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9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洋洋白洋出洋马剑洋零丁洋三大洋漭洋洋峨峨洋洋
汪洋乐洋洋远洋飘洋五大洋钢洋留洋沕洋
望洋五洋放洋软洋洋鲲洋鹰洋瀇洋昌洋
大洋西洋渔洋内洋银洋鎗洋开洋悠悠洋洋
茫洋南洋芒洋北洋杖洋懒洋洋枪洋彷洋
锵洋浩洋印度洋北冰洋闹洋洋洸洋施洋方洋
东洋潢洋金洋通洋仿洋小洋意气洋洋暖洋洋
太平洋重洋走洋近洋黑水洋一泻汪洋得意洋洋响洋
滂洋喜洋洋人洋遮洋黑洋毫洋本洋站人洋
海洋交洋角洋光洋龙洋济济洋洋沸洋洋喜气洋洋

词语解释:洋洋  拼音:yáng yáng
同“ 养养 ”。
(1).盛大貌。《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毛 传:“洋洋,盛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魏文 之才,洋洋清綺,旧谈抑之,谓去 植 千里。” 宋 苏轼 《卓锡泉铭》:“ 辩 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煑濯溉,饮及牛羊。” 王闿运 《丁锐义传》:“ 鋭义 曰:‘ 古隆贤 自奋而来,再败於我,既愳且耻,故出不得已之计,招聚残贼,洋洋而来,以外示有餘,非有谋也。’”
(2).广远无涯貌。《诗·大雅·大明》:“牧野洋洋。” 毛 传:“洋洋,广也。”《楚辞·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王逸 注:“洋洋,无涯貌也。”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铭》:“迤邐而南,移节迁旂, 岭海 洋洋。”
(3).众多貌。《诗·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毛 传:“洋洋,众多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车,传之后世,洋洋有餘。”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陆璣 ﹞每於樽俎间,走笔为诗文,洋洋数千言。”《花城》1981年第2期:“譬如桌子,暂时一个房间里还只有一张。如果有一个人先占据下来……给远方的女朋友写上一封洋洋万言的情书,那么,同室里的另外三个人,就只好各寻方便了。”
(4).美善。《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 孔 传:“洋洋,美善。”《汉书·韦贤传》:“洋洋 仲尼 ,视我遗烈。” 明 方孝孺 《癸酉岁京府徵考试继奉蜀王殿下命述事》诗:“封内数十州,德声蔼洋洋。”
(5).充满貌。《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孔颖达 疏:“洋洋,谓道德充满之貌。”《花城》1981年第4期:“眼角眉梢,一动一静,灵秀之气洋洋欲溢。”
(6).形容声音响亮。《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衣冠济济,鐘磬洋洋。”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囊琴未发絃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时他洋洋大声的说。”
(7).舒缓貌;迟缓貌。《孟子·万章上》:“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赵岐 注:“洋洋,舒缓摇尾之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又得亲炙一番,心中愈加疑惑。挑了油担子,洋洋的去。”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司閽者唤 林 入,见其行装暗淡,疑为抽丰之客,洋洋摇首。”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我合上书,又洋洋的走了出去,出门来一天星斗,我长吁一口气。”
(8).自得貌;喜乐貌。《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洋洋丞相,势譎师旅。” 章樵 注:“洋洋,得意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已知 陈定 官司问结,放胆大了,喜气洋洋。”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气象一新,其乐洋洋。”
(9).感动貌。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閎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
(10).无所归貌。《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王逸 注:“洋洋,无所归貌也。”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烘虱》:“大者洋洋迷所适,奔走未停身已堕。”
同“ 养养 ”。 忧思貌。《礼记·中庸》:“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郑玄 注:“洋洋,人想思其傍僾之貌。”《尔雅·释训》:“悠悠、洋洋,思也。” 郭璞 注:“皆忧思。” 邢昺 疏:“《诗·邶风·二子乘舟》云:‘中心养养。’此皆想念忧思也。洋、养音义同。”
词语解释:汪洋  拼音:wāng yáng
(1).宽广无际。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 王逸 注:“瞻望大川,广无极也。”《元史·河渠志一》:“ 海子 ,一名 积水潭 ,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匯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清 胡介 《吴梅村被征入都》诗之三:“一尊雨雪坐冥濛,人在汪洋千顷中。”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一:“夏秋之交,河水正旺,河身一下宽到十多里,汪洋巨浸,无边无际。”
(2).形容恩情深厚。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圣恩汪洋,更一赦,或许归农,则带月之锄,可以对秉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厚圣主恩,覆载荷汪洋。” 朱自清 《赠圣陶》诗:“君居停我情汪洋,更有贤妇罗酒浆。”
(3).谓气度恢弘豁达。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重光诗》:“风神洒落,容止汪洋。”《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此皆是我平日心胸褊窄,故外侮得至。若神仙汪洋度量,无所不容,安得有此!”
