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共23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油幕油车油条油纸油嘴贫舌油口油如油头粉面
油幢油香油腥油蜡油鬏髻油嘴花唇油子油嘴油舌
油然油衣油绿油衫油尽灯枯油嘴油浸浸油壁香车
油壁油旌油单油藏油晃晃,油幌幌油层油嘴滑舌油花
油油油铛油布油璧车油花和尚油头滑脑油污油艌
油云油泥油画油头油鼎油壶卢油火虫虫油花卜
油壁车油戟油腻油烟油渍油头滑脸油柿油草
油糍油盖油幰油烛油大油渣油枯油干火尽
油灯油膏油桐油墨油头光棍油润油嘴呱嗒舌油干灯尽
油囊油伞油滑油井油渍麻花油渍渍油头滑面油幕车

词语解释:油幕  拼音:yóu mù
亦作“ 油幙 ”。 涂油的帐幕。《宋书·刘瑀传》:“ 朱脩之 三世叛兵,一旦居 荆州 ,青油幙下,作 谢宣明 面见向,使斋师以长刀引吾下席。” 唐 司空曙 《送人归黔府》诗:“油幕晓开飞鸟絶,翩翩上将独趋风。”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油幕》:“ 长安 贵家子弟每至春时游宴,供帐於园圃中,随行载以油幕,或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旧时亦借指将帅的幕府。 唐 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几年油幕佐征东,却泛沧浪狎钓童。” 宋 陆游 《上王宣抚启》:“昨属元臣,暂临西鄙,获厠油幕众贤之后。”
词语解释:油幢  拼音:yóu chuáng
(1).张挂于舟车上的油布帷幕。《隋书·礼仪志五》:“王公加礼者,给油幢络车,驾牛。”
(2).指有油布帷幕的车子。 唐 皇甫冉 《送卢郎中使君赴京》诗:“曲盖遵长道,油幢憩短亭。”
(3).油布帐幕。多指将帅幕府。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凡海内奔走之士,思欲脩容於辕门之外,躡履於油幢之前,譬之涉 蓬 瀛 ,登 崑 閬 ,不可得而进也。” 宋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词:“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韜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 清 厉鹗 《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曲:“傍幽窗斗帐凄凉,何许儒冠,忽拥油幢。”
词语解释:油然  拼音:yóu rán
(1).盛兴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赵岐 注:“油然,兴云之貌。” 唐 许浑 《汉水伤稼》诗序:“此郡虽自夏无雨,江边多穡,油然可观。” 宋 刘过 《沁园春·咏别》词:“油然川泳云飞,但口不能言心自知。” 欧阳山 《柳暗花明》一一四:“众人听见他这么说,那满怀的希望就像八月的禾苗,油然生长。”
(2).自然而然。《庄子·知北游》:“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 宋 陈亮 《刘夫人何氏墓志铭》:“门户方张,和气充满,入其门油然生敬。” 浩然 《艳阳天》第四章:“想到这里,他的心中油然地升起一股热流,一股力量。”
(3).舒缓貌。《孔子家语·五仪》:“ 孔子 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篤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惟尔 张公 ,安坐於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4).悠然;安然。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定国》:“旧雨来人今不来,油然独酌卧清虚。”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 方子 行于 越 之野,遇丈人焉,诵而耕,油然自得也。”
词语解释:油壁  拼音:yóu bì
见“ 油壁车 ”。
词语解释:油壁车  拼音:yóu bì chē
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南齐书·鄱阳王锵传》:“制局监 谢粲 説 鏘 及 随王 子隆 曰:‘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 金 元好问 《芳华怨》诗:“小小油壁车,轧轧出东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苏小小 ﹞遂叫人去制造一驾小小的香车来乘坐,四围有幔幕垂垂,遂命名为油壁车。”亦省称“ 油壁 ”。 唐 李商隐 《木兰诗》:“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明 高启 《雨中春望》诗:“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盃,催粧艳句,迎婚油壁。”
词语解释:油油  拼音:yóu yóu
(1).形容浓密而饱满润泽。《尚书大传》卷二:“﹝ 微子 ﹞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晋 束晳 《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厥草油油。” 唐 卢纶 《送从叔牧永州》诗:“郡斋无事好閒眠,秔稻油油緑满川。” 清 孙枝蔚 《马食禾代田家》诗:“禾黍正油油,何人放马上陇头。”
