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共9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浪花浪痕浪子浪婆浪闻浪废浪迹萍踪浪当
浪说浪言浪儿浪士浪荡子浪沤浪梗浪木
浪迹浪漫浪泊浪掷浪苍浪事浪跄浪拽
浪浪浪仙浪喜浪人浪潮浪迹浮踪浪谑浪弟子
浪传浪愁浪荡浪莽浪放浪荡灯浪蝶狂蜂浪子回头
浪语浪客浪翁浪道浪使浪淘淘浪荡鬼浪抗
浪头浪死浪战浪淘沙浪然浪酒闲茶浪蝶游蜂浪投
浪蕊浪波浪宕浪船浪枻浪漫主义浪蕊浮花浪旦
浪走浪费浪海浪沫浪态浪漫谛克浪藉浪子宰相
浪游浪涛浪猜浪汉浪井浪汗浪度浪子回头金不换

词语解释:浪花  拼音:làng huā
(1).亦作“ 浪华 ”。波浪互相冲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南朝 梁元帝 《鸳鸯赋》:“朝浮兮浪华,夜集兮江沙。” 唐 李白 《姑熟十咏·天门山》:“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宋 陆游 《雨中独坐》诗:“ 马目山 头雨脚昏, 龙津桥 下浪花翻。” 鲁迅 《野草·死火》:“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
(2).不结果实的花。也叫狂花。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无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终无瓜矣。”
(3).任意花费。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宣谕》:“九月,説与百姓每:收割毕日,毋要浪花,守度。”
词语解释:浪说  拼音:làng shuō
(1).妄说;乱说。《礼记·王制》“假於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唐 孔颖达 疏:“妄陈祸福,浪説妖祥。” 宋 司马光 《示道人》诗:“君不见 太上老君 头似雪,世人浪説驻童颜。”《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浪説曾分 鲍叔 金,谁人辨得 伯牙 琴?”
(2).漫说,别说。
词语解释:浪迹  拼音:làng jì
亦作“ 浪跡 ”。
(1).到处漫游,行踪不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 李善 注引 晋 戴逵 《栖林赋》:“浪迹 潁 湄,栖景 箕 岑。” 宋 苏轼 《老人行》:“老人旧日曾年少,浪迹常如不繫舟。”《孽海花》第十三回:“那位至交,也是当今赫赫有名的直臣,就为妄劾大臣,丢了官儿,自己一气,削髮为僧,浪迹四海。” 李瑛 《滔滔涅瓦河·寄红场》诗:“是呵,谁知道他明日将要浪迹何方!”
(2).不拘形迹。《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绰“杂述”〉》:“浪迹无蚩妍,然后君子道。” 李善 注:“浪,犹放也。”
词语解释:浪浪  拼音:làng làng
(1).流貌。《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王逸 注:“浪浪,流貌也。” 洪兴祖 补注:“浪音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 清 卓发之 《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
词语解释:浪传  拼音:làng chuán
(1).空传;妄传。 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诗之二:“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 仇兆鳌 注:“弟不能归,空传乌鹊之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畿辅杂记一·瑞屏山逆流河》:“ 海虞 徐泽 诗:‘……古今 独乐 ( 独乐河 )谁人识, 独乐 佳名不浪传。’” 清 李瀅 《望罗浮歌》:“ 李白 平生最好奇,浪传失足堕 苍耳 。”
(2).随便传布;任意流传。 唐 杜甫 《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诗:“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 宋 杨万里 《为王监簿先生求近诗》:“新篇未许儿童诵,但得真传敢浪传。”
(3).无节制地传送。
词语解释:浪语  拼音:làng yǔ
(1).妄说;乱说。《隋书·五行志上》:“ 大业 中童謡曰:‘桃李子,鸿鵠遶 阳山 ,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宋 杨万里 《酌惠山泉瀹茶》诗:“诗人浪语元无据,却道人间第二泉。” 清 曹寅 《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酒热一时浑浪语,旌麾果喜见前騶。”
