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幻泡 拼音:huàn pào
佛教语。比喻事物虚幻无常。 唐 白居易 《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以世界为空花,以有无为生死,为幻泡。” 明 唐顺之 《悼仆钮才》诗:“幻泡本是无常期,咄哉一病不週时。”词语解释:电泡 拼音:diàn pào
闪电和泡沫。比喻瞬息即逝的事物。 唐 白居易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 唐 白居易 《吹笙内人出家》诗:“雨露难忘君念重,电泡易灭妾身轻。”词语解释:水泡 拼音:shuǐ pào
(1).水面上的球状或半球状气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如露珠水泡,倏有倏无;如閒花野草,自荣自落。” 孙犁 《白洋淀纪事·嘱咐》:“孩子睡着了,睡的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
(2).用以比喻落空的事情或希望。 黄中黄 《孙逸仙》:“吾不欲自弃生命而徒取死,纵此次希望又归水泡,亦断不用自弃之策。”《收穫》1981年第5期:“后来以事去 北京 ,此议就变成了水泡。”
(3).即水疱。《人民日报》1970.1.5:“农药熏得他头昏眼花,两条腿也出了水泡。”参见“ 水疱 ”。
词语解释:水疱 拼音:shuǐ pào
因病理变化,浆液在表皮里或表皮下聚积而成的黄豆大小的隆起。词语解释:沤泡 拼音:ōu pào
(1).水泡。《随园诗话》卷一引 元 胡天游 诗:“巧悬沤泡住,危累弹丸佳。”
(2).喻虚幻不实。词语解释:一泡 拼音:yī pào
方言。一阵;一场。《海上花列传》第十六回:“难末害仔几花人四处八方去瞎寻一泡,陆里寻得着嗄。”《海上花列传》第三七回:“俚个亲生爷要搭俚借洋钱,噪仔一泡。”亦作“ 一泡子 ”。《海上花列传》第五回:“耐末一泡子吵去,看光景阿有点清头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立刻传了官医,薑汤开水,一泡子乱救,纔把他救醒过来。”词语解释:梦泡 拼音:mèng pào
见“ 梦幻泡影 ”。
词语解释:梦幻泡影 拼音:mèng huàn pào yǐng
佛教语。以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比喻世上事物无常,一切皆空。今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二本第五出:“生呵,一心怀远恨,千丈繫游丝;死呵,如梦幻泡影,那有再来时。”《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我想人生梦幻泡影,石火电光,不必往远里讲,就在坐的你我三个人,自上年 能仁寺 初逢, 青云山 再聚,算到今日,整整的一年。” 冰心 《往事(其二)》九:“九个月来悬在云雾里,眼前飞掠的只是梦幻泡影,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很异样,很麻木,很飘浮。”亦省作“ 梦泡 ”。 清 赵翼 《秋园预制敛具,诗以调之》:“卓哉所见高,勘透梦泡理。”词语解释:灯泡 拼音:dēng pào
即电灯泡。 王蒙 《夜的眼》:“那里的路灯有三分之一是不亮的,灯泡健全的那三分之二又有三分之一的夜晚得不到供电。” 秦牧 《长街灯语》:“如果我发着强光却忘记人民倾注了特大的心血和汗水,我就连一枚小小的灯泡的价值也不如了。”参见“ 电灯泡 ”。
词语解释:电灯泡 拼音:diàn dēng pào
一般指白炽灯的发光器件。通常呈梨形。也叫电灯泡子。通称灯泡。词语解释:烟泡 拼音:yān pào
亦作“烟泡”。 把鸦片烟膏就烟灯烧成的圆形小泡子。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四:“我勉勉强强的吃了两口烟,烟泡子怕起了好几次火。”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三:“他猛然睁开眼来,却见 婉小姐 已经打好了两个烟泡。” 沙汀 《代理县长》:“﹝他﹞早已只吞服一两颗烟泡子‘吊瘾’了。”词语解释:肺泡 拼音:fèi pào
肺的主要组成部分,位置在最小支气管的末端,略呈半球形,周围有无数毛细血管围绕。血液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词语解释:肥皂泡 拼音:féi zào pào
比喻很快破灭的希望或幻想。 田汉 《乱钟》:“可是一旦跟冷酷的现实接触,他那些英雄的幻想都成了肥皂泡了。”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在柜台前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入秋以来望着沉重的稻穗所感到的快乐。” 沙汀 《航线》:“眼睁睁这肥皂泡一般的希望,是被人戳破了。”词语解释:起泡 拼音:qǐ pào
因摩擦或其他外界刺激,在皮肤上生出泡状物。《歧路灯》第四四回:“ 谭绍闻 道:‘脚下已起泡了,委实难挨。’” 高晓声 《系心带》:“当心被太阳晒得额角头上起泡。” 陈登科 肖马 《破壁记》第十章:“这只滚烫的热栗子,已咬得他舌头发麻,嘴唇起泡了。”词语解释:血泡 拼音:xuè pào
(1).即血胞。《东周列国志》第五七回:“ 赵武 , 赵武 !我一门百口寃仇,在你一点血泡身上,出宫之时,切莫啼哭!”参见“ 血胞 ”。
(2).皮肤上充血的泡。 李準 《马小翠的故事》:“脚上打出血泡了,就干脆把鞋子扔掉。”
(3).血的泡沫。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地上一滩血,脑瓜儿上还噗噗噗的冒血泡呢。”
词语解释:血胞 拼音:xuè bāo
本指胎儿。引申指婴孩。《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时 襄公 新生一女, 文姜 以 庄公 内主尚虚,令其订约为婚。 庄公 曰:‘彼女尚血胞,非吾配也。’”词语解释:鲑泡 拼音:guī pào
方言。河豚。 章炳麟 《新方言·释动物》:“﹝河豚﹞ 广东 香山 谓之鮭泡。”词语解释:铜泡 拼音:tóng pào
子弹“底火”部分的俗称。 梁斌 《播火记》四二:“猛地又想起一个办法,弄了一堆穰柴,放在石桌上,把铜泡叩在柴上,拿起烟锅拼命凿着泡顶,凿着凿着,啪地一声响,腾起一阵烟火。”词语解释:泡泡 拼音:pào pào
