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首字词组
沐浴沐芳沐栉沐椁沐胥沐洗沐盆 
沐猴沐猴冠沐猿沐粱沐雨栉风沐巾沐稷 
沐雨沐熏沐金沐肿沐露沾霜沐泽沐猴而冠 
沐兰沐日沐冠沐露梳风沐雨梳风沐泳沐猱 
沐发沐薰沐树沐骨沐雨经霜沐猴衣冠沐仁浴义 
沐恩沐猴舞沐澡沐食沐礼沐日浴月沐濯 

词语解释:沐浴  拼音:mù yù
(1).濯发洗身。泛指洗澡。《周礼·天官·宫人》:“宫人掌王之六寝之脩,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共王之沐浴。” 唐 白居易 《沐浴》诗:“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 清 戴名世 《杨刘二王合传》:“乃沐浴焚香,撰上烈皇帝表。” 梁启超 《读日本书目志书后》:“积池水而不易,则臭腐兴;身面不沐浴,则垢秽盈。”
(2).旧时婚丧礼俗之一。《仪礼·士昏礼》:“夙兴,妇沐浴纚笄,宵衣以俟见。”《荀子·礼论》:“始卒,沐浴鬠体饭唅,象生执也。”《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连沐浴带更衣,连装扮带开脸,这些零碎事儿,索兴都交给我,不用姑太太管了。” 巴金 《家》三五:“人们把老太爷的尸体沐浴过了,穿上了殓衣,于是举行小殓,使死者舒舒服服躺在棺材里。”
(3).蒙受;受润泽。《史记·乐书》:“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 唐 柳宗元 《为京兆府请复尊号表》:“沐浴鸿泽者,敢怀晷刻之安;捧戴皇恩者,不知寝食之适。” 清 方文 《送陈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雕题黑齿虽蛮族,沐浴皇恩三百载。”《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新广东》:“且夫 满洲 今日,沐浴 汉 人之文化者,盖已久矣。”
(4).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夫小人性患耻者也,含邪而生,怀伪而游,沐浴累害之中,何招召之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使 荆公 得从 濂溪 ,沐浴於光风霽月之中,以消释其偏蔽。” 叶圣陶 《倪焕之》十:“在这一片锣鼓声中,全镇的人把所有的一切完全忘掉了,他们只觉得好像沐浴在快乐的海里。”
词语解释: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 颜师古 注引 郭义恭 《广志》:“沐猴,即弥猴也。”《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 三国 吴 陆玑 疏:“猱,獼猴也, 楚 人谓之沐猴。” 晋 左思 《魏都赋》:“造沐猴於棘刺。”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猕猴》
词语解释:沐雨  拼音:mù yǔ
犹淋雨。多形容旅途艰辛。 汉 徐干 《中论·谴交》:“吾称古之不交游者,不谓嚮屋漏而居也;今之好交游者,非谓长沐雨乎中路者也。”《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衝风沐雨,载沉载浮。”
词语解释:沐兰  拼音:mù lán
犹沐芳。兰,兰草。 唐 皇甫冉 《宿洞灵观》诗:“明日开金籙,焚香更沐兰。”
词语解释:沐发  拼音:mù fā
洗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得之沐髮未乾而卧。”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沐髮晞阳,未测涯涘。”
词语解释:沐恩  拼音:mù ēn
(1).蒙受恩惠。 唐 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沐恩空改鬢,将何谢夏成!”《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百姓赖此得免流散死亡之苦,感德沐恩,不可胜言。”
(2). 明 清 时军官对其长官的自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臣自称》:“ 江陵 当国,文武皆以异礼礼之。边将如 戚继光 之位三孤, 李成梁 之封五等,皆自称门下沐恩小的某万叩头跪禀。”《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沐恩自不小心,走滑了脚,倒教老帅操心,沐恩实在感激得很!”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以沐恩的愚见,请相爷从那边另外一条小路回府,让他们到这里来扑一个空。”