(2).空话;不切实际的话。 唐 李邕 《国清寺碑》:“目有书传,耳无浪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此妇坚贞之性,数年以来,老僧颇识之,彼是不肯作浪语的。” 清 洪昇 《长生殿·得信》:“问音由,佳人果有佳音否?莫为我淹煎把浪语诌。”
(3).淫荡的话。《红楼梦》第二一回:“ 贾璉 此时恨不得化在他身上,那媳妇故作浪语。”
词语解释:浪头  拼音:làng tou
(1).波浪。 唐 李颀 《送刘昱》诗:“八月寒荻花,秋江浪头白。”《朱子语类》卷四五:“动静恰似船一般,须随他潮去始得。浪头恁地高,船也随他上;浪头恁地低,船也随他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然后把船驶到 澎湖 相近,浪头最大的地方,颠播了一日一夜。” 沙汀 《航线》:“一遇着大浪头,排列在木板上的菜碗就互相撞碰着,发出尖锐的声响。”
(2).比喻社会变动的趋势或群众性行动的高潮。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结局:“聪明的 郭振山 ,从来不在这种浪头上顽固,也检查了几句。”《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当然我不是说绝对只写一种生活,而是说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赶浪头,东赶西赶,什么都落空。”
词语解释:浪蕊  拼音:làng ruǐ
亦作“ 浪蘂 ”。
(1).盛开的花。 宋 叶适 《北斋》诗之二:“幽深容浪蘂,润泽长芳荄。”
(2).不结实的花。喻指爱情不真挚、不专一。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投合》:“浮踪虽浪蕊,薄命叹飞蓬。”
词语解释:浪走  拼音:làng zǒu
四处奔走;胡乱奔走。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痴。” 金 申万全 《病中遣怀》诗:“浪走天涯岁月侵,病中犹作 越 人吟。”《明史·俞大猷传》:“宜以潜师捣其巢,攻其必救,奈何以数万众从一夫浪走哉?”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十年浪走槖金空,水没污莱失畊播。”
词语解释:浪游  拼音:làng yóu
亦作“ 浪游 ”。 漫游,四方游荡。 唐 杜牧 《见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谢》诗:“堪恨王孙浪游去,落英狼藉始归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可惜小可浪游薄宦,到家来这里,迟了。” 章士钊 《赵伯先事略》:“顾抑塞不安於乡,浪游 江 淮 间,復无所遇,尝僦居 南京 僧寺。”
词语解释:浪痕  拼音:làng hén
(1).波浪冲击留下的痕迹。 唐 章八元 《新安江行》:“雪晴山脊现,沙浅浪痕交。”
(2).喻指流逝之事物留下的痕迹。 郭沫若 《羽书集》第二序:“在这里留下了一些时代的浪痕,假使它要长命的话,或许这一点就是它可以长命的价值吧。”
(3).波纹。 宋高宗 《渔父词》之四:“青草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
词语解释:浪言  拼音:làng yán
(1).随意乱说。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京师指挥》:“少年不胜榜毒,诬服。讯贿所在,浪言埋郊外某处。” 李云夔 《戏赠》诗:“浪言 苏小 是乡亲,卿本 鸳湖 盪桨人。”
(2).大言;说大话。 唐 司空图 《冯燕歌》:“未死劝君莫浪言,临危不顾始知难。”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四折:“小人呵非浪言,这公事何难办。”《西游记》第十七回:“你是那里来的?姓甚名谁?有多大手段,敢那等海口浪言!”
(3).淫荡之言。《红楼梦》第二一回:“淫态浪言,压倒娼妓。”
词语解释:浪漫  拼音:làng màn
(1).纵情,任意。 宋 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 吴 浪漫游。” 宋 曾巩 《送郭秀才》诗:“当今文人密如櫛,子勿浪漫西与东。”
(2).犹烂漫。 宋 张镃 《过湖至郭氏庵》诗:“山色稜层出,荷花浪漫开。”
(3).[英romantic]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二:“你老说我太注重事实吗,我得学着浪漫一点,是不是?”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轻柔的笑声,从水面,从晚风中传来,非常的浪漫而潇洒。”
(4).引申指风流,不拘小节(多指男女关系而言)。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花城》1981年第6期:“不过是一个浪漫轻浮而又不负责任的异国女郎,能够及时地摆脱正是自己的幸运。”
