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语上声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末字词组
长沮自沮谤沮丧沮畏沮怯沮望沮破沮
色沮愁沮谏沮侵沮愧沮忧沮悴沮呵沮
气沮疑沮邀沮梗沮携沮挫沮曲沮壅沮
劝沮汾沮非沮桡沮懈沮心低意沮坏沮瞋沮
摧沮南沃沮丑沮销沮排沮洿沮穷沮 
消沮谗沮魂慑色沮酬沮挠沮崩沮窒沮 
惨沮败沮格沮愤沮悔沮怖沮解沮 
惭沮阻沮伤沮掩沮惛沮惩沮衰沮 
离沮乖沮黯沮毁沮惊沮惶沮奔沮 

词语解释:长沮  拼音:cháng jǔ
传说中 春秋 时 楚国 的隐士。《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刘宝楠 正义引 金履祥 曰:“ 长沮 桀溺 ,名皆从水, 子路 问津,一时何自识其姓名?谅以其物色名之。”
词语解释:色沮  拼音:sè jǔ
神情颓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申公不悦范希文》:“ 宋 ( 宋庠 )明日上殿,果入札子论 希文 交通叛臣…… 仁宗 曰:‘ 范仲淹 莫不至如此。’ 吕公 徐应曰:‘擅答书不得无罪,然谓之有他心则非也。’ 宋公 色沮无辞。”《天雨花》第二十回:“我看此人性情最傲,他昨日虽有些气馁色沮,不肯低头。只使他连遇风波,无一不心寒胆落。”
词语解释:气沮  拼音:qì jǔ
犹气馁。 宋 梅尧臣 《回自青龙呈谢师直》诗:“气沮心衰计欲睡,梦想先到苹渚前。”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理欲其无疵,有疵则气沮词慙,虽工而於世无所裨。”《明史·陈友谅传》:“ 友仁 号 五王 ,眇一目,有勇略,既死, 友谅 气沮。”
词语解释:劝沮  拼音:quàn jǔ
见“ 劝阻 ”。
词语解释:劝阻  拼音:quàn zǔ
亦作“ 劝沮 ”。
(1).鼓励和禁止。《墨子·非命中》:“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坚隄防以杜决溢,明褒贬以彰劝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苏文忠公墓志铭》:“公歷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阻。”
(2).以理相劝并阻止其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明史·阉党传·焦芳》:“ 瑾 ( 刘瑾 )怒翰林官傲己,欲尽出之外,为 张綵 劝沮。”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你入过狱了,见过了死亡,即使你不能帮助我,可也不会劝阻我了!”
词语解释:摧沮  拼音:cuī jǔ
(1).犹沮丧。 唐 康骈 《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宰邑者为众所挤,摧沮莫能自白。” 宋 王谠 《唐语林·贤媛》:“ 煬帝 目上( 李渊 ),呼为阿婆面。上不懌,归家色犹摧沮。”《歧路灯》第七一回:“门外索讨,也难作摧沮败兴之诗。”
(2).挫折阻挠。 明 张敬修 《文忠公行实》:“大将军进退予夺,皆取自上意,下至偏裨,亦皆假重事权,为之罢监军使者,令文吏毋得摧沮。”
词语解释:消沮  拼音:xiāo jǔ
(1).沮丧。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 唐 既亡矣,陵夷以至 五代 ,而武夫用事,贤者伏匿消沮而不见。” 宋 陆游 《跋傅给事帖》:“卒能使虏消沮退缩,自遣行人请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戎昱》:“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沮。” 章炳麟 《徐锡麟等哀辞》:“二十一代,勇夫消沮;剥床斯復,今乎反古。”
(2).削减;减弱。《元典章·礼部四·儒学》:“有儒户 李澜 等,状告州县管民官司,将在籍儒户差充里正主首等项差役消沮,咨请照详准此呈奉。”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设不审时度力,而一旦成擒,则逆贼之气弥振,而天下之志以挫,而威以消沮矣。”
词语解释:惨沮  拼音:cǎn jǔ
忧伤沮丧。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自伤魂惨沮,何暇思幽玄。”《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宰 兄弟两人因是做折了本钱,怕归来受人笑话,羞惭惨沮,无面目见 江 东父老,不思量还乡去了。” 萧军 《八月的乡村》五:“那个俘虏叫喊着,两只手高高遮起自己的眼睛,声音是惨沮的。”