(4).谓文章义理深广,气势浑厚雄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 包恢 ﹞平生为人作丰碑巨刻,每下笔輒汪洋放肆,根据义理,娓娓不穷。” 明 宋濂 《诸子辩》:“《庄子》十卷……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上下星辰而莫测。”
(5).指广阔无边的海。川剧《柳荫记》第四场:“ 梁兄 性情太直戆,枉自我千言万语打比方;本待不把实言讲,一片心事付汪洋。” 李瑛 《秋场上》诗:“万支歌儿顺路淌呵,好像洪汛汇汪洋。”
词语解释:望洋  拼音:wàng yáng
(1).见“ 望羊 ”。
(2).见“ 望洋而嘆 ”。
词语解释:望羊  拼音:wàng yáng
(1).亦作“ 望洋 ”、“ 望佯 ”、“ 望阳 ”。仰视貌;远视貌。《晏子春秋·谏上六》:“ 杜扃 望羊待于朝。”《庄子·秋水》:“ 河伯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 若 而嘆。” 陆德明 释文作“盳洋”,引 崔譔 曰:“犹望羊,仰视貌。”《孔子家语·辩乐》:“近黮而黑,頎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 王肃 注:“望羊,远视也。”《释名·释姿容》:“望羊。羊,阳也。言阳气在上,望之然也。” 毕沅 疏证:“望羊,本皆作‘望佯’,非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异表…… 武王 望羊,是谓摄扬,盱目陈兵,天下富昌。”按,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作“ 武王 望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郎中 长孺子 视望阳,目为‘呷醋汉’。”
(2).犹仿佯。参见“ 望游 ”。
词语解释:望洋而叹  拼音:wàng yáng ér tàn
亦作“ 望洋而叹 ”。 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语本《庄子·秋水》:秋水涨时河两岸间不辨牛马。 河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此。乃顺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 河伯 “望洋向 若 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明 唐顺之 《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嘆,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予视 杨用脩 、 顾亭林 、 阎百诗 、 毛西河 、 朱竹垞 五先生之渊博,望洋而叹。”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解詁不明,数典弗暇,太古之籍,一隙难窥,如寳不明,望洋而叹,良足菲薄,盖有由来。”亦省作“ 望洋 ”。 元 吴莱 《次定海侯涛山》诗:“寄言 漆园叟 ,此去真望洋。” 明 赵明镳 《答周五溪书》:“纍纍千餘言,恐后学不得其旨,徒深望洋,奈何?”
见“ 望洋而嘆 ”。
词语解释:大洋  拼音:dà yáng
(1).指海洋。《水浒传》第一一六回:“不期风水不顺,打出大洋里去了。” 朱自清 《〈燕知草〉序》:“难怪乎 平伯 会在大洋里想着,会在睡梦里惦着。”
(2).银元的俗称。 刘半农 《拟拟曲一》:“老哥你想:一块大洋要换二十多吊。” 老舍 《骆驼祥子》三:“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也不能,绝不能,只值三十五块大洋!”
