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涕泣饮泣枯鱼泣沥泣风号雨泣鬼夜泣巷泣吞声饮泣
雨泣洒泣歌泣歔泣丹泣椎心饮泣屑泣狐死兔泣
掩泣余泣麟泣卞泣可歌可泣楚囚对泣枯鱼过河泣牛衣对泣
哭泣呱泣血泣啼泣颓泣龙髯攀泣恸泣孺泣
悲泣杨朱泣愁泣揽泣诈泣桓山之泣新亭对泣祖泣
垂泣啜泣哀泣沾泣行号卧泣承泣沬泣神号鬼泣
号泣雪泣环泣抽泣遗泣抿泣絮泣 
暗泣天泣牛衣泣衔泣陨泣涟泣向隅而泣 
感泣新亭泣泫泣嗟泣俯泣殒泣咽泣 

词语解释:涕泣  拼音:tì qì
哭泣;流泪。《礼记·杂记下》:“唯父母之丧,不辟涕泣而见人。”《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死之日, 赵国 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宋 陆游 《丰年行》:“前年穀与金价同,家家涕泣伐桑柘。”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芸 正形容惨变,咻咻涕泣。”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于今也和‘久待的期望一旦满足’相似,令人感动涕泣,热泪沾襟了。”
词语解释:雨泣  拼音:yǔ qì
(1).泪下如雨。语本《诗·邶风·燕燕》:“瞻望勿及,泣涕如雨。”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唐 张说 《为河内王作祭陆冀州文》:“救兵适来,涉血犹湿,三军雷叹,百城雨泣。” 宋 范成大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之三:“支离妨执紼,雨泣望楸行。”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
(2).犹雨淋。 宋 陆游 《秋景》诗:“雨泣苹花老,风摇稗穗长。”
词语解释:掩泣  拼音:yǎn qì
掩面而泣。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登艫眺 淮 甸,掩泣望 荆 流。” 唐 卢纶 《送杨皞东归》诗:“登楼掩泣话归期, 楚 树 荆 云发远思。”《宋史·乐志十六》:“空留嬪御,掩泣望霓旌。” 郭沫若 《残春》四:“她说着说着,便掩泣起来。”
词语解释:哭泣  拼音:kū qì
哭和泣。后泛指哭。《礼记·檀弓上》:“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 孔颖达 疏:“哭泣之哀,谓有声之哭,无声之泣,并为哀。” 唐 韩愈 《曹成王碑》:“王生十年而失先王,哭泣哀悲,弔客不忍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文雄》:“贼遂猖獗,挺入 陕 境,至 盩厔 , 秦 惟闭城独守,日夕哭泣,目皆肿。” 丁玲 《团聚》:“她伏在床上嗖嗖的哭泣。”
词语解释:悲泣  拼音:bēi qì
悲伤哭泣。《汉书·刑法志》:“ 齐 太仓令 淳于公 有罪当刑,詔狱逮繫 长安 ……其少女 緹縈 ,自伤悲泣。”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 李 下马就之,至,则真其妻也。相见悲泣。”《红楼梦》第九五回:“﹝ 元妃 ﹞见了 贾母 ,只有悲泣之状,却没眼泪。” 老舍 《微神》:“梦境的不同使我有时悲泣,有时狂喜。”
词语解释:垂泣  拼音:chuí qì
(1).无声而流泪。《韩非子·五蠹》:“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九年》:“他日,﹝ 李胜 ﹞又向 爽 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復济,令人愴然!’” 胡三省 注:“无声而出涕,曰垂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好蓄 宋 板书, 青田 石印章。有友借观,误堕地碎, 载扬 垂泣三日,其风趣如此。”
(2).指低声哭。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我听到一种奇异的声音,一种低沉含糊的,而且似乎是不很正常的声音,如象一个人的垂泣。”
词语解释:号泣  拼音:hào qì
号咷大哭。《书·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行及 宛 叶 间,闻丧,因号泣,昼夜奔赴,凡七日,行千三百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腹痛口噤,中夜而卒,妻号泣,为备棺木,行入殮矣。”
词语解释:暗泣  拼音:àn qì
暗中哭泣。 五代 耿玉真 《菩萨蛮》词:“背灯惟暗泣,何处砧声急。” 宋 姚宽 《踏莎行·秋思》词:“彩凤难双,红綃暗泣,回纹未剪 吴 刀涩。”
词语解释:感泣  拼音:gǎn qì
感动得下泪。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及覩皇太子仪表班行,既退,无不相贺,至有感泣者。”《水浒传》第一○七回:“ 卢俊义 慰抚劝劳,就令 武顺 镇守城池,因此贼将皆感泣,倾心露胆,弃邪归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镇南关起义清方档案》:“回思七昼夜血战,令人感泣。”
词语解释:饮泣  拼音:yǐn qì
泪流满面,进入口中。形容极度悲痛。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然 李陵 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拳,冒白刃,北嚮争死敌者。” 宋 叶适 《始论一》:“宰辅无状,踵失策,继旧盟,卒亦黽勉割四要郡畀之,徒使中原遗黎,饮泣内恨,絶望於我。” 庐隐 《或人的悲哀》:“那深刻的,使人酸楚的味道,仍旧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渗在我的血液里,回忆着便不免要饮泣。”