(5).指 唐 元结 。 清 沉树本 《大水叹》诗之五:“长歌《舂陵行》,千载思 浪漫 。”原注:“ 元结 称 浪叟 ,亦称 漫叟 。《舂陵行》, 元结 忧民诗也。”参见“ 浪翁 ”。
词语解释:浪翁  拼音:làng wēng
唐 元结 《浪翁观化》序:“ 浪翁 ,山野浪老也。闻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説常所化。” 浪翁 ,本 元结 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 元结 。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浪翁 醉处今尚在,石臼抔饮无樽罍。”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 浪翁 ,指言 元结 也。”参见“ 浪士 ”。
词语解释:浪仙  拼音:làng xiān
唐 诗人 贾岛 的字。 五代 齐己 《还黄平素秀才卷》诗:“冷澹闻 姚监 ,精奇见 浪仙 。” 前蜀 韦庄 《送李秀才归荆溪》诗:“人言格调胜 玄度 ,我爱篇章敌 浪仙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 曲江 之清远, 浩然 之简淡, 苏州 之閒婉, 浪仙 之幽奇,虽初、盛、中、晚,调迥不同,然皆五言独造。”
词语解释:浪愁  拼音:làng chóu
空愁;无谓地忧愁。 宋 杨万里 《无题》诗:“渠儂狡獪何须教,説与旁人莫浪愁。” 明 王九思 《傍妆台·次对山漫兴》曲:“拚沉醉,莫浪愁,人间亦自有 丹丘 。”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词语解释:浪客  拼音:làng kè
漂泊流浪的人。 艾青 《芦笛·透明的夜》:“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从各个角落来的--夜的醒者,醉汉,浪客,过路的盗,偷牛的贼。”
词语解释:浪死  拼音:làng sǐ
徒然死去;白白送死。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九有茫茫共 尧 日,浪死虚生亦非一。” 宋 梅尧臣 《尝正仲所遗拨醅》诗:“世无功名多浪死, 刘伶 阮籍 于今传。”《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七年》:“﹝ 王薄 ﹞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胡三省 注:“浪死,犹言徒死也。”
词语解释:浪波  拼音:làng bō
波浪。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浪波急疾,高或灭嶠,远浮数国,而渟於深渊,必将有以用之也,而竟若此何耶?”
词语解释:浪费  拼音:làng fèi
对财物、人力、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无节制。《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 宋 杨万里 《寄马会叔》诗:“赐金真浪费,唤取从 甘泉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妓女·侠倡》:“往时会饮大第,亦售三千金,尽为 范 所浪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非这番找足前文,不成文章片段。并不是他消磨工夫,浪费笔墨。” 巴金 《亡命》:“朋友们在那里奋斗,我却在这里浪费我的光阴。”
词语解释:浪涛  拼音:làng tāo
巨大的波浪。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那有节奏的雄伟的浪涛声,有力地诱惑着年轻的、对人生充满着幻想的 林道静 。” 吴强 《渡江第一船》:“在浪涛猛打过来的时候,船头傲然地高高昂起,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似地迎头冲击过去。”
词语解释:浪子  拼音:làng zǐ
(1).不务正业、游荡玩乐的青年人;二流子。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韩玉父寻夫题漠口铺》:“生平良自珍,羞为浪子负。”《西游记》第九一回:“街衢中有几个无事闲游的浪子,见 猪八戒 嘴长, 沙和尚 脸黑, 孙行者 眼红,都拥拥簇簇的争看。”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谁想走到面前,不是读死书的秀才,就是卖油腔的浪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一章:“但可怜的 素芳 ,不幸她爹 赵得财 旧社会是 黄堡镇 上有名的浪子,把她爷留下的一份子殷实家业,毫不惋惜地抽进大烟葫芦里去了。”
(2).流浪者。 明 王錡 《寓圃杂记》卷上:“﹝ 吴 僧 昇日南 ﹞长髮为浪子者数年,后復剃而归。” 郑振铎 《海燕·大佛寺》:“呵,我们那些无信仰者,终将如浪子似的,如秋叶似的萎落在飘流在外面么?”
