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1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汤汤香汤黄汤长汤传汤雪汤迷魂汤酸梅汤
金汤蟹眼汤羹汤云汤送汤面汤还元汤柔汤
兰汤茶汤百沸汤鱼汤脚汤麻肺汤迷汤泼汤
镬汤嫩汤重汤涫汤软口汤麻沸汤迷惑汤泰和汤
禹汤御汤熬汤滚汤跃汤高汤黄龙汤浩浩汤汤
成汤黄昏汤坐汤池汤蛋花汤鸩汤七香汤液汤
温汤饮汤白汤灵汤蹈火探汤桃汤醒酒汤泆汤
探汤清汤般若汤盆汤蹈火赴汤杂会汤梅汤疙瘩汤
煮汤浴兰汤礜石汤原汤入火赴汤杏汤酥汤灌米汤
沸汤老汤锅汤重金袭汤随葫芦打汤闹米汤酸辣汤火齐汤

词语解释:汤汤  拼音:shāng shāng
动荡。汤,通“ 荡 ”。 明 宋濂 《凝道记·终胥符》:“今四海汤汤,未知所底定,先生之辙迹将安之乎?”
(1).水流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汤汤,流貌。”《诗·卫风·氓》:“ 淇水 汤汤,渐车帷裳。” 毛 传:“汤汤,水盛貌。”《后汉书·班彪传》:“迺流辟雍,辟雍汤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画水,汤汤若动,使观者有浩然之气。” 吴伯箫 《北极星·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 延河 ,隔河是 清凉山 。”
(2).广大貌;浩茫貌。 南朝 梁 沉约 《梁鼓吹曲·木纪谢》:“仁荡荡,义汤汤。”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 唐 陈子昂 《春台引》:“感伤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汤汤。” 宋 叶适 《治势》:“故其势之至也,汤汤然而莫能遏。”
(3).疾去貌。《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王逸 注:“风为号令,言君命宽则风舒,风舒则己徘徊而有还志也;令急风疾,则己惶遽欲急去也。”
(4).流畅貌。《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别人拿上书去,汤汤的背了,号上书,正了字,好不省事。”
(5).流水声。 宋 王禹偁 《潘阆咏潮图赞》:“ 吴山 未泐, 浙江 未枯,汤汤潮声,与诗名俱。” 宋 范成大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诗:“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不过这船舱里舱板也没有,上面铺的只是一些稀稀的竹格子,船摇动时,就听到舱底积水汤汤的流动,到夜里怎么睡觉?”
词语解释:金汤  拼音:jīn tāng
见“ 金城汤池 ”。
词语解释:金城汤池  拼音:jīn chéng tāng chí
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颜师古 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北史·儒林传下·辛彦之》:“帝尝令 彦之 与 沉重 论议, 重 不能抗,避席而谢曰:‘ 辛君 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太平天囯 陈阳生 《建天京于金陵论》:“建邦设都,必取至善之地,非第曰金城汤池已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臣诚不解 盛宣怀 欲图一己之私利,遂不惜我祖宗社稷金城汤池之固,默陷於皇基累卵之地位。”亦省作“ 金汤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李贤 注:“金以喻坚,汤取其热。”《旧唐书·宣宗纪》:“夫取不在广,贵保其金汤。” 赵朴初 《滴水集·杂诗》之一:“万里 长城 万里长,长城万里耀金汤。”
词语解释:兰汤  拼音:lán tāng
(1).熏香的浴水。《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南朝 梁武帝 《和太子忏悔》:“兰汤浴身垢,懺悔浄心灵。”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兰汤》:“ 刘义庆 曰:‘古制,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香,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所谓兰汤。’”
(2).指温泉。 唐玄宗 《惟此温泉》诗:“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词语解释:镬汤  拼音:huò tāng
(1).佛经所说“十八地狱”之一。用以烹罪人。 唐 顾况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诗:“此辈之死后,鑊汤所熬煎。”《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抛在鑊汤炉炭内,铁叉搅转问根由。”
(2).喻水深火热的处境。 宋 曾季狸 《艇斋诗话》:“有一僕曰 詹荣 ,亦 抚 人……一日,因打木鱼先悟道,作颂云:‘木鱼元来无肚肠,声声唤我出鑊汤。’”