词语解释:惭沮  拼音:cán jǔ
亦作“慙沮”。 羞愧沮丧。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调笑輒酬答,嘲謔无慙沮。”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一日,国主开宴,立妓於前,歌所赠‘邮亭一夜眠’之词, 穀 大惭沮。”《明史·王应熊传》:“ 应熊 至,宿朝房。请入对,不许;请归田,许之,乃慙沮而返。”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一章:“ 尔鏞 稍慙沮,又嗾《黔报》强为辩护。”
词语解释:离沮  拼音:lí jǔ
(1).分崩离析;涣散。《楚辞·刘向〈九叹·怨思〉》:“思国家之离沮矣,躬获愆而结难。” 王逸 注:“言己思念国家纲纪将以离坏,而竭忠言,身以得过,结为患难也。”《宋书·袁粲传》:“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新唐书·王宰传》:“进取 天井关 ,贼党离沮。”《明史·袁应泰传》:“诸监司 高出 、 牛维曜 、 胡嘉栋 及督餉郎中 傅国 并踰城遁,人心离沮。”
(2).阻止,挫败。《新唐书·李抱真传》:“ 抱真 独以数州截然横絶溃叛中,离沮其姦,为羣盗所惮。”
词语解释:自沮  拼音:zì jǔ
(1).自感灰心。 宋 陈亮 《进〈中兴五论〉札子》:“既已疑矣,安能察其言而明其心,此臣之所大惧而卒以自沮也。”
(2).自行败坏;自毁。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虽微 章得象 、 陈执中 以排沮其事,亦安得而不自沮哉?”
(3).自碍;自阻。 明 宋濂 《〈吴潍州文集〉序》:“ 德基 尚勖之,毋徒泥 子西 之言而自沮也。”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夫不明古乐,终不能研究古礼, 国藩 之私憾也;郊庙祭仪及军礼等,残闕无徵,千古之公憾也。是皆用以自沮而不达者也。”
词语解释:愁沮  拼音:chóu jǔ
悲愁沮丧。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引》:“而胸中之气,伊鬱蜿蜒,泄为章句,以遣愁沮,悽然如焦桐孤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 术 始自以为有 淮 南之众,料 策 必与己合,及其得书,愁沮发疾。”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 敏树 尝数至京师矣,既齟齬有司,不得一当,欲勉强一刺干謁当时声誉之人,则愁沮万状,甘自晦匿而已。”
词语解释:疑沮  拼音:yí jǔ
(1).恐惧沮丧。《三国志·魏志·王基传》:“ 俭 ( 毌丘俭 )等举军足以深入,而久不进者,是其诈伪已露,众心疑沮也。”《南史·张兴世传》:“贼据上流,兵张地胜,今以奇兵潜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进退疑沮,粮运艰碍,乃制胜之奇。”《新唐书·忠义传序》:“姦鈇逆鼎,搏人而肆其毒,然杀一义士,则四方解情,故乱臣贼子赩然疑沮而不得逞。” 明 宋濂 《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初, 钓臺 之役稍不利,亡一千夫长,至是羣情疑沮。”
(2).指恐惧沮丧之心。 宋 欧阳修 《论西贼议和利害状》:“然数日来风闻颇有无识之人妄陈愚见,不思远患,欲急就和。臣虽知必不能上惑圣聪,然亦虑万一少生疑沮,则必坏已成之计。”
(3).怀疑;疑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西邻是其表叔,有何疑沮?”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如热带人未见冰前……惟直示以冰,使之触之,则虽不言质力二性,而冰之为物,昭然在前,将直解无所疑沮。”
词语解释:汾沮  拼音:fén jǔ
《诗·魏风。汾沮洳》篇名的省称。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八:“《汾沮》何鄙俭,《考槃》何退穷。”
词语解释:南沃沮  拼音:nán wò jǔ
古代国名。 东汉 时,我国东部少数民族所建。《后汉书·东夷传》:“ 北沃沮 ,一名 置沟娄 ,去 南沃沮 八百餘里,其俗皆与南同。”
