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首字词组
浊酒浊气浊混浊物浊碎浊人浊溷 
浊醪浊质浊污浊晦浊泾清渭浊化浊操 
浊世浊滥浊恶世浊质凡姿浊代浊子浊躁 
浊流浊乱浊富浊蠢浊音浊才料浊濊 
浊河浊界浊劫浊货浊泽浊官浊志 
浊俗浊秽浊管浊烟尘浊骨凡胎浊扰浊度 

词语解释:浊酒  拼音:zhuó jiǔ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时与亲旧叙阔,陈説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清 李景福 《暮春遗意》诗:“残灯和梦断,浊酒带愁倾。”
词语解释:浊醪  拼音:zhuó láo
浊酒。 晋 左思 《魏都赋》:“清酤如 济 ,浊醪如 河 。” 唐 韦应物 《效陶彭泽》诗:“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家有浊醪,但幽室之物,不足款嘉宾,奈何!”参见“ 浊酒 ”。
词语解释:浊酒  拼音:zhuó jiǔ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时与亲旧叙阔,陈説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清 李景福 《暮春遗意》诗:“残灯和梦断,浊酒带愁倾。”
词语解释:浊世  拼音:zhuó shì
(1).混乱的时世。《楚辞·九辩》:“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宋 范成大 《玉华楼夜醮》诗:“下睨浊世悲蜉蝣,桂旗偃蹇澹少休。”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媒妁之言》:“他翩翩浊世风标湛,是豪雄好驾鸞驂。”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劲草〉译本序》:“坚洁之操,不挠於浊世。故译称《劲草》云。”
(2).佛教语。指五浊恶世。《法华经·劝持品》:“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説法。”参见“ 五浊恶世 ”。
词语解释:五浊恶世  拼音:wǔ zhuó è shì
佛教谓尘世中烦恼痛苦炽盛,充满五种浑浊不净,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阿弥陀经》:“ 释迦牟尼佛 ,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省作“ 五浊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令声续振,五浊暂隆。”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茫茫五浊,客尘覆之。” 张昭汉 《甲寅春西湖小麦岭》诗:“五浊安可居,高遯云之端。”
词语解释:浊流  拼音:zhuó liú
(1).水流变得混浊。亦指混浊的水流。《后汉书·臧宫传》:“斩首溺死者万餘人,水为之浊流。” 艾芜 《暮夜行》:“将原是浑黄的浊流,染成了阴暗的灰色。”
(2).比喻品格卑污或出身下贱之人。《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此辈自谓清流,宜投於 黄河 ,永为浊流。”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选取冗滥,罢天下科举以示海内无遗材;投之 黄河 恶其清流,而使为浊流者, 李林甫 、 朱温 之奸是也。”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若夫优倡、皂隶并斥流外,原其执业太贱而身近官人,恐其转瞬变化,即服官在上,以浊流杂清流,以贱人凌贵人耳。”
词语解释:浊河  拼音:zhuó hé
混浊的河流。特指 黄河 。《史记·苏秦列传》:“天时不与,虽有 清济 、 浊河 ,恶足以为固!”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 浊河 秽 清济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河 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是 黄河 兼 浊河 之名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是时已遣 王伦 以二十事使虏,约不称臣,以 浊河 为界。此便是讲和了。”
词语解释:浊俗  拼音:zhuó sú
(1).不良的风俗。《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隋 江总 《故侍中沉钦墓志铭》:“君敦淳化,以励浇风,庶涤清流以荡浊俗。”
(2).卑污庸俗。《平山冷燕》第六回:“今浊俗之气冲人欲倒,不敢不避。”
词语解释:浊气  拼音:zhuó qì
(1).谷食之气。《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 王冰 注:“浊气,穀气也。” 张志聪 注:“受穀者浊,胃之食气,故曰浊气。”《镜花缘》第九回:“话言未了,只听腹中嚮了一阵,登时浊气下降,微微有声。”
(2).人体呼吸时呼出之气和从肛门排出的矢气。《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阴病〉》“发汗后,腹胀满者”集注引 张锡驹 注:“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而胀满作矣。”亦泛指混浊之气。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门窗开处冒出一阵阵烟雾浊气。”