词语解释:禹汤  拼音:yǔ tāng
夏禹 和 商汤 。后视为贤明君主的典范。《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勃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晋书·安帝纪》:“自顷国难之后,人物彫残,常所供奉,犹不改旧,岂所以视人如伤, 禹 汤 归过之诫哉!” 明 刘基 《咏史》诗之一:“六雄糜沸扰天纲,天下嗷嗷望 禹汤 。” 清 顾炎武 《晋王府》诗:“定知慈俭理,得占 禹 汤 齐。”
词语解释:成汤  拼音:chéng tāng
亦作“ 成商 ”。 商 开国之君。 契 的后代, 子 姓,名 履 ,又称 天乙 。 夏桀 无道, 汤 伐之,遂有天下,国号 商 ,都于 亳 。《书·仲虺之诰》:“ 成汤 放 桀 于 南巢 ,惟有慙德。” 孔 传:“ 汤 伐 桀 ,武功成,故以为号。” 陆德明 释文:“ 汤 伐 桀 ,武功成,故号 成汤 ;一云:成,謚也。”《逸周书·史记》:“ 成商 伐之, 有洛 以亡。” 朱右曾 校释:“ 成商 , 成汤 也。”
词语解释:温汤  拼音:wēn tāng
(1).温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山屋东有温汤水口……其山在县西二十里,右出温汤,疗治万病。”《新唐书·李岘传》:“ 玄宗 岁幸温汤,甸内巧供以媚上。”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之四:“儘有温汤堪疗疾,恰逢灵药可延年。”
(2).温水。如:温汤浸种。
词语解释:探汤  拼音:tàn tāng
(1).探试沸水。喻炙热。《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唐 柳宗元 《夏夜苦热登西楼》诗:“探汤汲阴井,煬灶开重扉。”
(2).探试沸水。形容戒惧。《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汉 张衡 《同声歌》:“情好新交接,恐懔若探汤。” 晋 傅玄 《和班氏诗》:“ 秋胡 见此妇,惕然怀探汤。”
(3).探试沸水。比喻艰难痛苦之境。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中原初纵燎,下国竟探汤。盗据 三秦 地,兵缠八水乡。”
词语解释:煮汤  拼音:zhǔ tāng
熬药。《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 胤宗 ﹞以黄蓍、防风煮汤数十斛置牀下,气如雾,薰薄之。” 宋 范成大 《病中绝句》之三:“石鼎颼颼夜煮汤,乱拖芝术鬭温凉。”
词语解释:沸汤  拼音:fèi tāng
滚开的水。《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故沸汤之在闭器,而湛於寒泉,则为冰。”《后汉书·张宗传》:“以 张将军 之众,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虽欲戮力,其埶不全也。”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
词语解释:香汤  拼音:xiāng tāng
调有香料的热水。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尝请圣僧浴器盛香汤。”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香汤洗騘马,翠篾笼白鷴。”《西游记》第九五回:“叙毕离情,即令取香汤,教公主沐浴更衣,上輦回国。” 胡适 《〈镜花缘〉的引论》:“ 女儿国 的国王看中了他,把他关在宫里,封他为王妃。早有宫娥预备香汤,替他洗浴。”
词语解释:蟹眼汤  拼音:xiè yǎn tāng
指初沸的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蒋》:“《食经》云:‘藏菰法:好择之,以蟹眼汤煮之,盐薄洒,抑著燥器中。密涂稍用。’”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蟹眼汤深轻泛乳,龙涎灰暖细烘香。” 宋 陆游 《午睡》诗:“聊呼蟹眼汤,瀹我玉色尘。”参见“ 蟹眼 ”。
词语解释:蟹眼  拼音:xiè yǎn
(1).螃蟹的眼睛。比喻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 宋 庞元英 《谈薮》:“俗以汤之未滚者为盲汤,初滚者曰蟹眼,渐大者曰鱼眼,其未滚者无眼,所语盲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銚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隻,投 阳羡 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 清 赵翼 《青山庄歌》:“《茶经》蟹眼淬旗枪,食品猩脣调醢酱。”
(2).茶的一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若蟾背、虾鬚、鹊舌、蠏眼、瑟瑟尘、霏霏靄及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明 史叔考 《黄莺儿·答僧惠茶》曲:“松牕月明,鐺香消尽相思病,感高僧,旋看蠏眼,与慧眼一般青。”
