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末字词组
淫泆决泆决溢,决泆骄泰淫泆泛泆水泆  
泆泆越泆骄奢淫泆流泆游泆   

词语解释:淫泆  拼音:yín yì
亦作“ 淫佚 ”。
(1).恣纵逸乐。《书·多士》:“嚮于时 夏 ,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 孔 传:“大为过逸之行,有恶辞闻於世。”《国语·越语下》:“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 唐 拾得 《诗》之三三:“唯贪淫泆业,此辈实堪伤!” 陕魔 《兴办西北实业要论》第一章:“若近世盛称 穆勒 、 亚丹·斯密 诸辈,或以经济大家名,或以致富奇书著,迹其所实,无非绞万姓之脂膏,供少数人之淫佚。”
(2).淫荡;淫乱。《礼记·坊记》:“妇人疾,问之,不问其疾。以此坊民,民犹淫泆而乱於族。”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佚之路兴矣。”《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何后 亦淫泆,私於帝左右 杨珉 ,与同寝处如伉儷。”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秦纪会稽山刻石》:“《吴越春秋》至谓 勾践 以寡妇淫泆过犯,皆输山上。” 靳以 《众神》:“乐园里正荡着淫佚的、下流的、疯狂的音乐。”
(3).谓声音绵延不绝。《礼记·大学》“此以没世不忘也” 宋 朱熹 集注:“此两节,咏叹淫泆,其味深长,当熟玩之。” 明 何景明 《九咏》:“拊鸣鼓兮循玉瑟,乐齐会兮衍淫泆。” 康有为 《〈味梨集〉序》:“乐章以咏叹淫佚,感移人心为要眇。”
词语解释:泆泆  拼音:yì yì
飘荡貌。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泆泆白云,顺风而回。”
词语解释:决泆  拼音:jué yì
见“ 决溢 ”。
词语解释:决溢  拼音:jué yì
亦作“ 决泆 ”。亦作“决溢”。 河堤溃破,水流泛滥。《汉书·沟洫志》:“ 河 水高於平地,岁增隄防,犹尚决溢。”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河 发 崑崙 , 江 起 岷山 ,水力盛多……如岸狭地仰,沟洫决泆,散在丘墟矣。” 宋 苏辙 《乞罢修河司札子》:“今年 深 瀛 等州堤防新復,未甚高厚,然皆不至决溢。”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大名监埽》:“凡一埽岸,必有薪茭竹捷桩木之类数十百万,以备决溢。”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大定 二十九年(一一八九年)正月, 黄河 在 曹州 小堤之北决溢。”
词语解释:越泆  拼音:yuè yì
犹越渫。《太平广记》卷三三四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朱敖》:“尔夕既寐,梦女子至,把被欣悦,精气越泆。”
词语解释:决溢,决泆
河堤溃破、水流泛滥
词语解释:骄奢淫泆  拼音:jiāo shē yín yì
同“ 骄奢淫逸 ”。 《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晋书·贾充杨骏传论》:“ 杨骏 阶缘宠幸,遂荷栋梁之任,敬之犹恐弗逮,骄奢淫泆,庸可免乎?”《宋史·奸臣传二·蔡攸》:“ 攸 罪不减乃父, 燕山 之役祸及宗社,骄奢淫泆,载籍所无。”
词语解释:骄泰淫泆  拼音:jiāo tài yín yì
同“ 骄奢淫逸 ”。 《东观汉记·阜陵质王延传》:“ 阜陵质王 延 ,在国骄泰淫泆。”
词语解释:流泆  拼音:liú yì
放纵,放荡。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读《卫风》,不復其流泆而伤《淇奥》礼教之久衰。”
词语解释:泛泆  拼音:fàn yì
亦作“泛泆”。 犹泛滥,大水漫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昔 洛水 泛泆,漂害者众。”
词语解释:游泆  拼音:yóu yì
谓放纵不守规范。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中正》:“ 张子 之学所为壁立千仞,而不假人以游泆之便。”
词语解释:水泆  拼音:shuǐ yì
见“ 水溢 ”。
词语解释:水溢  拼音:shuǐ yì
亦作“ 水泆 ”。 水泛滥。《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孔颖达 疏:“水溢,谓水之汎溢。”《管子·山权数》:“农夫敬事力作,故天毁埊,凶旱、水泆,民无入於沟壑乞请者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不知何年两崖俱凿石坎,大四五尺,深及丈,上下排列,想水溢时,插木为阁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