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旬浃 拼音:xún jiā
浃旬。满十天。亦指较短的时日。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至是匿 何 后堂中,旬浹之间, 李 怒未解,夫人亦不敢救。”《资治通鉴·唐昭宗光化三年》:“不如驰檄四方,諭以逆顺,军声一振,则元凶破胆,旬浹之间,二竖之首传於天下。” 胡三省 注:“旬浹,谓一日、二日至于十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皇帝即位》:“垂帘之事,止可行之旬浹,久则不可。”词语解释:汗浃 拼音:hàn jiā
见“ 汗流浹背 ”。
词语解释:汗流浃背 拼音:hàn liú jiā bèi
汗出得多,湿遍脊背。常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 操 出,顾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请。” 唐 郑谷 《代秋扇词》诗:“汗流浹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且谓我 中国 情形若何,真有汗流浹背,怒髮上衝者矣。” 鲁迅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亦省作“ 汗浹 ”。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 靖康 之难,言之汗浹。”词语解释:润浃 拼音:rùn jiā
沾润。 宋 叶适 《孙祖佑解元世友堂》诗:“感零天上露,润浹园中葵。”词语解释:欢浃 拼音:huān jiā
犹欢洽。驩,通“ 欢 ”。 元 姚燧 《寿庞礼部母夫人诗序》:“ 元贞 始年,始同官翰林,入同事,而出同适,驩浹而閒暇,计始至是,踰一纪矣。”词语解释:周浃 拼音:zhōu jiā
(1).普遍深入。《荀子·君道》:“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浹於天下,动无不当也。” 梁启雄 简释:“《周易》释文:‘周,遍,备也。’《説文》新附:‘浹,洽也,彻也。’”《史记·礼书》:“房皇周浹,曲直得其次序,圣人也。”
(2).普遍湿透。 宋 曾巩 《谢雨文》:“赖神之仁,畀以膏泽,自未至酉,远近周浹。”
(3).犹周到。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七章:“ 静子 闻命欣然,即转身为余上冠杖,余曰:‘谨谢阿姊,待我周浹。’”词语解释:沦浃 拼音:lún jiā
深入;渗透。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秦檜 之説,沦浹士大夫之骨髓,不可得而针砭。”《明史·隐逸传序》:“迨中叶承平,声教沦浹,巍科显爵,顿天网以罗英俊,民之秀者无不观国光而宾王廷矣。”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盖夫一国专制之积习,沦浹既深,民间持论之态,每易昧于商权之旨,好为抹杀之辞。”词语解释:该浃 拼音:gāi jiā
博通。 元 沉禧 《一枝花》套曲序:“百氏之书,靡不该浹。”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 茂先 、 景纯 ,种种该浹。”词语解释:沾浃 拼音:zhān jiā
浸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婢告曰:‘公子呻矣!’輟涕抚之,则气息休休,而大汗浸淫,沾浹裀褥。”词语解释:洽浃 拼音:qià jiā
(1).广博;周遍。《汉书·谷永传》:“ 永 於经书,汎为疏达,与 杜钦 、 杜鄴 略等,不能洽浹如 刘向 父子及 扬雄 也。” 汉 王充 《论衡·诘术》:“火气之祸,若夏日之热四方洽浹乎?则天地之间皆得其气,南向门家何以独凶?”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如核而坼,如抱而啄,如蛰而苏,神威恪儼,德意洽浹,不鞭而驱。”
(2).融洽,亲近。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只是相逢未久,情意不曾洽浹。”《醒世姻缘传》第一回:“相见时,﹝ 晁大舍 ﹞大模大样,冷冷落落,全不是向日洽浹的模样。”词语解释:融浃 拼音:róng jiā
融通和洽。 宋 叶适 《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陛下修实政於上,而又行实德於下,和气融浹,善颂流闻,此其所以能屡战而不屈,必胜而无败者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上:“‘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乍读之若雄豪,然而适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相为融浹。”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以写景的心理言情,同时也以言情的心理写景,这样才见情景融浃之妙,这样才是所谓神韵。”词语解释:融会通浃 拼音:róng huì tōng jiā
同“ 融会贯通 ”。 宋 叶适 《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已而徧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浹,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词语解释:交浃 拼音:jiāo jiā
交融。 明 方孝孺 《绿畴轩记》:“分既素定,逸者不以为无用,而劳者不以为有勤,上下相资,恩意交浹。”词语解释:郁浃 拼音:yù jiā
蕴结满溢。 汉 蔡邕 《琴操·信立退怨歌》:“悠悠 沂水 ,经 荆山 兮。精气鬱浹,谷巖中兮。”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卞和琴操》引作“决”。词语解释:弘浃
广大普遍词语解释:鬯浃 拼音:chàng jiā
畅达。鬯,通“ 畅 ”。 唐 杨嗣复 《〈权载之文集〉序》:“使和声顺气,发自廊庙而鬯浹于幽遐。”词语解释:濡浃 拼音:rú jiā
沾润。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朕方建皇极而融会於党偏,尊重闈而濡浹于庆施。”词语解释:感浃 拼音:gǎn jiā
犹感通。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男为阳,女为阴,乐和为阳,忧苦为阴,各得其所,则和调精诚之所发,无不感浹。”词语解释:澄浃 拼音:chéng jiā
清润。《宋史·隐逸传上·林逋》:“ 逋 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浹峭特,多奇句。”词语解释:溏浃 拼音:táng jiā
饼名。即粉饼。《释名·释饮食》:“饵,而也,相黏而也。 兖 豫 曰溏浹,就形名之也。”《骈雅·释服食》:“溏浹、餹餔,粉饼也。”词语解释:淹浃 拼音:yān jiā
(1).深通。 明 文徵明 《沉先生行状》:“自羣经而下,若诸史子集,若释老,若稗官小説,莫不贯总淹浹。”
(2).浸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凡合膏,初以苦酒渍令淹浹,不用多汁,密覆勿泄。”词语解释:旁浃 拼音:páng jiā
普遍沾被。 明 李东阳 《奉诏育材赋》:“礼门廓开,德化旁浹。”词语解释:欢浃 拼音:huān jiā
欢乐融洽。讙,通“ 欢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真宗 尝曲宴羣臣於 太清楼 ,君臣讙浹,谈笑无閒。”词语解释:普浃 拼音:pǔ jiā
犹普及,遍及。 唐 狄仁杰 《请曲赦河北诸州疏》:“昔 董卓 之乱,神器播迁。及 卓 被诛,部曲无赦,事穷变起,毒害生人,京室丘墟,化为禾黍。此由恩不普浹,失在机先。”词语解释:款浃 拼音:kuǎn jiā
同“ 款洽 ”。 《宋史·昝居润传》:“ 居润 与 太祖 同事 世宗 ,情好款浹。”词语解释:稳浃 拼音:wěn jiā
谓十分有把握。 马小进 《广州光复与周剑公》:“审机精警,规画周密,故其成功也亦遂能稳浹而无颠越。”词语解释:完浃 拼音:wán jiā
犹言普施恩泽。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张咏 所临之郡,无不完浹前后,民爱之如父母。”词语解释:均浃 拼音:jūn jiā
均匀周遍。《后汉书·和帝纪》:“ 荆州 比岁不节,今兹淫水为害,餘虽颇登,而多不均浹,深惟四民农食之本,惨然怀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