(2).流动貌。常形容云、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油油,云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 江 湘 油油,长流汩兮。” 王逸 注:“油油,流貌也。” 景耀月 《长歌行》:“浮云西起何油油,短角哀瑟清且遒。”
(3).和悦恭谨貌。《礼记·玉藻》:“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郑玄 注:“油油,説敬貌。” 明 高攀龙 《冯敬山翁暨钱孺人伉俪七十序》:“翁乃轩髯而笑曰:‘有是哉?吾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油油于此也,一日而称千秋也可。’” 清 钱谦益 《徐元修墓志铭》:“善饮酒,与之饮,未尝不醉;三爵之后,油油衎衎如也。”
(4).众多貌;广大貌。 汉 刘向 《列女传·柳下惠妻》:“ 柳下惠 曰:‘油油之民,将陷於害,吾能已乎。’” 唐 崔禹锡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赫赫皇威振,油油圣泽滂。”
(5).悠然自得貌。 汉 刘向 《列女传·柳下惠妻》:“且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油油然与之处,仕於下位。” 唐 元稹 《阳城驿》诗:“人心良戚戚,我独乐油油。”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 元善 当时汹汹,乃能以身明斯道,卒至遭姦被斥,油油然惟以此生得闻斯学为庆。”
(6).忧思貌。 唐 邹绍先 《湘夫人》诗:“日落水云里,油油心自伤。”
词语解释:油云  拼音:yóu yún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后诗文中因以“油云”指浓云。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谷风拂脩薄,油云翳高岑。”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送神》:“跪拜临坛结空想,年年应节候油云。” 宋 陆游 《叶相最高亭》诗:“肤寸油云泽天下,大千沙界纳胸中。” 林百举 《梦作诗数首醒记三句足成二绝》之一:“油云幕幕雨丝丝,正近江城梅落时。”
词语解释:油壁车  拼音:yóu bì chē
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南齐书·鄱阳王锵传》:“制局监 谢粲 説 鏘 及 随王 子隆 曰:‘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 金 元好问 《芳华怨》诗:“小小油壁车,轧轧出东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苏小小 ﹞遂叫人去制造一驾小小的香车来乘坐,四围有幔幕垂垂,遂命名为油壁车。”亦省称“ 油壁 ”。 唐 李商隐 《木兰诗》:“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明 高启 《雨中春望》诗:“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盃,催粧艳句,迎婚油壁。”
词语解释:油糍  拼音:yóu cí
一种油煎的糯米食品。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文政 知事必不集,阴求貌类己者一人曰 刘四 ,以煎油糍为业,使执役左右。”
词语解释:油灯  拼音:yóu dēng
用植物油做燃料的灯。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油灯不照席,是夕吐燄如长虹。” 明 高启 《中秋翫月张校理宅得南字》:“但怪流辉入败户,油灯失燄留孤龕。” 杨朔 《征尘》:“穿过一间漆黑的小屋,我踏进另外一间,壁上挂的油灯袅着青烟,两张跛脚的八仙桌子摆在地上。”
词语解释:油囊  拼音:yóu náng
涂有桐油的可盛液体的布袋。 唐 张说 《苏摩遮》词之三:“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
词语解释:油车  拼音:yóu chē
装有一个箱柜或罐子用以装载液体(如水、汽油、牛奶、化学品等)的运输车
词语解释:油香  拼音:yóu xiāng
伊斯兰 教徒的一种食物。用温水和面,加盐,制成饼状,再用香油炸熟。
词语解释:油衣  拼音:yóu yī
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以竿挂油衣,勿辟藏。”《隋书·炀帝纪上》:“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孔公 借油衣,叟曰:‘某寒不出,热不出,风不出,雨不出,未尝置油衣也。’ 孔公 不觉顿忘宦情。” 清 纳兰性德 《雨霁赋》:“涂泥静涤,平原旷邈,油衣乍脱,轻轩载道。”
词语解释:油旌  拼音:yóu jīng
古代一种军旗。 唐 元稹 《赠李十一》诗:“ 淮水 连年起战尘,油旌三换一何频。”
词语解释:油铛  拼音:yóu chēng
(1).指盛有沸油的锅。比喻险境。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哨遍》:“看钱奴自古呼铜臭,徇己苦贪求,待不教,泉货周流,忍包羞,油鐺插手,血海舒拳,肯落他人后?”
