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末字词组
江汜蒙汜濛汜西汜东汜滥汜朱汜沱汜

词语解释:江汜  拼音:jiāng sì
(1).江边。汜,通“ 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愿假归鸿翼,翻飞游江汜。”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违利建於 海昏 ,创惟桑於江汜。” 唐 白居易 《长庆二年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诗:“ 餘杭 乃名郡,郡郭临江汜。”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况乃隔中州,伊人渺江汜。”
(2).《诗·召南》篇名《江有汜》的简称。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诗》虽四言,亦开众体,《江汜》发三言之耑,《雀角》肇五言之始。”又因此篇内容是写妇人遭遗弃后的哀诉,故亦用以代称弃妇之怨辞。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旦] 秋英 ,你却疑着甚么?[小旦]怕相抛之子歌《江汜》。”
词语解释:蒙汜  拼音:méng sì
(1).古代神话中所指日入之处。《楚辞·天问》:“出自 汤谷 ,次于 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王逸 注:“次,舍也;汜,水涯也。言日出东方 汤谷 之中,暮入西极 蒙水 之涯也。”
(2).指日出之地。《淮南子·览冥训》:“邅回 蒙汜 之渚。” 高诱 注:“ 蒙汜 ,日所出之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四:“朝为 咸池 暉, 蒙汜 受其荣。”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一:“日从 蒙汜 出,照树出无影。”
濛汜:1.古称日落之处。《文选·张衡〈西京赋〉》:“日月於是乎出入,象扶桑与 濛汜 。” 薛综 注引《楚辞》:“出自 阳谷 ,入于 濛汜 。” 唐 白居易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之三:“ 鼎湖 龙渐远, 濛汜 日初沉。”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宾 暘谷 以驰想,候 濛汜 而思结。”
(2).喻人垂暮之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郭璞〈游仙〉》:“永得 安期 术,岂愁 濛汜 迫。”《晋书·艺术传·索紞》:“少不习勤,老无吏干, 濛汜 之年,弗敢闻命。”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四:“远驾求长生,逐日过 濛汜 。”
词语解释:濛汜
1.古称日落之处。《文选·张衡〈西京赋〉》:“日月於是乎出入,象扶桑与 濛汜 。” 薛综 注引《楚辞》:“出自 阳谷 ,入于 濛汜 。” 唐 白居易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之三:“ 鼎湖 龙渐远, 濛汜 日初沉。”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宾 暘谷 以驰想,候 濛汜 而思结。”
2.喻人垂暮之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郭璞〈游仙〉》:“永得 安期 术,岂愁 濛汜 迫。”《晋书·艺术传·索紞》:“少不习勤,老无吏干, 濛汜 之年,弗敢闻命。”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四:“远驾求长生,逐日过 濛汜 。”
词语解释:西汜  拼音:xī sì
(1).日入处。《文选·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扶光迫西汜,欢餘讌有穷。” 吕延济 注:“扶光,日也。迫,薄也。西汜,日入处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歌十》:“出温谷,迈炎庭,跨西汜,过北溟。”
(2).喻暮年。 隋 虞绰 《于婺州被囚》诗:“圣日始东扶,徂年迫西汜。” 唐 李白 《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犬马恋主,迫於西汜,所冀枯松晚岁,无改节於风霜。”
词语解释:东汜  拼音:dōng sì
(1).古代传说中的日出处。亦泛指东方极远之地。 晋 陆云 《赠郑曼季》诗之二:“声播东汜,响溢南云。” 清 吴伟业 《朝日坛》诗:“即今东汜西崑处,尽入铜壶倒景殊。”
(2).比喻人的少壮期。《文选·沉约〈和谢宣城〉》诗:“神交疲梦寐,路远隔思存。牵拙谬东汜,浮惰反西崑。” 李周翰 注:“东汜,日初出处,比少壮也。西崑,日入处,比衰老也。”
词语解释:滥汜
泛滥,浮沉
词语解释:朱汜  拼音:zhū sì
指南方水涯。《文选·枚乘〈七发〉》:“临朱汜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 刘良 注:“朱汜,南方水涯也。”一说,地名。见 李善 注。
词语解释:沱汜  拼音:tuó sì
亦作“沲汜”。 泛指江水支流。 晋 郭璞 《江赋》:“域之以盘巖,豁之以洞壑,疏之以沲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