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九效去声 [jiào,教训][shào][jiào,寤也][音教。与校通。比较也。][详注1][pào,枪炮][鱼教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详注2][喚也,呼也][bào]


注1:踔 敕教切。《说文》踶也。《注》徐曰:踶亦当蹋意。又《前汉·扬雄传》踔夭蟜。《注》踔,走也。《文选·李善注》踔,踰也。《后汉·蔡邕传》踔宇宙而遗俗兮。《注》踔犹越也。又《集韵》陟教切,音罩。义同。 又《集韵》他吊切,音粜。《史记·司马相如传》踔稀閒。《注》踔,县蹢也。
注2:爆 音豹。《说文注》徐铉曰:本蒲木切。今俗音豹。火裂也。《白虎通》卜赴也。爆见兆。
首字词组
泡影泡泡泡灯泡沫塑料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制泡菜泡花
泡幻泡立司泡立水泡泡纱泡饭泡汤圆泡鱼泡腾
泡沫泡漩泡澡泡溲泡妞泡病号泡茶泡毛鬼
泡沫经济泡罩塔泡泡口香糖泡头钉泡汤泡蜑泡蘑菇 

词语解释:泡影  拼音:pào yǐng
泡泡和影子。佛教用以比喻事物的虚幻不实,生灭无常。后比喻落空的事情或希望。《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梦幻泡影,大率类此。” 巴金 《家》六:“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 马南邨 《燕山夜话·黄金和宝剑的骗局》:“受骗的人起先妄想会得到黄金百斤,宝剑二口,到头全成了泡影,反而丧失了大批财富。”
词语解释:泡幻  拼音:pào huàn
谓虚幻。 唐 卢照邻 《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犹为龟组相辉,不离泡幻之域;熊车结辙,尚迷苦爱之津。”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身世喻泡幻,衣冠如赘瘤。”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五节:“陛下席卷中原之雄图,亦成泡幻矣。”
词语解释:泡沫  拼音:pào mò
(1).谓聚集在液体中的气泡。亦用来比喻人事的空虚或幻想。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徐则法师碑》:“假矣生民,何其夭脆。譬彼风雷,同诸泡沫。” 宋 葛长庚 《促拍满路花·和纯阳韵》词:“堪叹人间事,泡沫风灯,阿谁肯做飞仙。” 茅盾 《子夜》三:“忽然一个新的主意在他思想中起了泡沫。”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间的空隙。”
(2).分散在固体中的气泡。参见“ 泡沫塑料 ”。
词语解释:泡沫塑料  拼音:pào mò sù liào
内部具有无数微孔的塑料。用树脂经过机械搅拌发泡或加入起泡剂制成。《花城》1981年第5期:“一团团大小不等的泡沫从上游漂浮而来,厚厚的,十来厘米,像一块块白色的泡沫塑料。”
词语解释:泡沫经济  拼音:pào mò jīng jì
因股票、房地产等投机狂热引起的经济虚假繁荣现象。表现为:市场存在普遍的投机行为,股票、房地产交易活跃,价格迅速上涨;但由于缺乏长期生产性投资,生产停滞,实际经济水平提高不多;行市一旦暴跌,表面繁荣即会破灭。
词语解释:泡泡  拼音:pào pào
(1).指鼓起的球状体。 刘半农 《拟儿歌·小猪落地》:“水泡泡,血泡泡,翻得泊落落。”
(2).谓无聊地消磨时间。 曹禺 《日出》第二幕:“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到俱乐部泡泡,舞场里‘蹭蹭’,没意思,没劲儿。”
急流声;水涌声。《山海经·西山经》:“ 不周之山 ……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 郭璞 注:“浑浑泡泡,水濆涌之声也。” 冰心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五》:“果然看见护士端着一杯药进来,杯中泡泡作声。”
词语解释:泡立司  拼音:pào lì sī
见“ 泡立水 ”。
词语解释:泡立水  拼音:pào lì shuǐ
英语polish的译音。旧译作“泡立司”。即虫胶清漆。参见“ 虫胶清漆 ”。
词语解释:泡漩  拼音:pào xuán
波浪翻滚并有漩涡的水流
词语解释:泡罩塔  拼音:pào zhào tǎ
在其内气体或蒸汽以泡状通过液体的一种塔;尤指板式塔(如用于分馏石油馏出物),其中塔板上具有许多泡罩
词语解释:泡灯  拼音:pào dēng
