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翰去声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共10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汗漫汗牛汗衫汗酒汗马之功汗如雨下汗毛孔汗袷
汗血汗雨汗汗汗斑汗颜无地汗出浃背汗毛汗流浃背
汗漫游汗珠汗沟汗污汗马之劳汗号汗挂汗浸浸
汗马汗脚汗喘汗牛马汗马功劳汗夹汗出洽背汗褟儿
汗青汗马牛汗水汗洽汗鳖汗塌汗丝汗出沾背
汗简汗血马汗巾汗粒汗牛充栋汗汪汪汗液汗八里
汗颜汗衣汗气汗脱汗牛塞栋汗法汗褂儿汗位
汗浃汗下汗渍汗筒汗火汗津津汗褂汗腺
汗竹汗马功汗涔涔汗栗汗帨汗泚汗流浃踵汗迹
汗血驹汗垢汗席汗青头白汗星汗汗沺沺汗流满面汗禢儿

词语解释:汗漫  拼音:hàn màn
(1).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晋 张协 《七命》:“过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捨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詔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説,莫能详尽。” 明 胡道 《〈归田诗话〉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鲁迅 《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4).形容漫游之远。 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縉云 仙子住清都。”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蹣跚。”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达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参见“ 汗漫游 ”。
词语解释:汗漫游  拼音:hàn màn yóu
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 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 清 钮琇 《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 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
词语解释:汗血  拼音:hàn xuè
(1).汗与血。 唐 顾况 《从军记》之二:“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孽海花》第二回:“靠了那班举人、进士、翰林出身的大元勛,拚着数十年汗血,斫着十几万头颅,把那些革命军扫荡得乾乾净净。”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汗血虽然‘漂杵’,诗人却立在杵上,正在乘长风破万里浪。”
(2).流汗流血。借指辛劳与奋战。《后汉书·崔駰传》:“汗血竞时,利合而友。” 李贤 注:“汗血谓劳力也。” 续范亭 《如是我闻》诗:“抗 日 何所恃,忠贞与汗血。巩固根据地,首要在建设。”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有时这一刀的力量,确是比千军万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劳还重得多啊!”
(3).汗出如血。《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种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驥调方汗血,蝇点忽成卢。”
(4).指汗血马。 晋 葛洪 《抱朴子·文行》:“汗血缓步,呼吸而千里。”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陈仁子不知文章宾主》:“汗血空良,而駑马竞逐。”参见“ 汗血马 ”。
词语解释:汗血马  拼音:hàn xuè mǎ
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史记·大宛列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汉书·武帝纪》:“四年春,贰师将军 广利 斩 大宛王 首,获汗血马来。”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大宛 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京师皆骑汗血马, 回紇 餵肉 蒲萄宫 。”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寄。”
词语解释:汗漫游  拼音:hàn màn yóu
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 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 清 钮琇 《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 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
词语解释:汗马  拼音:hàn mǎ
(1).战马奔走而出汗。喻指劳苦征战。《北史·宇文贵传》:“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为博士也!”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三:“汗马收宫闕,春城铲贼壕。”亦借指战功。 元 杨梓 《敬德不伏老》第二折:“这一位老将军,姓 秦 字 叔宝 ,自降 唐 以来,与国家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多有功勋,甚有汗马。”参见“ 汗马之劳 ”。
(2).骏马。亦指战马。 南朝 梁 沉约 《日出东南隅行》:“宝劒垂玉贝,汗马饰金鞍。” 唐 刘济 《出塞曲》:“汗马牧秋月,疲兵卧霜风。” 明 张煌言 《代内人狱中有寄》诗:“知君驰汗马,岂敢怨红颜。” 清 孙致弥 《秋感》诗:“一战龙旂劳汗马,廿年贝锦怨藏弓。”
词语解释:汗马之劳  拼音:hàn mǎ zhī láo
