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泼墨泼寒泼天关泼梭梭泼贼泼野泼婆娘泼鬼头
泼眼泼撒泼弟子泼喇喇泼男泼女泼钐泼家私泼贱
泼醅泼淋泼材料泼悍泼烟花泼残生泼天鬨泼水节
泼泼泼恶泼寒胡戏泼散泼物泼汤泼娼根泼泼撒撒
泼火泼洒泼损泼赖泼胆泼泼洒洒泼奴胎泼胡
泼黛泼皮泼声浪气泼货泼笔泼水难收泼风刀泼毛团
泼天泼语泼无徒泼脏水泼男女泼污水泼妇泼毛神
泼面泼辣泼死泼活泼脚子货泼烦泼天哄泼贱人泼皮赖肉
泼剌泼天家私泼才泼花团泼风泼墨紫泼言语泼皮货
泼火雨泼声厉言泼寒胡泼说泼辣货泼墨仙人图泼胡王乞寒戏泼油救火

词语解释:泼墨  拼音:pō mò
(1).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挥洒在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 唐 陆龟蒙 《和五贶诗·华顶杖》:“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宣和画谱·王洽》:“ 王洽 不知何许人,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 王泼墨 。”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画油画,他搞素描;你长青绿,他擅泼墨;你雕版画,他凿大理石。”
(2).比喻天气或景物所呈现的暗黑色。 宋 陆游 《雪中》诗:“暮云如泼墨,春雪不成花。” 清 黄景仁 《真珠帘·花朝雨》词:“春阴泼墨人愁坐,把雨丝、牵下春雪如磨。” 吴组缃 《山洪》十:“近处山上茂密的树林蔚成大块大块的重色泼墨。”
词语解释:泼眼  拼音:pō yǎn
(1).耀眼,照眼。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 白鹿 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 宋 陆游 《霜寒不能出户偶书》诗:“篝火烘裘暖,油窗泼眼明。”
(2).满眼。 元 张可久 《风入松·九日》曲:“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清 陈维崧 《秋霁·本意》词:“詎意此际,故园泼眼秋光,一杯雪蚁,几枝风菊。”
词语解释:泼醅  拼音:pō pēi
即醱醅。重酿未滤的酒。 唐 白居易 《初冬月夜得长句》:“最恨泼醅新熟酒,迎冬不得共君尝。”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清 赵翼 《题洞庭尉程前川三百首梅花诗本》诗:“我吟一诗饮一杯,竟满 李白 三百泼醅酒。”
词语解释:泼泼  拼音:pō pō
(1).象声词。 明 文徵明 《画鹊》诗:“小雨初收风泼泼,乱飞丛竹送欢声。”
(2).旺盛貌。 清 赵翼 《落皮树》诗:“岂知察其颠,生意方泼泼。”
鱼甩尾声。《吕氏春秋·季春》“荐鮪于寝庙” 高诱 注引《诗》:“鱣鮪泼泼。”今本《诗·卫风·硕人》作“发发”。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鱼著罔,尾发发然。”一说盛貌。 毛 传:“发发,盛貌。”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泼泼晴波,在彼中河。” 陈子范 《买鱼行》:“大船峩峩集江岸,小鱼泼泼数千多。”
词语解释:泼火  拼音:pō huǒ
(1).见“ 泼火雨 ”。
(2).指暑气。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看初收泼火,嫩凉生,微雨沾裾。” 徐朔方 等校注:“泼火,暑气。”
词语解释:泼火雨  拼音:pō huǒ yǔ
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 唐 唐彦谦 《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说郛》卷四八引 宋 侯延庆 《退斋雅闻录》:“ 河朔 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亦省作“ 泼火 ”。 宋 毛幵 《满江红》词:“泼火初收,鞦韆外,轻烟漠漠。”
词语解释:泼黛  拼音:pō dài
谓一片墨绿。 唐 顾况 《华山西岗游赠隐玄叟》诗:“羣峯鬱初霽,泼黛若鬟沐。” 宋 黄庭坚 《诉衷情》词:“山泼黛,水挼蓝。”
词语解释:泼天  拼音:pō tiān