(3).指不良风气。 许地山 《女儿心》:“几个要到 普陀 朝山的和尚受不了这种人间浊气,都上到舱面找一个僻静处所打坐去了。” 瞿秋白 《青年的九月》:“鼓动起自相残杀的浊气,消弭阶级斗争的勇敢。”
(4).俗气。《天雨花》第七回:“生来容貌不超群,行动举止多浊气。”
词语解释:浊质  拼音:zhuó zhì
(1). 汉 代豪富 浊氏 、 质氏 的并称。《文选·张衡〈西京赋〉》:“若夫 翁伯 、 浊质 、 张里 之家,击鐘鼎食,连骑相过, 东京 公侯,壮何能加?” 李善 注:“《汉书·食货志》曰:‘ 浊氏 以胃脯而连骑, 质氏 以洗削而鼎食。’ 晋灼 曰:‘胃脯,今大官以十日作沸汤爆羊胃。’ 如淳 曰:‘洗削,谓作刀剑削也。’”
(2).凡庸的姿质。参见“ 浊质凡姿 ”。
词语解释:浊质凡姿  拼音:zhuó zhì fán zī
凡庸的姿质。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想我浊质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侥倖也。”
词语解释:浊滥  拼音:zhuó làn
鄙陋。 唐 寒山 《诗》之二三三:“世间浊滥人,恰以黍黏子。”
词语解释:浊乱  拼音:zhuó luàn
(1).搅扰使之混乱。《汉书·刘向传》:“ 周 大夫 尹氏 筦朝事,浊乱王室。” 宋 司马光 《进五观状·保业》:“ 晋 得天下,纔二十年, 惠帝 昏愚,宗室搆难,羣胡乘衅,浊乱中原。”《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只为用错了一个奸臣,浊乱了朝政,险此儿不得太平。”
(2).混乱。《旧唐书·萧俛传》:“俄而盗起 河南 ,内官握兵,王室浊乱。”
(3).贪赃枉法。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部刺吏》:“若夫倚势作威,受賕不法,此特其人之不称职耳。不以守令之贪残而废郡县,岂以巡方之浊乱而停御史乎?”
词语解释:浊界  拼音:zhuó jiè
佛教语。指尘世。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同生浊界,并是凡身,一旦翛然,遂与尘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倘若恐怕浊界汩没,一时记不起,到得五十年后,我来指你个境头,等你心下洞澈罢了。”
词语解释:浊秽  拼音:zhuó huì
亦作“ 浊濊 ”。 污浊。亦比喻丑恶、鄙陋之事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汉书·李寻传》:“盪涤浊濊,消散积恶。” 颜师古 注:“濊,与秽同。”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浊秽有所不能污,险难有所不能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风雅下游,至此而浊秽无加矣。”
词语解释:浊混  拼音:zhuó hùn
1.污浊。
词语解释:浊污  拼音:zhuó wū
亦作“ 濁汙 ”。污秽。 唐 沉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顷刻之间,虽得弊秽之器,奋浊污之波,百夫汲而扬之,立足灭患。” 宋 苏轼 《题雍秀才画草虫八物·蝉》诗:“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词语解释:浊恶世  拼音:zhuó è shì
佛教语。指五浊恶世。《法华经·方便品》:“復作如是念,我出浊恶世。”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参见“ 五浊恶世 ”。
词语解释:五浊恶世  拼音:wǔ zhuó è shì
佛教谓尘世中烦恼痛苦炽盛,充满五种浑浊不净,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阿弥陀经》:“ 释迦牟尼佛 ,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省作“ 五浊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令声续振,五浊暂隆。”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茫茫五浊,客尘覆之。” 张昭汉 《甲寅春西湖小麦岭》诗:“五浊安可居,高遯云之端。”
词语解释:浊富  拼音:zhuó fù
不义而富。与“清贫”相对。《文苑英华》卷三六八引 唐 姚崇 《冰壶赋》:“与其浊富,寧比清贫!”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佛书四六》:“寧可清贫自乐,不做浊富多忧。”《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自古‘浊富莫如清贫’;我夫子也曾説过:‘富贵贫贱皆须以道得之。’”
词语解释:浊劫  拼音:zhuó jié
亦作“ 浊劫 ”。 佛教语。指尘世。《法华经·劝持品》:“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 唐 独孤及 《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诗:“浊刼相从惯,迷途自谓安。”
词语解释:浊管  拼音:zhuó guǎn
谓淫靡之音。 元 戴表元 《雪后泛湖歌》:“淫絃浊管何足道,入耳得此成真娱。”
词语解释:浊物  拼音:zhuó wù
犹俗物。《红楼梦》第一○九回:“况且 林姑娘 既説仙去,他看凡人是个不堪的浊物,那里还肯混在世上?”《红楼梦》第一○九回:“若是果然不理我这浊物,竟无一梦,我便也不想他了。”参见“ 俗物 ”。
词语解释:俗物  拼音:sú wù