词语解释:洒泣  拼音:sǎ qì
挥泪。《晋书·温峤传》:“有众七千,洒泣登舟。”《魏书·咸阳王禧传》:“其歌遂流至 江 表,北人在南者,虽富贵,絃管奏之,莫不洒泣。”《明史·马永传》:“丧过 苏州 ,州人亦洒泣。”
词语解释:余泣  拼音:yú qì
指后人的哀伤。《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盘柏,俟时而动;遐想 管 乐 ,远明风流。治国以礼,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 张铣 注:“谓 亮 死,国人皆泣也。”
词语解释:呱泣  拼音:guā qì
指婴儿啼哭。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三:“闭门弄添丁,哇笑杂呱泣。”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对此藐孤之呱泣,益思故剑之恩情。”
词语解释:杨朱泣  拼音:yáng zhū qì
(1).在歧路悲泣。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临路他乡,非无 阮籍 之悲,诚有 杨朱 之泣。” 金 雷琯 《古意》诗:“对酒不能饮,拊剑自度曲……朝为 杨朱 泣,暮作 阮籍 哭。”
(2).指临歧感伤之泪。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茫然 阮籍 途,更洒 杨朱 泣。”参见“ 杨朱泣岐 ”。
词语解释:杨朱泣岐  拼音:yáng zhū qì qí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诗:“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
词语解释:啜泣  拼音:chuò qì
哭泣;抽噎。语出《诗·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啜其泣矣。”《陈书·江总传》:“啜泣濡翰,岂攄鬱结。”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独夫长啜泣,多士已忘筌。” 巴金 《沉默集·春雨》:“我又看见她俯在床上蒙着脸啜泣。”
词语解释:雪泣  拼音:xuě qì
揩拭眼泪。《吕氏春秋·观表》:“ 吴起 止於岸门,止车而休,望 西河 ,泣数行下。其僕谓之曰:‘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今去 西河 而泣,何也?’ 吴起 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 高诱 注:“雪,拭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声色》:“击哀响,则春臺之人悵焉而雪泣。”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一:“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词语解释:天泣  拼音:tiān qì
谓无云而雨。《新唐书·五行志三》:“ 元和 十二年正月乙酉,星见而雨。占曰:‘无云而雨,是谓天泣。’”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梁太祖优待文士》:“﹝ 梁祖 ﹞谓 杜 ( 杜荀鹤 )曰:‘秀才曾见无云雨否?’ 荀鹤 答言未曾见。 梁祖 笑曰:‘此所谓无云而雨,谓之天泣。’”
词语解释:新亭泣  拼音:xīn tíng qì
见“ 新亭泪 ”。
词语解释:新亭泪  拼音:xīn tíng lèi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 王丞相 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对!’”后多用“新亭泪”、“新亭泣”、“新亭对泣”指怀念故国或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 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半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幼深》诗:“莫作 新亭 泣,徒使 夷吾 嗤。” 宋 陆游 《追感往事》诗之五:“不望 夷吾 在 江 左, 新亭 对泣亦无人。” 宋 杜旟 《酹江月·石头城》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 新亭 泪。” 元 王逢 《毗陵秋怀》诗:“江山不尽 新亭 泪,天地长县 即墨 心。”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楚 囚无 新亭 之泪,《越絶》非石室之音。” 柳亚子 《三月二十六日夜集双清阁》诗:“ 新亭 对泣惭名士,悄喜娇雏脸晕酡。”
词语解释:枯鱼泣  拼音:kū yú qì
喻身陷绝境。 元 程鉅夫 《为曹仲坚题渔父图》诗:“大罾小罟较得失,魴鱮暗作枯鱼泣。” 元 杨维桢 《周急谣》:“君不见曩岁沟魂悔不及,至今寃作枯鱼泣。”参见“ 枯鱼过河泣 ”。
词语解释:枯鱼过河泣  拼音:kū yú guò hé qì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復及。”后因以喻誓死进击,不顾及失败。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羞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鱼过河泣。”
词语解释:歌泣  拼音:gē qì