(3).风流英俊、豪放不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我只道拂花牋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题着五言八句诗……太聪明,太敬思,太风流,太浪子。”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那 王秀才 生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 王秀才 是一对儿。”《水浒传》第六一回:“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 北京城 里人口顺,都叫他做 浪子 燕青 。”
(4).指风流子弟。 宋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六:“ 韩之纯 ,轻薄不顾士行之人也,平日以浪子自名,喜嬉娼家,好为淫媟之语。”《水浒传》第二一回:“佳人有意村夫俏,红粉无心浪子村。”
词语解释:浪儿  拼音:làng ér
风流子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秦 楼 谢 舘鸳鸯幄,风流稍是有声价。教惺惺浪儿每都伏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 元 张可久 《落梅风·春思》曲:“趁东风远游不见影,浪儿每柳花心性。”
词语解释:浪泊
徒然停留
词语解释:浪喜  拼音:làng xǐ
无谓地欢喜。 唐 白居易 《自诲谣》:“勿浪喜,勿妄忧;病则卧,死则休。” 清 陈维崧 《氐州第一·诘鼠戏同云臣作》词:“饮河归,休浪喜,高堂下狱词先具。”
词语解释:浪荡  拼音:làng dàng
(1).到处游逛。 宋 姜夔 《契丹歌》:“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你本是王堂仙迴翔赤墀,翻做了路傍儿浪荡天涯。”《恨海》第十回:“﹝ 张鹤亭 ﹞也不去再寻 伯和 ;只索由他浪荡着去。”
(2).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浩然 《艳阳天》第九七章:“头好几年前我就劝她,总是当耳旁风,那孩子,从小就浪荡惯了。唉!”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七章:“ 文盛嫂 护住丈夫,无可奈何地解释说:‘那倒是受了人家的招惹,变得浪荡了。’”
(3).行为不检点;放荡。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直到下午七点,他才在一个同学屋里换上一套漂亮的西装,摇晃着身子吹着口哨,像个浪荡公子,乘着黄昏时的骚乱,走出了北大三院的大门。”
(4).旷废败落。 清 那振兴 《那张氏墓碑》:“﹝ 那显宗 妻﹞久飘泊于乡外,弗得归故土以整家风,以致家务浪荡。”
(5).广大;广远。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
词语解释:浪翁  拼音:làng wēng
唐 元结 《浪翁观化》序:“ 浪翁 ,山野浪老也。闻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説常所化。” 浪翁 ,本 元结 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 元结 。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浪翁 醉处今尚在,石臼抔饮无樽罍。”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 浪翁 ,指言 元结 也。”参见“ 浪士 ”。
词语解释:浪士  拼音:làng shì
(1).指寄迹于水滨的隐士。 晋 郭璞 《设难·客傲》:“昆吾挺锋,杞梓竞敷,兰荑争翘,嚶声冠於伐木,援类繁乎拔茅。是以水无浪士,巖无幽人。”
(2). 唐 元结 的别号。 唐 元结 《瀼溪铭》:“ 浪士 作铭,将戒何人,欲不让者,惭游 瀼 滨。”《新唐书·元结传》:“﹝ 结 ﹞后家 瀼 滨,乃自称 浪士 。”
词语解释:浪战  拼音:làng zhàn
(1).轻率作战。 唐 杜牧 《罪言》:“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 宋 李纲 《御戎论》:“一旦下攻讨之令又无成策,徒浪战以侥倖一时之功。” 清 李德庵 《夷艘入寇记》:“且攻具未齐,所募 福建 水勇千人,近募 香山 、 东莞 水勇三千,皆未集, 杨芳 不欲浪战。”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高起潜 赶快跪下说:‘皇上圣虑深远,说的极是。奴婢一定相机进止,不敢浪战。’”
(2).指无取胜可能的战斗。《朱子语类》卷一○六:“当时事未定, 江 上汹汹,万一兵溃,必趋 长沙 。守臣不可去,只是浪战而死。”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之四:“若不用檯营之説,明日再战,恐又如前之奔耳!虽十战亦復然,所谓浪战也。”
词语解释:浪宕  拼音:làng dàng
(1).游荡无定。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花》:“好似水面上的杨花也,浪宕没定準。”
(2).指浪荡子。 明 孙楼 《黄莺儿·嘲妓》曲:“烟花浪宕,错认是鸳鸯。”
词语解释:浪海  拼音:làng hǎi
波浪翻滚的大海。 南朝 梁武帝 《宝亮法师〈涅槃经疏〉序》:“救烧灼於火宅,拯沉溺於浪海。”
词语解释:浪猜  拼音:làng cāi
胡乱猜测。 明 刘基 《蒋山寺十月桃花》:“残蜂剩蝶相逢浅,黄菊芙蓉莫浪猜。”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咸遂》:“我本是岁寒松坚不改,你休认出墙花恁浪猜。” 清 李渔 《风筝误·坚垒》:“和诗非显内家才,寄与旁人莫浪猜。”
词语解释:浪婆  拼音:làng pó
波浪之神。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儂是拍浪儿,饮则拜浪婆。” 元 陈镒 《再次韵答王子愚》:“云间后土来天女,风外清 淮 舞浪婆。”
词语解释:浪士  拼音:làng shì
(1).指寄迹于水滨的隐士。 晋 郭璞 《设难·客傲》:“昆吾挺锋,杞梓竞敷,兰荑争翘,嚶声冠於伐木,援类繁乎拔茅。是以水无浪士,巖无幽人。”
(2). 唐 元结 的别号。 唐 元结 《瀼溪铭》:“ 浪士 作铭,将戒何人,欲不让者,惭游 瀼 滨。”《新唐书·元结传》:“﹝ 结 ﹞后家 瀼 滨,乃自称 浪士 。”
词语解释:浪掷  拼音:làng zhì
(1).随便抛弃。谓随意花费。 明 沉自徵 《簪花髻》:“如今人越贫穷倒轻财浪掷,越豪富越刻毒狠嫉。”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黄金浪掷唱呼鹰,饭牛屠狗皆知己。”
(2).虚掷。指浪费。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如此分晰办理,庶 中国 之船渐推渐精,而经费不至浪掷矣。” 洪深 《冯大少爷·电影故事》:“人生行乐耳,浪掷青春奚为哉!”
