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碧浔 拼音:bì xún
绿水边。 唐 杨师道 《咏饮马应诏》:“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潯。” 唐 元稹 《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潯。” 唐 鲍溶 《南塘》诗之二:“塘东白日驻红雾,早鱼翻光落碧潯。”词语解释:江浔 拼音:jiāng xún
江边。《淮南子·原道训》:“游於江潯、海裔,驰要褭,建翠盖。” 南朝 齐 谢朓 《临楚江赋》:“冽欑笳兮极浦,弭兰鷁兮 江 潯。” 宋 曾巩 《游麻姑山》诗:“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靄縈江潯。” 清 朱彝尊 《高阳台》词:“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潯。”词语解释:水浔 拼音:shuǐ xún
水边。 南朝 梁 江淹 《谢光禄郊游》诗:“凉叶照沙屿,秋荣冒水潯。” 唐 李绅 《端州江亭得家书》诗之一:“雨中雀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颺水潯。”词语解释:天浔 拼音:tiān xún
天涯。 唐 王勃 《出境游山》诗之二:“振翮凌霜吹,正月佇天潯。”词语解释:烟浔 拼音:yān xún
雾蒙蒙的水边。 南朝 宋 谢庄 《七夕夜咏牛女应制》:“容裔泛星道,逶迤济烟潯。”词语解释:南浔 拼音:nán xún
传说中的古国名。 晋 王嘉 《拾遗记·虞舜》:“ 南潯 之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毛鱼,时蜕骨於旷泽之中。鱼、龙同穴而处。其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故置豢龙之官;至 夏 代养龙不絶,因以命族。至 禹 导川,乘此龙。及四海攸同,乃放 河 汭。”词语解释:鲨浔 拼音:shā xún
亦作“魦潯”。 有吹沙鱼游动的水边。《南齐书·张融传》:“照天容於鮷渚,镜河色於魦潯。” 清 方履籛 《黄氏息圃记》:“隰则鮷渚魦潯,山则鳞堂凤室。”词语解释:桃花浔 拼音:táo huā xún
犹桃花源。 明 何景明 《彭中丞四民图歌》:“渔舟暝入桃花潯,春山如闻樵採音。”参见“ 桃花源 ”。
词语解释: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晋 陶潜 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见 秦 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土地平旷,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髮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出洞归,后再往寻找,遂迷不复得路。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五:“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宋 梅尧臣 《华亭谷》诗:“深非桃花源,自有渔者舟。” 杨朔 《木棉花》:“ 香港 ,这个美丽的海岛,暂时还是平静的,因此便成为富人的桃花源了。”词语解释:龙浔 拼音:lóng xún
即龙潭。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哭 秦 庭而归虎穴,卜 周 鼎而陷龙潯。”参见“ 龙潭 ”。
词语解释:龙潭 拼音:lóng tán
(1).深渊。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宋 曾巩 《冬望》诗:“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 宗 与 雷 。” 清 陈璋 《闽滩竹枝词》:“万丈龙潭千尺浪,也堪愁煞铁梢公。”
(2).喻凶险之处。《再生缘》第二二回:“母姊遭擒在此山,弟当前去鬭龙潭。”词语解释:侵浔 拼音:qīn xún
见“ 侵寻 ”。
词语解释:侵寻 拼音:qīn xún
亦作“ 侵潯 ”。 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 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解散国会者两次。”参见“ 侵淫 ”。词语解释:浸浔 拼音:jìn xún
(1).浸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潯衍溢。” 司马贞 索隐:“浸淫。案,浸淫犹渐浸。”
(2).逐渐;渐渐。《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事浸潯闻於天子。” 清 戴名世 《杨刘二王传》:“ 可望 还 滇 ,自称 平原王 ,铸钱曰:‘兴朝通宝’,营宫室,造印数,设部寺、臺省,侍从官,浸潯自帝矣。”词语解释:潢浔 拼音:huáng xún
池边。 明 汤显祖 《豫章揽秀楼赋》:“戒骄譁於水次,妥积廥於潢潯。”词语解释:寒浔 拼音:hán xún
寒冷的水涯。 元 朱德润 《泛太湖访友》诗:“依依桑梓邨,拍拍枕寒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