词语解释:沐芳  拼音:mù fāng
用香草水洗头。常用以表示虔诚或高洁。《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唐 李白 《沐浴子》诗:“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暉。”
词语解释:沐猴冠  拼音:mù hóu guān
同“ 沐猴而冠 ”。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词语解释:沐熏  拼音:mù xūn
(1).沐浴熏香。多表示虔敬。 宋 范成大 《次韵耿时举苦热》:“浮湛放荡从今始,悔把长裙强沐薰。” 元 陈孚 《安南即事》诗:“沐薰陈此什,礼部小臣 孚 。”
(2).称人对己的教诲。 宋 陈师道 《答张文潜书》:“足下欲与僕居,将坐僕而沐薰之耶?”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沐薰良备至,感激欲号咷。”
词语解释:沐日  拼音:mù rì
休假日。 汉 代官吏五日一归家休息沐浴,故称。《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词语解释:沐薰
1.沐浴熏香。多表示虔敬。 宋 范成大 《次韵耿时举苦热》:“浮湛放荡从今始,悔把长裙强沐薰。” 元 陈孚 《安南即事》诗:“沐薰陈此什,礼部小臣 孚 。”
2.称人对己的教诲。 宋 陈师道 《答张文潜书》:“足下欲与僕居,将坐僕而沐薰之耶?”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沐薰良备至,感激欲号咷。”
词语解释:沐猴舞  拼音:mù hóu wǔ
谓作沐猴状的舞蹈。《汉书·盖宽饶传》:“酒酣乐作, 长信 少府 檀长卿 起舞,为沐猴与狗鬭,坐皆大笑。 宽饶 不説……因起趋出,劾奏 长信 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失礼不敬。”
词语解释:沐栉  拼音:mù zhì
见“ 沐雨櫛风 ”。
词语解释:沐雨栉风  拼音:mù yǔ zhì fēng
形容饱经风雨,劳苦奔波。语出《庄子·天下》:“昔 禹 之湮洪水……沐甚雨,櫛疾风。” 成玄英 疏:“赖骤雨而洒髮,假疾风而梳头,勤苦执劳,形容毁悴。” 三国 魏 曹丕 《黎阳作》诗之一:“载驰载驱,沐雨櫛风。”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坚耐》诗:“沐雨櫛风匡骏业,开疆拓土闢江山。”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今 嗣昌 代朕在外督师,沐雨栉风,颇著辛劳。”亦省作“ 沐櫛 ”。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不知 汉 人沐櫛而耕之, 满 人坐而食之,其中固久含有抑鬱不平殆哉岌岌之象。”
词语解释:沐猿  拼音:mù yuán
即沐猴。 唐 李益 《汉宫少年行》:“巧为柔媚学 优孟 ,儒衣嬉戏冠沐猿。”参见“ 沐猴 ”。
词语解释: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 颜师古 注引 郭义恭 《广志》:“沐猴,即弥猴也。”《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 三国 吴 陆玑 疏:“猱,獼猴也, 楚 人谓之沐猴。” 晋 左思 《魏都赋》:“造沐猴於棘刺。”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猕猴》
词语解释:沐金  拼音:mù jīn
涂金。 刘盛亚 《记陶然亭》:“大石基础托着朱红插花的沐金牌楼,像新建的一样,我不相信这就是几百年前的牌楼。”
词语解释:沐冠  拼音:mù guān
见“ 沐猴而冠 ”。
词语解释: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汉书·项籍传》:“人谓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颜师古 注:“言虽著人衣冠,其心不类人也。”《晋书·张载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亦省作“ 沐冠 ”。 宋 林希逸 《代毛颖谢表》:“志虽酬於脱颖,嘲莫解於沐冠。” 梁启超 《论自尊》:“夫沐冠而喜者,戏猴之态也。投骨而嚙者,畜犬之情也。”
词语解释:沐树  拼音:mù shù