(3).比喻微小的花苞。 元 吴瓘 《柳梢青》词:“墙角孤根,株身纤小,娇羞无力。蟹眼微红,粉容未露,不禁春色。”
词语解释:茶汤  拼音:chá tāng
犹茶水。 唐 王建 《宫词》之七:“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至诚经生……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水浒传》第十六回:“看你不道得捨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词语解释:嫩汤  拼音:nèn tāng
指刚沸微冒气泡的水。 宋 陆游 《寓叹》诗之一:“嫩汤茶乳白,软火地炉红。” 宋 杨万里 《芥虀》诗:“蟹眼嫩汤微熟了,鹅儿新酒未醒初。”
词语解释:御汤  拼音:yù tāng
指 华清池 。 唐 代为帝王及后妃专用的温泉,故称。 唐 司空图 《剑器》诗:“ 潼关 一败胡儿喜,簇马 驪山 看御汤。”
词语解释:黄昏汤  拼音:huáng hūn tāng
中医古方汤剂名。治肺痈病。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外证已解中尚强,探囊一试黄昏汤。”
词语解释:饮汤  拼音:yǐn tāng
方言。饺子汤。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这时堂倌把水饺端来,并端来两碗饺子汤,在 开封 又叫做饮汤。”
词语解释:清汤  拼音:qīng tāng
(1).没有菜的汤。《水浒传》第二四回:“叔叔便吃口清汤也放心得下。”
(2).白水。 韦君宜 《忆西榆林》:“社里的两个小会计买了二斤,就在茶炉上用清汤炖炖,也很好吃哩。”
词语解释:浴兰汤  拼音:yù lán tāng
浴于兰汤,即用香草水洗澡。古人认为兰草避不祥,故以兰汤洁斋祭祀。《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蓄兰,为集浴也。”《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王逸 注:“兰,香草也。”《初学记》卷十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香。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所谓‘浴兰汤’。”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二折:“教奴懒去浴兰汤,知难洗愁苦。”亦省作“ 浴兰 ”。 唐 李白 《沐浴子》诗:“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十:“ 灵均 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词语解释:老汤  拼音:lǎo tāng
(1).品茶用语。指煎沸时间过长的茶汤。 明 顾元庆 《茶谱》:“凡茶须缓火炙,活火煎……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纍纍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谓之老汤。”
(2).指炖过鸡、鸭、肉类的陈汤。
(3).指腌制咸菜或泡菜的陈卤。
词语解释:黄汤  拼音:huáng tāng
(1).指黄酒(骂人喝酒时说)。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这黄汤强如醇醪糯。”《红楼梦》第四四回:“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説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 许杰 《邻居》一:“你今夜灌了多少黄汤了。”
(2).指黄泥水。《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二十八号线路和一片宽阔的苞米地都泡在黄汤里。”
词语解释:羹汤  拼音:gēng tāng
用肉菜等做成的汤。 唐 王建 《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命余遍尝诸当事羹汤。”
词语解释:百沸汤  拼音:bǎi fèi tāng
久沸的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诗用史论》:“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 秦 锅百沸汤。”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热汤》
词语解释:重汤  拼音:zhòng tāng
谓隔水蒸煮。 宋 苏轼 《地黄》诗:“沉水得穉根,重汤养陈薪。” 王十朋 集注引 赵次公 曰:“於鼎釜水中,更以器盛水而煮,谓之重汤。”
词语解释:熬汤  拼音:áo tāng
(1).煮物制汤。如:把肉骨头拿去熬汤。
(2).犹言熬月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舅爷!你叫俺 素芳婶子 给富农女人熬汤去吗?”