(1).指鼓起的球状体。 刘半农 《拟儿歌·小猪落地》:“水泡泡,血泡泡,翻得泊落落。”
(2).谓无聊地消磨时间。 曹禺 《日出》第二幕:“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到俱乐部泡泡,舞场里‘蹭蹭’,没意思,没劲儿。”
急流声;水涌声。《山海经·西山经》:“ 不周之山 ……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 郭璞 注:“浑浑泡泡,水濆涌之声也。” 冰心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五》:“果然看见护士端着一杯药进来,杯中泡泡作声。”词语解释:液泡 拼音:yè pào
细胞质中含有的泡状物,外有薄膜与细胞质分开,内有液体词语解释:撮泡 拼音:cuō pào
旧时 杭州 的一种泡茶方法。《通俗编·饮食》引《禅寄笔谈》:“ 杭 俗用细茗置甌,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词语解释:打泡 拼音:dǎ pào
(1).手脚等部分皮肤由于磨损而起泡。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下班的时候要把鞋子里的砂土倒干净,要不走到家就会打泡的!” 贺敬之 《放歌集·放声歌唱》:“饭后,我们要开五垧荒地!注意,手别打泡。”
(2).抽鸦片时打烟泡。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二:“ 李如珍 住的屋子分为里外两间,里间的一盏灯下,是 小毛 给 李如珍 打泡,外间的一盏灯下,睡的是 春喜 和 小喜 兄弟两个。”词语解释:浑浑泡泡 拼音:hún hún pào pào
大水涌流貌。《山海经。西山经》:"﹝不周山﹞北望诸?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一说,指水喷涌之声。参阅郭璞注。词语解释:潦泡 拼音:liáo pào
见“ 潦浆泡 ”。
词语解释:潦浆泡 拼音:liáo jiāng pào
皮肤被烫后出现的水泡。《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被 薛霸 只一按,按在滚汤里…… 林冲 看时,脚上满面都是潦浆泡。”《红楼梦》第二五回:“﹝ 贾环 ﹞将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 宝玉 脸上只一推……只见 宝玉 左边脸上起了一溜潦泡。”词语解释:潦浆泡 拼音:liáo jiāng pào
皮肤被烫后出现的水泡。《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被 薛霸 只一按,按在滚汤里…… 林冲 看时,脚上满面都是潦浆泡。”《红楼梦》第二五回:“﹝ 贾环 ﹞将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 宝玉 脸上只一推……只见 宝玉 左边脸上起了一溜潦泡。”词语解释:尿泡 拼音:suī pào
方言。撒尿。 孙犁 《山地回忆》:“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
指膀胱。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凉石二斤,一匣。治尿泡内疼,利小水。”词语解释:浸泡 拼音:jìn pào
泡在液体里。例如:标本浸泡在甲醛溶液中。词语解释:洋泡泡 拼音:yáng pào pào
薄橡皮制成的玩具,充气后鼓起成球状。 茅盾 《烟云》二:“妈妈说,买一个洋泡泡,给宝宝。” 聂绀弩 《论行李》:“行李,无论里面是不是黄金美钞,珍珠宝贝;但总不是吹胀了的洋泡泡,是不必谈的。”词语解释:气泡 拼音:qì pào
气体在液体、固体的内部或表面形成的球状或半球状体。词语解释:料浆泡 拼音:liào jiāng pào
因烫伤而起的水泡。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釃这么滚汤般热酒来盪我,把我的嘴唇都盪起料浆泡来。”参见“ 燎2浆 ”。词语解释:一点水一个泡 拼音:yì diǎn shuǐ yí gè pào
谓诚实不苟,说话句句有据。《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这个何消説,我从来是一点水一个泡的人,比不得媒人嘴。若扯了一字谎,明日太太访出来,我自己把这两个脸巴子送来给太太掌嘴。”词语解释:电灯泡 拼音:diàn dēng pào
一般指白炽灯的发光器件。通常呈梨形。也叫电灯泡子。通称灯泡。词语解释:灶泡 拼音:zào pào
盐场的别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沧州 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词语解释:燎泡 拼音:liáo pào
皮肤上因火或热水烫伤而起的水泡。《红楼梦》第二五回:“只见 寳玉 左边脸上起了一溜燎泡,幸而没伤眼睛。” 孙犁 《白洋淀纪事·光荣》:“﹝逃兵﹞正低着头包裹脚上的燎泡。”词语解释:燎浆泡 拼音:liáo jiāng pào
见“ 燎浆 ”。
词语解释:燎浆 拼音:liáo jiāng
燎泡。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莫不是放火光逼太阳,烧的来焰腾腾滚波翻浪……但着一点儿就是一箇燎浆。”《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词语解释:猪尿泡 拼音:zhū suī pào
即猪脬。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八章:“大妈……搬开砖,还有一张猪尿泡在坛子口上紧紧地扎着,好容易才解开。”参见“ 猪脬 ”。
词语解释:猪脬 拼音:zhū pāo
猪的膀胱。质韧,可装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遂以猪脬裹瓶口,缄封甚固。”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取猪脬实黄豆,吹以气而缚其口,豆浮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