(2).沾有油脂的锅。指烧菜的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顾生》:“忽闻鸣鉦鍠聒,即復惊醒。疑是优戏未毕;开目视之,则旅舍中狗舐油鐺也。”
词语解释:油泥  拼音:yóu ní
(1).含油的污垢。《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众人一看那个蓝布口袋,先恶心了一阵;且不必问他是怎的个式样,就讲那上头的油泥,假如给了剃头的便是使熟了的絶好一条杠刀布。” 老舍 《四世同堂》七九:“他的嗓子,因风雨无阻的吆喝了几十年,已经沙哑,所以手里打着个满是油泥的木梆子。”
(2).印泥。《上海文学》1984年第3期:“舅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根针,凑近火光,一星儿一星儿地剔着公章上的油泥。”
词语解释:油戟  拼音:yóu jǐ
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棨戟,殳之遗象也……殳,前驱之器也,以木为之。后世滋伪,无復典刑,以赤油韜之,亦谓之油戟,亦谓之棨戟,公王以下通用之以前驱。”
词语解释:油盖  拼音:yóu gài
(1).指油漆彩绘的车盖。《宋书·礼志一》:“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 汉 魏 故事,衣青衣,乘油盖云母安车,驾六马。”
(2).即油伞。 宋 陈师道 《马上口占呈立之》:“转就邻家借油盖,始知公是最闲人。”参见“ 油繖 ”。
词语解释:油伞  拼音:yóu sǎn
见“ 油繖 ”。
油布或油纸所制的防雨遮阳的用具
词语解释:油膏  拼音:yóu gāo
用于皮肤的软膏,特指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如凡士林、猪油、羊毛脂)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
词语解释:油伞  拼音:yóu sǎn
见“ 油繖 ”。
油布或油纸所制的防雨遮阳的用具
词语解释:油条  拼音:yóu tiáo
(1).一种油炸的面食。一般为双股绞合的长条形,多用做早点。《老残游记》第二回:“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飢的。” 茅盾 《腐蚀·一月五日》:“那家小饭店,事实上是点心铺子,或是更正确的说,便是豆浆油条的摊子。”
(2).指处事经验多而油滑的人。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诗:“咱们是干革命的,可不敢变成个恋爱油条。”
(3).指不结果实的枝杈。《解放日报》1945.8.2:“今年种的是洋花,除了打头,还要抹腿、打油条、打拐枝、拐卡、拐头等。”
词语解释:油腥  拼音:yóu xīng
借指鱼、肉类食品。 沙汀 《闯关》一:“他并不觉得自己比那梦想着一点油腥的青年人优越,但他多少感到怅惘。”
词语解释:油绿  拼音:yóu lǜ
(1).指光润而浓绿的颜色。《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 张老 是足登缎靴,里面趁着鱼白标布,上身儿油緑縐绸,下身儿的两截夹袄。” 叶紫 《星》第五章:“四公公到底沉不住心中的悲哀了,他回头来望着那油绿的田园。”
(2).绿豆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绿豆》:“皮薄而粉多、粒小而色深者为油緑。”
词语解释:油单  拼音:yóu dān
涂油的布。可用以防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胡粉、白石灰等以水和之,涂鬢鬚不白。涂讫著油单裹令温煗,候欲燥未燥间洗之汤,则不得著。”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我则怕盖行李的油单有漏处,我与你须索从头覰。”
词语解释:油布  拼音:yóu bù
涂上桐油的布,用以防水防湿。
词语解释:油画  拼音:yóu huà
(1).古时指用油彩涂绘。《晋书·舆服志》:“皇后先蚕,乘油画云母安车,驾六騩马;油画两辕安车,驾五騩马,为副。”《宋史·舆服志一》:“玉輅,自 唐 显庆 中传之,至 宋 曰‘ 显庆 輅’,亲郊则乘之。制作精巧……其制:箱上置平盘、黄屋,四柱皆油画刻鏤。”
(2).西洋画的主要画种,用快干油调和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版上绘成。 曹禺 《雷雨》第一幕:“右边壁炉上有一只钟,墙上挂一幅油画。” 茅盾 《喜剧》:“真不料 金 的眉头也皱起来了,换上一枝烟,猛力吸着,这位主人仰起脸看墙上的裸体油画。”
词语解释:油腻  拼音:yóu nì
(1).油脂,油膏。 宋 苏轼 《与蔡景繁书》之十二:“情爱著人如黐胶油腻,急手解雪,尚为沾染,若又反覆寻绎,便缠绕人矣。”《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有等惜钱的吃天斋,也省些鱼肉花消;有等嘴馋的吃天斋,也清些肠胃油腻。”
(2).含油多的。《红楼梦》第四一回:“那 刘姥姥 因喝了些酒,他的脾气和黄酒不相宜,且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发渴,多喝了几杯茶,不免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
(3).指含油多的食物。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 虎妞 的岁数,这又是头胎,平日缺乏运动,而胎又很大,因为孕期里贪吃油腻;这几项合起来,打算顺顺当当的生产是希望不到的。” 刘大白 《卖布谣·金钱》:“居然穿得温暖--而且绫罗绸缎,吃得香甜--而且油腻肥鲜。”
(4).油污,油垢。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他色之衣,极不耐污,略沾茶酒之色,稍侵油腻之痕,非染不能復着。”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身上穿的都是破敝不堪的重裘,满身油腻。”
(5).指沾着油污的。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在这儿作战的不是拿枪的兵士,而是穿着油腻工作服的挥汗如雨的人们。”
(6).油滑。 杨朔 《北线》:“你耍什么油腻!游击队也不能这样吊儿郎当的!”
