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荠上声 [lǐ][mǐ][jǐ,水名][奚上声。亦待也。][音陛。与䯗同。或作䏶。][ní,露泥泥][tǐ][详注1]


注1:媞 音弟。莎草的子实。《尔雅》薃,侯莎,其实媞。
末字词组
梳洗下洗刷洗漂洗镜洗浆洗沾洗耐洗
净洗设洗洗洗沃洗领洗浴洗圣洗吐哺辍洗
湔洗盥洗澄洗铜洗删洗沽洗浸洗劆洗
罍洗濯洗沾洗北洗陶洗撩洗沐洗劫洗
磨洗拆洗忏洗双鱼洗马洗灌洗笔洗剿洗
姑洗血洗拜洗原洗干洗漱洗烫洗一贫如洗
淘洗清洗销洗出洗擦洗家贫如洗筛洗燂洗
昭洗受洗浇洗腆洗搓洗挤洗囊空如洗墨洗
略洗澡洗梅洗冲洗换洗施洗囊匣如洗 

词语解释:梳洗  拼音:shū xǐ
梳头洗脸。也泛指妆扮。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风流薄梳洗,时世宽装束。” 宋 许棐 《喜迁莺》词:“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年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守楼》:“你们的外伺候,待我拿银进去,催他梳洗。” 沙汀 《困兽记》二一:“等到母亲梳洗好走出卧室的时候,大家已经在温课了。”
词语解释:净洗  拼音:jìng xǐ
洗净。 唐 杜甫 《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浄洗甲兵长不用。” 宋 周邦彦 《花犯·梅花》词:“露痕轻缀,疑浄洗铅华,无限佳丽。”
词语解释:湔洗  拼音:jiān xǐ
(1).洗涤。《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 宋 苏辙 《登南城有感示文务光王遹秀才》诗:“清风皎冰玉,沧浪自湔洗。”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那沐猴兀自解风流,预知湔洗毛间垢。”
(2).除去;洗雪。《旧唐书·刘晏传》:“使僕湔洗瑕秽,率罄愚懦,当凭经义,请护 河 堤,冥勤在官,不辞水死。”《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中外皆言陛下受 彦泽 所献马百匹,听其如是,臣窃为陛下惜此恶名,乞正 彦泽 罪法,以湔洗圣德。”《金史·完颜弼传》:“得 邦佐 书云:‘我辈自军兴,屡立战功,主将见忌,阴图陷害,窜伏山林,以至今日,实畏死耳。如蒙湔洗,便当释险面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三章:“﹝ 刘国能 ﹞无耻地跪在 熊文灿 的面前说:‘幸蒙大人法外施恩,湔洗前罪,如赐重生。’”
词语解释:罍洗  拼音:léi xǐ
古代祭祀或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罍盛清水,用枓取水洁手,下承以洗。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散走,因忽不见。”《旧唐书·高丽传》:“俗喜弈、投壶、蹴鞠,食用籩豆、簠簋、罍洗,颇有 箕子 之遗风。”《宋史·礼志十一》:“帝再拜,诣罍洗,登歌乐作,降阶,乐止。” 明 宋濂 《水北山居记》:“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也。”
词语解释:磨洗  拼音:mó xǐ
磨擦冲洗。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至二十六日,密封题东西舘诸户阁廨处磨洗,以文簿器物料付 何文幸 。” 唐 杜牧 《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宋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 巴金 《关于〈家〉》:“那些人物,那些地方,那些事情,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样磨洗,也会留下一点痕迹。”
词语解释:姑洗  拼音:gū xǐ
(1).十二律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参见“ 十二律 ”。
(2).指农历三月。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 唐 杜审 言《南海乱石山作》诗:“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
(3).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大吕” 唐 孔颖达 疏:“ 周 铸无射, 鲁 铸林鐘,皆以律名名鐘。知此大吕、姑洗,皆鐘名也。其声与此律相应,故以律名焉。”