词语解释:浪人  拼音:làng rén
(1).游荡无赖之徒。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听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
(2).行踪无定的人。 唐 王勃 《春思赋》:“僕本浪人,平生自沦。怀书去 洛 ,抱劒辞 秦 。” 唐 柳宗元 《李赤传》:“ 李赤 ,江湖浪人也。” 郁达夫 《过去》:“啊,这世界虽说很大,实在也是很小,两个浪人,在这样的天涯海角,也居然再能重见,你说奇也不奇。”
(3).指 日本 幕府时代失去禄位,四处流浪的武士。幕府体制瓦解后,浪人不断增加,其中部分改营农商,但多数仍保持武士传统。明治维新后,有些为军部所用,从事侵略扩张活动。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但我们国内战争,尚且常有 日本 浪人从中作祟,使良民愈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更何况一校女生和几个教员之被诬蔑。” 吴祖光 《闯江湖》第一幕:“ 日本 兵曹 佐田小四郎 带着两个浪人拥进来。”
(4). 唐 时少数民族 三浪诏 ( 浪穹 、 邆赕 、 施浪 )人的通称。 唐 樊绰 《蛮书·六诏》:“ 贞元 七年, 南詔 击破 剑川 ,俘 矣罗君 ,徙 永昌 。凡 浪穹 、 邆賧 、 施浪 ,总谓之 浪人 ,故云 三浪詔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神川 都督 论訥舌 使 浪人 利罗式 眩惑部姓,发兵无时,今十二年。”
词语解释:浪莽  拼音:làng mǎng
广大貌。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何孟春 注:“浪莽,广大貌。” 宋 苏轼 《东坡》诗之二:“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词语解释:浪道  拼音:làng dào
漫道,别说。 唐 薛曜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此中碧酒恆参圣,浪道 崑山 别有仙。” 明 陈玉阳 《义犬》第一出:“浪道是名千载,不如这酒一盃。”
词语解释:浪淘沙  拼音:làng táo shā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等。创自 唐 刘禹锡 、 白居易 。原为小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亦即七言绝句。 南唐 李煜 始作《浪淘沙令》,双调五十四字,平韵。 宋 人有于前段或后段起句减一字者,也有变音节而用仄韵者。另有《浪淘沙慢》,一百三十三字,入声韵。
(2).曲牌名。南曲越调和北曲双调都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均与词牌五十四字体的半阙相同,但曲调各异,用途亦不相同。南曲羽调也有《浪淘沙》,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
词语解释:浪船  拼音:làng chuán
(1).飘荡于波浪中的船。《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鉤取浪船。”
(2).儿童体育器械。用仿制的船挂在架下,可以坐在上面来回摇荡。
词语解释:浪沫  拼音:làng mò
波浪激起的泡沫。 郑振铎 《集外·移山填海话厦门》:“白色的浪沫在澎澎湃湃地有节奏而徐缓地扑向海边的赭苍色的古老的岩石上来。” 峻青 《黎明的河边》六:“风把浪沫和草屑吹到了我们的身上。”
词语解释:浪汉  拼音:làng hàn
四处游荡不务正业的人。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 郑州 浪汉委实多。”
词语解释:浪闻  拼音:làng wén
随便传播。 明 王錂 《春芜记·闺语》:“还将脣舌守如瓶,莫向人前作浪闻。”
词语解释:浪荡子  拼音:làng dàng zǐ
行为放荡不检的青年。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一个浪荡子的贵族少年,娶了平民中一个‘志行纯洁’的女郎。” 丁玲 《团聚》:“谁知这公子却是一个最坏的浪荡子。”
词语解释:浪苍  拼音:làng cāng
青色。 清 黄景仁 《龙井》诗:“浪苍天补色,窈峭地掀根。”
词语解释:浪潮  拼音:làng cháo
(1).如潮水般汹涌起伏的波涛。 丁玲 《水》二:“女人们的哭声和号叫,也像消去的浪潮,逐渐的低弱了下来。”
(2).用以比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行动。 叶紫 《丰收》七:“整个的农村算是暂时地安定了。安定在那儿等着,等着,等着某一个巨大的浪潮来毁灭它!” 毛泽东 《支持多米尼加人民反对美国武装侵略的声明》:“ 美国 武装干涉 多米尼加 ,激起了 拉丁美洲 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新的反 美 浪潮。”
词语解释:浪放  拼音:làng fàng
谓任其活动。
词语解释:浪使
乱花费
词语解释:浪然  拼音:làng rán
(1).放荡无拘束貌。 唐 元结 《浪翁观化》序:“闻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