(1).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祖 以 萧何 功最盛,封为 酇侯 ,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鋭,多者百餘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 萧何 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唐 刘禹锡 《请赴行营表》:“自忝藩翰,属时清平,无施汗马之劳,但咏‘櫜弓’之什。”
(2).指用马运输的劳累。《战国策·楚策一》:“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数虽多,不费汗马之劳。”
词语解释:汗青  拼音:hàn qīng
(1).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 朱熹 《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参见“ 汗青头白 ”。
(2).借指史册。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词语解释:汗青头白  拼音:hàn qīng tóu bái
谓书成人老。语出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明 张居正 《纂修事宜疏》:“庶人有定守,事易考成,在各官可免汗青头白之讥,而臣等亦得以逭旷职素飱之咎矣。”
词语解释:汗简  拼音:hàn jiǎn
(1).以火炙竹简,供书写所用。 汉 刘向 《别录》:“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復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 子云 犹汗简, 温舒 正削蒲。”
(2).竹简。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片,亦借指著述。 元 袁桷 《偶述末章答继学》诗:“韦编旧学阴阳祕,汗简功深岁月修。” 清 钮琇 《觚賸·蒋山佣》:“身当史局,因事纳规,造膝之谋,沃心之告,有急於编摩,固不待汗简奏功,然后为千秋金鑑之献也。”
(3).借指史册、典籍。《晋书·王湛传论》:“虽崇勋懋绩有闕於旂常,素德清规足传於汗简矣。”《旧五代史·晋书·赵在礼华温琪等传论》:“自 温琪 而下,皆服冕乘轩,苴茅燾土,垂名汗简,谅亦宜焉。” 明 宋濂 《元故庐陵周府君墓碣铭》:“ 秦 火之烈,六经中絶,我心衋伤兮;汗简散落,后先参错,乃理之常兮。” 严复 《和荆公〈适意〉》:“鐙火年年作近邻,韦编汗简苦陈陈。”
词语解释:汗颜  拼音:hàn yán
(1).脸上出汗。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斵,血指汗颜。”
(2).形容羞愧。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我若输了呵,面搽红粉,岂不汗颜。” 清 方文 《送史趾祥归宜兴兼寄陈定生周颖侯》诗:“学稼仍艰食,求人每汗颜。” 郭小川 《赠友人》诗:“而我和你,尤其是我付出的却是那么少、那么少,以至永远感到汗颜。”
词语解释:汗浃  拼音:hàn jiā
见“ 汗流浹背 ”。
词语解释:汗流浃背  拼音:hàn liú jiā bèi
汗出得多,湿遍脊背。常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 操 出,顾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请。” 唐 郑谷 《代秋扇词》诗:“汗流浹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且谓我 中国 情形若何,真有汗流浹背,怒髮上衝者矣。” 鲁迅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亦省作“ 汗浹 ”。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 靖康 之难,言之汗浹。”
词语解释:汗竹  拼音:hàn zhú
借指史籍、书册。《晋书·地理志上》:“ 黄帝 则东海南 江 ,登 空 躡 岱 ,至於 崑峯 振轡, 崆山 访道,存诸汗竹,不可厚诬。” 元 雅琥 《留别凯烈彦卿学士》诗:“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 维摩 。”
词语解释:汗血驹  拼音:hàn xuè jū
即汗血马。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君如汗血驹,转盻略 燕 楚 。” 明 徐渭 《六昔》诗:“昔乳煦,汗血驹;不得已,今於菟。” 清 孙枝蔚 《饮酒廿首和陶韵》之三:“气若汗血驹,耻蒙駑马名。”参见“ 汗血马 ”。
词语解释:汗血马  拼音:hàn xuè mǎ
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史记·大宛列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汉书·武帝纪》:“四年春,贰师将军 广利 斩 大宛王 首,获汗血马来。”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大宛 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京师皆骑汗血马, 回紇 餵肉 蒲萄宫 。”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寄。”
词语解释:汗牛  拼音:hàn niú
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汗牛试卷浩无涯,剗尽雷同别一家。” 清 赵翼 《香牛皮席》诗:“笑我著书曾未寸,翻教忝窃汗牛名。”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修证之法,一务实践;疏释之书,动輒汗牛。”参见“ 汗牛充栋 ”。
词语解释:汗牛充栋  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唐 柳宗元 《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汗牛充栋成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元代稗史》:“ 宋 人颇好著述,一代小説,几至汗牛充栋,今流传者尚不下数百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词语解释:汗雨  拼音:hàn yǔ
汗流如雨。 宋 陆游 《六月十夜风月佳甚起坐中庭有作》诗:“曼肤汗雨不胜挥,夜景泠然暂解围。”《水浒传》第三九回:“此时正是六月初旬天气,蒸得汗雨淋漓,满身蒸湿。” 清 黄遵宪 《玄武湖歌和龙松岑》:“城南暑鬱蒸如瓮,汗雨横流湿衣缝。” 贺敬之 《桂林山水歌》:“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 山水--满天下!”