犹满天。形容极大、极多。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若説着俺祖先,好家私似泼天。”《金瓶梅词话》引子:“就如那 石季伦 泼天豪富,为 緑珠 命丧囹圄。” 清 李玉 《一捧雪·伪献》:“消却泼天愁。”
词语解释:泼面  拼音:pō miàn
厚脸皮。 明 无名氏 《渔樵闲话》第三折:“那箇是欺家的泼面东西,见成吃着爷羹娘饭,又要偷家里财物。”
词语解释:泼剌  拼音:pō là
(1).象声词。 唐 卢纶 《书情上大尹十兄》诗:“海鳞方泼剌,云翼暂徘徊。” 清 赵翼 《五月望后正在插秧大雨连日夜不止喜赋》:“聋犹闻泼剌,眊益视糊涂。” 茅盾 《劫后拾遗》四:“海浪打着艇舷,泼剌泼剌地响。”
(2).见“ 泼辣 ”。
词语解释:泼辣  拼音:pō là
亦作“ 泼剌 ”。
(1).凶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昨日説了他几句,就待告诉他爹娘去,恁般心性泼剌!”《红楼梦》第九十回:“如 夏金桂 这种人,偏叫他有钱,娇养得这般泼辣。” 沙汀 《兽道》:“自从这一天起,我们很少听见她那种泼辣的咒骂了。”
(2).有魄力。 老舍 《柳屯的》:“比大嫂强多了,真泼剌!能洗能作。” 茅盾 《路》五:“你们不是小姑娘,不要害羞,泼辣些,钻到群众中间去!”
词语解释:泼火雨  拼音:pō huǒ yǔ
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 唐 唐彦谦 《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说郛》卷四八引 宋 侯延庆 《退斋雅闻录》:“ 河朔 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亦省作“ 泼火 ”。 宋 毛幵 《满江红》词:“泼火初收,鞦韆外,轻烟漠漠。”
词语解释:泼寒  拼音:pō hán
见“ 泼寒胡戏 ”。
词语解释:泼寒胡戏  拼音:pō hán hú xì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 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 泼寒胡 ”、“ 泼寒 ”、“ 泼胡 ”。《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王国维 《戊午日短至》诗:“烬灰拨尽寒无奈,愁看街头戏‘泼胡’。”
词语解释:泼撒  拼音:pō sā
(1). 江淮 民间年终时家人宴集称“泼撒”。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餘。”
(2).亦作“ 泼洒 ”。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小说选刊》1984年第1期:“河畔烧过的草地,黑乎乎的,像国画先生泼洒了成吨的墨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到底是大家姑娘出身,懂得规矩礼法,虽是一大罈子的 山西 老醋,搁在心上,却不肯泼撒出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猜他是个坏人,确是冤枉了他,倒像个土粮户……举动才那样地直率粗鲁,气象才那样地土苕,用钱也才那样地泼撒。”
词语解释:泼淋  拼音:pō lín
形容大雨像倾倒一般。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 石得富 望着外面满天泼淋的大雷雨。”
词语解释:泼恶  拼音:pō è
蛮横凶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原来这位姨娘,是 裘致禄 从前署理 晋江县 的时候所置;及至卸任时,因为家中太太泼恶不过,不敢带回去。”
词语解释:泼洒  拼音:pō sǎ
见“ 泼撒 ”。
词语解释:泼撒  拼音:pō sā
(1). 江淮 民间年终时家人宴集称“泼撒”。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餘。”
(2).亦作“ 泼洒 ”。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小说选刊》1984年第1期:“河畔烧过的草地,黑乎乎的,像国画先生泼洒了成吨的墨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到底是大家姑娘出身,懂得规矩礼法,虽是一大罈子的 山西 老醋,搁在心上,却不肯泼撒出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猜他是个坏人,确是冤枉了他,倒像个土粮户……举动才那样地直率粗鲁,气象才那样地土苕,用钱也才那样地泼撒。”