(3).“小洋”的对称。在旧 中国 ,指同银元保持十进的货币计算单位。银元一元等于大洋十角,大洋一角等于大洋十分。起初银元一元兑换银角十角,银角贬值后,银元一元通常可兑换十一、二角。此后银角就称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丁玲 《奔》:“五个钟头要花上六角大洋,合钱就是两千了。”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
词语解释:茫洋  拼音:máng yáng
大水貌。亦指辽阔无际的水域。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有如业骑之人,操楫而涉汒洋,纵出全力,亦当不达彼岸也。”
词语解释:锵洋  拼音:qiāng yáng
亦作“ 鏘羊 ”。
(1).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 刘良 注:“鏘洋,德音也。”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
(2).金玉碰击发声。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
(3).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 唐 薛元超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
(4).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
(5).广大、盛多貌。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今吾皇播声教以鏘洋,濬恩波而浩汗。”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槧之伦,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词语解释:东洋  拼音:dōng yáng
(1).泛指我国东方的大海。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虽然大海号东洋,休谦让。”《红楼梦》第五一回:“寂寞脂痕积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2).指 亚洲 东部国家。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不过 中国 从前不能为东洋之冠冕,暂为失色,良可慨矣。”
(3).特指 日本国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戴学士》:“公善天文算法,与 南怀仁 詰论, 怀仁 为之屈,心甚忮刻,因诬公通 东洋 。” 茅盾 《林家铺子》一:“正也是为了这 东洋 货问题,她在学校里给人家笑骂,她回家来没好气。”《抗日歌谣·小钢炮》:“小钢炮,三尺三,来自 东洋 打 东洋 。”
词语解释:太平洋  拼音:tài píng yáng
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岛屿最多的洋。在 亚洲 、 澳洲 、 南极洲 和南、北 美洲 之间。
词语解释:滂洋  拼音:pāng yáng
众多而广大。《汉书·礼乐志》:“神嘉虞,申贰觴。福滂洋,迈延长。” 颜师古 注:“滂洋,饶广也。” 唐 沉亚之 《祈雨文祠汉武帝》:“雍熙滂洋,甘露麒麟。人荷其泽,亦仰如春。” 宋 苏辙 《送提刑孙颀少卿移湖北转运》诗:“归斾正滂洋,行輈岂容缓。”
词语解释:海洋  拼音:hǎi yáng
海和洋的统称。《元史·食货志五》:“里河则与 两淮 邻接,海洋则与 辽东 相通。”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奉命以来经歷海洋,跋履行阵,老卒退校,亦徧咨访。” 清 刘大櫆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人民文学》1987年第10期:“我……唯有思念穿越所有的山峰、陆地和海洋。”
词语解释:白洋  拼音:bái yáng
银元的俗称。也称光洋。 史超 《风雪大别山》:“更使我们奇怪的是石桌上还放着一块白洋。” 郭天民 《从乌江到泸沽》:“但大行李、五六十匹满驮白洋的马驮子都还拥挤在崖下。” 左齐 《唤醒了的山城》:“地主家的长工常在夜晚偷偷地跑来,告诉我们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和地主的白洋、布匹、粮食等埋藏、寄存的地方。”
词语解释:乐洋洋  拼音:lè yáng yáng
欢乐的样子。 郭沫若 《歌颂中朝友谊·游三日浦》诗之三:“释鱼入 浦 水,其逝乐洋洋。”
词语解释:五洋  拼音:wǔ yáng
见“ 五大洋 ”。
词语解释:五大洋  拼音:wǔ dà yáng
全球水域的总称。旧分地球表面水域为五大区,称为五大洋。即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和 南冰洋 。 南冰洋 实为冰盖的大陆,今称 南极洲 。简称“五洋”。亦以泛指海洋。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
词语解释:西洋  拼音:xī yáng
(1). 南宋 始将今 南海 以西海洋及沿海各地称为“西洋”。 明 永乐 至 宣德 郑和 七次(一说八次)率领船队远航 南海 ,通称下西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回:“西洋道路遥远,崎嶇险峻,南朝的人马寸步难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惟 明 则太监 郑和 ,骋兵舶于西洋。” 向达 《论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郑和 下西洋,前后七次,历二十八年,足迹遍于 南洋群岛 ,势力远至 非洲 东部,声威所被,遂成为一般民间传说的中心。”
(2).指 欧 美 各国。 清 薛福成 《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抑或俟武备日精,邦交日固,竟仿西洋限制之法。” 巴金 《秋》十一:“她喜欢读 唐 人的诗和西洋小说的译本。”
词语解释:南洋  拼音:nán yáng