词语解释:坐汤  拼音:zuò tāng
谓在温泉洗浴。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辞青》:“都人结伴呼从,於 西山 一带看红叶,或於 汤泉 坐汤,谓菊花水可以却疾。”
词语解释:白汤  拼音:bái tāng
(1).煮白肉的汤或不加佐料的菜汤。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一日 穆父 折简招 坡 食皛饭。及至,乃设饭一盂,箩卜一碟,白汤一盏而已。盖以三白为皛也。”
(2).白开水。《水浒传》第二五回:“那妇人先把毒药倾在盏子里,却舀一碗白汤,把到楼上,叫声:‘大哥,药在那里?’” 叶圣陶 《没有秋虫的地方》:“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
词语解释:般若汤  拼音:bō rě tāng
僧徒称酒的隐语。 宋 窦革 《酒谱·异域酒》:“ 天竺国 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廋辞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三哥尚忆去岁中元,在 姑射山 石室中,与 无一师 饮般若汤、食穿篱菜、唱《柳梢青》,言笑晏晏时乎。”
词语解释:礜石汤  拼音:yù shí tāng
指温泉。 唐 李贺 《堂堂》诗:“ 华清 源中礜石汤,徘徊白凤随君王。” 王琦 汇解:“礜石性热,置水瓮中则水不冰,故 驪山 之温泉,古人以为下有礜石所致。”
词语解释:锅汤  拼音:guō tāng
熟煮肉块、蔬菜或植物后,在锅中留下的液体
词语解释:长汤  拼音:cháng tāng
见“ 长汤屋 ”。
词语解释:长汤屋  拼音:cháng tāng wū
唐 华清宫 中的大型温泉浴池,为诸嫔御入浴之所。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又尝於宫中置长汤屋数十间,环迴甃以文石。为银鏤漆船及白香木船置於其中。”亦省称“ 长汤 ”。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长汤十六所》:“ 华清宫 中,除供奉两汤外,而别更有长汤十六所,嬪御之类浴焉。”
词语解释:云汤  拼音:yún tāng
云母汤。 唐 白居易 《七月一日作》诗:“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自注:“云母汤。”
词语解释:鱼汤  拼音:yú tāng
用鱼加佐料和水烹煮的汤类菜肴。《水浒传》第三八回:“ 戴宗 便唤酒保,教造三份加辣点红白鱼汤来。” 清 得硕亭 《草珠一串·名胜》:“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
词语解释:涫汤  拼音:guàn tāng
沸滚的水。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实性》:“茧待繰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於教训而后能为善。”
词语解释:滚汤  拼音:gǔn tāng
(1).沸水。 元 无名氏 《一枝花·盼望》套曲:“谎恩情如炭火上消冰,虚疼热似滚汤中化雪。”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费尽了哑佯妙方,纔成就滚汤雪煬。”《水浒传》第九回:“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
(2).热菜汤。《红楼梦》第五四回:“也给他们些滚汤热菜的喫了再唱。”
词语解释:池汤  拼音:chí tāng
供众人同时洗澡的浴池,区别于单人洗澡的盆汤。参见“ 池堂 ”。
词语解释:池堂  拼音:chí táng
浴池。形似池塘的混凝土建筑,供许多人同时洗澡用。区别于单人洗澡用的盆堂。
词语解释:灵汤  拼音:líng tāng
指温泉。 南唐 李中 《庐山》诗:“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
词语解释:盆汤  拼音:pén tāng
澡盆盛着的热水。 清 洪昇 《长生殿·窥浴》:“避风新出浴盆汤。”
词语解释:原汤  拼音:yuán tāng
指煮熟某种食物时用的原锅汤汁。 西戎 《女婿》一:“吃完了面,总要强迫 锁柱 喝半碗面汤,为的是原汤化原食。”
词语解释:重金袭汤  拼音:zhòng jīn xí tāng
谓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 宋 司马光 《评项羽诛韩生》:“疎斥忠良,猜忌有功,使臣下皆无亲附之意,推此道以行之,虽重金袭汤,不能以一日守也。”参见“ 金汤 ”。
