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沽酒沽直沽物沽泊沽名要誉沽矫沽贩 
沽美酒沽誉沽家沽洗沽吊沽保沽誉钓名 
沽名沽恩沽酒市脯沽名吊誉沽誉买直沽名钓誉沽略 
沽卖沽激沽名干誉沽名卖直沽虚沽售  

词语解释:沽酒  拼音:gū jiǔ
(1).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墙根菊花好沽酒,钱帛纵空衣可準。”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夜至 江阴 江 口,春寒彻骨,沽酒御寒,囊为之罄。” 续范亭 《一九四二年春养疴延安交际处茅屋闻晋西北敌人残酷扫荡有感》诗:“城南有茅屋,结构在西坡。沽酒临北市,汲水下东河。”
(2).卖酒。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不粥飪,不市食。及其后,则有屠沽,沽酒市脯鱼盐而已。”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红袖织綾夸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水浒传》第十五回:“篱外高悬沽酒旆,柳荫闲缆钓鱼船。”
词语解释:沽美酒  拼音:gū měi jiǔ
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五、七、四、六(五句)。一般用在双调《太平令》曲牌之前。两曲连用,或作为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词语解释:沽名  拼音:gū míng
猎取名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硜硜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清史稿·仁宗纪》:“二十三年戊寅春正月戊申,特詔 松筠 勿沽名市惠,以保桑榆。”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惊服之下,率尔宣扬,这其实还是当初沽名的老手段。”
词语解释:沽卖  拼音:gū mài
出售。多指售酒。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沽卖之家,废业则困。”《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 道子 使宫人为酒肆,沽卖於水侧,与亲昵乘船就之饮宴,以为笑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
词语解释:沽直  拼音:gū zhí
见“ 沽名卖直 ”。
词语解释:沽名卖直  拼音:gū míng mài zhí
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明史·钱唐韩宜可等传赞》:“ 伯巨 、 敬心 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於信而后諫之义,然原厥本心,由於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亦省作“ 沽直 ”。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凡訐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戆子》:“僕効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綬其若屣,甘迁謫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
词语解释:沽誉  拼音:gū yù
犹沽名。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不相与者号为沽誉,号为詆訐,号为訕谤。”《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吾等适纔分处,甚得中庸之道;若再推逊,便是矫情沽誉了。”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此諭亦使抚臣两司观之,且諭羣臣尽力摒除科甲因循、委靡、沽誉诸陋习。”参见“ 沽名 ”。
词语解释:沽名  拼音:gū míng
猎取名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硜硜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清史稿·仁宗纪》:“二十三年戊寅春正月戊申,特詔 松筠 勿沽名市惠,以保桑榆。”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惊服之下,率尔宣扬,这其实还是当初沽名的老手段。”
词语解释:沽恩  拼音:gū ēn
卖好,讨好。 清 马建忠 《巴黎复友人书》:“若 法 王 那波伦第三世 ……攻 奥大利 以沽恩於 意 人,伐 墨西哥 以修睦於 奥国 。”
词语解释:沽激  拼音:gū jī
谓矫情求誉。《旧唐书·郑馀庆传》:“ 餘庆 砥名礪行,不失儒者之道,清俭率素,终始不渝……虽行己可学,而往往近於沽激,故当时议者不全德许之。” 宋 李纲 《谪监沙县税务到任谢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度兼容,至明旁烛,怜臣狂涓,自取颠躋,察臣精诚,本非沽激。”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张安道》:“ 洵 作《辨奸论》,谓 安石 不近人情, 侁 则以沽激, 师中 则以眼多白。三人决法不同,而皆验。”
词语解释:沽物
粗劣的物品
词语解释:沽家
酒馆
词语解释:沽酒市脯
买酒买菜
词语解释:沽名干誉  拼音:gū míng gān yù
犹沽名钓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岂是沽名干誉。”参见“ 沽名钓誉 ”。
词语解释:沽名钓誉  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有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金 张建 《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於人闻,而专苛察督责,以祈当世之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现在那一班大善士,我虽然不敢説没有从根中做起的,然而沽名钓誉的,只怕也不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五:“﹝地主﹞把农民收的粮食都剥削到手里,再拿出一点来发给农民,不过是沽名钓誉,算啥好人?”