词语解释: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词语解释:淘洗  拼音:táo xǐ
洗濯。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卞之琳 《〈雕虫纪历〉自序》:“我写诗……规格本来不大,我偏又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结果当然只能出产一些小玩艺儿。”
词语解释:昭洗  拼音:zhāo xǐ
昭雪;洗清。 唐 权德舆 《世祖封不义侯议》:“﹝时君﹞则当録念功用,昭洗瑕秽。” 宋 苏辙 《代李谏议谢二府启》:“不竢辩明,坐获昭洗,枯根再生於时雨,败舟获济於惊澜。”《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虽如 吕公著 …… 王古 辈,尚未沾昭洗之泽,其他可不言而知也。”
词语解释:略洗  拼音:lüè xǐ
稍加砍除。 唐 王贞白 《洗竹》诗:“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词语解释:下洗  拼音:xià xǐ
气流相对于机翼运动方向的向下偏转
词语解释:设洗  拼音:shè xǐ
设置盥洗器皿。施行于古代举行冠、婚、饮、射等典礼时。《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郑玄 注:“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新唐书·礼乐志二》:“壶尊二於座左,设洗於终献洗东南,北向。”《宋史·乐志七》:“皇帝盥洗,《正安》:灵承上帝,厉意专精。设洗于阼,罍水以清。盥以致洁,感通神明。无远弗届,其饗兹诚。”
词语解释:盥洗  拼音:guàn xǐ
(1).洗手洗爵。古代仪礼形式之一,用水使手及酒器洁净,以示恭敬。《仪礼·乡射礼》:“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 郑玄 注:“盥手又洗爵,致洁敬也。”《后汉书·章帝纪》:“予一人空虚多疚,纂承尊明,盥洗享荐,慙愧祗慄。” 唐 牛僧孺 《相国崔群家庙碑》:“先是,丞相 清河公 諏日卜牲致斋,盥洗朝服,立于阼阶之东。”《金史·乐志下》:“皇帝盥洗,宫县无射宫《昌寧之曲》:‘惟水之功,洁浄精微,洗爵奠斝,于德有辉。’”
(2).洗手器皿“盥”及承水器皿“洗”的并称。《金史·礼志一》:“又设皇帝洗二於卯陛下,道北,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匜在东,巾在西。”《金史·乐志上》:“ 大定 十二年制,祫禘时享有司摄事,初献盥洗,奏无射宫《肃寧之曲》。”《元史·礼乐志一》:“礼直宫先引执事者各就位,次引告官诣盥洗、爵洗位,北向立。”
(3).洗手洗面;洗涤。《后汉书·独行传·李业》:“及闻 述 诛,皆盥洗更视曰:‘世适平,目即清。’”《隋书·南蛮传·赤土》:“﹝王﹞先遣人送金盘,贮香花并镜镊,金合二枚,贮香油,金瓶八枚,贮香水,白叠布四条,以拟供使者盥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凡有饌食,必先盥洗,残宿不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叫老妈子燉了热水出来,让 子明 盥洗。”
词语解释:濯洗  拼音:zhuó xǐ
洗涤;洗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幽野,於是丹虵自水濯洗,入於梓宫,其浴处有遗髮焉。”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阴阳算术》:“ 江 西一术者,其言极神。前日来,尝扣之。云此人不出今年必再来,尚可濯洗一番,然自此以往,凶不可言矣。”《〈李瑛诗选〉自序》:“又曾在 滇 南边境,用 红河 水濯洗我积满硝烟尘土的绑腿和背囊。”
词语解释:拆洗  拼音:chāi xǐ
拆开洗干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前者为小姑拆洗白綾衫,乃失手误浸粥盆中。”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三:“给,这是 耿良 的被子,该拆洗了,给他拆洗拆洗吧!”亦以喻整顿。《朱子语类》卷八四:“礼乐废坏二千餘年……须有一箇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
词语解释:血洗  拼音:xuè xǐ
语出 唐 杜甫 《悲陈陶》诗:“羣胡归来血洗箭,仍唱夷歌饮都市。”后以“血洗”形容残酷屠杀。 徐兴业 《金瓯缺》第二章:“﹝ 刘延庆 ﹞和 童贯 一起到 江 南镇压 方腊 起义,血洗 两浙 地区。”
词语解释:清洗  拼音:qīng xǐ
(1).洗干净。如:衣服要经常地清洗。