词语解释:油幰  拼音:yóu xiǎn
用油漆涂饰的车帷。《隋书·礼仪志五》:“一品軺车,油幰朱网,唯车輅一等,听勑始得乘之。”
词语解释:油桐  拼音:yóu tóng
落叶小乔木,高约9米。有乳浆。小枝粗。叶互生,卵状心脏形,全缘或三裂,有时两裂,基部具有两腺体,近于无毛。初夏开花,花白色,有紫色条纹,单性,雌雄同株,稀异株,聚伞花序。核果圆卵形,平滑。种子通常为五颗,长圆形。分布于我国 秦岭 、 长江 流域以南, 四川 、 湖南 等地盛产。种子榨油为“桐油”。
词语解释:油滑  拼音:yóu huá
(1).圆滑;世故。《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从前那些行径是天真至性里裹住了点儿书毒;现在的这番行径是知识开了,习俗所染,这就叫学油滑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六:“ 金懋廉 非常油滑,附和自己两句,马上就倒向 冯永祥 那边去了。”
(2).谓油腔滑调。 周扬 《〈侯宝林相声选〉序》:“ 侯宝林 同志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在相声艺术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滑稽而不粗俗,诙谐而不油滑。”
(3).泥泞滑溜。 午星 《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空中飘着雪花,道路油滑。”
词语解释:油纸  拼音:yóu zhǐ
加工纸的一种。用较韧的原纸,涂上桐油或其他干性油制成。具有耐折及防水性能。供制雨伞、糊窗户或作各种防水、防湿包装之用。《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这位老爷是不曾进过场的,守着那油纸号帘,点上盏灯,一时睡着了,刮起风来,可是玩得的?” 清 唐孙华 《和顾侠君小秀野》之一:“蘧庐聊復寄 长安 ,油纸泥牕俯药栏。”
词语解释:油蜡  拼音:yóu là
即蜡烛。 宋 苏轼 《石恪画维摩颂》:“譬如油蜡作灯烛,不以火点终不明。”参见“ 蜡烛 ”。
词语解释:蜡烛  拼音:là zhú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周仲智 饮酒醉……举蜡烛火掷 伯仁 。 伯仁 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 《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
词语解释:油衫  拼音:yóu shān
即油衣。 明 宋濂 《忠肃星吉公神道碑铭》:“帝幸太府,见公所为,条法精密,诸藏皆盈,有黄金束带之赐。时微雨,公立阶下,命侍臣取御服油衫加公身。”参见“ 油衣 ”。
词语解释:油衣  拼音:yóu yī
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以竿挂油衣,勿辟藏。”《隋书·炀帝纪上》:“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孔公 借油衣,叟曰:‘某寒不出,热不出,风不出,雨不出,未尝置油衣也。’ 孔公 不觉顿忘宦情。” 清 纳兰性德 《雨霁赋》:“涂泥静涤,平原旷邈,油衣乍脱,轻轩载道。”
词语解释:油藏  拼音:yóu cáng
储存在油捕中的石油叫“油藏”。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这儿的地质情况非常之好,就是丰富的油藏还没找到。”
词语解释:油璧车  拼音:yóu bì chē
即油壁车。《玉台新咏·钱唐苏小歌》:“妾乘油璧车,郎骑青驄马。”按,《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作“油壁车”。
词语解释:油头  拼音:yóu tóu
(1).形容人狡猾轻浮。亦指狡猾轻浮的人。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四折:“ 刘衙内 原非令器, 杨金吾 更是油头。”
(2).指涂了油的头发。 宋 黄庭坚 《又戏题下岩》诗:“往往携家来托宿,裙襦参差佛衣巾。未嫌满院油头臭,蹋破苔钱最恼人。” 任渊 集注:“言儿女子混杂,污此浄坊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他可断断在屋里圈不住了,忙忙的匀了匀粉面,刡了刡油头,又多带了几枝簪子棒子。”
(3).犹油水。指不正当的便宜。 艾芜 《乌鸦之歌》:“这就是第一回不硬起腰子,油头给人家吃惯了,以后休想清静过日子。”参见“ 油水 ”。
(4).指可作为借口的事。 聂绀弩 《〈此时此刻剧运〉补义》:“为了写文章,才翻到一本戏剧刊物《剧场艺术》第七期,意思是想偷点什么材料或者找点什么油头,以便胡扯一番,动机实在不纯正的。”参见“ 由头 ”。
词语解释:油水  拼音:yóu shuǐ
