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渭泾锦帆泾锦泾采香泾清渭浊泾四泾  

词语解释:渭泾  拼音:wèi jīng
犹 泾 渭 。比喻清浊、高下之分。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 圭峯 慈云 各一偈,台宗贤宗无 渭涇 。”参见“ 涇渭 ”。
词语解释:泾渭  拼音:jīng wèi
(1).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涇 渭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唐 杜甫 《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
(2).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涇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泾 渭 。”
词语解释:锦帆泾  拼音:jǐn fān jīng
江苏 苏州 盘门 内沿城壕。相传 吴王 锦帆以游,故名。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打围》:“前面是 锦帆涇 、 百花洲 。” 清 赵翼 《灵岩山馆吊毕秋帆》诗:“ 锦帆涇 驶无游舫,响屧廊空有断垣。”亦省称“ 锦涇 ”。 清 吴伟业 《西巘顾侍御招同沉山人友圣虎丘夜集作图纪胜因赋长句》:“ 锦涇 催动木兰橈,恣讨名山纵心月。”
词语解释:锦泾  拼音:jǐn jīng
见“ 锦帆涇 ”。
词语解释:锦帆泾  拼音:jǐn fān jīng
江苏 苏州 盘门 内沿城壕。相传 吴王 锦帆以游,故名。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打围》:“前面是 锦帆涇 、 百花洲 。” 清 赵翼 《灵岩山馆吊毕秋帆》诗:“ 锦帆涇 驶无游舫,响屧廊空有断垣。”亦省称“ 锦涇 ”。 清 吴伟业 《西巘顾侍御招同沉山人友圣虎丘夜集作图纪胜因赋长句》:“ 锦涇 催动木兰橈,恣讨名山纵心月。”
词语解释:采香泾  拼音:cǎi xiāng jīng
见“ 采香径 ”。
词语解释:采香径  拼音:cǎi xiāng jìng
古迹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灵岩山 前。 唐 刘禹锡 《馆娃宫》诗:“唯餘 采香径 ,一带绕山斜。”亦作“ 采香逕 ”、“ 采香涇 ”。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一》:“ 采香逕 ,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 吴王 种香於 香山 ,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 灵巖山 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 箭涇 。” 宋 姜夔 《庆宫春》词:“ 采香涇 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清 顾文彬 《哭三子承》诗之二二:“ 胥 乡遥指 采香涇 ,一櫂蒓波渡 洞庭 。” 清 徐松 张大纯 《百城烟水·吴县》:“ 采香庵 ,以庵近 采香逕 ,又取‘撮羣经而为果,采百花以为浆’之意,额曰‘采香’。”
词语解释:清渭浊泾  拼音:qīng wèi zhuó jīng
《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孔颖达 疏:“ 涇水 以有 渭 ,故见其浊。”古以为 渭水 清, 泾水 浊,后因称“清渭浊涇”。亦以喻两相比较,是非好坏分明。 晋 潘岳 《西征赋》:“北有清 渭 浊 涇 , 兰池 周曲 。” 明 陈子龙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上帝是宅,清 渭 浊 涇 。”
词语解释:四泾  拼音:sì jīng
指 江 、 河 、 淮 、 济 四水。《管子·轻重戊》:“疏三江,凿五湖,道四涇之水。” 郭沫若 等集校:“‘四涇之水’即四经水,亦即四瀆也。”参见“ 四瀆 ”。
词语解释:四渎  拼音:sì dú
(1). 长江 、 黄河 、 淮河 、 济水 的合称。《尔雅·释水》:“ 江 、 河 、 淮 、 济 为四瀆。四瀆者,发原注海者也。”《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瀆视诸侯。”《史记·殷本纪》:“东为 江 ,北为 济 ,西为 河 ,南为 淮 ,四瀆已修,万民乃有居。”
(2).星名。属井宿,共四星,在麒麟座内。《晋书·天文志上》:“东井南垣之东四星曰四瀆, 江 河 淮 济 之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