(2).徒然。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呼吸寧徒尔,霑濡岂浪然。”
流貌;涌流貌。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因言感激,浪然出涕,书不能既。”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谷中有泉出石罅,浪然其流,散漫出山外。”
词语解释:浪枻  拼音:làng yì
见“ 浪拽 ”。
词语解释:浪拽  拼音:làng zhuài
鼓楫,荡桨。拽,同“ 枻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今又促装下邑,浪拽上京。” 李善 注:“浪,犹鼓也。”拽,一本作“ 栧 ”。
词语解释:浪态  拼音:làng tài
(1).波浪翻腾之貌。 唐 杜牧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诗:“檣形櫛櫛斜,浪态迤迤好。”
(2).轻浮放荡的样子。如:她在交际场中,那副媚人的浪态,令人作呕!
词语解释:浪井  拼音:làng jǐng
自然生成的井。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漾醴泉於浪井,拂垂杨於御沟。”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嘉禾自秀,浪井恒清。” 吴兆宜 注引 孙柔之 《瑞应图》:“浪井不凿自成。” 唐 李商隐 《为汝南公贺元日朝会上中书状》:“庆云非烟,浪井不凿。”
词语解释:浪废  拼音:làng fèi
浪费。 明 高攀龙 《讲义·尽其心者三章》:“知得顺命,一毫心肠不閒用;知得立命,一刻工夫不浪废。”
词语解释:浪沤  拼音:làng ōu
浪花。
词语解释:浪事
不好的事;令人生厌的事
词语解释:浪迹浮踪  拼音:làng jì fú zōng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亦作“ 浪跡萍踪 ”。 吴梅 《风洞山·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跡萍踪向何处投。”
词语解释:浪荡灯  拼音:làng dàng dēng
悬空挂的灯。《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那廝指道:‘安在掛着底浪荡灯铁片儿上。’”
词语解释:浪淘淘  拼音:làng táo táo
波浪翻滚貌。形容水大。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翠巍巍当着 楚山 ,浪淘淘临着 汉江 。” 元 张可久 《水仙子·归兴》曲:“云莽莽 冯公岭 ,浪淘淘 扬子江 ,水远山长。”
词语解释:浪酒闲茶  拼音:làng jiǔ xián chá
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你浪酒閒茶,卧柳眠花,半世禁害杀,自矜自夸。” 元 李元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我揣巴些残汤剩水,打叠起浪酒閒茶。”
词语解释:浪漫主义  拼音:làng màn zhǔ yì
(1).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主观向往的事物,表现现实生活。浪漫主义有几种类型,如消极的浪漫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前者粉饰现实或留恋过去;后者能突破现状,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
(2).犹浪漫。《〈艾青诗选〉自序》:“第二年春天,我就怀着浪漫主义的思想到 法国 去了。”参见“ 浪漫 ”。
词语解释:浪漫  拼音:làng màn
(1).纵情,任意。 宋 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 吴 浪漫游。” 宋 曾巩 《送郭秀才》诗:“当今文人密如櫛,子勿浪漫西与东。”
(2).犹烂漫。 宋 张镃 《过湖至郭氏庵》诗:“山色稜层出,荷花浪漫开。”
(3).[英romantic]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二:“你老说我太注重事实吗,我得学着浪漫一点,是不是?”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轻柔的笑声,从水面,从晚风中传来,非常的浪漫而潇洒。”
(4).引申指风流,不拘小节(多指男女关系而言)。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花城》1981年第6期:“不过是一个浪漫轻浮而又不负责任的异国女郎,能够及时地摆脱正是自己的幸运。”
(5).指 唐 元结 。 清 沉树本 《大水叹》诗之五:“长歌《舂陵行》,千载思 浪漫 。”原注:“ 元结 称 浪叟 ,亦称 漫叟 。《舂陵行》, 元结 忧民诗也。”参见“ 浪翁 ”。
词语解释:浪翁  拼音:làng wēng
唐 元结 《浪翁观化》序:“ 浪翁 ,山野浪老也。闻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説常所化。” 浪翁 ,本 元结 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 元结 。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浪翁 醉处今尚在,石臼抔饮无樽罍。”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 浪翁 ,指言 元结 也。”参见“ 浪士 ”。