词语解释:谗沮  拼音:chán jǔ
谗害毁谤。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杜谗沮之路,广諫諍之门,扫求利之法,务息人之术。”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八:“近代如 李献吉 、 薛君采 辈,亦遭谗沮,不可悉徵。”
词语解释:败沮  拼音:bài jǔ
败坏,沮丧。《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官军死者四万餘人,失兵器輜重数十万, 传庭 奔 河 北,转趋 潼关 ,气败沮不復振。”
词语解释:阻沮  拼音:zǔ jǔ
阻止。 唐 元稹 《贺裴相公破淮西启》:“羣下守见习闻,咸怀阻沮。”
词语解释:乖沮  拼音:guāi jǔ
犹乖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一夜,女入曰:‘期以永好,不意人情乖沮,今将粪除天宫,不能復相容矣。请以巵酒为别。’”一本作“ 乖阻 ”。
词语解释:谤沮  拼音:bàng jǔ
谤毁。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施一令则谤沮互起,用一人则疮痏立成。”《新唐书·窦参传》:“时宦侍谤沮不已, 参 竟赐死于 邕州 ,年六十。”
词语解释:谏沮  拼音:jiàn jǔ
劝阻。 明 杨慎 《党籍碑》:“夫 司马光 与 王安石 所争者新法也。新法之行是,则諫沮新法者非。”《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只因 申生 已立做世子,无故更变,恐羣臣不服,必然諫沮。”
词语解释:邀沮  拼音:yāo jǔ
拦阻。《明史·宁献王权传》:“巡抚都御史 孙燧 七上章言之,皆为所邀沮。诸权姦多得 宸濠 金钱,匿其事不以闻。”
词语解释:非沮  拼音:fēi jǔ
非议,诋毁。《汉书·食货志下》:“ 莽 以私铸钱死,及非沮宝货投四裔,犯法者多,不可胜行,乃更轻其法……非沮宝货,民罚作一岁,吏免官。”
词语解释:丑沮  拼音:chǒu jǔ
丑诋毁谤。《新唐书·裴度传》:“ 逢吉 既代相,思有以牙孽之,引所厚 李仲言 、 张又新 、 李续 、 张权舆 等,内结宦官,种支党,丑沮日闻,乃出 度 山南西道 节度使,夺平章事。”
词语解释:魂慑色沮  拼音:hún shè sè jǔ
形容惊恐万状。《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憕》:“及兵交之后,被铁骑唐突,飞矢如雨,皆魂慴色沮,望贼奔散。”
词语解释:格沮  拼音:gé jǔ
阻止,阻挡。《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壮哉!兵决出,格沮者斩!” 宋 苏轼 《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行下状》:“右臣今年六月九日輒具朝廷至仁,宽贷宿逋,已行之命,为有司格沮,使王泽不得下流者四事。”
词语解释:伤沮  拼音:shāng jǔ
沮丧,委靡不振。《旧唐书·李愬传》:“兵士摧败之餘,气势伤沮, 愬 揣知其情,乃不肃军阵,不齐部伍。”
词语解释:黯沮  拼音:àn jǔ
(1).暗淡凄凉貌。 唐 皮日休 《悼贾》:“景黯沮以不明兮,若夫悼乎《离骚》。”
(2).心神沮丧。 宋 苏舜钦 《高山别邻几》诗:“语默无异方,黯沮在为别。”
词语解释:丧沮  拼音:sàng jǔ
灰心失望。《后汉书·袁绍传》:“时 进 既被害,师徒丧沮,臣独将家兵百餘人,抽戈 承明 ,竦劒翼室,虎叱羣司,奋击凶丑。”《宋书·武帝纪中》:“朝野丧沮,莫有固志。”《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及是频被谴,仕益不进,罔然丧沮。”
词语解释:侵沮  拼音:qīn jǔ
侵害损伤。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僚属佐吏得自选署而有所因革建置,於民无復得而侵沮之者,则 汉 之守令即古之诸侯也。”
词语解释:梗沮  拼音:gěng jǔ
阻挠,干扰。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记钱江事》:“﹝ 钱江 ﹞作讨罪檄文,传示遐邇。当事者闻之,以其梗沮大局,祸且不测,亟逐之出境。”
词语解释:桡沮  拼音:ráo jǔ
阻挠,阻止。《新唐书·裴度传》:“初, 逢吉 忌 度 ,帝恶居中橈沮,出之外。”
词语解释:销沮  拼音:xiāo jǔ