歌亦泣;可歌可泣。 唐 白居易 《夜闻歌者》诗:“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少年哀乐过於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马君武 《从军行》:“教儿读歷史,往事足歌泣。”
词语解释:麟泣  拼音:lín qì
《孔丛子·记问》:“子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祥,今 宗周 将灭,天下无主,孰为来哉。’遂泣曰:‘予之於人,犹麟之於兽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后因以“麟泣”为不祥之兆的出典。《轰天雷》第九回:“麟泣西郊悲圣讖,鰻逃东海作亡人。”
词语解释:血泣  拼音:xuè qì
犹泣血。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
词语解释:愁泣  拼音:chóu qì
忧虑哭泣。《后汉书·刘盆子传》:“赤眉众虽数战胜,而疲敝厌兵,皆日夜愁泣,思欲东归。”
词语解释:哀泣  拼音:āi qì
悲伤地哭泣。《方言》第一:“凡哀泣而不止曰咺。”《三国志·吴志·陆抗传》:“ 汉 道未纯, 贾生 哀泣。”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痛哉! 杨 公 德麟 在天之灵,当亦为 民国 哀泣也。” 巴金 《长生塔》:“这是诅咒,是怨愤,是哀泣,他渐渐地明白了。”
词语解释:环泣  拼音:huán qì
围聚着哭泣。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普光寺僧》:“还其家,困卧閲一寒暑,忽昏不知人,举室环泣。” 康有为 《蓄乱》:“膏肓日深,家人环泣。”
词语解释:牛衣泣  拼音:niú yī qì
见“ 牛衣对泣 ”。
词语解释:牛衣对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汉 代 王章 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唐 温庭筠 《上裴舍人启》:“今则 阮 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京晤》:“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一向鱼书久絶谁堪倩。”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义猫》:“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蹰,牛衣对泣而已。”亦省作“ 牛衣泪 ”、“ 牛衣泣 ”。 五代 刘兼 《中春登楼》诗:“ 王章 莫耻牛衣泪, 潘岳 休惊鹤鬢霜。” 宋 陆游 《和范待制秋兴》:“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清 归庄 《庚辰生日》诗:“从今莫堕牛衣泪,策马长途日月新。”
词语解释:泫泣  拼音:xuàn qì
流泪。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同坐仰嘆,观者俯听,莫不泫泣殞涕,悲怀慷慨。”《南史·梁豫章王综传》:“ 综 相抱哭,每日夜恒泫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母病绵惙,下丹药,渐就痊可。入视之,就榻泫泣。”
词语解释:沥泣  拼音:lì qì
流泪。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刎血相视。” 唐 贾岛 《重酬姚少府》诗:“欺暗少此怀,自明曾沥泣。”
词语解释:歔泣  拼音:xū qì
叹息哭泣。 南朝 梁 江淹 《无锡县历山集诗》:“一闻清琴奏,歔泣方留连。”
词语解释:卞泣  拼音:biàn qì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献 楚王 , 楚王 以为诈,砍其双脚,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伤。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诗:“滥窃商歌听,时忧 卞 泣诛。”参见“ 卞和 ”。
词语解释:卞和  拼音:biàn hé
春秋 楚 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 楚厉王 和 楚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 楚文王 即位,他抱璞哭于 荆山 下, 文王 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参阅《韩非子·和氏》、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词语解释:啼泣  拼音:tí qì
哭泣。《史记·赵世家》:“太子母日夜啼泣。”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解》:“是夕,谓生曰:‘我 湘中 蛟宫之娣也,謫而从君。今岁满,无以久留君所,欲为诀耳。’即相持啼泣。” 戴望舒 《对于天的怀乡病》诗:“像在母亲的怀里,一个孩子欢笑又啼泣。”
词语解释:揽泣  拼音:lǎn qì
挥泪。 唐 崔湜 《赠苏少府赴任江南》诗:“丈夫不叹别,达士自安卑;揽泣固无趣,衔杯空尔为。”
词语解释:沾泣  拼音:zhān qì
指哭泣。 宋 孙光宪 《上行杯》词:“佇立,沾泣,征骑駸駸。”
词语解释:抽泣  拼音:chōu qì
一吸一顿地低声哭泣。 巴金 《死去的太阳》十二:“ 程庆芬 哭得厉害,她用了很大的努力才抽泣地说:‘我也是不能自已的。’” 袁静 《伏虎记》第十七回:“洞子里一片悲痛的抽泣声。”
