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泥古泥子泥守泥古拘方泥名失实泥古不化  

词语解释:泥古  拼音:nì gǔ
拘守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 宋 欧阳修 《笔说·驷不及舌说》:“泥古之士,学者患之也。”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明 方孝孺 《上蜀府笺》之三:“语学术则泥古而不通,语才艺则执一而无取。”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我们不要为泥古的习惯所囿,应该把眼光看着前头。”
词语解释:泥子  拼音:nì zǐ
古地名。古址即今 广东 番禺 西南之 紫坭 。 宋 苏轼 《赠郑清叟秀才》诗:“风涛战 扶胥 ,海贼横 泥子 。” 王文诰 辑注:“去县( 顺德县 )数十里地,曰 紫泥 ,与 番禺 石壁 接壤……是 紫泥 当作 子泥 ,即古之 泥子 。”
涂抹在木器或其他器皿的缝隙中使之表面平整的泥状物。通常用桐油加绿豆面或熟石膏制成。也用来镶玻璃。
词语解释:泥守  拼音:nì shǒu
拘守。 明 李东阳 《〈送倪吏部考绩还南京诗〉序》:“以先生之贤,为具瞻表率,非徒泥守常法,坐镇雅俗,亦隐然为留都天下重。”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九:“ 俞宗杰 在《旧剧之图画的鉴赏》一文里说:‘……剧中应有的表演还不可泥守成规,必得要他的会心处发现他的天才与修养。’”
词语解释:泥古拘方  拼音:nì gǔ jū fāng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恐以一定之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词语解释:泥名失实  拼音:nì míng shī shí
拘守空名,不求实际。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九》:“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不敢加辨也歟!”
词语解释:泥古不化  拼音:nì gǔ bù huà
拘守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知兵》:“兵家成书具在,师心自用者非,泥古不化者亦非。”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上》:“彼泥古不化,詆为异学,甘守固陋以受制于人者,皆未之思耳。” 郭沫若 《今昔集·〈屈原·招魂·天问·九歌〉》:“余自信尚非泥古不化者,如有确实根据或使人比较心安之根据,足以推翻旧说,余亦自愿弃故就新,绝不肯落诸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