词语解释:泼皮  拼音:pō pí
(1).流氓,无赖。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穷则穷是秀才的妻室,你穷则穷是府尹的门楣,那些儿输与这两个泼皮?”《水浒传》第六回:“且説菜园左近有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材破落户泼皮,泛常在园内偷盗菜蔬,靠着养身。” 鲁迅 《华盖集·通讯》:“摇身一变,化为泼皮。”
(2).活泼;调皮。 陈传瑜 《自忖》:“那年他四十二岁,还泼皮得很,还像小伙子一样轻狂,一样顶摔打。”
(3).指生命力旺盛。 曹靖华 《飞花集·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它泼皮、倔强、耐旱、耐涝、耐寒、耐碱。”
词语解释:泼语  拼音:pō yǔ
犹空话。 宋 郭应祥 《鹊桥仙·丁卯七夕》词:“独怜词客与诗人,费多少、閒言泼语。”
词语解释:泼辣  拼音:pō là
亦作“ 泼剌 ”。
(1).凶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昨日説了他几句,就待告诉他爹娘去,恁般心性泼剌!”《红楼梦》第九十回:“如 夏金桂 这种人,偏叫他有钱,娇养得这般泼辣。” 沙汀 《兽道》:“自从这一天起,我们很少听见她那种泼辣的咒骂了。”
(2).有魄力。 老舍 《柳屯的》:“比大嫂强多了,真泼剌!能洗能作。” 茅盾 《路》五:“你们不是小姑娘,不要害羞,泼辣些,钻到群众中间去!”
词语解释:泼天家私
形容极其富有的家产
词语解释:泼声厉言
泼辣的声音,严厉的语言
词语解释:泼天关
跟天一般大
词语解释:泼弟子  拼音:pō dì zǐ
指娼妓。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每日价卧柳眠花,恋着那送旧迎新泼弟子,全不想生男育女旧娇娃。”
词语解释:泼材料  拼音:pō cái liào
詈词。犹坏坯子。《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伙计,你只安心做买卖,休要理那泼材料,如臭屎一般丢着他。”
词语解释:泼寒胡戏  拼音:pō hán hú xì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 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 泼寒胡 ”、“ 泼寒 ”、“ 泼胡 ”。《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王国维 《戊午日短至》诗:“烬灰拨尽寒无奈,愁看街头戏‘泼胡’。”
词语解释:泼损  拼音:pō sǔn
破损;损坏。《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太 、 镇 一带潮势亦大, 刘河 石坝内塘亦有泼损处。”
词语解释:泼声浪气  拼音:pō shēng làng qì
大叫大嚷。《红楼梦》第八十回:“ 金桂 听见他婆婆如此説,怕 薛蟠 心软意活了,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
词语解释:泼无徒  拼音:pō wú tú
无赖之徒。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怎生不守着那两个泼无徒。”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一折:“我将的泼无徒直搠满了这湛卢枪。”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怎知俺伯娘呵,他是个不冠不带泼无徒。”
词语解释:泼死泼活  拼音:pō sǐ pō huó
犹拼死拼活。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二章:“要不是我泼死泼活地拦着,人们非要来跟敌人拼命不可!”
词语解释:泼才  拼音:pō cái
无赖。《水浒传》第三回:“这个腌臢泼才,投托着俺 小种经畧相公 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水浒传》第五回:“ 智深 大怒,駡道:‘腌臢打脊泼才,叫你认得洒家!’”