芟除树枝,使之无荫。谓使民无游憩之所,各归治业。语本《管子·轻重丁》:“ 桓公 问 管子 曰:‘民飢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 管子 对曰:‘沐涂树之枝也。’” 唐 元稹 《竞舟》诗:“吾闻 管仲 教,沐树惩堕游。”
词语解释:沐澡  拼音:mù zǎo
洗头洗澡。 唐 李百药 《登叶县故城谒沉诸梁庙》诗:“客行殊未已,沐澡终期吉。”
词语解释:沐椁  拼音:mù guǒ
整治棺材。《礼记·檀弓下》:“ 孔子 之故人曰 原壤 ,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郑玄 注:“沐,治也。”一说,指光洁如沐的椁材。 清 黄生 《义府·沐椁》:“沐椁,椁材光洁如沐,此夫子以赠 原壤 者。”
词语解释:沐粱  拼音:mù liáng
用淘洗粱的汁水洗头发。《礼记·丧大记》:“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 孔颖达 疏:“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者,皆谓用其米取其汁而沐也。”参见“ 沐稷 ”。
词语解释:沐稷  拼音:mù jì
用淘洗稷的汁水洗头发。《礼记·玉藻》:“沐稷而靧粱。” 孔颖达 疏:“沐,沐髮也;靧,洗面也。取稷粱之潘汁,用将洗面沐髮,并须滑故也。”
词语解释:沐肿  拼音:mù zhǒng
传说中水怪名。《史记·孔子世家》“水之怪龙、罔象”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吴 韦昭 曰:“龙,神兽也,非常见,故曰怪。或云‘罔象,食人,一名沐肿’。”
词语解释:沐露梳风  拼音:mù lù shū fēng
谓受风露轻拂、浸润。 宋 王十朋 《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词语解释:沐骨  拼音:mù gǔ
见“ 沐胥 ”。
词语解释:沐胥  拼音:mù xū
传说中的古 印度 国名。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 燕昭王 ﹞七年, 沐胥 之国来朝,则 申毒国 之一名也。”《太平广记》卷二八四《天毒国道人》作“沐骨”。按, 申毒国 指古 印度 。
词语解释:沐食  拼音:mù shí
谓享受俸禄而无实职。《南齐书·王僧虔传》:“自古以来有沐食侯,近代有王官。府佐非沐食之职,参军非王官之谓。质非匏瓜,实羞空悬。”
词语解释:沐胥  拼音:mù xū
传说中的古 印度 国名。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 燕昭王 ﹞七年, 沐胥 之国来朝,则 申毒国 之一名也。”《太平广记》卷二八四《天毒国道人》作“沐骨”。按, 申毒国 指古 印度 。
词语解释:沐雨栉风  拼音:mù yǔ zhì fēng
形容饱经风雨,劳苦奔波。语出《庄子·天下》:“昔 禹 之湮洪水……沐甚雨,櫛疾风。” 成玄英 疏:“赖骤雨而洒髮,假疾风而梳头,勤苦执劳,形容毁悴。” 三国 魏 曹丕 《黎阳作》诗之一:“载驰载驱,沐雨櫛风。”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坚耐》诗:“沐雨櫛风匡骏业,开疆拓土闢江山。”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今 嗣昌 代朕在外督师,沐雨栉风,颇著辛劳。”亦省作“ 沐櫛 ”。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不知 汉 人沐櫛而耕之, 满 人坐而食之,其中固久含有抑鬱不平殆哉岌岌之象。”
词语解释:沐露沾霜  拼音:mù lù zhān shuāng
形容饱经霜露辛苦。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因公入务,怀书将相之门;沐露沾霜,拥篲公侯之室。”
词语解释:沐雨梳风  拼音:mù yǔ shū fēng
同“ 沐雨櫛风 ”。 明 刘基 《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 清 李渔 《风筝误·郊饯》:“一来为生灵待拯,二来为天语催征,因此上沐雨梳风晓夜行。”
词语解释:沐雨经霜  拼音:mù yǔ jīng shuāng
谓承受雨淋霜打。形容历尽辛苦。 明 屠隆 《昙花记·云游遇师》:“还想我沐雨经霜,身中锁甲,手里沉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披星戴月无嫌苦,沐雨经霜不厌辛。”
词语解释:沐礼  拼音:mù lǐ