古代一种灯具。《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祇见 张员外 家门便关着,十字两条竹竿缚着,皮革底钉住一碗泡灯,照着门上一张手榜贴在。”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泡灯》:“上元节,京师烧糯汴为瓶,贮水蓄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泡灯。”
词语解释:泡立水  拼音:pào lì shuǐ
英语polish的译音。旧译作“泡立司”。即虫胶清漆。参见“ 虫胶清漆 ”。
词语解释:虫胶清漆  拼音:chóng jiāo qīng qī
一种用于木器的涂饰剂。《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虫胶清漆,俗称泡立水。由于漆膜透明、光滑并富有弹性,能显现出木材的天然颜色和纹理,已被广泛作为木器的装饰性涂饰剂。”
词语解释:泡澡  拼音:pào zǎo
把身体浸泡于水中的一种洗澡方式
词语解释:泡泡口香糖  拼音:pào pào kǒu xiāng táng
可吹成大气泡的口香糖
词语解释:泡沫塑料  拼音:pào mò sù liào
内部具有无数微孔的塑料。用树脂经过机械搅拌发泡或加入起泡剂制成。《花城》1981年第5期:“一团团大小不等的泡沫从上游漂浮而来,厚厚的,十来厘米,像一块块白色的泡沫塑料。”
词语解释:泡泡纱  拼音:pào pào shā
一种棉织物。组织虽是平纹,但布面凹凸起伏。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伙子,真不讲卫生!瞧那枕头布,已经由白变黑;被头呢,吸饱了你脖子上的油;还有床单,那么多折子,简直成了泡泡纱。”
词语解释:泡溲  拼音:pào sōu
盛貌。
词语解释:泡头钉  拼音:pào tóu dīng
钉的一种。钉帽鼓起如水泡,故称。也叫泡钉。 茅盾 《水藻行》:“水车用的茅篷像一些泡头钉,这里那里钉在那些‘带子’的近边。”
词语解释:泡利不相容原理  拼音:pào lì bù xiāng róng yuán l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之一。指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该原理阐明每个轨道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由于每个电子层可能有的轨道数为n2,所以,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由物理学家泡利提出,故名。
词语解释:泡饭  拼音:pào fàn
加水重煮的或用开水泡成的比较稀的米饭。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其士人在贡院中,自有巡廊军卒,賫砚水、点心、泡饭、茶酒、菜肉之属货卖。”《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説话间, 魏竹冈 已喫了三碗泡饭, 单太爷 一碗未完。”《上海文学》1983年第2期:“我无法想象她会像我的妻一样大清早睡眼惺忪地去菜场,回来蓬着头发又是忙着生炉子又忙着刷马桶,然后捧着一碗泡饭就着天天一样的乳腐酱菜。”
词语解释:泡妞  拼音:pào niū
与女人胡搞
词语解释:泡汤  拼音:pào tāng
方言。落空。《收穫》1981年第4期:“呸!书蠹头,你放心,妈那病死不了!房子的事再不抓紧倒真要泡汤了。”
词语解释:泡制  拼音:pào zhì
(1).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花月痕》第四九回:“当下饥民嗷嗷, 员 逆方将伪王府所蒸的苧根草根,将蔗浆蜂蜜调匀,炼成药丸一般,名为甘露疗饥丸,颁给伪官,令民间如法泡製。”参见“ 炮製 ”。
(2).(照老办法)办事;(依样)制作。《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等明日早走,依旧如法泡製,也不怕他飞上天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藩臺得了这个消息,便如法泡製。”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用的是《陶渊明集》,如法泡制,那两句是:‘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词语解释:炮制  拼音:páo zhì