词语解释:金汤  拼音:jīn tāng
见“ 金城汤池 ”。
词语解释:金城汤池  拼音:jīn chéng tāng chí
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颜师古 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北史·儒林传下·辛彦之》:“帝尝令 彦之 与 沉重 论议, 重 不能抗,避席而谢曰:‘ 辛君 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太平天囯 陈阳生 《建天京于金陵论》:“建邦设都,必取至善之地,非第曰金城汤池已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臣诚不解 盛宣怀 欲图一己之私利,遂不惜我祖宗社稷金城汤池之固,默陷於皇基累卵之地位。”亦省作“ 金汤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李贤 注:“金以喻坚,汤取其热。”《旧唐书·宣宗纪》:“夫取不在广,贵保其金汤。” 赵朴初 《滴水集·杂诗》之一:“万里 长城 万里长,长城万里耀金汤。”
词语解释:传汤  拼音:chuán tāng
犹烧灼。《墨子·备蛾傅》:“命曰火捽,一曰传汤,以当队。” 岑仲勉 注:“汤即今北语之‘烫’,灼热也。传汤犹言烧灼。”
词语解释:送汤  拼音:sòng tāng
(1).指亲友女儿出嫁或生产,送礼致贺。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武进社会状况》:“凡遇生产……凡为之亲戚故旧者,月内须送汤(鸡、鸭、鲫鱼、鸡蛋、糖果等)。” 贾平凹 《白浪街》:“一家姑娘出嫁,三省人来送汤。”
(2).旧时丧礼之一。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济南采风记》:“丧礼颇近古。初弥留之际,即著内外裳衣。始死,孝子披发至院心,呼其亲而号,曰‘上西南’,谓之指路。三声后,擘踊大痛……哭踊毕,用瓦罐盛米汁赴土神庙,呼其亲而遍洒之,谓之送汤。三日后止。”
词语解释:脚汤  拼音:jiǎo tāng
洗脚用的热水。《水浒传》第五七回:“酒保一面煮肉打饼,一面烧脚汤,与 呼延灼 洗了脚。”《水浒传》第六二回:“吃了晚饭,又叫 卢俊义 去烧脚汤。”
词语解释:软口汤  拼音:ruǎn kǒu tāng
原指为有所求而请人喝的酒,泛指私送的贿赂。《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也是数合当然,那主人家却正撞着是个贪盃的,喫了他的软口汤,不好回得,一口应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隣里人自有心照,晓得 巢大郎 是明做好人之言,假意道:‘你自私受软口汤,到来吹散我们,我们自有説话处。’”
词语解释:跃汤  拼音:yuè tāng
指沸水。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蓝田贡冰》:“或有粟砂线叶黏于其中,则命鐫取,以跃汤补之。汤澄蓝,水沸於中,金器赫天不輟,以傒其用。”
词语解释:蛋花汤  拼音:dàn huā tāng
菜肴名。鲜蛋去壳打成糊状,加水和作料烧制成的羹汤。因熟后凝成絮状,故称。《人民日报》1982.3.22:“一碗蛋花汤端上桌来,汤上面浮着翠绿的葱花儿,金色的蛋花儿,还有红莹莹的辣椒油珠儿。”亦省作“ 蛋花 ”。 王西彦 《寻常事》:“一边小声吩咐女儿吃灶台上那碗特地给她‘敲’的蛋花。”
词语解释:蹈火探汤  拼音:dǎo huǒ tàn tāng
同“ 蹈汤赴火 ”。 清 孙雨林 《皖江血·狱会》:“知己相逢兴更长,浑身枷锁仍无恙,又何妨蹈火探汤。”
词语解释:蹈火赴汤  拼音:dǎo huǒ fù tāng
同“ 蹈汤赴火 ”。 李瑛 《深夜里发生的故事》诗:“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词语解释:入火赴汤  拼音:rù huǒ fù tāng
喻不避艰险。《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亦省作“ 入火 ”。 沉从文 《边城》三:“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
词语解释:随葫芦打汤  拼音:suí hú lú dǎ tāng
方言。附和着人家的话。 李文元 《婚事》:“ 阮大娘 有时候不搭腔,可有时候也随葫芦打汤地扯上几句。”
词语解释:雪汤  拼音:xuě tāng
