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文平声 [fēn,分离][yún][【廣韻】【集韻】音文。黏唾也。][详注1][详注2][详注3][音煴。瘟瘟,小痛貌。][xūn]


注1:贲 《集韵》符分切,音焚。《书·盘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诗·大雅》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 又《尔雅·释鱼》龟三足,贲。《疏》龟之三足者名贲。
注2:堇 音勤。《说文》黏土也。《徐曰》黄土乃黏。《五代史》刘守光围沧州,城中杂食堇块。 又时也。《管子·五行篇》修槩水土,以待乎天堇。亦作墐。
注3:蕲 《韵会》渠斤切,音芹。《尔雅·释草》薜,山蕲。《注》《广雅》云:山蕲,当归。
首字词组
汾阳汾晋汾浍汾阳王汾祠汾露汾阳宫汾丘
汾阴汾阳考汾脽汾海汾潞汾神汾阳帽 
汾曲汾桥汾鼎汾沮汾酒汾葵汾阴脽 
汾亭汾王汾讴汾阴鼎汾水游汾沄汾射 

词语解释:汾阳  拼音:fén yáng
(1). 汾水 之北地区。 春秋 时属 晋 。《国语·晋语二》:“中大夫 里克 与吾矣,吾命之以 汾阳 之田百万。”
(2).犹 汾 射 。《晋成帝哀册》:“韵隆 汾阳 ,道侔垂拱。”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黄屋实不殊於 汾阳 即事也。”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屈至道於 汾阳 ,劳疑神於 藐射 。”
词语解释:汾阴  拼音:fén yīn
地名。在今 山西省 万荣县 境内。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 汉武帝 时曾于此得宝鼎。 战国 时属 魏 , 汉 始建县。 唐 开元 十年改名 宝鼎县 , 宋 改 荣和县 , 元 明 清 因之。《竹书纪年》卷下:“ 周威烈王 十七年 魏文侯 伐 秦 至 郑 ,还筑 汾阴 、 郃阳 。”《史记·秦本纪》:“﹝ 惠文君 ﹞九年渡 河 ,取 汾阴 、 皮氏 。”
词语解释:汾曲  拼音:fén qǔ
汾水 源出 山西省 宁武县 管涔山 ,东南流经 太原市 至 新绛县 而西折入 黄河 。其西折处谓 汾 曲。《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魏书·安同传》:“宜截 汾 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周书·武帝纪下》:“往者军下 宜阳 ,衅由彼始;兵兴 汾 曲,事非我先。”
词语解释:汾亭  拼音:fén tíng
隋 王通 因上策不用,退居 河汾 之间,授徒自给,尝讲学游憩于 汾亭 。确址已不可考。 隋 王通 《中说·礼乐》:“子游 汾亭 ,坐鼓琴。” 清 钱谦益 《蔚村温如陈翁八十寿序》:“ 确菴子 门人日进,户履恒满,人又将以为 汾亭 、 江门 。”
词语解释:汾晋  拼音:fén jìn
指 汾水 流域。亦特指 山西省 太原 地区。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千秋 汾 晋 间,事与云水白。” 金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诗:“我从 汾 晋 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悟真》:“寓身 汾 晋 之间,栖志 蓬 瑶 之上。”
词语解释:汾阳考  拼音:fén yáng kǎo
唐 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经过考绩。考绩的具体工作,属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声望的高官两人主持其事。 汾阳郡王 郭子仪 任中书令时,曾主持考绩达二十四次,故称。参见“ 二十四考中书令 ”。
词语解释:二十四考中书令  拼音:èr shí sì kǎo zhōng shū lìng
唐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 。《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李义山 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 召公 ,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 ( 温庭筠 )曰:‘何不云:近同 郭令 ,二十四考中书。’”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富郑公 ﹞在 青州 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词语解释:汾桥  拼音:fén qiáo