(1).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有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加工方法。目的主要是加强药物效用,减除毒性或副作用,便于贮藏和便于服用等。 宋 陆游 《梦有饷地黄者味甘如蜜戏作数语记之》诗:“有客餉珍草,发匳惊絶奇,正尔取嚼齕,炮製不暇施。”《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其性大热有毒,依方炮製可以入药。” 清 赵雨村 《被虏纪略·虎口馀生》:“我这药皆是各省会上好药铺拣选出来,加以炮製,真是黄金难买。”
(2).指烹调。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第一章:“老支书又去亲自掌勺……炮制美味可口的手扒肉。”
(3).处理,办理。 沙汀 《防空》:“对于这个惊人事变,若依老太太和太太的主张,是该同农会会长事件一样炮制的。”
(4).制服;医治。《红楼梦》第七九回:“﹝ 夏 家小姐﹞见 薛蟠 气质刚硬,举止骄奢,若不趁热灶一气炮製,将来必不能自竖旗帜矣。”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五:“所谓‘一个主义,一个政府,一个领袖’就跟三期梅毒上了脑的一样,始终是无法炮制的。”
(5).泛指编造;制订。如:这个介绍经验的讲话,是他在家里冥思苦想炮制出来的。
词语解释:泡汤圆  拼音:pào tāng yuán
犹言泡蘑菇。《当代》1981年第3期:“可我不能不考虑工作啊!要不然,他们会在工作上给你泡汤圆,让你什么工作也推不动。”
词语解释:泡病号  拼音:pào bìng hào
指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收穫》1981年第4期:“我不会磨洋工?不会泡病号?我不会去玩?咱们的青年时代乱乱哄哄过去了,我没玩够!”
词语解释:泡蜑  拼音:pào dàn
卵细胞。 章炳麟 《菌说》:“今夫生植之始,在男曰精虫,在女曰泡蜑。泡蜑者,即胚珠也。”
词语解释:泡菜  拼音:pào cài
用加了花椒、酒等配料的淡盐水浸渍而成的蔬菜。质脆、味香而微酸,或稍带辣味。以 四川 泡菜最为著名。 冰心 《我的学生》:“我们吃着 S 自制的咸鸭蛋和泡菜,吃过稀饭,又喝了煎茶。”
词语解释:泡鱼  拼音:pào yú
鱼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兽语·箭猪》:“泡鱼大如斗,身有棘刺,故化为毫猪。毫在项脊间,尺许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则激毫以射人。妇女以金银镶之为簪,能止头痒,除白屑,其毫如蒿然,亦曰蒿猪。”
词语解释:泡茶  拼音:pào chá
宋 、 元 、 明 人喝茶,往往把干果、蜜饯等沏在茶里,叫做泡茶。后称以开水冲茶。《水浒传》第三回:“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 史进 道:‘吃个泡茶。’”《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这两包粗果,送与姐姐泡茶;银子三两,权助搬屋之费。”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四章三:“﹝ 董煤师 ﹞叫老婆去守大门,嘱咐她不准任何人进来。又叫儿子拿烟、泡茶,还要给他们做饭。”
词语解释:泡蘑菇  拼音:pào mó gū
故意纠缠,拖延时间。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我的工作岗位在这里。谁叫你来泡蘑菇?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一章:“ 孟大环 不耐烦了,立刻对 江华 瞪起眼睛来:‘咱们不用泡蘑菇啦!干脆,你跟着我到局子里去!’”
词语解释:泡花  拼音:pào huā
花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泡花,南人或名柚花。春末开,蕊圆白如大珠。既拆,则似茶花,气极清芳,与茉莉、素馨相逼。番人采以蒸香,风味超胜。”
词语解释:泡腾  拼音:pào téng
起气泡并发出嘶嘶声(如发酵的液体或苏打水);亦指放出气泡(如从苏打水中释放出气泡)
词语解释:泡毛鬼  拼音:pào máo guǐ
詈词。称粗心大意的人。 艾芜 《我的旅伴》四:“老女人扁一扁嘴骂道:‘你两个泡毛鬼,惟愿都背堆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