词语解释:衔泣  拼音:xián qì
强忍着不使泪水淌出来。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兼年累载,无申 元直 之祈;衔泣吞声,长对 公閭 之怒。”
词语解释:嗟泣  拼音:jiē qì
嗟叹悲泣。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嗟泣靡及,宜其然也。”
词语解释:风号雨泣  拼音:fēng háo yǔ qì
风声像是怒号,雨声像是哭泣。常常用来渲染悲壮的气氛。例如: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黄宗羲《柳敬亭传》
词语解释:丹泣  拼音:dān qì
血泪。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屑丹泣於下壤,傃慇忧於上旻。”
词语解释:可歌可泣  拼音:kě gē kě qì
谓值得歌颂并使人感动流泪。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絶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 邹韬奋 《青年运动与抗战》:“其中为国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史绩,尤罄竹难书,令人感奋。”亦作“ 可泣可歌 ”。 夏衍 《心防》第二幕:“说起来实在是可泣可歌。”
词语解释:颓泣
颓唐涕泣。 晋 陆云 《岁暮赋》:“望故畴之逈辽兮,泝南风而頽泣。”
词语解释:诈泣  拼音:zhà qì
假哭。《北史·阳休之传》:“ 天保 之世, 魏侯 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 隋 卢思道 《劳生论》:“美言諂笑,助其愉乐,诈泣佞哀,恤其丧纪。”
词语解释:行号卧泣  拼音:háng háo wò qì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木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词语解释:遗泣  拼音:yí qì
落泪。《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遗泣。” 王逸 注:“遗,堕也。言己居于山林,心中愁思,目视眇眇而泣下堕也。”
词语解释:陨泣  拼音:yǔn qì
涕零哭泣。《新唐书·韦安石传》:“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 李 即投地陨泣,乞垂怜救。”
词语解释:俯泣  拼音:fǔ qì
俯首而泣。《韩诗外传》卷十:“ 齐景公 游于 牛山 之上,而北望 齐 曰:‘美哉国乎!鬱鬱 泰山 。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 国子 、 高子 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駑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俯泣。”
词语解释:鬼夜泣  拼音:guǐ yè qì
见“ 鬼夜哭 ”。
词语解释:鬼夜哭  拼音:guǐ yè kū
传说 仓颉 造字时鬼怕为书文所劾,因而夜哭。《淮南子·本经训》:“昔者 苍頡 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高诱 注:“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 清 王充 《论衡·订鬼》:“世称 紂 之时,夜郊鬼哭,及 仓頡 作书,鬼夜哭。” 清 黄遵宪 《杂感》诗:“造字鬼夜哭,所以示悲悯。”亦作“ 鬼夜泣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二:“古人製字鬼夜泣,后人识字百忧集。”
词语解释:椎心饮泣  拼音:chuí xīn yǐn qì
犹言椎心泣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臣等原奏概归无效,拜命之餘,不禁椎心饮泣。”参见“ 椎心泣血 ”。
词语解释:椎心泣血  拼音:chuí xīn qì xuè
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 陵 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唐 陈子昂 《为程处弼辞放流表》:“臣每以陛下恩深,微臣命浅,尝愿湮宗灭族,获报万分。何图诚效未申,凶孽先集,逆天反道,背德辜恩,污辱门宗,亏缺臣节,此臣所以椎心泣血,仰天号咷。”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本都督每读史至此,未尝不掩卷太息椎心泣血也。”
词语解释:楚囚对泣  拼音:chǔ qiú duì qì
见“ 楚囚相对 ”。
词语解释:楚囚相对  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 周顗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 王丞相 ( 王导 )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对!’”后用以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它变故,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忆友》:“夫和妇 楚 囚相对,血泪满襟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李太守》:“公今日之行,荣於登仙,诸君何至作 楚 囚相对耶!”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 黄毅伯 已是哭得泪人儿的一般, 陈星南 劝也不好,不劝也不好,只得跟著做个 楚 囚相对。”亦作“ 楚囚对泣 ”。 宋 汪元量 《莺啼序·重过金陵》词:“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 新亭 ,风景今如此, 楚 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沉砺 《偶成》诗:“ 楚 囚对泣浑无补,谁为中原奋 鲁 戈?”参见“ 楚囚 ”。