(1). 清 末至 民国 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 山东 以南的 江苏 、 浙江 、 福建 及 广东 各省为 南洋 ; 江苏 以北的 山东 、 河北 、 辽宁 各省为 北洋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 南洋 起 厦门 ,包 汕头 臺湾 潮阳 甲子门 四澳 虎门 老万山 七洲洋 直抵 雷环 为一截。”
(2). 亚洲 东南部国家和地区。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强敌,越国鄙远而来。今而 南洋 各岛,悉为佔据。则边鄙已同接壤,郊坰无异户庭也。” 茅盾 《过封锁线》:“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 南洋 华侨。”
词语解释:浩洋  拼音:hào yáng
(1).水流广阔洪大貌。《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大 江 浩洋,曲 江 有涛,竟以隘狭也。”《隋书·天文志中》:“臣下从横,大水浩洋。”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
(2).泛指广大无际。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浩洋无穷,不可论諭;潢然大同,无终无始。”
词语解释:潢洋  拼音:huáng yáng
(1).宽阔貌;广大貌。《楚辞·九辩》:“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王逸 注:“潢洋,犹浩荡。不著人貌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民不畏威》:“正言若反,明而若昏,辽远潢洋,莫之能闻。”
(2).水深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赴 阳侯 之潢洋兮,下石瀨而登洲。” 洪兴祖 补注:“水深貌。”
词语解释:重洋  拼音:chóng yáng
(1).指远洋。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游数万里,重洋之外,而华员雅集至三十餘人之多,亦盛事也。”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奇怪的是你要看 中国 的古代绘画,你得远涉重洋,跑到外国去。”
(2).犹海洋。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公至,则亲歷重洋,观阨塞,建臺守,排铁索。” 郭沫若 《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诗:“像静穆的崇山峻岭,像浩渺无际的重洋。”
词语解释:喜洋洋  拼音:xǐ yáng yáng
语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后以“喜洋洋”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亦作“ 喜气洋洋 ”。《水浒传》第十三回:“ 杨志 喜气洋洋,下了马,便向厅前来拜谢恩相。”《再生缘》第十八回:“喜洋洋,天威咫尺覲明君。”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外面吹着笙箫,喜气洋洋。”《诗刊》1978年第5期:“多令人兴奋!谁也该举杯斟满美酒,大伙喜洋洋,一饮而尽。”
词语解释:交洋  拼音:jiāo yáng
古海湾名。今 北部湾 。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航海外夷》:“ 三佛齐 者,诸国海道往来之要衝也。 三佛齐 之来也,正北行舟,歷上、下 竺 与 交洋 ,乃至 中国 之境。”
词语解释:出洋  拼音:chū yáng
泛指到外国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及至出洋,乘风挂帆,飘然长往矣。”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出洋以来,所见各口礮臺,不下十餘处。” 邹韬奋 《经历》四七:“他进了这个学校,由中学而大学,由大学而出洋。”
词语解释:远洋  拼音:yuǎn yáng
距离大陆远的海洋。如:远洋航行。
词语解释:放洋  拼音:fàng yáng
(1).谓船只离开港口经远洋航行至国外。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广州 自小海至 溽州 七百里……商船去时至 溽州 少需以诀,然后解去,谓之放洋。” 孙中山 《中国内乱之原因》:“﹝ 陈廉伯 ﹞所领的护照,是预备第二批军火到的时候才用的,后来果然有第二批军火由 欧洲 放洋。”
(2).指乘船出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大观 末,( 任宗尧 )从尚书 王寧 、中书舍人 张邦昌 使 高丽 ,为上节人,至 四明 则放洋而去。不十日, 四明 忽传副使舶坏,众为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 元丰 初, 安燾 厚卿 、 陈睦 和叔 二学士,奉使三 韩 ……放洋之二日,风势甚恶,海涛忽大汹涌,前后舟相失。”
(3).旧时指出使外国或到外国留学。 巴金 《沉落》:“你知道 云先 今天放洋么? 云先 平日很用功,所以有这个报酬。”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当他出国放洋之日,送他一部《孽海花》。”
词语解释:渔洋  拼音:yú yáng
清 诗人 王士禛 别号“渔洋山人”。省称“渔洋”。 清 董元度 《夜雨读朱太史次筠李上舍蟠木联句见示诗慨然感赋得六十四句》:“ 渔洋 曾有言,成句吾能读。” 清 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一:“盖 渔洋 论诗,以格调撑架为主。”
词语解释:芒洋  拼音:máng yáng
亦作“ 茫洋 ”。亦作“ 芒羊 ”。
(1).遨游驰骋、行动自如貌。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圣人无常心》:“当此之时,溷沉太虚,霑溺至和,民忘心意,芒洋浮游,失其所恶,而获其所求。” 唐 韩愈 《杂说》之一:“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 唐 刘禹锡 《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王公神道碑》:“今夫以文学芒洋当世者,谁如 华卿 ,庸自弃邪?”