词语解释:泼寒胡  拼音:pō hán hú
见“ 泼寒胡戏 ”。
词语解释:泼寒胡戏  拼音:pō hán hú xì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 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 泼寒胡 ”、“ 泼寒 ”、“ 泼胡 ”。《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王国维 《戊午日短至》诗:“烬灰拨尽寒无奈,愁看街头戏‘泼胡’。”
词语解释:泼梭梭  拼音:pō suō suō
犹扑簌簌。流泪貌。《天雨花》第二九回:“转思不觉痛伤心,泼梭梭两泪如泉涌。”
词语解释:泼喇喇  拼音:pō là là
见“ 泼剌剌 ”。
词语解释:泼剌剌  拼音:pō là là
亦作“ 泼喇喇 ”。 象声词。《水浒传》第十三回:“ 杨志 在马上把腰只一纵,略将脚一拍,那马泼喇喇的便赶。”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泼剌剌透网金鳞。” 茅盾 《子夜》十八:“ 杜新箨 长笑一声,拿起桨来用劲刺到水里,水声泼剌剌地响,船就滴溜溜地转着圈子。”
词语解释:泼悍  拼音:pō hàn
凶狠而不讲理。《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越杀越上的泼悍婆娘,动輒便拖刀弄剑,不是刎颈上弔,定是奔井投河。”《天雨花》第五七回:“不贤不孝兼泼悍,三年闺训那方存?” 茅盾 《追求》八:“ 朱女士 也曾有一二次问起 章秋柳 ,但像现在那样近于泼悍的举动,却是从前所没有的。”
词语解释:泼散  拼音:pō sàn
(1).泼撒。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淮 人岁暮家人宴集曰泼散。”参见“ 泼撒 ”。
(2).用水冲击物体,使上面的附着物散开。《水浒传》第三二回:“把这冷水泼散了热血,取出肝来。”
词语解释:泼撒  拼音:pō sā
(1). 江淮 民间年终时家人宴集称“泼撒”。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餘。”
(2).亦作“ 泼洒 ”。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小说选刊》1984年第1期:“河畔烧过的草地,黑乎乎的,像国画先生泼洒了成吨的墨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到底是大家姑娘出身,懂得规矩礼法,虽是一大罈子的 山西 老醋,搁在心上,却不肯泼撒出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猜他是个坏人,确是冤枉了他,倒像个土粮户……举动才那样地直率粗鲁,气象才那样地土苕,用钱也才那样地泼撒。”
词语解释:泼赖  拼音:pō lài
(1).凶恶,毒辣。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 老徐 却也忒泼赖,这不是説话,这是害人性命哩!”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这都是廕庇骄奢泼赖徒,打扮出谎规模。”
(2).无赖之徒。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一折:“这泼赖无礼,你那里是駡俺!”
(3).撒泼,耍无赖。 茅盾 《尚未成功》二:“他皱着眉头跑出书房去‘干涉’,那孩子就泼赖地大哭。”
(4).卑微,无用。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四折:“平生泼赖曾为盗,一运峥嶸却做官。”
词语解释:泼货  拼音:pō huò
见“ 泼辣货 ”。
词语解释:泼辣货  拼音:pō là huò
亦作“ 泼剌货 ”。 对凶悍女人的称呼。《红楼梦》第三回:“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 南京 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茅盾 《腐蚀·九月二十二日》:“那么,B这泼辣货即使我不怕她,至少也惹得你麻烦。”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二十场:“就怕差不多的男人家,也不敢娶你这样的泼剌货啊!”亦省作“ 泼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妇女﹞口里千蹄子,万淫妇的乱駡;婊子口里也嚷駡老狐狸,老泼货。”
词语解释:泼脏水  拼音:pō zāng shuǐ
造谣诬蔑。例如:十年前,厂子里的某些人成心给他俩泼脏水。
词语解释:泼脚子货  拼音:pō jiǎo zǐ huò
犹泼辣货。《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你看就是了,泼脚子货,别人一句儿还没説出来,你看他嘴头子,就相 淮 洪一般。”
词语解释:泼花团  拼音:pō huā tuán
犹泼毛团。《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贱婢今日山中遇此泼花团争持多时,纔得了当。”
词语解释:泼说  拼音:pō shuō
胡说。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得也么,泼説。”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二折:“贡官云:‘只有十八般武艺,偏你十九般,那一般呢?’ 李柰 云:‘我会打筋斗。’贡官云:‘这廝泼説。’”
词语解释:泼贼  拼音:pō zéi
詈词。犹坏蛋,坏东西。《水浒传》第十回:“﹝ 林冲 ﹞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水浒传》第十二回:“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
词语解释:泼男泼女  拼音:pō nán pō nǚ
犹泼男女。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一折:“引着些箇泼男泼女相扶策,你你你则待每日上花臺。”
词语解释:泼烟花  拼音:pō yān huā
贱娼。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谁承望月明千里故人来,则被这泼烟花送了你犯由牌。”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盗糶了仓米,乾没了官钱,都送与泼烟花、泼烟花 王粉莲 。”《水浒传》第三三回:“听得兄长杀了一个泼烟花,官司行文书各处追捕。”
词语解释:泼物  拼音:pō wù
詈词。犹坏东西。《西游记》第十七回:“那怪闻言,呵呵冷笑道:‘你这个泼物!原来昨夜那火就是你放的!’”