词语解释:龙髯攀泣  拼音:lóng rán pān qì
谓痛悼帝王之死。 吴梅 《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老去填词多感慨,龙髯攀泣渺南天。”参见“ 龙髯 ”。
词语解释:龙髯  拼音:lóng rán
亦作“ 龙髥 ”。
(1).龙之须。《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峤 《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 ,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 顾炎武 《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 清 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髥恨不廻。”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而 文宗 显皇帝 ,復为 英 法 联军所迫,北狩 热河 , 鼎湖 一去,龙髯不返。”
(2).帝王之须。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
(3).喻松叶;松。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词语解释:桓山之泣  拼音:huán shān zhī qì
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梁书·元帝纪》:“惵惵黔首,路有衔索之哀;蠢蠢黎民,家陨 桓山 之泣。”亦作“ 桓山之悲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北面事亲,别舅摛《渭阳》之咏;堂上养老,送兄赋 桓山 之悲,皆大失也。”参见“ 桓山鸟 ”。
词语解释:桓山鸟  拼音:huán shān niǎo
《孔子家语·颜回》:“ 回 闻 桓山 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后用以喻离别的痛苦。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君不见, 桓山 鸟,乳哺不得须臾闲,众雏一朝散,孤雌回顾声悲酸。”
词语解释:承泣  拼音:chéng qì
(1).穴位名。在目下七分目胞陷中,上承瞳子之处。见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
(2).马目下的旋毛。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马﹞目欲长大,旋毛在目下,名曰‘承泣’。”
词语解释:抿泣  拼音:mǐn qì
揩拭眼泪。《吕氏春秋·长见》:“ 吴起 抿泣而应之。” 毕沅 校证:“抿,与‘抆’同,拭也。”
词语解释:涟泣  拼音:lián qì
涕泣。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崔郊》:“其婢因寒食来从事家,值 郊 立於柳荫马上,涟泣誓若山河。”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罗唝曲》:“ 浙东 有妓女 刘探春 ,自 淮甸 来,能唱此曲,闺妇行人闻者,莫不涟泣。”
词语解释:殒泣  拼音:yǔn qì
犹殒涕。 唐 徐彦伯 《登长城赋》:“陵地脉以扣心,望天街以殞泣。”
词语解释:巷泣  拼音:xiàng qì
犹巷哭。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闻者巷泣,赴者风征;八音輟响,献酢弗营。”参见“ 巷哭 ”。
词语解释:巷哭  拼音:xiàng kū
在里巷中聚哭。旧时常用作称颂官吏生前有善政者。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郑 子产 死, 郑 人丈夫捨玦珮,妇人捨珠珥,夫妇巷哭,三月不闻竽瑟之声。”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弔,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明史·詹荣传》:“城中人闻之,皆巷哭。” 王闿运 《哀江南赋》:“落日伤心之地,悲风巷哭之声。”
词语解释:屑泣  拼音:xiè qì
犹屑涕。《太平御览》卷七七九引 南朝 梁元帝 《郑众论》:“岂不酸鼻痛心,忆 雒阳 之宫陛;屑泣横悲,想 长安 之城闕。”
词语解释:枯鱼过河泣  拼音:kū yú guò hé qì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復及。”后因以喻誓死进击,不顾及失败。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羞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鱼过河泣。”
词语解释:恸泣  拼音:tòng qì
悲痛哭泣。《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欢 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輒执书慟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復讲。”