(2).比喻清除。 毛泽东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整党时,首先将‘第四部分人’清洗出去。”
词语解释:受洗  拼音:shòu xǐ
基督教徒接受洗礼。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沉从文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一章:“她还在信尾上签了自己受洗时的教名。”
词语解释:澡洗  拼音:zǎo xǐ
沐浴;盥洗。《山海经·西山经》“ 华山 之首曰 钱来之山 ,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 晋 郭璞 注:“澡洗可以石磢体去垢圿。”《北史·真腊传》:“以右手为浄,左手为秽,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 元 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所泊之家,有女育子,备知其事,且次日即抱婴儿同往河内澡洗。”
词语解释:刷洗  拼音:shuā xǐ
(1).洗拭;刷新。 宋 蔡襄 《亲祀南郊》诗:“废滞振拔,垢瑕刷洗。”《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马凴他怎样的摸索,风丝儿不动!他便每日亲自看着,刷洗喂养起来。”
(2).搜刮。《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为近奉 方天定 令旨,行下各县,要刷洗村坊,着科歛白粮五万石。”
词语解释:洗洗  拼音:xǐ xǐ
寒栗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微》:“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词语解释:澄洗  拼音:chéng xǐ
清洗。《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词语解释:沾洗  拼音:zhān xǐ
沾湿洗涤。 唐 杜甫 《村雨》诗:“松菊新霑洗,茅斋慰远游。”
词语解释:忏洗  拼音:chàn xǐ
佛教语。谓清心悔罪。 唐 符载 《梵阁寺常準上人精院记》:“因于懺洗,尝与一二善友跳身此来。”
词语解释:拜洗  拼音:bài xǐ
古代的一种礼仪。谓主人为宾客洗爵时,宾客于西阶上北面而拜,表示感谢。《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孔颖达 疏:“拜洗者,谓主人拜至讫,洗爵而升,宾於西阶上北面而拜,拜主人洗也。”
词语解释:销洗  拼音:xiāo xǐ
洗除。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战血时销洗,剑霜夜清刮。”
词语解释:浇洗  拼音:jiāo xǐ
冲洗。 王统照 《这时代》诗:“这时代,火与血浇洗着城市与乡村的尸骸。”
词语解释:梅洗  拼音:méi xǐ
方言。指整治金属器皿。《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这是俺家祖辈久惯的营生,梅洗梅洗,把那旧的整治新了,拿着哄人,胡乱骗饭喫,还要在前门外寻点铺儿,开个小乌银铺。”
词语解释:漂洗  拼音:piǎo xǐ
冲没。 清 李渔 《蜃中楼·试术》:“洪水骤发,漂洗居民六十万,淹没禾苗八百里。”
用水冲洗。如:漂洗衣裳。
词语解释:沃洗  拼音:wò xǐ
洗涤;沃盥。《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坐取爵,沃洗者西北面。”《宋史·礼志十七》:“宾主以下各就席坐讫。酒再行,次沃洗。” 清 钱谦益 《方太夫人郑氏八十寿序》:“称觴沃洗,卒事而退。”
词语解释:铜洗  拼音:tóng xǐ
铜制的盥洗器。 宋 陆游 《午睡起逍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诗:“毫甌羞茗荈,铜洗依盥濯。”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小孤庙》:“见案上古铜洗甚奇,有款识。”
词语解释:北洗  拼音:běi xǐ
古代设在北堂供洗爵用的器皿。《仪礼·士昏礼》:“舅姑共饗妇以一献之礼,舅洗于南洗,姑洗于北洗,奠酬。” 郑玄 注:“北洗在北堂。” 贾公彦 疏:“洗者,洗爵。”
词语解释:双鱼洗  拼音:shuāng yú xǐ
镌刻有双鱼形象的洗手器。 宋 张元干 《夜游宫》词:“半吐寒梅未拆,双鱼洗,冰澌初结。” 杨慎 注:“双鱼洗,盥手之器。”
词语解释:原洗  拼音:yuán xǐ
赦免洗雪。《旧唐书·韦嗣立传》:“自 垂拱 已来,大辟罪已下,常赦所不原者,罪无轻重,一皆原洗,被以昭苏。”《新唐书·卢简辞传》:“按 干 坐党 鱼朝恩 诛,貲田皆没, 大历 后数十年,比有赦令,无原洗之言, 煟 安得冒论?”