(1).指油和水。 宋 苏轼 《油水颂》:“油水相搏,水去油住。”
(2).多指饭菜里所含的脂肪质。 沉从文 《八骏图·顾问官》:“某一年中事情顺手点,多捞几个外水钱,就吃得油水好些,穿得光彩些,脸色也必红润些。” 孙犁 《白洋淀纪事·女保管》:“虽说不吃好的,两顿小米干饭,杂面汤油水不小。”
(3).指不正当的物质收益或额外好处。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倘有什么客人到我店投宿,你只推先要房钱,看他秤银子时,若是有些油水,你便来叫我下手。”《水浒传》第三六回:“那人立在侧边偷眼睃着,见他包裹沉重,有些油水,心内自有八分欢喜。” 叶圣陶 《四三集·多收了三五斗》:“我们吃辛吃苦,赔重利钱借债,种了出来,他们嘴唇皮一动,说‘五块钱一担!’就把我们的油水一古脑儿吞了去!”
(4).古水名。今已堙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油水》:“ 油水 出 武陵 孱陵县 西界,东过其县北,又东北入于 江 。”
(5).指石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九·石脑油》:“ 正德 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沃之以水,则焰弥甚,扑之以灰则灭,作雄硫气。”
词语解释:由头  拼音:yóu tou
(1).借口;口实。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楔子:“他搜寻出这等分家私的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其时身畔有一个女儿,年止数岁,把他做了由头,婉辞哄那丈夫。”《红楼梦》第六九回:“岂不怕爷们一怒,寻出一个由头,你死无葬身之地!” 茅盾 《多角关系》二:“没有就没有,犯不上借着由头排揎我呀!”
(2).因由。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六折:“呀,他甚由头,捏道斜封勅,这纔是平地一声雷。” 马烽 《一架弹花机》:“小病就是大病的由头。”
词语解释:油烟  拼音:yóu yān
亦作“ 油烟 ”。
(1).油类未完全燃烧所产生的黑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碳,可以用来制墨、油墨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邇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麄椀,然以桐油,上復覆以一椀,专人埽煤,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墨》:“ 宋 熙丰 间, 张遇 供御墨,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
(2).烹调或燃点油灯所产生的烟气。 沙汀 《航线》:“那个瘦小的伙食老板,他的眼睛已经被长年的油烟弄眯睎了。” 沙汀 《法律外的航线》:“油烟子给人带来了喷嚏和眼泪。”
词语解释:油烛  拼音:yóu zhú
即蜡烛。 宋 苏轼 《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高烧油烛勘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那里饭食油烛草料以至店钱,看你老合我东人二位交情在那里,敝东回来,自然有个地主之情。”参见“ 蜡烛 ”。
词语解释:蜡烛  拼音:là zhú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周仲智 饮酒醉……举蜡烛火掷 伯仁 。 伯仁 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 《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
词语解释:油墨  拼音:yóu mò
印刷用的黏性油质,用植物油、矿物油、合成树脂以及挥发性溶剂等加入各种颜料或油烟调制而成。
词语解释:油井  拼音:yóu jǐng
开采石油的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盐山糖树》:“予昔使 蜀 ,曾闻其地有油井、火井。”《花城》1981年第3期:“油井保住了, 邢学兰 负了重伤,住进了医院。”
词语解释:油嘴贫舌
爱多说话,耍嘴皮子
词语解释:油鬏髻
油鬏髻。女人头上梳的发髻。亦代指女人
词语解释:油尽灯枯
形容人被消耗得心力衰竭,生命垂危
词语解释:油晃晃,油幌幌
油光闪亮
词语解释:油花和尚
油头滑脑不守清规的和尚
词语解释:油鼎  拼音:yóu dǐng
古代用作烹人的刑具。京剧《将相和》第二场:“我家丞相出身舍人,没有什么功劳,你们可知道完璧归 赵 ,扑油鼎的事情吗?”
