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首字词组
泯泯泯然泯杂泯坠泯荡泯泯芬芬泯息泯却
泯灭泯没泯弃泯玷泯除泯靡泯合泯棼
泯默泯绝泯亡泯泯棼棼泯邈泯乱泯化 

词语解释:泯泯  拼音:mǐn mǐn
(1).纷乱貌;昏乱貌。《吕氏春秋·慎大》:“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其生若惊。” 宋 秦观 《吊鎛钟文》:“新故相代,未始云毕,纷然殊途,必有一出,决不泯泯,草亡木卒。”参见“ 泯泯棼棼 ”。
(2).众多貌。 汉 蔡邕 《京兆樊惠渠颂》:“泯泯我人,既富且盈。” 严复 《论世变之亟》:“此真泯泯者智虑所万不及知。”
(3).水清貌。 唐 杜甫 《漫成》诗之一:“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 卢沟 直下两水合,泯泯暗流通一线。” 清 张尚瑗 《观音岩》诗:“顶矗日黯黯,趾沉波泯泯。”
(4).消失,灭绝。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若非 司马温公 特书於《通鑑》中,则视死如归,应对不屈之节,卒泯泯而不传。” 明 宋濂 《白鹿生小传》:“其行义可法者,不当使其泯泯,因造为小传如右。”
(5).恬静;寂然。《黄庭内景经·口为》:“雷鸣电激神泯泯。” 梁丘子 注:“泯泯,取平声读。调神理气,魂魄恬愉,虽遇震雷而不惊慴。” 宋 叶适 《息虚论二·待时》:“时若是之久而当待,机若是之远而未可乘,则昔之所谓 楚 、 汉 、 隋 、 唐 多事之时,所以奋起而立功名者,岂必若是之泯泯默默,使少壮至於耆老而终不见邪?”
词语解释:泯泯棼棼  拼音:mǐn mǐn fén fén
亦作“ 泯泯芬芬 ”。 纷乱貌。《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孔颖达 疏:“棼棼,扰攘之状。”《逸周书·祭公》:“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明史·廖永安传》:“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 邹鲁 《护法之役》:“坏法乱纪,予智自雄,泯泯棼棼,莫知底止。”亦省作“ 泯棼 ”。 梁启超 《美国政治略评》四:“纲纪泯棼,至是而极。”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时泯棼之象,颇足致覘国者之悲观。”
词语解释:泯灭  拼音:mǐn miè
灭绝;消失。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往者 汉 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於泯灭。”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最是 楚 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 陈亮 《问答上》:“至于著在人心,不可泯灭者,或有感而后发,或因以泄其餘忿,亦其势然耳。”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得早维持,乘时发愤,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五》:“我以为介绍别人的作品,删节实在是极可惜的,倘有妙文,大家都应该设法流传,万不可听其泯灭。”
词语解释:泯默  拼音:mǐn mò
寂然无声;寂然无言。 唐 韩愈 《双鸟》诗:“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未几,以古字得者来謁, 玉山 因问之曰:‘老兄头场冒子中用三古字,何也?’其人泯默久之,对曰:‘兹事甚恠。’” 明 杨慎 《阳关图引》:“徘徊共劝少留连,泯默相看两倾倒。”
词语解释:泯然  拼音:mǐn rán
(1).辽阔貌。亦形容胸襟开阔。《列子·汤问》:“其有所触也,泯然无际。”《世说新语·言语》“贫道如游蓬户”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师虽升履丹墀,出入朱邸,泯然旷达,不异蓬宇也。”
(2).完全符合貌。《艺文类聚》卷三引 晋 湛方生 《秋夜》诗:“物我泯然而同体,岂復寿夭于 彭 殤。”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禪宗论云门有三种语……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自改土归流以后,一如内地编氓之营伍,泯然无异矣。”
(3).消失净尽貌。《太平广记》卷二八七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侯元》:“ 元 因拜谢而出,仍令一童送之。既出洞穴,遂泯然如故。” 宋 王安石 《伤仲永》:“又七年,还自 扬州 ,復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生平著述数万言,所藏金石文字及 宋 栞善本书不下千种,皆泯然无存。”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孙先生 深知国民党人革命精神泯然无存,反 袁 定难成就,痛心之馀,决心到 日本 另行组织中华革命党,重新号召进行反 袁 工作。”
词语解释:泯没  拼音:mǐn mò
(1).消失。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正理在人心,未尝泯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刊书》:“且异书多泯没不传,《后汉书》注事最多,所引书今十无二三。”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
(2).死的婉称。《三国志·吴志·张昭传》:“泯没之后,有可称述。”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以是贤人悲寓世之倏忽,疾泯没之无称。”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旻天一朝畀以祸,先子泯没予谁依?”