词语解释:出洗  拼音:chū xǐ
犹言出挑。《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 晁夫人 房内从小使大的一个丫头,叫做 春鶯 ,到了十六岁,出洗了一个像模样的女子。”
词语解释:腆洗  拼音:tiǎn xǐ
谓设膳涤器,以奉长者。语出《书·酒诰》:“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 清 钱谦益 《定海范氏双节序》:“当 朱 之归于 范 也,上奉皇舅之腆洗,下庀两世之膏火,衣食百须,咸取给十指。”
词语解释:冲洗  拼音:chōng xǐ
用水冲,去掉附着的东西。例如:冲洗瓶子。
把已经曝光的胶片,进行显影、定影等的总称。例如:冲洗胶片。
词语解释:镜洗  拼音:jìng xǐ
形容十分洁净。 唐 李华 《含元殿赋》:“自中徂外,镜洗川澄。”
词语解释:领洗  拼音:lǐng xǐ
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谓领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入其教者,无论男女必要领洗,如僧家受戒。领洗之后,奉其本师之诫,至死不变。”
词语解释:删洗  拼音:shān xǐ
删除冗繁使之洗练。 宋 孔平仲 《使纸甚费》诗:“往往已缄封,时时又删洗。”
词语解释:陶洗  拼音:táo xǐ
革除;涤除。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评汇七》:“惟 杜老 有勘酌,此等语不肯轻下,然如‘何日霑微禄,归山买薄田’等,亦未能陶洗浄尽,为有识者所微窥云。”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陈正字 陶洗 六朝 铅华都尽,托寄 大阮 ,微加断裁,而天韵不及,律体时时入古,亦是矫枉之过。”
词语解释:马洗  拼音:mǎ xǐ
马前引导的人。《六韬·将威》:“赏及牛竖、马洗、廏养之徒。”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洗马》:“洗马者,马前引导之人也,亦有称马洗者。”
词语解释:干洗  拼音:gān xǐ
不用水而用其他溶剂去掉衣服上污垢的一种方法。
词语解释:擦洗  拼音:cā xǐ
用巾、布等摩搓洗抹。《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把公子那块砚臺寻出来擦洗乾浄,严密收藏。”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人比山更高》:“刚走进村,我看见牛车、小车、犁耙啥的摆了一大片,许多人在那里擦洗的擦洗,修补的修补。”
词语解释:搓洗  拼音:cuō xǐ
把衣物等放在水里,用两手反复搓揉,去掉上面的污垢
词语解释:换洗  拼音:huàn xǐ
换上新的,洗涤旧的;指替换。例如:带了两件换洗衣服匆匆离家了。
词语解释:浆洗  拼音:jiāng xǐ
洗净并浆挺衣物。《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杜少卿 进去和娘子説,替 郭孝子 浆洗衣服。”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 丁约翰 走出来,穿着浆洗得有棱有角的白衫。”
词语解释:浴洗  拼音:yù xǐ
洗澡。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夫人之前,二泉涌出,一冷一煖,遂以浴洗。”
词语解释:沽洗  拼音:gū xǐ
(1).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唐叔 以大路、 密须 之鼓、闕巩、沽洗, 怀 姓九宗,职官五正。” 杜预 注:“沽洗,鐘名。”
(2).十二律之一。《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 张守节 正义引 汉 班固 《白虎通》:“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按,今本《白虎通·五行》“沽”作“姑”。参见“ 姑洗 ”。
词语解释:姑洗  拼音:gū xǐ
(1).十二律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参见“ 十二律 ”。
(2).指农历三月。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 唐 杜审 言《南海乱石山作》诗:“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
(3).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大吕” 唐 孔颖达 疏:“ 周 铸无射, 鲁 铸林鐘,皆以律名名鐘。知此大吕、姑洗,皆鐘名也。其声与此律相应,故以律名焉。”