优质茶叶泡的茶水。 宋 苏轼 《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磨成不敢付僮僕,自看雪汤生几珠。”
词语解释:面汤  拼音:miàn tāng
洗脸的热水。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天晓诸人出市》:“又有浴堂门卖面汤者,有浮舖早卖汤药二陈汤,及调气降气并丸剂安养元气者。”《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喫。”《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只见 天然 就拿着面汤进来,叫:‘奶奶,面汤在这里。’ 赛儿 脱了上盖衣服,洗了面,梳了头。”
麪湯:1.方言。汤面。加作料带汤的面条。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面条子》:“《伤寒论》云‘食以索饼。’今医书则谓之汤麪,又谓之麪汤。”
(2).煮过面条的水。
词语解释:麻肺汤  拼音:má fèi tāng
即麻沸散。《三国演义》第七八回:“若患五臟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臟腑,病人略无疼痛。”参见“ 麻沸散 ”。
词语解释:麻沸散  拼音:má fèi sàn
三国 魏 华佗 施行外科手术时所创用的麻醉药。《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疾发结於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復。”
词语解释:麻沸汤  拼音:má fèi tāng
将沸的热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葅藏生菜法》:“以青蒿、韭白各一行,作麻沸汤浇之,便成。” 石声汉 注:“即刚刚有极小的气泡冒上的开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热汤》﹝释名﹞:“百沸汤、麻沸汤、太和汤。”
词语解释:高汤  拼音:gāo tāng
煮肉或鸡鸭等的清汤。亦指一般的清汤。 萧红 《马伯乐》第二章:“而 赵太太 那人又非常和蔼,给他亲手冲了一大碗的高汤。”《文汇报》1992.10.13:“馅饼是用上好牛肉作馅,加高汤和调料搅成。”
词语解释:鸩汤  拼音:zhèn tāng
用鸩毒制成的汤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嫗入,持甌而进曰:‘吾家 葛巾 娘子,手合鴆汤,其速饮!’生闻而骇。”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纪日本女子阿传事》:“手调鴆汤作灵药,姑存疑案付传闻。”
词语解释:桃汤  拼音:táo tāng
(1).用桃木煮成的液汁。古人迷信用以挥洒驱鬼。《汉书·王莽传下》:“又感 汉 高庙 神灵,遣虎賁武士入 高庙 ……桃汤赭鞭鞭洒屋壁。”《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 三国 魏 王肃 《丧服要记》:“桃者起於 卫 。 灵公 有女嫁 楚 ……道闻夫死,乳母欲将新妇还,新妇曰:‘女有三从,今属於人,死当卒哀。’因驾素车白马进到夫家,治三桃汤以沐死者。”
(2).后俗于春节饮桃汁以辟邪。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词语解释:杂会汤  拼音:zá huì tāng
用几种菜合烧而成的汤。比喻混杂不清的事物。《红楼梦》第六五回:“依我的主意,不如叫三姨儿也合大哥成了好事,彼此两无碍,索性大家喫个杂会汤。”
词语解释:杏汤  拼音:xìng tāng
茶汤名。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师父要吃个甚茶?[正末云]我吃个杏汤。”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这师父倒会吃,头一盏吃了个木瓜,第二盏吃了个酥僉,第三盏吃个杏汤,再着上些乾粮,倒饱了半日。”
词语解释:闹米汤  拼音:nào mǐ tāng
犹言灌米汤。《三侠五义》第七五回:“你不用合我闹米汤!我且问你,你方纔説放了太守,难道他们跑了么?”参见“ 灌米汤 ”。
词语解释:灌米汤  拼音:guàn mǐ tāng
比喻用甜言蜜语奉承迷惑人,以达到某种目的。《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胡统领 还説了许多灌米汤的话。” 茅盾 《多角关系》一:“喔唷唷!不要灌米汤了。” 杨朔 《模范班》:“你不要给我灌米汤啦,咱不行!”