词语解释:泼胆  拼音:pō dǎn
大胆。 茅盾 《谈鼠》:“然而对于弱者,它们也是会有泼胆的。它们敢从母鸡的温暖的翅膀下强攫了她的雏儿。”
词语解释:泼笔  拼音:pō bǐ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朱自清 《山野掇拾》:“这两种人-- 孙先生 ,画家,若容我用中国画来比,我将说前者是‘泼笔’,后者是‘工笔’。”参见“ 泼墨 ”。
词语解释:泼墨  拼音:pō mò
(1).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挥洒在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 唐 陆龟蒙 《和五贶诗·华顶杖》:“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宣和画谱·王洽》:“ 王洽 不知何许人,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 王泼墨 。”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画油画,他搞素描;你长青绿,他擅泼墨;你雕版画,他凿大理石。”
(2).比喻天气或景物所呈现的暗黑色。 宋 陆游 《雪中》诗:“暮云如泼墨,春雪不成花。” 清 黄景仁 《真珠帘·花朝雨》词:“春阴泼墨人愁坐,把雨丝、牵下春雪如磨。” 吴组缃 《山洪》十:“近处山上茂密的树林蔚成大块大块的重色泼墨。”
词语解释:泼男女  拼音:pō nán nǚ
詈词。犹坏东西。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四折:“泼男女,尚古自参不透野花村务。”《水浒传》第十九回:“量这一箇泼男女,腌臢畜生,终作何用!”《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明日索性到教 张衙内 这几个泼男女看看,羞杀了他。”
词语解释:泼烦  拼音:pō fán
方言。艰难。 王老九 《张老汉卖馀粮》诗:“解放前,整得咱穷人叫苍天,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越过越泼烦。”
词语解释:泼风  拼音:pō fēng
(1).疾风,大风。形容速度快、来势猛。《水浒传》第六三回:“早见 宋江 军马,泼风也似价来。”
(2).犹劈风,形容锋利。《水浒传》第三七回:“俺有一把泼风也似快刀在这艎板底下,我不消三刀五刀,我只一刀一个,都刴你三个人下水去。”《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个红铜旋子,盛着半旋子凉水,旋子边上搁着一把一尺来长泼风也价似的牛耳尖刀。”
词语解释:泼辣货  拼音:pō là huò
亦作“ 泼剌货 ”。 对凶悍女人的称呼。《红楼梦》第三回:“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 南京 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茅盾 《腐蚀·九月二十二日》:“那么,B这泼辣货即使我不怕她,至少也惹得你麻烦。”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二十场:“就怕差不多的男人家,也不敢娶你这样的泼剌货啊!”亦省作“ 泼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妇女﹞口里千蹄子,万淫妇的乱駡;婊子口里也嚷駡老狐狸,老泼货。”
词语解释:泼野  拼音:pō yě
泼辣粗野。 曹禺 《原野》序幕:“女人气冲冲的,一句话不肯说,眉头藏着泼野。” 康濯 《东方红》第一章:“这闺女好不泼野凶蛮,这两下又来的好不突然和玄妙。”
词语解释:泼钐  拼音:pō shān
乱砍。比喻出口伤人。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二折:“请先生省言劖喃喃,一迷里口似泼釤,怎扑揞,那里肯周而不比且包含。”
词语解释:泼残生  拼音:pō cán shēng
犹言苦命。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则我这泼残生,怎熬出这个死囚牢。”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泼残生,除问天。” 清 洪昇 《长生殿·刺逆》:“咱剔醒兰膏,揭起鮫綃,管教他泼残生登时了。”
词语解释:泼汤  拼音:pō tāng
泡汤。比喻落空,不成功。 叶紫 《火》四:“ 何八爷 的心中恨恨地又反复思量一番,这一次的事情弄得泼汤,完全是自己用错了人的原故。”
词语解释:泼泼洒洒  拼音:pō pō sǎ sǎ
见“ 泼泼撒撒 ”。
词语解释:泼泼撒撒  拼音:pō pō sā sā