词语解释:浪漫谛克  拼音:làng màn dì kè
英语romantic的音译。浪漫。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所以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中世纪式的战争是多么浪漫谛克呵!”参见“ 浪漫 ”。
词语解释:浪漫  拼音:làng màn
(1).纵情,任意。 宋 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 吴 浪漫游。” 宋 曾巩 《送郭秀才》诗:“当今文人密如櫛,子勿浪漫西与东。”
(2).犹烂漫。 宋 张镃 《过湖至郭氏庵》诗:“山色稜层出,荷花浪漫开。”
(3).[英romantic]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二:“你老说我太注重事实吗,我得学着浪漫一点,是不是?”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轻柔的笑声,从水面,从晚风中传来,非常的浪漫而潇洒。”
(4).引申指风流,不拘小节(多指男女关系而言)。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花城》1981年第6期:“不过是一个浪漫轻浮而又不负责任的异国女郎,能够及时地摆脱正是自己的幸运。”
(5).指 唐 元结 。 清 沉树本 《大水叹》诗之五:“长歌《舂陵行》,千载思 浪漫 。”原注:“ 元结 称 浪叟 ,亦称 漫叟 。《舂陵行》, 元结 忧民诗也。”参见“ 浪翁 ”。
词语解释:浪翁  拼音:làng wēng
唐 元结 《浪翁观化》序:“ 浪翁 ,山野浪老也。闻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説常所化。” 浪翁 ,本 元结 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 元结 。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浪翁 醉处今尚在,石臼抔饮无樽罍。”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 浪翁 ,指言 元结 也。”参见“ 浪士 ”。
词语解释:浪汗  拼音:làng hàn
纵横散乱貌。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雍门子周 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 孟尝君 涕浪汗增欷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 文 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词语解释:浪迹萍踪  拼音:làng jì píng zōng
见“ 浪迹浮踪 ”。
词语解释:浪迹浮踪  拼音:làng jì fú zōng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亦作“ 浪跡萍踪 ”。 吴梅 《风洞山·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跡萍踪向何处投。”
词语解释:浪梗  拼音:làng gěng
漂流的桃梗。喻漂泊无定者。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勉承》:“羞杀我贱身躯如浪梗,薄命已生成。”
词语解释:浪跄  拼音:làng qiàng
踉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水浒传》第三七回:“只见那个使枪棒的教头从人背后赶将来,一隻手揪住那大汉头巾,一隻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汉肋骨上只一兜,浪蹌一交,颠翻在地。”《水浒传》第三九回:“﹝ 宋江 ﹞再饮过数杯,不觉沉醉……浪浪蹌蹌,取路回营里来。”
词语解释:浪谑  拼音:làng xuè
放荡戏谑。 明 李东阳 《若虚诗来欲平马讼五迭韵答若虚》:“喧争浪謔两当坐,颇觉风流成罪过。” 明 袁宗道 《答王衷白太史书》:“狂谈浪謔,比吾兄此乐当百倍,彼时兄当更羡我也。”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盛生奇遇》:“三少年亦自帐内出,妇人各挟其一,就坐酌酒,浪謔欢洽。”
词语解释:浪蝶狂蜂  拼音:làng dié kuáng fēng
(1).纵横飞舞的蝴蝶和蜜蜂。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效颦》:“风景晴和,翩翩浪蝶狂蜂,阵阵游丝飞絮。”
(2).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弟。《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心猿意马驰千里,浪蝶狂蜂闹五更。”
词语解释:浪荡鬼  拼音:làng dàng guǐ