词语解释:油渍  拼音:yóu zì
(1).被油浸渍。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穿了一件工人的蓝布褂子,油渍的草帽拿在手里,一双黑皮鞋有一根鞋带早不知落在哪里。”
(2).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污。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他﹞身上穿着缎袍,丝面沾满了油渍,香烟从不离口。”
词语解释:油大  拼音:yóu dà
方言。指猪肉。 艾芜 《端阳节》一:“怎么?你今天晚上要请我吃油大吗?”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四章:“真是的,一年教到头,我没见你吃一顿油大。”
词语解释:油头光棍  拼音:yóu tóu guāng gùn
指浮浪子弟。《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 七大人 进来了。穿的衣服并不像什么大人老爷,简直油头光棍一样。”
词语解释:油渍麻花  拼音:yóu zì má huā
形容油污斑斑的样子。《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看看自己油渍麻花的蓝布棉大衣,他不由得自惭形秽起来。”
词语解释:油口  拼音:yóu kǒu
古 油水 流入 长江 处,在今 湖北省 公安县 北。《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为 荆州 牧,治 公安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备 立营於 油口 ,改名 公安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又东右合 油口 ,又东逕 公安县 北, 刘备 之奔 江陵 ,使筑而镇之。”
词语解释:油嘴花唇  拼音:yóu zuǐ huā chún
形容说话油滑虚浮。 清 李玉 《清忠谱·创祠》:“日日假忙,説道某乡绅叫管家来邀;时时捣鬼,説道某官府着农民相召。止不过油嘴花唇,无非要骗人钱钞。”
词语解释:油嘴  拼音:yóu zuǐ
(1).指好吃贪喝的人。
(2).说话油腔滑调;油腔滑调的嘴巴。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唗,油嘴花子快出去。”《红楼梦》第三八回:“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拿着我也取起笑儿来了!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茅盾 《幻灭》一:“我讨厌 上海 ,讨厌那些外国人,讨厌大商店里油嘴的伙计。”
(3).信口乱说。亦指信口乱说的人。 元 无名氏 《硃砂担》楔子:“你怎么信那些油嘴的话头,只不如在家里谨谨慎慎的消灾延福倒好。”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你道增了个黥面囚徒,就説这等好看话儿。要在军前立下包状,你这个油嘴可包的,俺 老樊 恰包不的。” 黎锦明 《出阁》:“她时时这么反复的央求,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明,马上给妈‘信他那油嘴!’一句驳翻了。”
词语解释:油层  拼音:yóu céng
产石油的岩层,常为砂岩、石灰岩或页岩
词语解释:油头滑脑  拼音:yóu tóu huá nǎo
犹油头滑脸。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现在的 中国 电影,还在很受着这‘才子+流氓’式的影响,里面的英雄,作为‘好人’的英雄,也都是油头滑脑的。”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二章:“ 高生亮 看见 李生春 那油头滑脑、流里流气的样子,心里早就有了把握。”
词语解释:油壶卢  拼音:yóu hú lú
见“ 油葫芦 ”。
词语解释:油葫芦  拼音:yóu hú lú
(1).亦作“ 油壶卢 ”。昆虫名。形状像蟋蟀而较大,黑褐色,有油光,触角长,腹部肥大,有一对尾须,雌虫另有一个赤褐色的产卵管,雄虫的翅能互相摩擦发声。昼伏夜出,吃豆类、谷类、瓜类等。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织之别种三,肥大倍焉者,色泽如油,其声呦、呦、呦,曰油葫芦。”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蛐蛐儿聒聒儿油壶卢》:“蛐蛐儿之类又有油壶卢。当秋令时,一文可买十餘枚。至十月,则一枚可值数千文。盖其鸣时鏗鏘断续,声颤而长,冬夜听之,可悲可喜,真閒人之韵事也。”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四:“不知躲在何处的几头油葫芦也来伴奏。”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散套中常用的正曲之一。
词语解释:油头滑脸  拼音:yóu tóu huá liǎn
形容人狡猾轻浮。《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看之间,有小和尚疾忙进报。随有中年和尚油头滑脸,摆将出来。” 叶圣陶 《城中》:“他们原是一伙儿!你们想他们那个会的名儿,一批会员又尽是些油头滑脸的小伙子。”亦作“ 油头滑面 ”。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 招弟 的那一群油头滑面的小鬼听到这消息,也准备拚命给 若霞 喊倒好儿,作为抵抗。”
