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淅沥 拼音:xī lì
象声词。形容雪霰、风雨、落叶、机梭等的声音。 唐 乔知之 《定情篇》:“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唐 李商隐 《到秋》诗:“扇风淅沥簟流灕,万里南云滞所思。”《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琚瑀鏗鏘韵碧霄,机梭淅沥鸣玄夜。”《红楼梦》第四五回:“﹝ 黛玉 ﹞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 曹禺 《雷雨》第四幕:“外面雨声淅沥可闻,窗前帷幕垂下来了。”词语解释:滴沥 拼音:dī lì
(1).流滴。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 唐 孟郊 《秋怀》诗:“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泉自石出,四时滴沥。”
(2).圆润明丽貌。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甘露濛濛似雾,著草木则滴沥如珠。” 元 乔吉 《沉醉东风·倩人扶观璚华》曲:“珠滴沥寒凝碧粉,玉瓏璁暖簇香云。”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遐契》:“秋波滴沥,云鬟轻盈。”
(3).象声词。水下滴声。 唐 周彻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滴沥疑将絶,清泠发更新。”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耿先生》:“上自起,附耳听之,果闻滴沥声。”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听楼头鼓角严,漏声滴沥莲筹换。” 叶紫 《丰收》五:“屋顶上已有了滴沥的声音,人们只感到一阵凉意。”词语解释:余沥 拼音:yú lì
(1).剩酒。《韩非子·内储说下》:“ 齐 中大夫有 夷射 者,御饮於王,醉甚而出,倚於郎门。门者刖跪请曰:‘足下无意赐之餘沥乎?’” 晋 陶潜 《咏贫士诗》之二:“倾壶絶餘沥,闚灶不见烟。”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 绣琴 倾餘沥於地细语曰:‘如此薄情人,当奠九泉下。’”
(2).比喻他人所剩馀的一点利益。 碧荷馆主人 《黄金世界》第九回:“我旅外之工商,亦不得不茹羞饮恨,仰鼻息以分其餘沥,其为痛苦,寧可深言?”词语解释:沥沥 拼音:lì lì
(1).液体不断滴落貌。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或他人命饮,即百斗不醉,夜则垂髮於盆,其酒沥沥而出。”
(2).象声词。 唐 寒山 《诗》之二二:“幽涧常沥沥,高松风颼颼。” 金 吴彦高 《春从天上来》诗:“促哀弹,似林鸎沥沥,山溜泠泠。” 徐迟 《牡丹》:“她经常穿蜜黄色的袍子,著淡青色的坎肩,顶上束白绸小围巾,莺语沥沥,粉香四溢。”词语解释:淋沥 拼音:lín lì
滴落貌。 隋 卢思道 《祭漅湖文》:“雨师止其淋沥,云将卷其蔚薈。” 唐 王泠然 《苏合山赋》:“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果勇夫人》:“叛首数十人,血臂淋沥,伏地痛哭。”词语解释:玉沥 拼音:yù lì
(1).玉膏。传说服之即得仙道。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是以天厉之疾,遂成沉痼。玉沥难开,金膏实远。” 倪璠 注:“玉沥,玉膏也。”参见“ 玉膏 ”。
(2).指美酒。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山中有杂桂,玉沥乃共斟。”一本作“ 玉歷 ”。
词语解释:玉膏 拼音:yù gāo
(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饗。” 郭璞 注引《河图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汉 张衡 《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岛 ,絶胜 裴航 碾玉膏。”
(2).喻美酒。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银鯽堆盘荇菜鲜。”
(3).喻冰。《群音类选·卧冰记·王祥卧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琼浆玉膏,渐渐稜层消耗。”词语解释:遗沥 拼音:yí lì
(1).犹馀滴。 宋 文同 《芹叹》:“孤根抱生意,春泽守遗沥。”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既而车舆冠冕,往来交错,尝甘味酸,览香酌醴,而遗沥坠核纷积床下。” 明 袁宏道 《和黄平倩》:“百盘一吸无遗沥,奔注有若顺风湍。”
(2).遗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遗精梦泄》:“厚朴,心脾不调,遗沥,同茯苓,酒、水煎服。”参见“ 遗精 ”。
词语解释:遗精 拼音:yí jīng
(1).射精;排精。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江南木客》:“交际讫事,遗精如墨水,多感孕成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龙生三子,一为吉弔,上岸与鹿交,遗精而成。”