词语解释:迷魂汤  拼音:mí hún tāng
迷信谓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全元散曲·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煨。”《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贼强人,他喫了迷魂汤了,俺每説话不中听。”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你甭给我灌迷魂汤哩!’ 梁三 老汉严肃地警觉着自己不被软化。”参阅 清 赵吉士 《寄园寄所寄·异》
词语解释:还元汤  拼音:huán yuán tāng
尿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人尿》:“尿,从尸从水,会意也。方家谓之轮迴酒,还元汤,隐语也。”
词语解释:迷汤  拼音:mí tāng
即迷魂汤。 钱锺书 《围城》四:“那庸医以为他广通声气,希望他介绍生意,免不了灌他几回迷汤。” 徐哲身 《反啼笑因缘》第十四回:“ 翠凤 放轻了喉咙道:‘他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傻小子,怎禁得您的迷汤。’”参见“ 迷魂汤 ”。
词语解释:迷魂汤  拼音:mí hún tāng
迷信谓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全元散曲·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煨。”《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贼强人,他喫了迷魂汤了,俺每説话不中听。”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你甭给我灌迷魂汤哩!’ 梁三 老汉严肃地警觉着自己不被软化。”参阅 清 赵吉士 《寄园寄所寄·异》
词语解释:迷惑汤  拼音:mí huò tāng
即迷魂汤。 柳青 《狠透铁》:“他不知道为什么给他灌这迷惑汤。”参见“ 迷魂汤 ”。
词语解释:迷魂汤  拼音:mí hún tāng
迷信谓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全元散曲·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煨。”《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贼强人,他喫了迷魂汤了,俺每説话不中听。”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你甭给我灌迷魂汤哩!’ 梁三 老汉严肃地警觉着自己不被软化。”参阅 清 赵吉士 《寄园寄所寄·异》
词语解释:黄龙汤  拼音:huáng lóng tāng
指粪清。可入药。《北齐书·和士开传》:“医人云:‘王伤寒极重,进药无効,应服黄龙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人屎》﹝释名﹞引 陶弘景 曰:“近城市人以空罌塞口,纳粪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疗温病垂死者皆瘥。”
词语解释:七香汤  拼音:qī xiāng tāng
加多种香料供沐浴用的汤水。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后浴五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坐,潦降神百藴香。”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回生》:“死工夫救了你活地狱,七香汤莹了美食相扶。”
词语解释:醒酒汤  拼音:xǐng jiǔ tāng
(1).可以醒酒的羹汤。
(2).用以喻泄恨的对象。《红楼梦》第八三回:“一日,﹝ 夏金桂 ﹞吃了几杯闷酒,躺在炕上,便要借那 宝蟾 作个醒酒汤儿。”
词语解释:梅汤  拼音:méi tāng
即酸梅汤。《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出来道:‘大官人吃个梅汤?’ 西门庆 道:‘最好。多加些酸。’”《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有梅汤送一壶来,放在这冰盘来湃着。”
词语解释:酥汤  拼音:sū tāng
用牛羊乳类制成的汤。《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熊掌停犀筯,酥汤进蜜脾。”
词语解释:酸辣汤  拼音:suān là tāng
用豆腐、鸡血、团粉、辣椒、醋等调制的羹汤。《水浒传》第三二回:“ 王矮虎 便道:‘孩儿们,正好做醒酒汤。快动手取下这牛子心肝来,造三分醒酒酸辣汤来。’”《醒世姻缘传》第二回:“我叫人做些酸辣汤,你吃他两碗,热炕上发身汗出,情管就好了。”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譬如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词语解释:酸梅汤  拼音:suān méi tāng
用乌梅浸泡加糖等制成的清凉饮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酸梅汤》:“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樨、冰水,其凉振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你这孩子!出了一身汗,哪个叫你喝酸梅汤?”