(2).辽阔无边貌。 唐 柳宗元 《与吕道州论〈非国语〉书》:“其言本儒术,则迂迴茫洋,而不知其适。” 明 高启 《槎轩记》:“或乘洪涛,东入於海,茫洋浩汗,莫得知其所极。” 清 方苞 《与吕宗华书》:“是书卷帙既多……有或致之,观之不能徧也;有或徧之,茫洋而未知所择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顾浊流茫洋,并健者亦以沦没,膴膴华土,凄如荒原。”
(3).迷芒貌。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 永州 多火灾,五年之间,四为天火所迫……一遇火恐,累日茫洋,不能出言,又安能尽意於笔砚?” 宋 欧阳修 《乞外任第一表》:“惟两目之旧昏,自去秋而渐剧,精明晻蔼,瞻视茫洋。” 宋 陆游 《腊月十九日午睡觉复酣卧至晚戏作》诗:“枕痕着面眼芒羊,欲起元无抵死忙。”
词语解释:印度洋  拼音:yìn dù yáng
地球上四大洋之一。位于 亚洲 、 南极洲 、 非洲 与 澳洲 之间,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大部在南半球。平均深度3897米。是世界各大洋中最早的海运中心。
词语解释:金洋  拼音:jīn yáng
金币。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近来外国人的金洋更加低落,洋米的价钱愈好便宜。”
词语解释:走洋  拼音:zǒu yáng
指航行外洋。
词语解释:人洋  拼音:rén yáng
英国 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因其上铸有人像,故名。《人民日报》1955.2.22:“但跟着就流入了外国铸造的银元,包括 美国 的美洋, 英国 的人洋(或杖洋), 日本 的龙洋, 墨西哥 的鹰洋。”
词语解释:角洋  拼音:jiǎo yáng
旧时通用的以角为单位的小银币。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赢了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迭。”
词语解释:马剑洋  拼音:mǎ jiàn yáng
荷兰 银元。铸于十七、十八世纪, 清 乾隆 年间流入 中国 。因币面图案是一骑马持剑的人像,故名。
词语解释:飘洋  拼音:piāo yáng
出洋远行,同“漂洋”
词语解释:软洋洋  拼音:ruǎn yáng yáng
犹软绵绵。 茅盾 《子夜》八:“看见 冯云卿 软洋洋地陪笑,姨太太就又冷笑一声。” 叶紫 《火》二:“‘要谷子没有,要性命我可以同你们去!’他没有办法,又对我软洋洋地说了一些好话。”
词语解释:内洋  拼音:nèi yáng
内海。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东要抚》:“ 香港 为商船驶进内洋必由之路。”
词语解释:北洋  拼音:běi yáng
(1).指 渤海 、 黄海 区域。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今自 二浙 至 登州 与 密州 ,皆由 北洋 ,水极险恶。”
(2). 清 末指 奉天 (今 辽宁省 )、 直隶 (今 河北省 )、 山东 沿海地区。设北洋大臣,由 直隶 总督兼任,统管洋务、海关等事。
词语解释:北冰洋  拼音:běi bīng yáng
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的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 亚洲 、 欧洲 和 北美洲 的北岸之间,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经 白令海峡 通 太平洋 ,以 威维亚·汤姆孙海岭 与 大西洋 分界。平均深度1200余米。航行季节只限于夏季,并须由破冰船导航。
词语解释:通洋  拼音:tōng yáng
与海外往来。 清 慕天颜 《请开海禁疏》:“然而议此者,必谓海氛未靖,方事勦除。若一通洋,势多扞格。”
词语解释:近洋  拼音:jìn yáng
距离大陆较近的海洋。例如:近洋捕渔作业。
词语解释:遮洋  拼音:zhē yáng
(1).遮阳。遮蔽阳光。《水浒传》第八十回:“两边亦立弩楼,仍设遮洋笆片。”
(2).遮蔽阳光的用具。《水浒传》第七九回:“舰航遮洋尽倒,艨艟柁櫓皆休。”
词语解释:光洋  拼音:guāng yáng
方言。银圆。 徐特立 《致张敬尧的公开信》:“ 张伯济 率队往捕,其族孙正钓于塘,舍之而捕 刘金一 ,以刑胁赎,卒出光洋六百元,始行释行。” 丁玲 《奔》:“我身上会比你多吗?还不是那一点阎王债,一块光洋和四张毛票。”
词语解释:零丁洋  拼音:líng dīng yáng
南海 零丁山 下海面名。在 广东省 中山市 南 珠江口 外。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 皇恐滩 头説皇恐, 零丁洋 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词语解释:五大洋  拼音:wǔ dà yáng
全球水域的总称。旧分地球表面水域为五大区,称为五大洋。即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和 南冰洋 。 南冰洋 实为冰盖的大陆,今称 南极洲 。简称“五洋”。亦以泛指海洋。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
词语解释:鲲洋  拼音:kūn yáng
台湾的别名。 台湾 有 七鲲身 海口,故名。 清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之二:“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 鯤洋 。”
词语解释:银洋  拼音:yín yáng
银圆。
词语解释:杖洋  拼音:zhàng yáng
旧时对 英国 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帀面图案为一手持三叉戟的 不列颠 女神像,并用 汉 英 和 马来 文标明“一圆”字样。1895年起在 孟买 、 加尔各答 等地铸造,大小轻重仿 墨西哥 鹰洋。由 上海 、 香港 、 新加坡 、 槟榔屿 等地的 英国 银行发行。