(2).谓未经性交而在无意中流出精液。男子在夜间有时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次数过多的遗精是病理现象,与神经衰弱、生殖系统炎症等疾病有关。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十二经脉络脉支别上》:“胸满呕逆,洞泄,狐疝,遗精癃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真珠》:“安魂魄,止遗精白浊。”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疾病》:“霍乱吐食兼溏泻,遗精盗汗梦 巫山 。”词语解释:渗沥 拼音:shèn lì
滴漏貌。 唐 元稹 《大觜乌》诗:“渗沥脂膏尽,凤凰那得知!”词语解释:浇沥 拼音:jiāo lì
洒酒祭神。 唐 顾况 《送李侍御往吴兴》诗:“若向 洞庭 山下过,暗知浇沥圣姑神。”词语解释:肝胆披沥 拼音:gān dǎn pī lì
犹言披肝沥胆。比喻极尽忠诚。 汤增璧 《崇侠论》:“食人之禄,不顾其患,非志士所忍出;当其发难,则亦慷慨悲歌,顾盼生姿,自谓肝胆披沥,不忘平生之一诺。”词语解释:血沥沥 拼音:xuè lì lì
(1).鲜血淋漓的样子。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四折:“献上这血沥沥两颗活人头。”《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义士﹞将匕首啣在口中,双手拍开,把五臟六腑,抠将出来,血沥沥提在手中。”
(2).狠毒惨酷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只是望着 晁大舍 沉邓邓的嚷、血沥沥的咒。”《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 李驛丞 指天画地,血沥沥的发咒。”词语解释:霖沥 拼音:lín lì
久雨不停。 晋 张协 《杂诗》之十:“霖沥过二旬,散漫亚九龄。” 唐 康骈 《剧谈录·李朱崖知白令公》:“时秋暮阴沉,涉旬霖沥。”词语解释:楚沥 拼音:chǔ lì
楚 地产的清酒。《楚辞·大招》:“ 吴 醴白糵,和 楚 沥只。” 王逸 注:“沥,清酒也。”词语解释:柏沥 拼音:bǎi lì
熬过的柏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柏沥、芥子,并是躁药。其(指马)徧体患疥者,宜歷落班駮,以渐涂之,待差,更涂餘处。”词语解释:淅淅沥沥 拼音:xī xī lì lì
象声词。雨声。《红楼梦》第四五回:“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洪深 《走私》:“窗上淅淅沥沥,是雨点打在玻璃上的声音。”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一章:“雨小些,但还是淅淅沥沥地下着。”词语解释:披沥 拼音:pī lì
(1).竭尽。多谓竭尽忠诚。 唐 上官仪 《为卢岐州请致仕表》:“披沥丹愚,谅非矫饰。”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向金阶披沥把衷肠诉。”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事势所趋,将有为臣子所不忍言者,用敢披沥陈之。” 邹韬奋 《抗战以来》六二:“忝在爱末,用敢披沥上陈,诸希鉴察为幸。”
(2).倾吐;显示。 明 王廷相 《与彭宪长论学书》:“昨奉执事高论……教僕多矣,恐非知僕之心也,乃披沥闻见,再为陈説。”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革命与文学》:“而每当朝代换易,一些忠臣烈士所披沥的血泪文章,至今尤传诵于世的,我们也可以说是指不胜屈的。”《诗刊》1978年第3期:“节节不离‘睡’字,不睡有因,安睡有由,从不睡到安睡,丝丝入扣,步步推进,展现出 周总理 的崇高形象,披沥出诗作者的无限深情。”词语解释:滋沥 拼音:zī lì
谓汁液渗滴。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枸杞龙形》:“隣近居人恐其日久为患,将斧伐去一椏,滋沥星星,越宿皆赤成血。”词语解释:控沥 拼音:kòng lì
犹倾吐。 宋 岳飞 《乞解军务第二札子》:“臣顷以多病易衰,仰瀆宸听,乞退处邱壠,以便养疴。伏蒙陛下未忍弃去,尚閟俞音,不免控沥肺肝,再攄悃愊。”词语解释:洒沥 拼音:sǎ lì
洒淅。寒栗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又有仰卧,以足承梯,倚空而不仆,一小儿穿梯以升,直至其巔,观者毛髮洒沥。”词语解释:竹沥 拼音:zhú lì
用火炙烤淡竹或其他竹类后沥出的液汁。可入药。主治痰阻窍络、中风、癫狂等症。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苏才翁 尝与 蔡君謨 斗茶。 蔡 茶精,用 惠山 泉; 苏 茶劣,改用竹沥煎,遂能取胜。”《西湖佳话·三台梦迹》:“ 于公 患痰病,御医奏治痰必须竹沥。”词语解释:罄沥 拼音:qìng lì
犹倾吐。 宋 岳飞 《乞终制第三札子》:“﹝臣﹞今既眼目昏眊,又不能身先士卒,贾作鋭气。苟不罄沥血诚,披告陛下,则他日必致颠隮,上辜委寄。”词语解释:吐沥 拼音:tǔ lì
犹倾诉。 明 张居正 《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冒昧吐沥,惟高明采之。” 明 吾邱瑞 《运甓记·官诰荣封》:“敷扬清政,水镜无光;吐沥赤诚,朝霞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