古桥名。在 汾水 之上。故址在今 山西省 阳曲县 东。相传为 战国 初期 晋 刺客 豫让 为其主 智伯 报仇而谋刺 晋 大夫 赵襄子 处。 唐 王昌龄 《驾幸河东》诗:“ 晋水 千庐合, 汾桥 万国从。”
词语解释:汾王  拼音:fén wáng
大王。一说指 周厉王 。《诗·大雅·韩奕》:“ 韩侯 取妻,汾王之甥, 蹶父 之子。” 毛 传:“汾,大也。” 郑玄 笺:“ 汾王 , 厉王 也。 厉王 流于 彘 , 彘 在 汾水 之上,故时人因以号之。” 马瑞辰 通释:“汾者,‘坟’之假借,故《传》训为大。《传》泛言大王,但以为美称耳,未尝专指 厉王 。《正义》《传》《笺》皆以为 厉王 。非也。厉为恶謚,若因流 彘 而称 汾王 ,亦非美称。诗人颂美 宣王 ,不应举 厉王 之恶称,当从《传》泛言大王为是。”今人亦各有所从。
词语解释:汾浍  拼音:fén huì
汾水 与 浍水 。《左传·成公六年》:“不如 新田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 汾 澮 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
词语解释:汾脽  拼音:fén shuí
见“ 汾阴脽 ”。
词语解释:汾阴脽  拼音:fén yīn shuí
汉 代 汾阴县 的一个土丘。 汉武帝 祭祀地神的地方。《汉书·武帝纪》:“﹝ 元鼎 四年﹞立 后土祠 于 汾阴 脽上。” 颜师古 注:“脽者,以其形高如人尻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汾水 歷其( 长阜 )阴西入 河 。《汉书》谓之 汾阴脽 。 应劭 曰:脽,丘类也。”亦省称“ 汾脽 ”。《汉书·礼乐志》:“ 汾 脽出鼎,皇祜元始。”
词语解释:汾鼎  拼音:fén dǐng
汉武帝 元鼎 四年于 汾阴 所得的 周 鼎,藏于 甘泉宫 。后用以指象征国祚的宝鼎。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盛业铭 汾 鼎,昌期应 洛 书。”参阅《史记·封禅书》《汉书·吾丘寿王传》
词语解释:汾讴  拼音:fén ōu
汉武帝 《秋风辞》有“汎楼船兮济 汾河 ”句,后因以“汾謳”指 汉武帝 《秋风辞》。 唐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汀州归棹晚,簫鼓杂 汾 謳。”
词语解释:汾阳王  拼音:fén yáng wáng
指 唐 汾阳郡王 郭子仪 。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太尉始为 涇州 刺史时, 汾阳王 以副元帅居 蒲 。”
词语解释:汾海  拼音:fén hǎi
指 南北朝 时期 南汾州 地区。今 山西省 吉县 一带。 北周 庾信 《尔绵永神道碑》:“吏不能欺,兵无敢背, 玉关 遗矩, 汾海 留爱。”
词语解释:汾沮  拼音:fén jǔ
《诗·魏风。汾沮洳》篇名的省称。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八:“《汾沮》何鄙俭,《考槃》何退穷。”
词语解释:汾阴鼎  拼音:fén yīn dǐng
即 汾 鼎。 唐 岑参 《故仆射裴公挽歌》之二:“气歇 汾阴 鼎,魂飞 京兆 阡。”参见“ 汾鼎 ”。
词语解释:汾鼎  拼音:fén dǐng
汉武帝 元鼎 四年于 汾阴 所得的 周 鼎,藏于 甘泉宫 。后用以指象征国祚的宝鼎。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盛业铭 汾 鼎,昌期应 洛 书。”参阅《史记·封禅书》《汉书·吾丘寿王传》
词语解释:汾祠  拼音:fén cí
汉武帝 建于 汾阴 的 后土祠 。 唐 许景先 《奉和御制春台望诗》:“ 汾祠 雍畤 望通天, 玉堂 宣室 坐长年。”
词语解释:汾潞  拼音:fén lù
亦作“ 汾露 ”。 汾水 与 潞水 。亦泛指二水流经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内曰 冀州 ……其浸 汾 潞 。” 郑玄 注:“ 汾 出 汾阳 , 潞 出 归德 。”《逸周书·职方》:“其浸 汾 露 。” 孔晁 注:“露、潞古亦通用也。”《隋书·鲍宏传》:“进兵 汾 潞 ,直掩 晋阳 。”
词语解释:汾酒  拼音:fén jiǔ
白酒名。我国名酒之一。产于 山西省 汾阳县 杏花村 。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三章:“﹝ 狐狸精 ﹞随手将 茶花 手里拿的一瓶汾酒、 海棠 手里拿的一包皮蛋和花生递给 凌翥翔 。” 凌力 《星星草》第四章四:“两个人把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给 晚妹 看: 山西 杏花村 的汾酒,是 鲁王 叫人送来的;红糖是 遵王 给的。”