词语解释: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词语解释:撩洗  拼音:liáo xǐ
谓疏浚江湖。《元史·河渠志二》:“ 浙 西诸山之水受之 太湖 ,下为 吴松江 ,东匯 淀山湖 以入海,而潮汐来往,逆涌浊沙,上湮河口,是以 宋 时设置撩洗军人,专掌修治。”
词语解释:灌洗  拼音:guàn xǐ
冲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氾胜之书》曰:‘种桑法: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渍之,以水灌洗,取子,阴乾。’”
词语解释:漱洗  拼音:shù xǐ
漱口洗脸。 冰心 《我的学生》:“我在外间屋里,一面漱洗,一面在充满阳光的屋子里,四周审视。”
词语解释:家贫如洗  拼音:jiā pín rú xǐ
家里穷得一无所有。形容家贫之极。《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多感娘子厚意,屡相宽慰。只是家贫如洗,衣食无聊。纵然巴得日后亨通,难救目前愁困,如之奈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后 罗生 家贫如洗,竟以瘵终。”如:以前他家贫如洗,现在生活正逐渐改善。
词语解释:挤洗  拼音:jǐ xǐ
挤压洗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受咬后,立至溪河,将伤处挤洗血尽。”
词语解释:施洗  拼音:shī xǐ
以宗教仪式施行洗礼
词语解释:沾洗  拼音:zhān xǐ
同“霑洗”。
沾湿洗涤。
词语解释:圣洗  拼音:shèng xǐ
即洗礼。基督教认为是 耶稣 认定的圣事之一,因称。参见“ 洗礼 ”。
词语解释:洗礼  拼音:xǐ lǐ
(1).基督教的入教仪式。主礼者口诵经文,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将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并赋予“恩宠”和“印号”,使其成为教徒。《人民日报》1981.3.6:“﹝ 傅连暲 ﹞还在襁褓之中,就由父母抱着接受洗礼,成了基督教徒。”
(2).比喻教育和熏陶。 沉从文 《主妇集·大小阮》:“我是个受科学洗礼的人,不相信瞎子知道我的事情。” 臧克家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时,我是一个中学生,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开始接触新文艺,对 鲁迅 先生很崇敬。”
(3).比喻锻炼和考验。 柯岩 《奇异的书简·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这些八九岁就参加了革命的孩子曾受过解放战争和土改风暴的战斗洗礼。” 王群生 《奇妙的旅程》:“她在 朝鲜 战地经历过炮火洗礼。”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在那光秃秃的褐红色的山坡上,哪一寸土地,哪一块石头,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
词语解释:浸洗  拼音:jìn xǐ
浸入清洗液清除金属表面污垢
放在水里洗;在清水里搅动或把清水倒在上面洗(如用肥皂洗)
词语解释:沐洗  拼音:mù xǐ
(1).洗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又有 温水 ,冬夏常热,其源可燖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
(2).休沐,休假。《汉书·吴王刘濞传》:“ 楚元王 子、 淮南 三王或不沐洗十餘年,怨入骨髓,欲壹有所出久矣。” 颜师古 注:“言心有所怀,志不在洗沐也。”
词语解释:笔洗  拼音:bǐ xǐ
用陶瓷、石头等制成的洗涮笔的器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卖花者 顾 媪,持一旧磁器求售,似笔洗而畧浅。”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笔洗说他分明是盛水的,怎么吃得惯臭辣的雪茄灰。”《花城》1980年第7期:“ 傅抱石 用一只很大的陶器笔洗盛着从瓦缝里滴下的雨。”
词语解释:烫洗  拼音:tàng xǐ
用开水或蒸汽烫(如在屠场中为了煺动物的毛或羽,或为了蔬菜水果的去皮,或为了制止酶的作用或细菌的生长)例如:烫洗碟子。
将…浸入沸腾的液体或化学药品中