词语解释:沽泊  拼音:gū bó
卖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明州 有个 夏主簿 ,与富民 林氏 共出本钱买扑官酒坊地店,做那沽泊生理。”
词语解释:沽洗  拼音:gū xǐ
(1).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唐叔 以大路、 密须 之鼓、闕巩、沽洗, 怀 姓九宗,职官五正。” 杜预 注:“沽洗,鐘名。”
(2).十二律之一。《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 张守节 正义引 汉 班固 《白虎通》:“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按,今本《白虎通·五行》“沽”作“姑”。参见“ 姑洗 ”。
词语解释:姑洗  拼音:gū xǐ
(1).十二律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参见“ 十二律 ”。
(2).指农历三月。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 唐 杜审 言《南海乱石山作》诗:“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
(3).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大吕” 唐 孔颖达 疏:“ 周 铸无射, 鲁 铸林鐘,皆以律名名鐘。知此大吕、姑洗,皆鐘名也。其声与此律相应,故以律名焉。”
词语解释:沽名吊誉  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同“ 沽名钓誉 ”。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我不为别的,自恨我奔丧来后,又不是沽名弔誉没来由。”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富童谮非》:“不似他每逞英雄,沽名弔誉,试剑跃驄,不思映雪与囊萤,心机枉空用。”亦省作“ 沽弔 ”。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我不解今时士大夫,不使人明目张胆直道而行,率要作匿情诡行,似 王莽 日事沽弔,是谁倡此!岂世美事耶?”
词语解释:沽名卖直  拼音:gū míng mài zhí
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明史·钱唐韩宜可等传赞》:“ 伯巨 、 敬心 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於信而后諫之义,然原厥本心,由於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亦省作“ 沽直 ”。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凡訐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戆子》:“僕効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綬其若屣,甘迁謫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
词语解释:沽名要誉  拼音:gū míng yào yù
犹沽名钓誉。《朱子语类》卷四二:“ 子张 问闻与达一章,达是躬行实践做出来底,闻是沽名要誉底。”参见“ 沽名钓誉 ”。
词语解释:沽名钓誉  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有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金 张建 《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於人闻,而专苛察督责,以祈当世之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现在那一班大善士,我虽然不敢説没有从根中做起的,然而沽名钓誉的,只怕也不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五:“﹝地主﹞把农民收的粮食都剥削到手里,再拿出一点来发给农民,不过是沽名钓誉,算啥好人?”
词语解释:沽吊  拼音:gū diào
见“ 沽名弔誉 ”。
词语解释:沽名吊誉  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同“ 沽名钓誉 ”。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我不为别的,自恨我奔丧来后,又不是沽名弔誉没来由。”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富童谮非》:“不似他每逞英雄,沽名弔誉,试剑跃驄,不思映雪与囊萤,心机枉空用。”亦省作“ 沽弔 ”。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我不解今时士大夫,不使人明目张胆直道而行,率要作匿情诡行,似 王莽 日事沽弔,是谁倡此!岂世美事耶?”
词语解释:沽誉买直  拼音:gū yù mǎi zhí
同“ 沽名卖直 ”。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若方其争论新法之际,便行窜黜,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非上所建立,谓之不能体国,谓之不遵稟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亦不能成其美矣。”
词语解释:沽虚  拼音:gū xū
猎取虚名。 唐 司空图 《贻王进士书》:“今吾守道固穷,且窃文学之誉,是邪竞沽虚者之讎嫉也。”
词语解释:沽矫  拼音:gū jiǎo
犹沽激。 宋 文莹 《王壶清话》卷一:“ 戚同文 , 宋 都之真儒……不善沽矫,乡里之饥寒及婚葬失其所者,皆力賑之。”
词语解释:沽保  拼音:gū bǎo
酒保。旧指酒店伙计。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自王公大人下至马庸沽保,未有终日济人利物其心而不要天之祐者;自王公大人下至马庸沽保,未有终日自私自利其心而不为天人之所恶者。”
词语解释:沽名钓誉  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有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金 张建 《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於人闻,而专苛察督责,以祈当世之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现在那一班大善士,我虽然不敢説没有从根中做起的,然而沽名钓誉的,只怕也不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五:“﹝地主﹞把农民收的粮食都剥削到手里,再拿出一点来发给农民,不过是沽名钓誉,算啥好人?”
词语解释:沽售  拼音:gū shòu
出卖。 唐 舒元舆 《玉筯篆志》:“ 冰 虽欲求沽售,不独弃为粪土,必曹其詬怒也。”
词语解释:沽贩  拼音:gū fàn
谓经商,做买卖。《魏书·景穆帝纪》:“又禁饮酒、杂戏、弃本沽贩者。”
商贩,做买卖的人。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御史中丞 王畴 劾奏 忱 曰:‘ 忱 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气凌公卿。’”
词语解释:沽誉钓名  拼音:gū yù diào míng
同“ 沽名钓誉 ”。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并非沽誉钓名,不过稍尽棉力。”
词语解释:沽略  拼音:gū lüè
粗率。《周礼·天官·司裘》“大丧廞裘饰皮车” 郑玄 注“凡为神之偶衣,物必沽而小耳” 唐 贾公彦 疏:“又云:‘物沽而小’者,沽,麤也,谓其物沽略而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