削弱,败坏。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百万军中忽然斩却一二人,以变士卒之耳目,使我之气日益精明,则贼之气自然销沮。”《明史·张鹏传》:“且京军困营造,精力销沮,猝有急,何以作威厉气。” 罗正伟 《颁布十九信条特赦党人》:“党禁之祸,自古垂为炯戒,不特戕贼人才,抑且销沮士气。”
词语解释:酬沮  拼音:chóu jǔ
因报复而加阻止。《新唐书·郑薰传》:“拟 华州 刺史,輒留中,为倖侍酬沮。”
词语解释:愤沮  拼音:fèn jǔ
怨恨沮丧。《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 圜 益愤沮。”
词语解释:掩沮  拼音:yǎn jǔ
抑郁沮丧。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其有壮大而无妻无夫者,孤阴独阳,掩沮憔悴,生人之乐泯矣。”
词语解释:毁沮  拼音:huǐ jǔ
摧毁,破坏。《淮南子·兵略训》:“止如邱山,发如风雨,所凌必破,靡不毁沮。”
词语解释:畏沮  拼音:wèi jǔ
畏怯沮丧。 清 吴敏树 《上曾侍郎书》:“其从义之乡民,争愿奋於行间,见死而不畏沮。”《花月痕》第四回:“贼一路必有耳目,若知大人兵即到,自然心生畏沮。”
词语解释:愧沮  拼音:kuì jǔ
羞惭沮丧。《明史·张璁传》:“ 璁 见帝忽暴其短,颇愧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今渠已愧沮不敢出。”
词语解释:携沮  拼音:xié jǔ
离散。《新唐书·西域传上·党项》:“ 赤辞 知宗族携沮,稍欲自归, 岷州 都督 刘师立 復诱之,即与 思头 俱内属。”
词语解释:懈沮  拼音:xiè jǔ
懈怠沮丧。《后汉书·庞参传》:“畜精鋭,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边人之仇报,奔北之耻雪矣。”
词语解释:排沮  拼音:pái jǔ
排斥抑制。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 明 薛蕙 《从军行》:“赏格多排沮,谤书仍负累。”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殷忧内结,智计外发,知非变法,无以交通外人得其欢心,非交通外人得其欢心,无以挟持重势而排沮太后之权力。”
词语解释:挠沮  拼音:náo jǔ
(1).屈从退缩。《旧唐书·孝友传·崔沔》:“ 沔 为人舒缓,訥於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
(2).阻挠;阻止。《明史·周弘祖传》:“事涉内庭,輒见挠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任秀》:“ 张 中夜醒,觉 秀 不在舟;闻骰声,心知之,因诣邻舟,欲挠沮之。”
词语解释:悔沮  拼音:huǐ jǔ
懊丧。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 张简肃 云:﹞‘我知 倪冢宰 风裁,且吏部外官所宜奉,第某老矣,行且谋归,不能屈法以奉也。’ 倪 大悔沮。”
词语解释:惛沮  拼音:hūn jǔ
昏乱沮丧。《资治通鉴·宋武帝孝建元年》:“ 鲁秀 , 竺超民 等犹欲收餘兵更图一决;而 义宣 惛沮,无復神守,入内不復出。”
词语解释:惊沮  拼音:jīng jǔ
犹惊惧。 唐 元稹 《莺莺传》:“ 崔 之婢曰 红娘 ,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有 刘给事 者,独出班抗声曰:‘敕使反邪?今屯军如云,不勠力扞寇,而遽欲胁天子弃宗庙社稷而去,非反而何?’ 朝恩 惊沮而退。”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千佛寺》:“讯次,师称华严佛号一声,刑具断裂,飞掷屋端,讯者惊沮,诬乃得白。”
词语解释:怯沮  拼音:qiè jǔ
胆小不前。《后汉书·荀彧传》:“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有必败之形,无一捷之埶。”
词语解释:忧沮  拼音:yōu jǔ
忧愁沮丧。《旧唐书·蒋镇传》:“既知不免,每忧沮,常怀刃将自裁,多为兄 鍊 所救而罢。”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介甫 忧沮,形於颜色。”
词语解释:挫沮  拼音:cuò jǔ
犹沮丧。 宋 苏辙 《御试制策》:“盖天下之政皆失其中,是以其气衰弱挫沮而不振。”
词语解释:心低意沮  拼音:xīn dī yì jǔ
情绪消极低沉。 汉 申屠蟠 《为缑氏女玉奏记外黄令》:“今闻 玉 幽执牢槛,罪名已定,皆心低意沮,悵恨长叹。”
词语解释:洿沮  拼音:wū jǔ