词语解释:闹洋洋  拼音:nào yáng yáng
热闹貌。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四:“从昨天起, 黄 府上就充满了暖烘烘闹洋洋的空气,这是向来少有的。”
词语解释:仿洋  拼音:fǎng yáng
见“ 仿佯 ”。
词语解释:仿佯  拼音:fǎng yáng
亦作“ 仿洋 ”。 游荡;遨游。《楚辞·远游》:“聊仿佯而逍遥兮,永歷年而无成。”《淮南子·原道训》:“逍遥于广泽之中,而仿洋于山峡之旁。” 唐 柳宗元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遂逆 大河 ,踰北山,仿佯而归。”
词语解释:黑水洋  拼音:hēi shuǐ yáng
宋 元 以来我国航海者对于今 黄海 分别称之为 黄水洋 、 青水洋 、 黑水洋 。大致 长江 口以北至 淮河 口海面含沙较多,水呈黄色,称为 黄水洋 ;北纬34°东经122°附近一带海水较浅,水呈绿色,称为 青水洋 ;北纬32°-36°、东经123°以东一带海水较深,水呈蓝色,称为 黑水洋 。
词语解释:黑洋  拼音:hēi yáng
黑水洋 的简称。 清 袁枚 《新齐谐·天妃神》:“ 乾隆 丁巳,翰林 周鍠 奉命册立 琉球国 王,行至海中,颶风起,飘至黑套中,水色正黑,日月晦冥,相传入 黑洋 ,从无生还者。”参见“ 黑水洋 ”。
词语解释:黑水洋  拼音:hēi shuǐ yáng
宋 元 以来我国航海者对于今 黄海 分别称之为 黄水洋 、 青水洋 、 黑水洋 。大致 长江 口以北至 淮河 口海面含沙较多,水呈黄色,称为 黄水洋 ;北纬34°东经122°附近一带海水较浅,水呈绿色,称为 青水洋 ;北纬32°-36°、东经123°以东一带海水较深,水呈蓝色,称为 黑水洋 。
词语解释:龙洋  拼音:lóng yáng
(1).指 清 末开始所铸银元。因中央有蟠龙纹,故称。《中国现在记》:“ 董凤书 道:‘现在本省开铸龙圆,分釐大小同鹰洋是一样的,而外间反不能畅销,倒説龙洋靠不住,还只是相信用鹰洋。’”
(2).泛指银元。 张天翼 《小彼得·皮带》:“下面的话 炳先生 没有功夫听,一腿跨到自己房里。他当然希望是少尉:比准尉多十块龙洋。”
词语解释:三大洋  拼音:sān dà yáng
地球上的三个最大的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词语解释:钢洋  拼音:gāng yáng
银元的俗称。 吴华夺 《我跟父亲当红军》:“赔老百姓一条牛要十四块钢洋。”
词语解释:鹰洋  拼音:yīng yáng
旧时在我国市面上流通过的 墨西哥 银币。正面图案为凸起的鹰。泛指银元。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尝考 中国 洋钱多来自 墨西哥 。 墨西哥 为 北亚墨利加 民主之国,在 美国 之下, 巴拉马 诸小国之上,以钱面作鹰文,故曰鹰洋。又以 英 人贩运居多,亦曰英洋。”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我们在 上海 使的墨洋,又叫鹰洋,就是从 墨西哥 来的。”
词语解释:鎗洋  拼音:qiāng yáng
金石声。借指文章音韵和谐响亮。
词语解释:懒洋洋  拼音:lǎn yáng yáng
慵懒貌;精神不振貌。 巴金 《秋》一:“‘是,我去就是了。’ 觉新 懒洋洋地说。” 冰心 《三年》:“湖柳,被水熏的被风吹的也醉了,懒洋洋的不时刮起几丝长条来,又困倦的垂下了。”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 周仆 哼了一声,拾起筷子懒洋洋地吃着。”
词语解释:洸洋  拼音:guāng yáng
水无涯际貌。比喻言辞或文章恣肆放纵。《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司马贞 索隐:“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养。”《明史·唐顺之传》:“﹝ 唐顺之 ﹞为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风。” 清 周亮工 《跋黄心甫自叙年谱前》:“﹝ 黄心甫 ﹞以好为洸洋自恣之辞,不能俛首从时好,故垂老无所遇,独以撰述自娱。”
词语解释:小洋  拼音:xiǎo yáng
指旧时货币“银角”。“大洋”的对称。银角初发行时,原系十进辅币,银角十角等于一元。后因铸造过滥、成色降低而贬值,需十一、二角才能兑银元一元。此后,贬值的银角就成为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因为外间的住者要从我的房里出入,所以我的每月的房租要比外间的便宜几角小洋。” 茅盾 《林家铺子》四:“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儿算盘,然后点检银钱数目:是大洋十一元,小洋二百角,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
词语解释:一泻汪洋  拼音:yī xiè wāng yáng
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一泻汪洋。——·梁启超《谭嗣同传》
词语解释:毫洋  拼音:háo yáng
旧 中国 广东 广西 等省通行的本位货币。其实际使用货币为双毫(即二角银币)。以双毫五枚为毫洋一元。此外也有单毫(即一角银币)流通。当时两 广 所发行纸币,亦以毫洋的元为单位。通行至三十年代后期。
词语解释:济济洋洋  拼音:jì jì yáng yáng
盛美貌。《旧唐书·儒学传序》:“鼓篋而升讲筵者,八千餘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词语解释:漭洋洋  拼音:mǎng yáng yáng
广大无涯貌。《楚辞·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王逸 注:“言西方有流沙,漭然平正,视之洋洋,广大无涯,不可过也。”
词语解释:留洋  拼音:liú yáng
旧时指到外国留学。 钱锺书 《围城》二:“ 淑英 假如活着,你今天留洋博士回来,她才高兴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妈会想法子弄钱给你上中学、上大学,要是留洋回来,那就比中了女状元还享不清的荣华富贵哩!”