(1).对世俗庸人的鄙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嵇 、 阮 、 山 、 刘 在竹林酣饮, 王戎 后往。 步兵 曰:‘俗物已復来败人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沙汀 《困兽记》四:“便是现在,她也并不满意他的,认为他只是一个穿着漂亮、毫无教养的俗物。”
(2).不高雅的物品。 宋 苏轼 《与徐得之书》之八:“ 得之 晚得子,闻之喜慰可知。不敢以俗物为贺,所用石砚一枚送上,须是学书时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为妇之始,用这些俗物,非礼也。”
(3).通俗的东西。《红楼梦》第五十回:“众人都道:‘也要做些浅近的俗物才是。’ 湘云 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絳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
词语解释:浊晦  拼音:zhuó huì
昏暗不明。 宋 曾巩 《多雨》诗:“冬雷不收开蛰户,阴气浊晦化为雾。”
词语解释:浊质凡姿  拼音:zhuó zhì fán zī
凡庸的姿质。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想我浊质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侥倖也。”
词语解释:浊蠢  拼音:zhuó chǔn
愚笨。《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大 ﹞生的身不满三尺,为人懦弱,又头脑浊蠢可笑。”
词语解释:浊货  拼音:zhuó huò
黩货。贪污纳贿。《北史·杨津传》:“至於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北史·外戚传·闾毗》:“ 英 浊货,徙 敦煌 。”
词语解释:浊烟尘  拼音:zhuó yān chén
指战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清 江 隔断浊烟尘,兰署里买香薰。”
词语解释:浊碎  拼音:zhuó suì
指庸常琐碎之事。《魏书·儒林传·平恒》:“﹝ 恒 ﹞不为营事婚宦,任意官娶,故仕娉浊碎,不得及其门流。”
词语解释:浊泾清渭  拼音:zhuó jīng qīng wèi
语本《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孔颖达 疏:“言 涇水 以有 渭水 清,故见 涇水 浊。”古以为 泾水 浊, 渭水 清。比喻是非善恶分明。 唐 杜甫 《秋雨叹》诗:“去马来牛不復辨,浊 涇 清 渭 何当分。” 元 刘秉忠 《木兰花慢·望月婆罗门引》词:“谁辨浊 涇 清 渭 ,一任东流。”参见“ 涇渭分明 ”。
词语解释:泾渭分明  拼音:jīng wèi fēn míng
亦作“ 涇渭自分 ”。亦作“ 涇渭自明 ”。 泾 渭 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唐 李德裕 《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 涇 渭 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他胸中渐渐 涇 渭 分明,瞒他不得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 涇 渭 自明。”《玉娇梨》第十九回:“ 柳生 与小弟有约,相会之期,也不出数日。大家一会, 涇 渭 自分矣。”《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人物的形象在对比中高低自显,人物的性格在映衬里 泾 渭 分明。”
词语解释:浊代  拼音:zhuó dài
犹浊世。《晋书·隐逸传·夏统》:“使 统 属太平之时,当与元凯评议出处;遇浊代,念与 屈生 同污共泥。”参见“ 浊世 ”。
词语解释:浊世  拼音:zhuó shì
(1).混乱的时世。《楚辞·九辩》:“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宋 范成大 《玉华楼夜醮》诗:“下睨浊世悲蜉蝣,桂旗偃蹇澹少休。”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媒妁之言》:“他翩翩浊世风标湛,是豪雄好驾鸞驂。”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劲草〉译本序》:“坚洁之操,不挠於浊世。故译称《劲草》云。”
(2).佛教语。指五浊恶世。《法华经·劝持品》:“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説法。”参见“ 五浊恶世 ”。
词语解释:五浊恶世  拼音:wǔ zhuó è shì
佛教谓尘世中烦恼痛苦炽盛,充满五种浑浊不净,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阿弥陀经》:“ 释迦牟尼佛 ,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省作“ 五浊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令声续振,五浊暂隆。”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茫茫五浊,客尘覆之。” 张昭汉 《甲寅春西湖小麦岭》诗:“五浊安可居,高遯云之端。”
词语解释:浊音  拼音:zhuó yīn
语音学名词。辅音的一类。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乐音。一般用以指重而混浊的声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只听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北方男子的重浊音:‘你怎么认识 徐辉 的?’”