词语解释:筛洗  拼音:shāi xǐ
筛选清洗。例如:筛洗原煤。
词语解释:囊空如洗  拼音:náng kōng rú xǐ
口袋空无分文,象洗过一样。形容异常贫困。《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讲到钱呢,还是囊空如洗,一天停了差使,便一天停了饭碗。”
词语解释:囊匣如洗  拼音:náng xiá rú xǐ
犹囊空如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道:‘小人投人不着,囊匣如洗,无面目还乡。’”
词语解释:耐洗  拼音:nài xǐ
洗后组织和颜色不易发生改变的特性。例如:耐洗的衣服。
词语解释:吐哺辍洗  拼音:tǔ bǔ chuò xǐ
《韩诗外传》卷三载, 周公 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 郦食其 求见 刘邦 , 刘邦 方踞床洗足。 郦生 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於是 刘邦 起而谢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輟洗”为礼贤下士之典实。《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会 高欢 东出, 元忠 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奉迎, 欢 闻其酒客,未即见之。 元忠 ……谓门者曰:‘本言公招延俊杰,今闻国士到门,不吐哺輟洗,其人可知,还吾刺,勿通也!’” 胡三省 注:“以 周公 、 汉祖 之事责 欢 也。”参见“ 吐哺握髮 ”。
词语解释:吐哺握发  拼音:tǔ bǔ wò fà
《韩诗外传》卷三:“ 成王 封 伯禽 於 鲁 , 周公 诫之曰:‘往矣,子无以 鲁国 骄士。吾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髪,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髪”。后遂以“吐哺握髪”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圣,以贵下贱,吐哺握髮,惧於失人。”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虽然做不得吐哺握髮下名流,也是喒的风云凑。”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巍巍宰辅呵吐哺握发,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亦作“ 吐哺捉髮 ”。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復上书》:“今虽不能如 周公 吐哺捉髮,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词语解释:劆洗  拼音:lián xǐ
医科治疗眼疾的小手术。以针锋微刺或以灯心草轻刮,再用药水冲洗。《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暴赤生翳歌》:“赤肿热泪羞明痒,最宜劆洗出血良。”《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风牵睑出歌》:“胃经积热肝风盛,劆洗去瘀病可痊。”
词语解释:劫洗  拼音:jié xǐ
洗劫
词语解释:剿洗  拼音:jiǎo xǐ
剿灭净尽。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我们若不依他的,他就加以违旨的罪,兴兵剿洗,比草芥也比不上。”
词语解释:一贫如洗  拼音:yī pín rú xǐ
穷得一无所有。形容贫困之极。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 楚州 居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老身一贫如洗,谁敢贷一金者。”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六:“叔父自从丢了官,落得一贫如洗,他心灰意冷,无意再入政界。”
词语解释:燂洗  拼音:qián xǐ
清洗。 清 林则徐 《请改大鹏营营制折》:“岁需弁兵口粮、燂洗以及修费等项,约需银一千四百餘两。”《清史稿·兵志六》:“ 乾隆 十六年,令 三江口 战船按季燂洗。”
词语解释:墨洗  拼音:mò xǐ
洗毛笔时用以盛水的器具。 许地山 《东野先生》一:“桌上底笔筒、花插、水壶、墨洗,没有一样不是奶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