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马上声 [xià,上下,名词][jiǎ,真假][qiě][详注1][xià,华夏][rě][爹上声。鱼口张貌,唇下垂貌。][chà][jiǎ][rě][yǎ]粿


注1:苴 【集韻】側下切,音鮓。【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註】土苴,和糞草。又【正韻】才野切,音灺。幔也。又伺也。
首字词组
泻月泻卤泻土泻肚泻药泻注泻火 
泻盆泻瓶泻囊泻痢泻溜泻湖  
泻泪泻辩泻盐泻证泻润泻邪  

词语解释:泻月  拼音:xiè yuè
形容泉水如月光倾洒。 唐 方干 《山中》诗:“飞泉高泻月,独树迥含风。” 唐 曹松 《商山夜闻泉》诗:“泻月声不断,坐来心益閒。”
词语解释:泻盆  拼音:xiè pén
大雨倾盆。 宋 苏轼 《自磻溪将往阳平息于麻田青翠寺之下院翠麓亭》诗:“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云气连山雨泻盆,莫投僧舍欲关门。”
词语解释:泻泪  拼音:xiè lèi
形容泪流如注。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一出 东关 ,故乡就望,睠然兴念,临波泻泪。”
词语解释:泻卤  拼音:xiè lǔ
冒盐碱,亦指盐碱地。《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望 封於 营丘 ,地泻卤,人民寡。”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泻卤,咸地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昨修 二股 ,费至少而公私田皆出,向之泻卤,俱为沃壤,庸非利乎!” 谢彬 《新疆游记·塔城伊犁两道属》:“其山磝礐,沙磧三百餘里,自大小盐池外,弥望皆泻卤,垠无人居。”
词语解释:泻瓶  拼音:xiè píng
原为佛教语。谓传法无遗漏,如以此瓶之水倾泻入他瓶。《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胜殿密响,泻瓶杨芬。” 唐 玄奘 《谢〈圣教序〉表》:“才异 马鸣 ,深愧泻瓶之敏。”
词语解释:泻辩  拼音:xiè biàn
滔滔不绝地辩论。
词语解释:泻土  拼音:xiè tǔ
有盐碱不能生长草木的土壤。 汉 王充 《论衡·书解》:“山无林则为土山,地无毛则为泻土。”
词语解释:泻囊  拼音:xiè náng
倾囊,谓拿出所有的钱。 唐 裴铏 《传奇·裴航》:“ 卞老 曰:‘非二百緡不可得。’ 航 乃泻囊,兼货僕质马,方及其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竭力办装,奔涉千里,殊失所望,泻囊货骑,始得归。”
词语解释:泻盐  拼音:xiè yán
无机化合物,是含有七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镁(MgSO&-{4}·7H&-{2}O),细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无色,味清凉而苦。医药上用做泻药,又可做媒染剂。也叫“硫苦”
词语解释:泻肚  拼音:xiè dù
腹泻的通称。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兀思噶末牙……治泻肚,去食气,化痰。”如:昨天他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今天便泻肚了。
词语解释:泻痢  拼音:xiè lì
下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槟榔》:“檳榔子……治泻痢后重。”
词语解释:泻证  拼音:xiè zhèng
下泻的症候。《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泻证》:“泻证总括:小儿泄泻认须清,伤乳停食冷热惊,藏寒脾虚餐水泻,分消、温补治宜精。”
词语解释:泻药  拼音:xiè yào
内服后能引起下泻的药物。主要用以治疗便秘,排除肠内毒物和异物。
词语解释:泻溜  拼音:xiè liū
泻下小股水流。 北齐 魏收 《喜雨》诗:“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
词语解释:泻润  拼音:xiè rùn
谓雨水倾泻滋润。比喻帝王下施恩泽。《初学记》卷十引 隋 江总 《为陈六宫谢章》:“岂期日月腾影,风云泻润,遂復位崇九卿,声高六列。” 唐 李商隐 《为京兆公陕州贺南郊赦表》:“天潢泻润,日观扬辉,普天率土,罔不庆幸。”
词语解释:泻注  拼音:xiè zhù
倾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 渭水 ﹞水源东发 小陇山 ,众川泻注,统成一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西北得 南神 谷水 。三川并出,东南差池泻注。”
词语解释:泻湖  拼音:xiè hú
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所封闭而形成的湖。高潮时可与海相通
词语解释:泻邪  拼音:xiè xié
中医谓以药物泄去致病的因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泽泻》:“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
词语解释:泻火  拼音:xiè huǒ
中医谓清泻邪火实热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实火炽盛而致高热、烦渴、吐血、衄血、目赤、口苦、尿赤等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泻火:黄连、龙胆草、黄芩、苦茶、猪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