对放荡不检的人的鄙称。 郭小川 《祝酒歌》:“酗酒作乐的是浪荡鬼。”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他忍不住笑眯起眼睛,看着这个浪荡鬼不满意他见外。”
词语解释:浪蝶游蜂  拼音:làng dié yóu fēng
犹言浪蝶狂蜂。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 明 高濂 《玉簪记·姑阻》:“我若是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
词语解释:浪蕊浮花  拼音:làng ruǐ fú huā
指寻常花草。 宋 苏轼 《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浪蘂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比喻妓女。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你在我根前,无那半星儿实话……你看我恰便似浪蘂浮花。”参见“浮花浪蘂”。
词语解释:浮花浪蕊  拼音:fú huā làng ruǐ
亦作“ 浮花浪蕊 ”。
(1).寻常花草。 唐 韩愈 《杏花》诗:“浮花浪蘂镇长有,纔开还落瘴雾中。” 宋 苏轼 《贺新郎·夏景》词:“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蘂都尽,伴君幽独。”
(2).比喻轻浮的人。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浮花浪蘂都相识,谁更曾抬眼。” 元 兰楚芳 《粉蝶儿》套曲:“浮花浪蕊我也多曾见,不似这风流的业寃。”
(3).比喻漂泊的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寄子》:“谁道做浮花浪蕊?何日报双亲恩义。”
词语解释:浪藉  拼音:làng jiè
亦作“ 浪籍 ”。 狼藉,散乱不整。 宋 陆游 《春感》诗:“叉鱼浪藉 漾水 浊,猎虎蹴蹋 南山 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更餘兀守岑寂,何来俏脸添悲慽!添悲慽,向时淹润,这番浪籍。”
词语解释:浪度  拼音:làng dù
虚度。《宋史·道学传一·程颐》:“无功泽及人,而浪度岁月,晏然为天地间一蠹。”《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易老韶光休浪度,最公白髮不相饶。”
词语解释:浪当  拼音:làng dāng
浪荡。谓行为放荡。 清 郝懿行 《宋琐语·言诠》:“今人以浪抗为不牢固之意,此之所言似谓浪当无检也。” 西子 《吴刚夺枪》:“他推着一辆独轮车……他一不推吃酒赌钱的浪当汉,二不推看灯赶会的大姑娘,他专推鬼子和二黄。”
词语解释:浪木  拼音:làng mù
亦称“ 浪桥 ”。 体育运动器械。用一根长方木,两端设铁链,平悬木架上,离地约一尺。人站木上,用力使之摇荡,顺势来回走或跑。可锻炼平衡力,培养勇敢精神。《人民文学》1977年第6期:“‘ 宋晓光 ,你给我下来!’艇长扯大了嗓门冲着正在浪桥上练瞄准的战士喊。”
词语解释:浪拽  拼音:làng zhuài
鼓楫,荡桨。拽,同“ 枻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今又促装下邑,浪拽上京。” 李善 注:“浪,犹鼓也。”拽,一本作“ 栧 ”。
词语解释:浪弟子  拼音:làng dì zǐ
詈词。称行为放荡、不知检束的青年人。《水浒传》第一○二回:“那妇人駡道:‘浪弟子,鸟歪货,你闲常时,只喜欢使腿牵拳,今日弄出来了。’”
词语解释:浪子回头  拼音:làng zǐ huí tóu
游荡不务正业的青年人痛改前非
词语解释:浪抗  拼音:làng kàng
放荡无行。 清 郝懿行 《宋琐语·言诠》:“《宋书·文九王传》:‘ 休祐 平生浪抗无赖,吾虑 休仁 往哭,或生祟祸。’按今人以浪抗为不牢固之意,此之所言似谓浪当无检也。”浪抗,一本作“ 狼抗 ”。
词语解释:浪投  拼音:làng tóu
(1).随便抛掷。 清 李渔 《蜃中楼·姻阻》:“掌上明珠肯浪投,姻缘前定岂人谋?”
(2).浪掷,虚掷。 陈毅 《示儿女》诗:“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
词语解释:浪旦  拼音:làng dàn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花旦的一种。扮演剧中行为放荡的妇女。如京剧《拾玉镯》中的 刘媒婆 。
词语解释:浪子宰相  拼音:làng zǐ zǎi xiàng
宋徽宗 时, 李邦彦 行事猥鄙,好作秽亵的词曲,自号 李浪子 。官拜尚书左丞,都人呼为“浪子宰相”。《宣和遗事》前集:“当时 李邦彦 以次相阿附,每燕饮,则自为倡优之事,杂以市井詼谐,以为笑乐。人呼 李邦彦 做‘浪子宰相’。”参阅《宋史·李邦彦传》
词语解释:浪子回头金不换  拼音:làng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
谓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清 李渔 《十二楼》第四回:“俗话説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凡走过邪路的人,归到正路上,更比自幼学好的不同,叫做大悟之后,永不再迷。”
共9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