词语解释:瀇洋  拼音:wǎng yáng
汪洋,漫无边际。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齐 有三 邹衍 之书,瀇洋无涯,其文少验,多惊耳之言。”
词语解释:开洋  拼音:kāi yáng
(1).海运船开航。《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差正官一员於舶船开岸之日,亲行检视,各各大小船内,有无违禁之物,如无夹带,即时开洋。” 元 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自 温州 港口开洋,三月十五日抵 占城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事体完了,一齐上船,烧了神福,喫了酒开洋。”
(2).方言。去头去壳晒干的较大的虾。
词语解释:枪洋  拼音:qiāng yáng
金石声。借指文章音韵和谐响亮。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 齐燾 工 东京 六朝 之文,其《玉芝堂集》渊懿鎗洋,鲸鏗春丽。”
词语解释:施洋  拼音:shī yáng
(1889-1923)湖北竹山人。1919年在武汉当律师。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领导汉口人力车工人和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聘为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1923年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2月7日被捕,不久被杀害。
词语解释:意气洋洋  拼音:yì qì yáng yáng
见“ 意气扬扬 ”。
词语解释:意气扬扬  拼音:yì qì yáng yáng
亦作“ 意气洋洋 ”。 形容自负得意。《晏子春秋·杂上二五》:“ 晏子 为 齐 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閒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駟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相御妻》作“意气洋洋”。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今时晚生晚辈,头角撑狞,稍能自振,则意气洋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他便意气扬扬的跑到 闽县 衙门,立等着对质。” 郭沫若 《史学论集·论儒家的发生》:“古代为人臣受天子或诸侯之命,是很光荣的事,每每是意气扬扬的。” 康濯 《代理支书》一:“﹝ 王定国 ﹞很有一番心雄志大,意气洋洋的派势。”
词语解释:得意洋洋  拼音:dé yì yáng yáng
亦作“ 得意扬扬 ”。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说唐》第六五回:“ 程咬金 得意洋洋,好不快活。”《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再合那些家丁们比试了一番,一个个都没有胜得他的,他便对了那先生得意洋洋卖弄他那家本领。” 郑振铎 《漩涡》:“刚才我看见他和 胡宗预 从教务室出来,得意扬扬的,公然的扬言道,某某人是去定的了。”
词语解释:本洋  拼音:běn yáng
旧时对流入 中国 的 西班牙 银元的俗称。 明 万历 年间开始流入 中国 , 清 中叶流入最多。曾为我国 长江 流域的主要货币。,后 墨西哥 所铸“鹰洋”大量输入,渐取“本洋”地位而代之。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又有本洋者,则来自 西班牙 属土 小吕宋 ,近日愈少愈贵,不復来矣。”
词语解释:沸洋洋  拼音:fèi yáng yáng
形容议论纷纷。《白雪遗音·玉蜻蜓·追诉》:“怪不得傍人终日来谈论,三三两两沸洋洋。”参见“ 沸沸扬扬 ”。
词语解释:沸沸扬扬  拼音:fèi fèi yáng yáng
形容议论纷纷,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水浒传》第十八回:“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説道:‘ 黄泥冈 上一伙贩枣子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纲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此时到处沸沸扬扬,都传説 平壤 打了败仗,那里知道其中是这么一件事。”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大家沸沸扬扬的嚷起来,说他有钱,说他装假,说他‘名流’,说他‘狡猾’。”