词语解释:油渣  拼音:yóu zhā
动物脂肪熬炼后剩下的松脆物质
词语解释:油润  拼音:yóu rùn
形容光亮润泽。《花城》1981年第1期:“它的健康显得越来越好;毛色发出油润的光泽,走路时发着轻微的、有节奏的得得声。”
词语解释:油渍渍  拼音:yóu zì zì
形容沾满了油。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一:“他个子挺小,歪戴着油渍渍的工人帽。”《当代》1981年第2期:“ 大亮 把那两只油渍渍的手套塞在腰带上,点着一支劣质香烟,大口地吸着,眼睛闪烁着诡谲的光。”
词语解释:油如  拼音:yóu rú
宽和貌。 清 王夫之 《老庄申韩论》:“其言蔼如也,其政油如也,患天下之相贼,而不以贼惩贼,惩天下之贼,规乎其大凡而止。”
词语解释:油子  拼音:yóu zǐ
(1).指阅历多,熟悉情况而狡猾的人。 老舍 《月牙儿》三三:“最可恨的是那些油子,不但不肯花钱,反倒要占点便宜走,什么半盒烟卷呀,什么一小瓶雪花膏呀,他们随手拿去。”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 武震 眨着眼想:‘这个人怎么懈里懈怠的,象个油子?’” 李健吾 《末一个女人》:“头一两天她看我们总是斜着从眼眶犄角射出来,好象一个老奸巨滑的油子,未开口先揣摸我们的神气。”
(2).某些稠而黏的东西,多为黑色。如:膏药油子、烟袋油子。
词语解释:油浸浸  拼音:yóu jìn jìn
形容物体光亮油润。 姚雪垠 《长夜》九:“盘子边放一根烟枪,葫芦是南玉的,嘴子是玛瑙的,年深月久的沉香枪杆呈着紫红色,油浸浸的。”
词语解释:油嘴滑舌  拼音:yóu zuǐ huá shé
见“ 油嘴油舌 ”。
词语解释:油嘴油舌  拼音:yóu zuǐ yóu shé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説话。”《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汤镇臺 见他油嘴油舌,恼了道:‘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亦作“ 油嘴滑舌 ”。《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 晁大舍 且不敢便叫 珍哥 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 北京 的报纸上,油嘴滑舌,吞吞吐吐,顾影自怜的文字不是比六七年前多了吗?”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 疤瘌四 一面向 石黑 送着感恩戴德的笑脸,一面油嘴滑舌地说开了。”
词语解释:油污  拼音:yóu wū
(1).含油的污垢。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这时,他正在厨房里忙碌,满头灰尘,满额汗迹,而且满手油污。”
(2).指沾有油污。 沙汀 《丁跛公》:“他是乡约的内弟,细眉细眼,鼻梁瘦来和刀背一样,穿着一件油污的单衣。”
词语解释:油火虫虫  拼音:yóu huǒ chóng chóng
方言。即萤火虫。 刘半农 《瓦釜集·第三歌》:“姐肚里勿晓得郎来郎肚里也勿晓得姐,同看仔一个油火虫虫飘飘漾漾过池塘。”
词语解释:油柿  拼音:yóu shì
落叶乔木,小枝和叶柄有黄褐色短柔毛,叶子为披叶形或卵形,果实为桔黄色,是一种野生柿子树,果实榨的油可用来涂鱼网、雨伞等
词语解释:油枯  拼音:yóu kū
即油饼。 克非 《春潮急》三二:“ 李克 说:‘怎么不知道?他们今天就上街买油枯和化肥来了。’”参见“ 油饼 ”。
词语解释:油饼  拼音:yóu bǐng
(1).一种油煎面食。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旧京工伎,固多奇妙,即烹煑槃案,亦復擅名,如…… 郑 家油饼, 王 家乳酪。” 张资平 《小兄妹》:“他在途中遇见了几个双颊给风吹红肿了的童子紧张着支气管发出一种凄音在叫卖他们的油饼和油条。”
(2).油料作物的种子榨油后成饼形的渣滓,可以用做饲料和肥料。也叫油枯。
词语解释:油嘴呱嗒舌  拼音:yóu zuǐ guā dā shé
形容花言巧语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 疤瘌四 一面察言观色地瞟着 梁永生 的面部表情,一面网花着他那两片薄薄的嘴唇儿,油嘴呱嗒舌地一气儿说了这么一大套。”
词语解释:油头滑面  拼音:yóu tóu huá miàn
见“ 油头滑脸 ”。
词语解释:油头滑脸  拼音:yóu tóu huá liǎn
形容人狡猾轻浮。《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看之间,有小和尚疾忙进报。随有中年和尚油头滑脸,摆将出来。” 叶圣陶 《城中》:“他们原是一伙儿!你们想他们那个会的名儿,一批会员又尽是些油头滑脸的小伙子。”亦作“ 油头滑面 ”。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 招弟 的那一群油头滑面的小鬼听到这消息,也准备拚命给 若霞 喊倒好儿,作为抵抗。”
词语解释:油头粉面  拼音:yóu tóu fěn miàn
