之革》:“百川顺流,民安其居。”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他的船也许因舟人的努力或是水势的顺流,再摇一两橹,就到对面的水埠了。”
(2).顺着水流。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二:“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竺 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 周瑜 大寨前。”《明史·常遇春传》:“有败舟顺流下,触 遇春 舟乃脱。”
(3).比喻顺应社会潮流。《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 汉 兴,依日月之末光, 何 谨守管籥,因民之疾 秦 法,顺流与之更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4).指与前进方向一致的水流。 晋 陆机 《辨亡论上》:“羽檝万计,龙跃顺流,鋭骑千旅,虎步原隰。” 晋 束晳 《补亡诗·由庚》:“兽在於草,鱼跃顺流。”
(5).比喻安定的社会。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使平世顺流,以任宰执藩镇,其才岂减於 李德裕 、 张居正 哉!”
(6).顺利,顺当。《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长儿 赢得顺流,动了赌兴,问 再旺 道:‘还有钱么?’”甬剧《两兄弟》第三场:“﹝ 马宝凤 ﹞闷愁愁回转房门内--(进屋),保佑他生意顺流发大财。”
(7).传说中的雷电名。《说郛》卷一○九引《起世经》:“东方有电名曰无厚,南方有电名曰顺流,西方有电名堕光明,北方有电名百生树。无厚与堕光明相触相对,顺流与百生(树)相触相对,故虚空云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电光。”
词语解释:浶浪  拼音:láo làng
惊扰不安。 汉 张衡 《西京赋》:“摎蓼浶浪,乾池涤藪。上无逸飞,下无遗走。”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宋中道见寄》:“得时少壮相揄扬,独行无侣心浶浪。”
词语解释:来浪  拼音:lái làng
(1).方言。在。《海上花列传》第三二回:“ 双玉 悄立帘下暗中窃听,听那 双寳 带哭带説道:‘我碰着仔前世里寃家!刚刚反仔一泡,故歇咿来浪説我啥,我是定归活勿落个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伯芬 吃了一惊道:‘来浪啥场化?’”场化,地方。
(2).方言。着。表示命令语气。《海上花列传》第五五回:“ 潘三 上前拦道:‘看啥嗄,搭我坐来浪。’”
词语解释:仓浪  拼音:cāng làng
青绿色。仓,通“ 苍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东门行》:“共餔糜,上用仓浪天故,下为黄口小儿。”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上有仓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
词语解释:负浪  拼音:fù làng
谓游泳。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 朱 宅遣有力人负浪踏水驰报曰:‘后岸盗截归路,不可返。’”
词语解释:炙浪  拼音:zhì làng
烤人的热浪。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吹荧照水府,炙浪愁 天吴 。”
词语解释:拨浪  拼音:bō làng
(1).象声词。形容快速。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掠得我鬢髮伶俐,着些个吐津儿润了,拨浪便入城池。”
(2).转动。 郭光 《仅仅是开始》:“他脑子里像拨浪鼓,拨浪了半天,最后还是选定了 石宝山 。”
词语解释:涩浪  拼音:sè làng
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水纹状,谓之“涩浪”。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涩浪和琼甃,晴阳上彩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涩浪》:“宫墙基叠石凹入,多作水文,谓之涩浪。”
词语解释:血浪  拼音:xuè làng
(1).混和着血的浪涛。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清 陆宗泰 《杂感》诗:“火箭横飞血浪红,登臺犄角势摩空。”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只好任那 松花江 里帝国主义的血浪,殖民政策的汗波,激扬震荡,挟着红胡子似的腥秽的风暴,丘八爷似的严酷的冰雪,飞吼怒号罢了。”
(2).指沸腾的热血。 郭沫若 《女神·浴海》:“趁着我们的血浪还在潮,趁着我们的心火还在烧,快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
词语解释:蛟浪  拼音:jiāo làng
巨浪。相传为蛟所兴,故称。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寺丞见寄》诗:“ 楚 峡听猿鸣, 荆 江畏蛟浪。”
共15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