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首字词组
浚哲浚池浚壑浚涧浚渠浚浦浚急浚沟
浚发浚房浚湍浚濑浚瀹浚堑浚决浚洌
浚源浚泽浚潭浚照浚缮浚遐浚浚浚洫
浚川浚泉浚流浚财浚窥浚文浚泻浚削
浚都浚恒浚谷浚稽山浚导浚距浚泥船浚波
浚治浚谷浚发浚渫浚齐浚明浚利 

词语解释:浚哲  拼音:jùn zhé
深邃的智慧。一说明智。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王莹加授诏》:“尚书左僕射 亮 ,濬哲渊深,道风清邈。”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中兴归濬哲,重庆启元良。” 清 曾国藩 《书〈学案小识〉后》:“以 舜 之濬哲,犹且好问好察。”
词语解释:浚发
从深处发出。 唐 柳宗元 《祭杨凭詹事文》:“实期濬发,再光文陛。谁谓昊天,遽兹降厉。” 清 刘大櫆 《程府君墓志铭》:“其深爱之情,蔼然濬发於一室独知之地,而其家人咸被其风而化焉。” 揆郑 《哀政闻社员》:“天才濬发,则有 吴汝纶 。”
词语解释:浚源  拼音:jùn yuán
极深的本源。 唐 张说 《享太庙乐章·光大舞》:“肃肃艺祖,滔滔濬源。有雄玉剑,作镇 金门 。” 唐 权德舆 《祭李处士文》:“居易处厚,中明外宽。发於濬源,激为清澜。”
词语解释:浚川  拼音:jùn chuān
疏通河道。《书·舜典》:“封十有二山,濬川。” 孔 传:“有流川,则深之使通利。” 清 齐翀 《磁州见水田》诗:“其政非有二,《禹贡》纪濬川。”
词语解释:浚都  拼音:jùn dōu
语出《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旟,在 浚 之都”。 浚 , 春秋 卫 邑名。后泛指 卫 地。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拥节总戎,率身和众,留惠於 盟津 ,变风於 浚都 。” 唐 白居易 《立秋夕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美人在 浚都 ,旌旗绕缕臺。”
词语解释:浚治  拼音:jùn zhì
疏浚。 宋 苏轼 《颜乐亭诗》序:“ 胶西 太守 孔君翰 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於其上,命之曰 颜乐 。”《宋史·河渠志三》:“ 河 涸,舟不通,令河渠司自口浚治,岁以为常。” 明 宋濂 《送晋王傅李君思迪之官诗》序:“ 李君 之行,浚治其城隍,经营其宫闕,劳徠其黎庶,然后迎王就国。”
濬治:疏通河道,修治水利。 宋 叶适 《东嘉开河记》:“封疆道路,城郭沟池,其修补濬治之功,此民之力所能自为也。” 清 王原 《吴中吟·沟洫》:“濬治自壬子, 吴淞 流汤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疑狐穴被水,诱此人濬治云。”
词语解释:浚池  拼音:jùn chí
深池。《文选·左思〈吴都赋〉》:“带 朝夕 之濬池,佩 长洲 之茂苑。” 吕延济 注:“濬,深也。 吴 有 朝夕池 ,谓潮水朝盈夕虚,因为名焉。” 明 徐渭 《海樵山人新构·曲池》诗:“濬池叠青山,山色落池裡。”
词语解释:浚房  拼音:jùn fáng
幽深的闺房。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高臺多妖丽,濬房出清颜。”
词语解释:浚泽  拼音:jùn zé
深泽。《六韬·战车》:“殷草横亩,犯歷浚泽者,车之拂地也。”浚,一本作“ 深 ”。
词语解释:浚泉  拼音:jùn quán
《诗·邶风·凯风》:“爰有 寒泉 ,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浚 , 春秋 卫 邑名。后因以“浚泉”为孝子不能事母而自责之典。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引:“始悲 浚 泉之有冽,今痛 防 墓之未迁。”
词语解释:浚恒  拼音:jùn héng
谓求之太过,超出恒常。语出《易·恒》:“初六,浚恆贞凶,无攸利。” 孔颖达 疏:“浚,深也。最处卦底,故曰深也。深恆者,以深为恆是也。” 明 唐顺之 《与杨蕉山书》:“且夫直前太鋭,近於用壮;取必太过,近於浚恆。在《易》固有戒矣。”
词语解释:浚谷  拼音:jùn gǔ
深谷。 晋 陆机 《招隐诗》:“躑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 明 刘基 《郁离子·天道》:“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濬谷:深谷。 晋 陆云 《逸民赋》:“蒙玉泉以濯髮兮,临濬谷而投簪。”《晋书·谢安传》:“尝往 临安 山中,坐石室,临濬谷。”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吾欲炭鞴阴阳,鑪燃天地,鼓将邐迤之濬谷,写破连延之积翠。”
词语解释:浚壑  拼音:jùn hè
深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长寄心於云霓”自注:“仰眺曾峰,俯镜濬壑。”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濬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
词语解释:浚湍  拼音:jùn tuān
急湍。 晋 郭璞 《巫咸山赋》:“尔乃寒泉悬涌,浚湍流带,林薄丛笼,幽蔚隐蔼。”