词语解释:峨峨洋洋  拼音:é é yáng yáng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宋 苏轼 《山坡陁行》:“余行詰曲兮欲知余者稀,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繫舟於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词语解释:沕洋  拼音:mì yáng
渺茫无涯。
词语解释:昌洋  拼音:chāng yáng
繁盛貌。 清 龚自珍 《尊隐》:“仁心为榦,古义为根,九流为华实,百氏为杝藩,枝叶昌洋,不可殫论。” 清 龚自珍 《送徐铁孙序》:“若敛之惟恐其坻,揫之惟恐其隘,孕之惟恐其昌洋而敷腴。”
词语解释:悠悠洋洋  拼音:yōu yōu yáng yáng
优游自在貌。 清 李渔 《比目鱼·回生》:“又不知为甚么原故,竟像这两个身子,原在水中养大的一般,悠悠洋洋,絶无沉溺之苦。”
词语解释:彷洋  拼音:páng yáng
见“ 彷徉 ”。
词语解释:彷徉  拼音:páng yáng
亦作“ 彷佯 ”。亦作“ 彷洋 ”。
(1).周游;遨游。《文选·宋玉〈招魂〉》:“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张铣 注:“彷徉,游行貌。”《史记·吴王濞列传》:“故 吴王 欲内以 鼂错 为讨,处随大王后车,彷徉天下。”《新唐书·卢藏用传》:“﹝ 藏用 ﹞与兄 徵明 偕隐 终南 、 少室 二山,学练气,为辟穀,登 衡 庐 ,彷洋 岷 峨 。”
(2).徘徊。《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君夜在堂户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居怀中,殷殷有声,内神不安,解衣彷佯,招呼妇人,觅索餘光。” 晋 陆云 《悲郢》:“步江潭以彷徉,频行吟而含瘁”。 宋 陆游 《庵中晚思》诗:“小庵摩腹独彷徉,俗事纷纷有底忙。”
词语解释:方洋  拼音:fāng yáng
见“ 方羊 ”。
词语解释:方羊  拼音:fāng yáng
亦作“ 方佯 ”。亦作“ 方洋 ”。
(1).即彷徉。徘徊,不自安貌。《左传·哀公十七年》:“如鱼竀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 陆德明 释文:“方,蒲郎反。” 杨伯峻 注:“方羊即《楚辞·招魂》‘彷徉无所倚’之‘彷徉’。横流而方羊,言其不自安也。”《易纬是类谋》:“鸡失羊亡,臣从恣,主方佯。” 郑玄 注:“鸡失羊亡,谓不復生贤辅佐,故臣放恣其欲,而至方佯无所主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徜徉,可作‘方羊’,又可作‘常翔’。”
(2).即彷徉。翱翔;腾飞。《汉书·吴王刘濞传》:“ 吴王 内以 朝错 为诛,外从大王后车,方洋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莫敢不服。” 颜师古 注:“方洋,犹翱翔也。方……又音旁。”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之一:“及天下大定,学者渐已尊显,勤劳观诱,数十年之间,而后士人方洋继起,则天下之官为之尽满而无所置之。”
词语解释:暖洋洋  拼音:nuǎn yáng yáng
形容温暖舒适。《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东风二月暖洋洋, 江 南到处蚕桑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在往日到了这种天气,比较富贵的世家如同 曾 家这样的门第,家里早举起了炕火,屋内暖洋洋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贤 几句话说得总经理心里暖洋洋的。”
词语解释:响洋  拼音:xiǎng yáng
旧时银元的俗称。 欧阳山 《高干大》第八章:“哎哟,我的好 高主任 ,你怎么晓得我窖了响洋呢?”
词语解释:站人洋  拼音:zhàn rén yáng
也称杖洋。 英国 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该币币面图案为一手持叉杖的 不列颠 女神站像,并有汉、英和马来文“一圆”字样。大小及分量与 墨西哥 鹰洋相仿。1895年起在 孟买 、 加尔各答 等地铸造,由 上海 、 香港 、 新加坡 、 槟榔屿 等地的 英国 银行发行。
词语解释:喜气洋洋  拼音:xǐ qì yáng yáng
见“ 喜洋洋 ”。
词语解释:喜洋洋  拼音:xǐ yáng yáng
语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后以“喜洋洋”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亦作“ 喜气洋洋 ”。《水浒传》第十三回:“ 杨志 喜气洋洋,下了马,便向厅前来拜谢恩相。”《再生缘》第十八回:“喜洋洋,天威咫尺覲明君。”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外面吹着笙箫,喜气洋洋。”《诗刊》1978年第5期:“多令人兴奋!谁也该举杯斟满美酒,大伙喜洋洋,一饮而尽。”
共9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