(3).埋没;掩盖。 唐 柳宗元 《贞符》:“念终泯没蛮夷,不闻于时,独不为也。” 宋 欧阳修 《菱谿石记》:“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 明 方孝孺 《答刘养浩书》之一:“公名在天地,决难泯没。” 李大钊 《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若是自己未曾认清,只是强行禁止,就犯了泯没真实的罪恶。”
词语解释:泯绝  拼音:mǐn jué
完全消灭或消失。 汉 班固 《东都赋》:“生人几亡,鬼神泯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名未泯絶,理致幽玄。”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诗》《书》《礼》所以纪 尧 、 舜 、三代之盛,而《春秋》衰世之竭泽也,示不泯絶而已。” 章炳麟 《辨诗》:“继 隋 而后, 李白 赋《明堂》、 杜甫 赋《三大礼》,诚欲为 扬雄 臺隶,犹几弗及,世无作者,二家亦足以殿。自是赋遂泯絶。”
词语解释:泯杂
混杂;乱杂
词语解释:泯弃  拼音:mǐn qì
灭绝废弃;泯灭抛弃。《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今 茂 泯弃天常,进止由己。”
词语解释:泯亡  拼音:mǐn wáng
犹亡佚。 清 姚鼐 《〈西魏书〉序》:“然 延寿 自序,言见别史千餘卷。今时代远隔,泯亡无一存。”
词语解释:泯坠  拼音:mǐn zhuì
消亡。《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若其望碑尽礼,我州之旧俗;倾壥罢肆,鄙土之遗风,庶几弘烈或不泯坠。” 明 方孝孺 《与王修德书》之三:“今纵使有卓然宏伟可喜之绩,付之无闻之人,著以不闻之辞,亦恐其卒归于泯坠。” 明 唐顺之 《莆田林氏先墓表》:“﹝ 林华 ﹞大惧先人之善泯坠不纪,是以日夜悼心。”
词语解释:泯玷  拼音:mǐn diàn
消失玷污。《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暨乎王略亏頽而旷载罔缀,微言既没,六籍泯玷。”
词语解释:泯泯棼棼  拼音:mǐn mǐn fén fén
亦作“ 泯泯芬芬 ”。 纷乱貌。《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孔颖达 疏:“棼棼,扰攘之状。”《逸周书·祭公》:“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明史·廖永安传》:“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 邹鲁 《护法之役》:“坏法乱纪,予智自雄,泯泯棼棼,莫知底止。”亦省作“ 泯棼 ”。 梁启超 《美国政治略评》四:“纲纪泯棼,至是而极。”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时泯棼之象,颇足致覘国者之悲观。”
词语解释:泯荡  拼音:mǐn dàng
消失干净。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以 怡贤亲王 之畿辅水利,犹不旋踵而泯荡。”
词语解释:泯除  拼音:mǐn chú
消除。 黄鸿寿 《开设资政院》:“尔议员等其各泯除成见,奋发公心。”
词语解释:泯邈  拼音:mǐn miǎo
寂静悠长。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故抱魄寂处,凝神空居;泯邈深昼,窈鬱重虚。”
词语解释:泯泯芬芬  拼音:mǐn mǐn fēn fēn
见“ 泯泯棼棼 ”。
词语解释:泯泯棼棼  拼音:mǐn mǐn fén fén
亦作“ 泯泯芬芬 ”。 纷乱貌。《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孔颖达 疏:“棼棼,扰攘之状。”《逸周书·祭公》:“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明史·廖永安传》:“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 邹鲁 《护法之役》:“坏法乱纪,予智自雄,泯泯棼棼,莫知底止。”亦省作“ 泯棼 ”。 梁启超 《美国政治略评》四:“纲纪泯棼,至是而极。”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时泯棼之象,颇足致覘国者之悲观。”
词语解释:泯靡  拼音:mǐn mí
形容姿态之美。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秀青色之泯靡,熳美目之波澜。” 胡之骥 注:“泯靡,美姿态也。”
词语解释:泯乱  拼音:mǐn luàn
昏乱;混乱。《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引 王念孙 曰:“泯,亦乱也。” 汉 王充 《论衡·偶会》:“ 伯鲁 命当贱,知虑多泯乱也。” 章炳麟 《辨诗》:“不悟乐府虽变,其为夏音则同,未有泯乱大略者也。”
词语解释:泯息  拼音:mǐn xī
泯灭,消失。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体之知,自难泯息。” 廖仲恺 《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庚子发难,虽为仇外,而中华民族民心未死,强悍之气犹未泯息。”
词语解释:泯合  拼音:mǐn hé
暗合;混合。 前蜀 杜光庭 《谢恩赐兴圣观弘一大师张潜修造表》:“睠言大教,理契生津,栖神泯合于无为,属念潜期于有德。”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在这儿我们看不出 殷 周 之间有什么划时代的区别,不仅没有,就像青铜合金一样泯合着,铜与锡分不开来。”
词语解释:泯化  拼音:mǐn huà
融合。 朱光潜 《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它好比低眉默想的 观音大士 ,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
词语解释:泯却  拼音:mǐn què
消除。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待到私肥于公,则公家所入实微乎其微,故不如泯却公私,承认私有,而一律采取租税制。” 郭沫若 《访日杂咏·宿春帆楼》:“晨辉一片殷勤意,泯却无边恩与仇。”
词语解释:泯棼  拼音:mǐn fén
见“ 泯泯棼棼 ”。
词语解释:泯泯棼棼  拼音:mǐn mǐn fén fén
亦作“ 泯泯芬芬 ”。 纷乱貌。《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孔颖达 疏:“棼棼,扰攘之状。”《逸周书·祭公》:“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明史·廖永安传》:“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 邹鲁 《护法之役》:“坏法乱纪,予智自雄,泯泯棼棼,莫知底止。”亦省作“ 泯棼 ”。 梁启超 《美国政治略评》四:“纲纪泯棼,至是而极。”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时泯棼之象,颇足致覘国者之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