词语解释:新亭对泣  拼音:xīn tíng duì qì
见“ 新亭泪 ”。
词语解释:新亭泪  拼音:xīn tíng lèi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 王丞相 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对!’”后多用“新亭泪”、“新亭泣”、“新亭对泣”指怀念故国或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 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半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幼深》诗:“莫作 新亭 泣,徒使 夷吾 嗤。” 宋 陆游 《追感往事》诗之五:“不望 夷吾 在 江 左, 新亭 对泣亦无人。” 宋 杜旟 《酹江月·石头城》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 新亭 泪。” 元 王逢 《毗陵秋怀》诗:“江山不尽 新亭 泪,天地长县 即墨 心。”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楚 囚无 新亭 之泪,《越絶》非石室之音。” 柳亚子 《三月二十六日夜集双清阁》诗:“ 新亭 对泣惭名士,悄喜娇雏脸晕酡。”
词语解释:沬泣  拼音:mèi qì
以泪水洗脸。形容泪流满面。 汉 贾谊 《新书·耳痹》:“大夫 种 拊心嗥啼,沬泣而言信。” 南朝 齐 谢朓 《临溪送别》诗:“沬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
词语解释:絮泣  拼音:xù qì
谓哭泣不停。《明史·阉党传·曹钦程》:“濒行犹顿首 忠贤 前曰:‘君臣之义已絶,父子之恩难忘。’絮泣而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幸·佞人涕泣》:“ 江陵 召去,跪而詈之, 陈 亦絮泣,谓非出本意。”
词语解释:向隅而泣  拼音:xiàng yú ér qì
对着屋角哭泣。形容感到孤独,绝望,十分悲伤。例如: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刘向《说苑·贵德》
词语解释:咽泣  拼音:yān qì
低声悲哭;呜咽。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袁氏 惻然……抚二子咽泣数声。”
词语解释:吞声饮泣  拼音:tūn shēng yǐn qì
形容不出声地悲泣。《水浒传》第九八回:“ 琼英 知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红楼梦》第九十回:“﹝ 岫烟 ﹞正在吞声饮泣,看见 凤姐 那边的 丰儿 送衣裳过来。”
词语解释:狐死兔泣  拼音:hú sǐ tù qì
喻物伤其类。《宋史·叛臣传下·李全》:“狐死兔泣, 李 氏灭, 夏 氏寧独存?”今多作“兔死狐悲”。
词语解释:牛衣对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汉 代 王章 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唐 温庭筠 《上裴舍人启》:“今则 阮 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京晤》:“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一向鱼书久絶谁堪倩。”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义猫》:“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蹰,牛衣对泣而已。”亦省作“ 牛衣泪 ”、“ 牛衣泣 ”。 五代 刘兼 《中春登楼》诗:“ 王章 莫耻牛衣泪, 潘岳 休惊鹤鬢霜。” 宋 陆游 《和范待制秋兴》:“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清 归庄 《庚辰生日》诗:“从今莫堕牛衣泪,策马长途日月新。”
词语解释:孺泣  拼音:rú qì
对父母的哀悼哭泣。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孺泣无时,蔬饘不溢。”
词语解释:祖泣  拼音:zǔ qì
祭奠哭泣。《新唐书·李嗣业传》:“葬日,使中人临弔,中朝臣祖泣,塋给扫除十户。”
词语解释:神号鬼泣  拼音:shén háo guǐ qì
见“ 神号鬼哭 ”。
词语解释:神号鬼哭  拼音:shén háo guǐ kū
形容哭声非常凄厉悲惨。《古尊宿语录·云峰悦禅师》:“十五十六天轮地轴,日面月面神号鬼哭。”《水浒传》第六六回:“此时 北京 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攛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九命奇冤》第一回:“四壁厢犬吠鷄飞,一霎时神号鬼哭,尽任他锣声震地,官军赴援无人。”亦作“ 神嚎鬼哭 ”、“ 神号鬼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真真气煞人!今天那贱人忽然嚷起肚子痛来,嚷了个神嚎鬼哭,我见他这样辛苦,便来请先生。” 陈毅 《满江红·黄金海岸》词:“尽是黄金,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夺,大洋风雨,神号鬼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