形容水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红楼梦》第二四回:“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亦作“ 泼泼洒洒 ”。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姑娘微微吃了一惊,站稳身子,回转头来,顺便把挑着的泼泼洒洒、滴滴溜溜的水桶,换了换肩。”
词语解释:泼水难收  拼音:pō shuǐ nán shōu
相传 汉 朱买臣 因家贫,其妻离去,后 买臣 富贵,妻又求合。 买臣 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西游记》第五一回:“小神只会放水,却不会收水。常言道:‘泼水难收。’”按,据《类林》记载,此为 周 代 吕尚 与其妻 马氏 的故事;而 元 代杂剧《渔樵记》、 清 代传奇《烂柯山》等,则皆演 朱买臣 事。
词语解释:泼污水  拼音:pō wū shuǐ
比喻对人或事进行诬蔑和攻击。《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这是多么好的一位农村基层干部,以身作则,率领群众远道拉沙,别人还向他身上泼污水。”
词语解释:泼天哄  拼音:pō tiān hǒng
犹言天一般大的。《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贪他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他的,丢了泼天閧产业。”
词语解释:泼墨紫  拼音:pō mò zǐ
牡丹花名。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紫绣球,一名新紫花……泼墨紫者,新紫花之子花也,单叶深黑如墨。”
词语解释:泼墨仙人图  拼音:pō mò xiān rén tú
中国画。宋代梁楷作。纸本册页。水墨。画面上一位仙人袒胸露腹,身披布衫,曳履独行。人物除面部、胸部细笔勾轮廓外,皆以阔笔泼墨横扫而成,水墨酣畅淋漓,恣肆狂放。造型上额头宽大,五官奇特,诙谐可爱。
词语解释:泼婆娘  拼音:pō pó niáng
凶悍的妇人。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二折:“则你是个腌腌臢臢泼婆娘。”
词语解释:泼家私  拼音:pō jiā sī
犹言破家当。
词语解释:泼天鬨
犹言天一般大的。《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贪他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他的,丢了泼天閧产业。”
词语解释:泼娼根  拼音:pō chāng gēn
贱婊子。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折:“你这泼娼根,你早知今日,当初那衣服头面,把些儿与我做盘缠不得?”
词语解释:泼奴胎  拼音:pō nú tāi
詈词。犹贱货,贱人。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元来这个泼奴胎他正説我哩。”
词语解释:泼风刀  拼音:pō fēng dāo
(1).异常锋利的刀。《水浒传》第九一回:“﹝ 董澄 ﹞膂力过人,使一口三十斤重泼风刀。”《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沉鬍子 守舵, 赵三 当先提着一口泼风刀, 徐能 手执板斧随后。”
(2).喻指泼野的人。 柳杞 《好年胜景》四:“假如她们当中的谁又哭又嚷,是吵架著名的泼风刀,也全当那是老乌鸦的喊叫,不必分心计较。”
词语解释:泼妇  拼音:pō fù
凶悍、不讲道理的女人。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左右,还有一个泼妇,也与我去拿出来。”《水浒传》第三四回:“ 秦明 道:‘这事容易,不须众兄弟费心……就取了 花知寨 宝眷,拿了 刘高 的泼妇,与仁兄报讎雪恨。’” 清 李渔 《风筝误·闺鬨》:“老泼妇,老无耻,新年新岁,就来寻是非。” 赵树理 《三里湾·惹不起遇一阵风》:“让一个泼妇血口喷人侮辱自己一顿,也真有点气不过。”
词语解释:泼贱人  拼音:pō jiàn rén
詈词。犹贱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兀那泼贱人,你做的好勾当。”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七出:“奉 观音 法旨,去救 唐僧 走一遭。泼贱人,怎敢毁吾师法体?”亦省作“ 泼贱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我偌远赶来寻你,你不回去,只恋着那先生,是甚么缘故?这等泼贱,不杀了要他何用。”《水浒传》第九八回:“ 林冲 见是个女子,大喝道:‘那泼贱,怎敢抗拒天兵!’”