词语解释:汾水游  拼音:fén shuǐ yóu
《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 姑射之山 , 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后以“汾水游”形容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昔闻 汾水 游,今见尘外鑣。”
词语解释:汾露  拼音:fén lù
见“ 汾潞 ”。
词语解释:汾潞  拼音:fén lù
亦作“ 汾露 ”。 汾水 与 潞水 。亦泛指二水流经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内曰 冀州 ……其浸 汾 潞 。” 郑玄 注:“ 汾 出 汾阳 , 潞 出 归德 。”《逸周书·职方》:“其浸 汾 露 。” 孔晁 注:“露、潞古亦通用也。”《隋书·鲍宏传》:“进兵 汾 潞 ,直掩 晋阳 。”
词语解释:汾神  拼音:fén shén
汾川 之神。即 臺骀 。《左传·昭公元年》:“昔 金天氏 有裔子曰 昧 ,为玄冥师,生 允格 、 臺駘 。 臺駘 能业其官,宣 汾 洮 ,障大泽,以处 大原 。帝用嘉之,封诸 汾 川 ……则 臺駘 , 汾 神也。” 杜预 注:“有水旱之灾,则禜祭山川之神,若 臺駘 者。”
词语解释:汾葵  拼音:fén kuí
即 汾阴 脽。《太平御览》卷五二七引 汉 卫宏 《汉旧仪》:“祭地 河 东 汾阴 后土宫 ,宫曲入河,古之祭地,泽中方丘也。礼仪如祭天。名曰 汾葵 ,一曰 葵丘 也。”参见“ 汾阴脽 ”。
词语解释:汾阴脽  拼音:fén yīn shuí
汉 代 汾阴县 的一个土丘。 汉武帝 祭祀地神的地方。《汉书·武帝纪》:“﹝ 元鼎 四年﹞立 后土祠 于 汾阴 脽上。” 颜师古 注:“脽者,以其形高如人尻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汾水 歷其( 长阜 )阴西入 河 。《汉书》谓之 汾阴脽 。 应劭 曰:脽,丘类也。”亦省称“ 汾脽 ”。《汉书·礼乐志》:“ 汾 脽出鼎,皇祜元始。”
词语解释:汾沄  拼音:fén yún
众盛貌。《文选·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云合电击。” 李善 注:“汾沄沸渭,众盛貌也。汾音纷。”一说,奋击貌。《汉书·扬雄传下》:“汾沄沸渭。” 颜师古 注:“奋击貌。” 王先谦 补注:“汾沄即纷紜…… 善 注以为众盛皃是也。”
词语解释:汾阳宫  拼音:fén yáng gōng
古宫名。 隋炀帝 时所建。故址在今 山西省 宁武县 西南 管涔山 上。《说郛》卷五七引 隋 杜宝 《大业杂记》:“﹝ 大业 二年﹞七月,﹝ 煬帝 ﹞自 江都 还 洛阳 ,敕于 汾州 西北四十里临 汾水 起 汾阳宫 ,即 管涔山 河源所出之处。当盛暑日,临河盥漱,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旧唐书·狄仁杰传》:“ 高宗 将幸 汾阳宫 ,以 仁杰 为知顿使。”
词语解释:汾阳帽  拼音:fén yáng mào
戏曲盔帽。俗称“文阳”。外形金地龙纹,缀有绒球和珠子,两旁为金色如意翅。剧中权势显赫的宰辅所戴,如京剧《逍遥津》中的 曹操 等。
词语解释:汾阴脽  拼音:fén yīn shuí
汉 代 汾阴县 的一个土丘。 汉武帝 祭祀地神的地方。《汉书·武帝纪》:“﹝ 元鼎 四年﹞立 后土祠 于 汾阴 脽上。” 颜师古 注:“脽者,以其形高如人尻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汾水 歷其( 长阜 )阴西入 河 。《汉书》谓之 汾阴脽 。 应劭 曰:脽,丘类也。”亦省称“ 汾脽 ”。《汉书·礼乐志》:“ 汾 脽出鼎,皇祜元始。”
词语解释:汾射  拼音:fén shè
(1).《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 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后因以“汾射”指隐士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后让太傅扬州牧表》:“然后追迹 范 张 ,濯缨 汾 射 ,臣之志也。”《梁书·处士传·何点》:“昔在布衣,情期早著,资以 仲虞 之秩,待以 子陵 之礼,听览暇日,角巾引见,窅然 汾 射 ,兹焉有託。”
(2).指隐士。 南朝 梁 刘孝仪 《为江侍中荐士表》:“若夜鱼不欺,朝琴在奏,则残杀自去, 汾 射 可追。”
词语解释:汾丘  拼音:fén qiū
古地名。即 战国 时 楚 汾陉 。《左传·襄公十八年》“ 子庚 帅师,治兵于 汾 ” 晋 杜预 注:“ 襄城县 东北有 汾丘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