(1).形容女人打扮得妖艳俏丽。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改换了油头粉面,再不将蛾眉淡扫鬢堆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随你英雄豪杰,杀人不眨眼的铁汉子,见了油头粉面,一箇袋血的皮囊,就弄软了三分。”《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马二先生 正走着,见茶铺子里一个油头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吃茶。”
(2).形容男子打扮得花哨而轻浮。 孔捷生 《因为有了她》:“她身后有两个油头粉面的流氓挤眉弄眼,比比划划地策划着什么。”
词语解释:油嘴油舌  拼音:yóu zuǐ yóu shé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説话。”《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汤镇臺 见他油嘴油舌,恼了道:‘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亦作“ 油嘴滑舌 ”。《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 晁大舍 且不敢便叫 珍哥 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 北京 的报纸上,油嘴滑舌,吞吞吐吐,顾影自怜的文字不是比六七年前多了吗?”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 疤瘌四 一面向 石黑 送着感恩戴德的笑脸,一面油嘴滑舌地说开了。”
词语解释:油壁香车  拼音:yóu bì xiāng chē
称妇女所乘油壁车。 宋 晏殊 《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明 刘基 《霜叶飞·七夕》词:“盼油壁香车,驾了踟蹰,欲上频回顾。”参见“ 油壁车 ”。
词语解释:油壁车  拼音:yóu bì chē
古人乘坐的一种车子。因车壁用油涂饰,故名。《南齐书·鄱阳王锵传》:“制局监 谢粲 説 鏘 及 随王 子隆 曰:‘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 金 元好问 《芳华怨》诗:“小小油壁车,轧轧出东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苏小小 ﹞遂叫人去制造一驾小小的香车来乘坐,四围有幔幕垂垂,遂命名为油壁车。”亦省称“ 油壁 ”。 唐 李商隐 《木兰诗》:“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明 高启 《雨中春望》诗:“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盃,催粧艳句,迎婚油壁。”
词语解释:油花  拼音:yóu huā
(1).汤或带汤食物表面上浮着的油滴。如:这碗汤飘了很多油花。
(2).油滑轻浮。《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有几个油花和尚,挟了疏簿上前打话,求他布施。”
词语解释:油艌  拼音:yóu niàn
油漆修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竹篾排棚大木桶,及天沟水管,俱于此时油艌之。”
词语解释:油花卜  拼音:yóu huā bǔ
古代民俗,三月上巳节,以油点水占卜,称为“油花卜”。 五代 张泌 《妆楼记·油花卜》:“ 池阳 上巳日,妇女以齐花点油,祝而洒之水中,若成龙凤花卉之状,则吉,谓之油花卜。” 宋 洪迈 《夷贤三志己·萧县陶匠》:“ 萧 沛 土俗,多以上巳节羣集郊野,倾油於溪水不流之处,用占一岁休咎,目曰油花卜。”
词语解释:油草  拼音:yóu cǎo
草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草语·油草》:“油草, 永安县 水际多产之。每开花结米,可占有年。予诗曰:‘油草花开卜有年。’”
词语解释:油干火尽  拼音:yóu gān huǒ jìn
形容罄尽。《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丁生 ﹞直赢得两人油乾火尽,两人也怕起来,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头丧气而别。”
词语解释:油干灯尽  拼音:yóu gān dēng jìn
见“ 油乾灯草尽 ”。
词语解释:油乾灯草尽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邹韬奋 《〈萍踪寄语初集〉弁言》:“ 中国 有句俗语叫做‘油干灯草尽’,资本主义进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渐渐地崩溃,在目前‘油’虽还未‘干’,‘灯草’虽还未‘尽’,但这样下去,是朝着‘油干灯草尽’的路线走去,这是很显然的趋势。”亦省作“ 油乾灯尽 ”。《荡寇志》第四四回:“ 孔厚 道:‘嫂嫂揣理,小生并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灵芝仙药,所用不过树皮草根,油乾灯尽,大命已终,如何救得。’”
词语解释:油幕车  拼音:yóu mù chē
古代设有油布帷幕的车子。《东周列国志》第一○七回:“ 王賁 连战皆胜,进围 大梁 。值天道多雨, 王賁 乘油幙车,访求水势。”
共23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