低洼湿地。 汉 王充 《论衡·宣汉》:“观 杜抚 、 班固 等所上 汉 颂,颂功德符瑞,汪濊深广,滂沛无量,逾 唐 虞 ,入皇域,三代隘辟,厥深洿沮也。”
词语解释:崩沮  拼音:bēng jǔ
犹溃散,涣散。《后汉书·袁谭传》:“尽收其輜重,得 尚 印綬节鉞及衣物,以示城中,城中崩沮。”《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兴隆之渐邪!”《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太子北过 渭 ,兵仗盬恶,士气崩沮,日数十战。”
词语解释:怖沮  拼音:bù jǔ
恐惧沮丧。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胡匠赛神》:“妻遣女取饌,奔而还,告母曰:‘母自往取之,儿欲视吾父。’色殊怖沮。”
词语解释:惩沮  拼音:chéng jǔ
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新唐书·柳浑传》:“左丞 田季羔 从子 伯彊 请卖私第募兵助讨 吐蕃 , 浑 曰:‘……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倖,损风教哉!请薄责以示惩沮!’”《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虽已谢事,亦宜少示惩沮。”
词语解释:惶沮  拼音:huáng jǔ
恐惧沮丧。《新唐书·忠义传上·吕子臧》:“乘贼新败,上下惶沮,一战可禽。”
词语解释:望沮  拼音:wàng jǔ
怨恨沮丧。 汉 王充 《论衡·知实》:“道极命絶,兆象著明,心怀望沮,退而幽思。”
词语解释:悴沮  拼音:cuì jǔ
忧伤沮丧。 唐 刘禹锡 《〈调瑟词〉引》:“一旦不堪命,亡者过半,追亡者亦不来復,翁悴沮而追昨非之莫及也。”
词语解释:曲沮  拼音:qǔ jǔ
曲加阻止。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某为民之长,岂敢曲沮焉。”
词语解释:坏沮  拼音:huài jǔ
犹言毁坏。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城郭坏沮,稸积漂流。”
词语解释:穷沮  拼音:qióng jǔ
困厄溃败。《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 曹操 ﹞又讨击 袁术 ,使穷沮而死。”
词语解释:窒沮  拼音:zhì jǔ
阻滞。 明 方孝孺 《黄霸》:“沛然行於一郡而莫敢御者,今皆窒沮而不可,惜乎!”
词语解释:解沮  拼音:jiě jǔ
犹瓦解。 汉 王充 《论衡·非韩》:“ 齐 有高节之士,曰 狂譎 、 华生 ,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 太公 封于 齐 ,以此二子解沮 齐 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 术 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词语解释:衰沮  拼音:shuāi jǔ
衰退沮丧。 明 张居正 《再乞归葬疏》:“数月以来,志意衰沮,形容顦顇。”
词语解释:奔沮  拼音:bēn jǔ
溃败逃跑。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金鼓响振, 布 众奔沮。”
词语解释:破沮  拼音:pò jǔ
因战败而丧失士气。《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备 奔 绍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 布 众破沮。”
词语解释:呵沮  拼音:hē jǔ
犹呵止。 明 高攀龙 《武林游记》:“门无守者,即穷乡下邑妇女竖穉,皆得自达,胥隶无敢呵沮。”
词语解释:壅沮  拼音:yōng jǔ
阻塞。《晋书·天文志中》:“土与水合,为壅沮,不可举事用兵。”
词语解释:瞋沮  拼音:chēn jǔ
既忿怒又沮丧的样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蔡子叔 前至,坐近 林公 , 谢万石 后来,坐小远。 蔡 暂起, 谢 移就其处, 蔡 还,见 谢 在焉,因合褥举 谢 掷地,自復坐。 谢 冠幘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瞋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