词语解释:浚潭  拼音:jùn tán
深潭。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随山疏濬潭,傍巗艺枌梓。”
词语解释:浚流  拼音:jùn liú
(1).疏浚河流。《史记·河渠书》:“ 河 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
(2).深流。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傍危峰,立禪室;临浚流,列僧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比水》:“然则是水即 谢水 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时人目之为渟瀯水。”
濬流:深的水流。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絶计倪内经》:“波涛濬流,沉而復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溪有四十七瀨,濬流惊急,奔波聒天。”
词语解释:浚谷
深谷。 晋 陆云 《逸民赋》:“蒙玉泉以濯髮兮,临濬谷而投簪。”《晋书·谢安传》:“尝往 临安 山中,坐石室,临濬谷。”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吾欲炭鞴阴阳,鑪燃天地,鼓将邐迤之濬谷,写破连延之积翠。”
词语解释:浚发  拼音:jùn fā
(1).迅速开发。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君篤爱,臣尽力,上下交让,天下平。‘浚发尔私’,上让下也;‘遂及我私’,先公职也。”按,《诗·周颂·噫嘻》作“骏发”。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是知牖民之道,在因其天性之和合,而浚发其资能之所固有。”
(2).谓很快显现出来。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爰始濯缨,清猷浚发。”浚,一本作“ 濬 ”。
濬發:从深处发出。 唐 柳宗元 《祭杨凭詹事文》:“实期濬发,再光文陛。谁谓昊天,遽兹降厉。” 清 刘大櫆 《程府君墓志铭》:“其深爱之情,蔼然濬发於一室独知之地,而其家人咸被其风而化焉。” 揆郑 《哀政闻社员》:“天才濬发,则有 吴汝纶 。”
词语解释:浚涧  拼音:jùn jiàn
深涧。 晋 陆机 《应嘉赋》:“濯下泉於浚涧,泝凯风於卷阿。”
词语解释:浚濑  拼音:jùn lài
湍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斫句迦国》:“草木凌寒,春秋一贯;谿涧浚瀨,飞流四注。”
词语解释:浚照  拼音:jùn zhào
谓水深而明澈。《南齐书·乐志》:“皇祖太中大夫府君神室奏《凯容乐》歌辞:璇条夤蔚,琼源浚照。”
词语解释:浚财  拼音:jùn cái
搜刮钱财。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大逆未彰,姦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於民者,无如之何。”
词语解释:浚稽山  拼音:jùn jī shān
古山名。约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土拉河 、 鄂尔浑河 上源以南一带。《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 浞野侯 破奴 将二万餘骑出 朔方 西北二千餘里,期至 浚稽山 而还。”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在 武威县 北。”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西望 浚稽山 , 黄河 遶其背。” 靳荣 藩注引《一统志》:“ 喀尔喀 浚稽山 直 受降城 漠北,其山当在今 土喇河 及 鄂尔浑河 之间。”
词语解释:浚渫  拼音:jùn xiè
淘去井中泥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树前有大井,极香冷,异於凡水,不知何代所掘,不常浚渫,而水旱不减。” 唐 耿湋 《甘泉诗》序:“凿井便溉,忽遇醴泉,香美若飴,遂命水工浚渫餘泥,葺栏备綆,维人所欲。”
词语解释:浚渠  拼音:jùn qú
深沟。 元 王祯 《农书》卷三:“如地势曲折而水远,则为槽架连筒阴沟浚渠陂栅之类,引而达之。”
词语解释:浚瀹  拼音:jùn yuè
深挖疏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裘文达公》:“所治 黄 、 淮 、 淝 、 济 、 伊 、 洛 、 沁 、 氾 等共九十三河,疏排濬瀹,贯穿原委,俱有成效。”
词语解释:浚缮  拼音:jùn shàn
疏浚修缮。《后汉书·班固传上》:“时京师脩起宫室,濬缮城隍,而 关中 耆老犹望朝廷西顾。”
词语解释:浚窥  拼音:jùn kuī
深入窥察。 清 王夫之 《唐钦文六秩寿言》:“于是而浚窥其心,得与失一矣,险与平一矣,恩与怨一矣,荣与凋一矣,然后信之。”
词语解释:浚导  拼音:jùn dǎo
疏导。 宋 叶适 《财计上》:“衣食之具,或此有而彼亡,或彼多而此寡……或其源虽在而浚导之无法,则其流壅遏而不行。”