词语解释:柔汤  拼音:róu tāng
药性温和的汤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建 病得之好持重……臣 意 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
词语解释:泼汤  拼音:pō tāng
泡汤。比喻落空,不成功。 叶紫 《火》四:“ 何八爷 的心中恨恨地又反复思量一番,这一次的事情弄得泼汤,完全是自己用错了人的原故。”
词语解释:泰和汤  拼音:tài hé tāng
指酒。 宋 辛弃疾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词:“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参见“ 太和汤 ”。
词语解释:太和汤  拼音:tài hé tāng
(1).即酒。 宋 邵雍 《无名公传》:“生喜饮酒,尝命之曰‘大和汤’。” 宋 邵雍 《林下五吟》诗之一:“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釅半醺时。”
(2).谓沸水。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热汤》
词语解释:浩浩汤汤  拼音:hào hào shāng shāng
浩浩荡荡。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宋 苏轼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具区 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清 薛福成 《论俄罗斯立国之势》:“ 大江 洪 河 出 三峡 ,下 底柱 ,奔腾衝突於平原之地,浩浩汤汤,莫之能御矣。”参见“ 浩浩荡荡 ”。
词语解释:浩浩荡荡  拼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水势壮阔貌。后多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巨大。 五代 徐纶 《阳城龙泉院记》:“浩浩荡荡,徧十万而包大千。”《水浒传》第五五回:“马步三军人等,浩浩荡荡,杀奔 梁山泊 来。”《红楼梦》第十四回:“一时只见 寧府 大殯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三:“ 章江 也浩浩荡荡地涨满了一江春水。”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内中有一位 贺龙 将军,率领一二○师,浩浩荡荡开到 晋 西北来。”
词语解释:液汤  拼音:yè tāng
中药汤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
词语解释:泆汤  拼音:yì tāng
形容水翻腾漫溢。《庄子·天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陆德明 释文:“本或作溢。 李 云:‘疾速如汤沸溢也。’ 司马 本作佚荡,亦言其往来数疾如佚荡。佚荡,唐佚也。”
词语解释:疙瘩汤  拼音:gē dā tāng
带汤的面食,将面粉用水拌成面疙瘩,放入开水锅中,煮熟连汤吃
词语解释:灌米汤  拼音:guàn mǐ tāng
比喻用甜言蜜语奉承迷惑人,以达到某种目的。《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胡统领 还説了许多灌米汤的话。” 茅盾 《多角关系》一:“喔唷唷!不要灌米汤了。” 杨朔 《模范班》:“你不要给我灌米汤啦,咱不行!”
词语解释:火齐汤  拼音:huǒ jì tāng
古代清火的汤药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 淳于意 )饮以火齐汤,一饮得前﹝后﹞溲,再饮大溲,三饮而疾愈。”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一饮得前溲’,‘前’下当有‘后’字,言一饮而前后溲始通,再饮则大溲也。‘大溲’二字,兼前后言之。”
共11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