《礼记·丧服四制》:“父母之丧……三月而沐。”后以丧礼期间不沐,称做“沐礼”。《清史稿·礼志十一》:“ 孝贤皇后 丧仪,应遵祖制,百日后皇帝升殿,文武百官及外藩使臣朝服行礼如常仪。帝两月除沐礼,御门听政,羣臣朝服不掛珠,礼毕仍素服。”
词语解释:沐洗  拼音:mù xǐ
(1).洗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又有 温水 ,冬夏常热,其源可燖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
(2).休沐,休假。《汉书·吴王刘濞传》:“ 楚元王 子、 淮南 三王或不沐洗十餘年,怨入骨髓,欲壹有所出久矣。” 颜师古 注:“言心有所怀,志不在洗沐也。”
词语解释:沐巾  拼音:mù jīn
洗发用的巾。《仪礼·士丧礼》:“沐巾一,浴巾二,皆用綌於笲。”
词语解释:沐泽  拼音:mù zé
蒙受恩泽。 明 李东阳 《明故封大中大夫陕西布政司左参政梁公墓志铭》:“﹝ 梁直轩 ﹞尤嗜义,婣戚婚葬,视力为给,旁及邻里,多饮惠沐泽焉。”
词语解释:沐泳  拼音:mù yǒng
谓蒙受恩惠。 南朝 梁 谢举 《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弟子幸邀至运,侧承格诱,沐泳欢击,奉以书绅。”
词语解释:沐猴衣冠  拼音:mù hóu yì guān
同“ 沐猴而冠 ”。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裙之材!”
词语解释:沐日浴月  拼音:mù rì yù yuè
谓受日月光华的润泽。传说 禹 登 南岳 ,获金简玉字之书,有文曰:“ 祝融 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花月痕》第四九回:“沐日浴月,妖气尽豁。脱履人间,天高地濶。” 清 秋瑾 《宝刀歌》:“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参阅 南朝 宋 庾仲雍 《荆州记》《湘中记》
词语解释:沐盆  拼音:mù pén
盥洗盆。《红楼梦》第五五回:“茶房内早有三个丫头捧着三沐盆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一回又捧出沐盆并潄盂来。”
词语解释:沐稷  拼音:mù jì
用淘洗稷的汁水洗头发。《礼记·玉藻》:“沐稷而靧粱。” 孔颖达 疏:“沐,沐髮也;靧,洗面也。取稷粱之潘汁,用将洗面沐髮,并须滑故也。”
词语解释: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汉书·项籍传》:“人谓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颜师古 注:“言虽著人衣冠,其心不类人也。”《晋书·张载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亦省作“ 沐冠 ”。 宋 林希逸 《代毛颖谢表》:“志虽酬於脱颖,嘲莫解於沐冠。” 梁启超 《论自尊》:“夫沐冠而喜者,戏猴之态也。投骨而嚙者,畜犬之情也。”
词语解释:沐猱  拼音:mù náo
即沐猴。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衣冠作市交,便是衣冠队沐猱;钱堆如眼脑,便是钱堆里饿殍。”参见“ 沐猴 ”。
词语解释: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 颜师古 注引 郭义恭 《广志》:“沐猴,即弥猴也。”《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 三国 吴 陆玑 疏:“猱,獼猴也, 楚 人谓之沐猴。” 晋 左思 《魏都赋》:“造沐猴於棘刺。”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猕猴》
词语解释:沐仁浴义  拼音:mù rén yù yì
谓受仁义的熏陶。 清 吴定 《示诸生书》:“自《宋史》剙立道学之传,以尊 濂 、 洛 、 关 、 闽 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闇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词语解释:沐濯  拼音:mù zhuó
洗头洗澡。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帝坐良久,设 甜水 之冰,以备沐濯。”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曜人之新沐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