濬導:疏导。 清 龚自珍 《对策》:“《尧典》言便章, 禹 功在濬导,官人昉自 成周 ,控边莫详 西汉 。”
词语解释:浚齐  拼音:jùn qí
敏慧。濬,通“ 徇 ”。《史记·五帝本纪》“幼而徇齐” 唐 司马贞 索隐:“《史记》旧本亦有作‘濬齐’。盖古字假借‘徇’为‘濬’。濬,深也,义亦并通。” 清 黄宗羲 《张景岳传》:“ 介宾 年四十,即从游於京师。天下承平,奇才异士集於侯门。 介宾 幼而濬齐,遂徧交其长者。”
词语解释:浚浦  拼音:jùn pǔ
通大河的深渠。 清 钦琏 《舟行福山港》诗:“濬浦三十六,岁久大半湮。”
词语解释:浚堑  拼音:jùn qiàn
亦作“ 浚壍 ”。深沟。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子命穴浚壍,寘壶镭瓶甒以侦之。”《南齐书·高帝纪上》:“近袤製兹营,崇沟浚堑,古墟曩隧,时有湮移。”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筑新亭垒理枯骸教》:“近筑製兹营,崇垒浚堑。”
濬塹:深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逕 通关势 南山,高百餘丈,上有 匈奴 城,方五里,濬堑三重。”
词语解释:浚遐  拼音:jùn xiá
深远貌。《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应贞 《临丹赋》:“陟绵冈之迢邈,临窈谷之濬遐。”
词语解释:浚文  拼音:jùn wén
聪慧文雅。 南朝 宋 颜延之 《夕牲歌》:“灵鉴濬文,民属睿武。”
词语解释:浚距  拼音:jùn jù
语出《书·益稷》:“濬畎澮,距川。”谓深挖沟浍,使通河海。后以“濬距”引申指兴修水利。 清 齐召南 《书〈吴鉴斋传〉后》诗:“我朝勤政理,濬距恤民瘼。”
词语解释:浚明  拼音:jùn míng
明治,治理清明。《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蔡沉 集传:“浚,治也。亮亦明也。有家,大夫也。有邦,诸侯也。浚明亮采皆言家邦政事明治之义。” 宋 《沂宿太守问候》:“行邮阔略,旷驰款啟之音;大府重深,徒仰浚明之德。”《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至於命令之下,以及詔除之行,论议所移,纲条益紊,爰申戒告,以厉浚明。”
词语解释:浚急  拼音:jùn jí
湍急。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明寺》:“中朝时以 穀水 浚急,注於城下,多坏民家,立石桥以限之。”
濬急:水深而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西北有 石夹水 ,飞湍濬急,人亦谓之 磻溪 ,言 太公 尝钓於此也。”
词语解释:浚决  拼音:jùn jué
开通疏导(水道)。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伐树北山,则 太行 木尽;濬决 河 洛 ,则百川通流。”
词语解释:浚浚  拼音:jùn jùn
蹲伏貌。《古文苑·刘歆〈遂初赋〉》:“兽望浪以穴窜兮,鸟脇翼之浚浚。” 章樵 注:“浚与踆同,伏也。”
词语解释:浚泻  拼音:jùn xiè
疏浚使排泄。《宋史·河渠志一》:“夫如是,则北载之高地, 大伾 二山脽股之间分酌其势,浚泻两渠,匯注东北,不远三十里,復合于 澶渊 旧道,而 滑州 不治自涸矣。”
词语解释:浚泥船  拼音:jùn ní chuán
挖泥船
词语解释:浚利  拼音:jùn lì
畅通无阻。《汉书·沟洫志》:“今可决 平原 金隄 间,开通 大河 ,令入故 篤马河 ,至海五百餘里,水道浚利。”
词语解释:浚沟  拼音:jùn gōu
深沟。《宋史·河渠志四》:“架其水横絶於 汴 ,设斗门,入浚沟,通城壕,东匯於 五丈河 。”
词语解释:浚洌  拼音:jùn liè
清泠。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郊坰杂记·雅思山》:“山陷而为坎,有池焉,浚洌如露,是名 露池 。”
词语解释:浚洫  拼音:jùn xù
很深的护城河。《文选·左思〈魏都赋〉》:“崇墉濬洫,婴堞带涘。” 张载 注:“濬,深也。洫,城沟也。”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划崇墉,刳濬洫,图脩世以休命。”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故知建都邑,正方位,划崇墉,刳濬洫,必凭天地之险,然后四海为家。”
词语解释:浚削  拼音:jùn xuē
榨取;搜刮。 明 归有光 《蠲贷呈子》:“当凶荒札瘥之餘,百姓嗷嗷,谓当以王命施惠,家赐户益之,犹不能济,而反从而浚削之,民命穷矣,无可往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高拱》:“彼(指土司)世享富贵,无故思叛,理必不然,皆当事者或浚削,或慢残,或处置失当,激而成之。” 清 严允肇 《哀淮人》诗:“官吏责富户,浚削如仇讎。”
词语解释:浚波  拼音:jùn bō
很深的水流。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於是玄关幽揵,感而遂通;遥源濬波,酌而不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濬波頽叠,迄於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