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浩浩白浩浩渊浩侈浩骀浩穰浩太浩 
养浩浑浩滂浩瀚浩昏昏浩浩繁浩  

词语解释:浩浩  拼音:hào hào
(1).水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南朝 宋 鲍照 《梦还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宋 王安石 《送长倩归辉州》诗:“ 江 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故当潦水之大,洪流万顷,浩浩怀山襄陵。”
(2).广大无际貌。《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孔颖达 疏:“浩浩然,广大之旻天。” 唐 刘沧 《春日旅游》诗:“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明 邢昉 《过王雨若故庐》诗:“鶗鴂鸣桑田,云山漫浩浩。” 郁达夫 《采石矶》:“窗外的几株梧桐树叶,在这浩浩的白日里,虽然无风,也萧索地自在凋落。”
(3).谓胸怀开阔坦荡。《孔子家语·弟子行》:“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 唐 白居易 《咏意》:“身心一无繫,浩浩如虚舟。” 宋 陆游 《道室试笔》诗:“等是胸中不浩浩, 乐天 莫笑 季伦 痴。” 清 平云 《孤儿记·绪言》:“戚戚之尤,乃或转为浩浩。”
(4).风势强劲貌。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诗:“颶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明 许承钦 《苍峡》诗:“天风夹两翼,浩浩凌大荒。”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词:“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5).声音宏大。 唐 柳宗元 《故大理事柳君墓志》:“浩浩呻呼,革为和声。”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和人韵》:“ 阴山 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明秋溪。”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只有 嘉陵江 ,江声自浩浩。”
(6).引申为喧闹。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犬惊狂浩浩,鸡乱响嘐嘐。”《旧唐书·柏耆传》:“ 元和 十五年, 王承元 归国,移镇 滑州 ,朝廷赐 成德军 赏钱一百万贯,令諫议大夫 郑覃 宣慰军人,赏钱未至,浩浩然腾口。”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词语解释:养浩  拼音:yǎng hào
谓培养本有的浩然正气。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 宋 龚宗元 《赠林处士逋》诗:“养浩时清啸,忘机只寓言。”
词语解释:白浩浩  拼音:bái hào hào
形容一望无际的白色。 元 陈孚 《江天暮雪》诗:“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之二:“边沙白浩浩,百里人烟无。”
词语解释:浑浩  拼音:hún hào
水势盛大貌。 唐 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浑浩江海广,葩华桃李敷。”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韩子 之文,如 长江 大河 ,浑浩流转。”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孟子之书有巧妙处》:“吾谓此一章,似 长江 巨浸,瀰漫无际,而浑浩回转,不可名状。”
词语解释:渊浩  拼音:yuān hào
深远广大。《宋书·武帝纪中》:“若乃神交 圯上 ,道契 商 洛 ;显晦之间,窈然难究,源流渊浩,莫测其端矣。”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况史传为文,渊浩广博,学者苟不能探賾索隐,致远钩深,乌足以辩其利害,明其善恶?”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沉眉生》诗之四:“风规本遐举,学积更渊浩。”
词语解释:滂浩  拼音:pāng hào
广大。《楚辞·大招》:“姱脩滂浩,丽以佳只。” 王逸 注:“滂浩,广大也。”
词语解释:侈浩  拼音:chǐ hào
浩繁。《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於是用度侈浩……费无虑万亿。”
词语解释:瀚浩
浩瀚。广大的样子
词语解释:骀浩  拼音:dài hào
犹浩荡。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惟丹宸静摄,洪恩駘浩,弄风南霖雨时调,居辰北众星环照。”
词语解释:昏昏浩浩  拼音:hūn hūn hào hào
苍茫浩渺。 唐 罗隐 《谗书·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转转,昏昏浩浩,有怪有灵,时颠时倒,而子浮泛其间,能不手足之骇,神魂之掉者乎?”
词语解释:穰浩  拼音:ráng hào
众多。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 吴 越 膏腴,牢盆穰浩,监司之职,国朝尤重。”
词语解释:繁浩  拼音:fán hào
繁多而浩大。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俸廉微薄,供亿繁浩,非贪污恶鄙,无以自给。” 苏曼殊 《与刘三书》:“ 申公 有意明春返居 沪瀆 ,以留东费用繁浩,且其老太太远适异国,诸凡不便故也。”
词语解释:太浩  拼音:tài hào
天。《淮南子·览冥训》:“ 蒲且子 之连鸟於百仞之上,而 詹何 之騖鱼於大渊之中,此皆得清浄之道,太浩之和也。”参见“ 太皓 ”。
词语解释:太皓  拼音:tài hào
(1).即太皞。传说中古帝名。《楚辞·远游》:“歷 太皓 以右转兮,前 飞廉 以啟路。”参见“ 太皥 ”。
(2).天。《后汉书·郎顗传》:“陛下若欲除灾昭祉,顺天致和,宜察臣下尤酷害者,亟加斥黜,以安黎元,则太皓悦和,靁声乃发。” 李贤 注:“太皓,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