词语解释:浊泽  拼音:zhuó zé
厚重而润泽。《山海经·西山经》:“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 郭璞 注:“浊,谓润厚。”
词语解释:浊骨凡胎  拼音:zhuó gǔ fán tāi
凡人的重浊躯体。指尘世之人。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休道是浊骨凡胎,便是 释迦佛 也恼下莲臺。”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虽然如此,争奈浊骨凡胎,无人点化。”《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大家与玉皇大帝相傲,却不再寻思你这点点子浊骨凡胎,怎能傲得天过。”参见“ 凡胎浊骨 ”。
词语解释:凡胎浊骨  拼音:fán tāi zhuó gǔ
凡人的重浊躯体。 唐 吕岩 《水龙吟》词:“炼金丹换了,凡胎浊骨,免轮廻,三涂苦。”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则是这三寸元阳气,贯穿着凡胎浊骨,使作着肉眼愚眉。”《水浒传》第四四回:“ 杨林 道:‘只恐小弟是凡胎浊骨,比不得兄长神体。’”亦作“ 凡胎浊体 ”。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念小生凡胎浊体,怎敢和仙子陪奉?”
词语解释:浊人  拼音:zhuó rén
佛教指凡俗的人。《十诵律》卷四九:“有四种人:一者麄人,二者浊人,三者中间人,四者上人。”《红楼梦》第一○九回:“或者他已经成仙,所以不肯来见我这种浊人,也是有的。”
词语解释:浊化  拼音:zhuó huà
变得贪鄙、卑劣。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一切的罪恶和不幸的根芽,都是从他那家天下的制度种下,是他把人类浊化了呀!”
词语解释:浊子  拼音:zhuó zǐ
俗人。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非閒人不可到,遇浊子不容观。”
词语解释:浊才料  拼音:zhuó cái liào
犹言蠢家伙。《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妇人道:‘呸!浊才料!把奴的釵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妇人道:‘浊才料!我不叫駡你的,你早仔细好来。’”
词语解释:浊官  拼音:zhuó guān
地位卑下事务冗繁之官。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八章第一节:“当时的官职有清浊之分,清官只能由士族担任,寒人则只能做浊官。”
词语解释:浊扰  拼音:zhuó rǎo
浑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大风折木,云物浊扰,此之谓鬱。”
词语解释:浊溷  拼音:zhuó hùn
污浊。《汉书·诸葛丰传》:“邪秽浊溷之气上感于天,是以灾变数见,百姓困乏。”
词语解释:浊操  拼音:zhuó cāo
卑污的操行。 汉 王充 《论衡·逢遇》:“薄能浊操,遇在众上。”
词语解释:浊躁  拼音:zhuó zào
紊乱浮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诊其脉,心气也,浊躁而经也,此络阳病也。”
词语解释:浊濊  拼音:zhuó huì
见“ 浊秽 ”。
词语解释:浊秽  拼音:zhuó huì
亦作“ 浊濊 ”。 污浊。亦比喻丑恶、鄙陋之事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汉书·李寻传》:“盪涤浊濊,消散积恶。” 颜师古 注:“濊,与秽同。”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浊秽有所不能污,险难有所不能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风雅下游,至此而浊秽无加矣。”
词语解释:浊志  拼音:zhuó zhì
胡涂主意。指寻短见。《三侠五义》第七八回:“ 北侠 进了屋内,见 玉堂 要行浊志。”
词语解释:浊度  拼音:zhuó dù
液体中悬浮粒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