词语解释:泼言语  拼音:pō yán yǔ
犹下流话。《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因见 张归娘 生得形容端正,美貌无双,使些泼言语,要来姦污他。”
词语解释:泼胡王乞寒戏  拼音:pō hú wáng qǐ hán xì
即泼寒胡戏。《旧唐书·中宗纪》:“乙酉,令诸司长官向 醴泉坊 看泼胡王乞寒戏。”参见“ 泼寒胡戏 ”。
词语解释:泼寒胡戏  拼音:pō hán hú xì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 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 泼寒胡 ”、“ 泼寒 ”、“ 泼胡 ”。《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王国维 《戊午日短至》诗:“烬灰拨尽寒无奈,愁看街头戏‘泼胡’。”
词语解释:泼鬼头  拼音:pō guǐ tóu
詈词。犹言坏东西。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三折:“怎禁他狐魅精灵泼鬼头,挨亮槅,靠毬楼,少走。”
词语解释:泼贱  拼音:pō jiàn
(1).下贱。《宣和遗事》前集:“有这般泼贱之物,不可近贵。”
(2).见“ 泼贱人 ”。
词语解释:泼贱人  拼音:pō jiàn rén
詈词。犹贱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兀那泼贱人,你做的好勾当。”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七出:“奉 观音 法旨,去救 唐僧 走一遭。泼贱人,怎敢毁吾师法体?”亦省作“ 泼贱 ”。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我偌远赶来寻你,你不回去,只恋着那先生,是甚么缘故?这等泼贱,不杀了要他何用。”《水浒传》第九八回:“ 林冲 见是个女子,大喝道:‘那泼贱,怎敢抗拒天兵!’”
词语解释:泼水节  拼音:pō shuǐ jié
我国 傣 族和 中南半岛 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时当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等活动。 泰国 、 缅甸 、 老挝 等国都在每年公历四月中旬过这个节日。 张长 《泼水节·泼水》:“ 傣 寨的泼水节啊,是一个欢乐的海洋!”《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一九六○年四月,在 缅甸 人民欢度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的时候,总理第五次访问了我们的友好邻邦 缅甸 。”
词语解释:泼泼撒撒  拼音:pō pō sā sā
形容水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红楼梦》第二四回:“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亦作“ 泼泼洒洒 ”。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姑娘微微吃了一惊,站稳身子,回转头来,顺便把挑着的泼泼洒洒、滴滴溜溜的水桶,换了换肩。”
词语解释:泼胡  拼音:pō hú
见“ 泼寒胡戏 ”。
词语解释:泼寒胡戏  拼音:pō hán hú xì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 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 泼寒胡 ”、“ 泼寒 ”、“ 泼胡 ”。《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王国维 《戊午日短至》诗:“烬灰拨尽寒无奈,愁看街头戏‘泼胡’。”
词语解释:泼毛团  拼音:pō máo tuán
詈词。犹畜生。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则被那泼毛团叫的悽楚人也。”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原来是你这泼毛团吃了这羊。”
词语解释:泼毛神  拼音:pō máo shén
犹泼毛团。《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 沉一 大叫道:‘不好了!不好了!被这伙泼毛神作弄了。’”
词语解释:泼皮赖肉  拼音:pō pí lài ròu
詈词。无赖,不要脸。《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专会那泼皮赖肉的,气的我身子软瘫儿热化!”
词语解释:泼皮货  拼音:pō pí huò
詈词。无赖的家伙。 张一弓 《黑娃照相》:“他在想,我咋碰到这样一个泼皮货呀!”
词语解释:泼油救火  拼音:pō yóu jiù huǒ
用油去扑灭火焰。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对头,不仅于事无补,反使情况更加严重。《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庞德 原係 马超 手下副将,不得已而降 魏 ……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救火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踫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