词语解释:汗珠  拼音:hàn zhū
成滴的汗。 晋 傅咸 《感凉赋》:“汗珠陨於玉体兮,粉附身而沾凝。” 宋 苏轼 《慈湖夹阻风》诗之四:“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头上热气腾腾出了黄豆大的一脑门子汗珠子。” 茅盾 《子夜》十六:“黄豆大的汗珠从他额角落下。”
词语解释:汗脚  拼音:hàn jiǎo
出汗的脚;脏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羊昭业 等拟将一尺三寸汗脚,踏他烧残龙尾道, 懿宗皇帝 虽薄德不任,被前人罗织;执大政者亦大悠悠。” 宋 陈师道 《寄北山顺法师》诗之一:“高士不应轻俗士,欲将汗脚上垂云。” 宋 刘克庄 《凤凰阁》词:“人言此辈宜高阁。几载种 天随 菊,采 庞公 药。龙尾道、难安汗脚。”
词语解释:汗马牛  拼音:hàn mǎ niú
马、牛因拉车运书而出汗。形容书极多。 宋 陆游 《纵笔》诗:“气本充天地,书非汗马牛。”亦作“ 汗牛马 ”。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况今天下,九流百氏之书,止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参见“ 汗牛充栋 ”。
词语解释:汗牛充栋  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唐 柳宗元 《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汗牛充栋成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元代稗史》:“ 宋 人颇好著述,一代小説,几至汗牛充栋,今流传者尚不下数百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词语解释:汗血马  拼音:hàn xuè mǎ
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史记·大宛列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汉书·武帝纪》:“四年春,贰师将军 广利 斩 大宛王 首,获汗血马来。”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大宛 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京师皆骑汗血马, 回紇 餵肉 蒲萄宫 。”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寄。”
词语解释:汗衣  拼音:hàn yī
即汗衫。《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 鄢国培 《巴山月》第六章一:“侧面一间小屋里走出一个穿粗布汗衣的中年男人,这是厨师 胡老三 。”参见“ 汗衫 ”。
词语解释:汗衫  拼音:hàn shān
吸汗的贴身短衣。 晋 束晳 《近游赋》:“设繫襦以御冬,胁汗衫以当热。”《汉书·石奋传》“取亲中帬厕牏” 唐 颜师古 注:“厕牏者,近身之小衫,若今汗衫也。”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汗衫》:“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 汉高祖 与 楚 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朱子语类》卷二九:“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 曹禺 《雷雨》第三幕:“他光着脚,穿着一件白汗衫。”
词语解释:汗下  拼音:hàn xià
汗流而下。形容惭愧、恐惧或焦急。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靦颜於其间,汗下如流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犬》:“抵郡已暮,及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
词语解释:汗马功  拼音:hàn mǎ gōng
见“ 汗马之功 ”。
词语解释:汗马之功  拼音:hàn mǎ zhī gōng
谓战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遂良 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想 相如 无汗马之功,凭口舌而已。”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诗序:“倘效 玄宗 幸 金牛 之道,岂无诸将立汗马之功。”亦省作“ 汗马功 ”。 清 冯桂芬 《振威将军广东陆路提督干勇巴鲁图正定郭公暨配李夫人合葬墓志铭》:“往时所谓驍勇名将,以汗马功闻天下者半已前卒,存者仅数人。”参见“ 汗马 ”。
词语解释:汗垢  拼音:hàn gòu
混和污垢的汗。 汉 王褒 《责髯奴文》:“汗垢流离,污秽泥土。”
词语解释:汗衫  拼音:hàn shān
吸汗的贴身短衣。 晋 束晳 《近游赋》:“设繫襦以御冬,胁汗衫以当热。”《汉书·石奋传》“取亲中帬厕牏” 唐 颜师古 注:“厕牏者,近身之小衫,若今汗衫也。”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汗衫》:“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 汉高祖 与 楚 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朱子语类》卷二九:“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 曹禺 《雷雨》第三幕:“他光着脚,穿着一件白汗衫。”
词语解释:汗汗  拼音:hàn hàn
水广大无际貌。 晋 潘岳 《西征赋》:“其池则汤汤汗汗,滉瀁弥漫,浩如河汉。”
词语解释:汗沟  拼音:hàn gōu
指马的前腋。即前腿和胸腹相连的凹形部位。马疾驰时为汗所流注,故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膺门沬赭,汗沟走血。”《后汉书·马援传》“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 李贤 注引 汉 马援 《铜马相法》:“腹下欲平满,汗沟欲深长。” 唐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叹尔疲駑駘,汗沟血不赤。”
词语解释:汗喘  拼音:hàn chuǎn
汗流气喘。有时用以形容激动紧张。 宋 韩琦 《苦热》诗:“蛟龙窜潭穴,汗喘不敢雨。” 宋 苏轼 《紫团参寄王定国》诗:“灰心寧復然,汗喘久已静。”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益愈奋励,冒死以进。”
词语解释:汗水  拼音:hàn shuǐ
(1).指较多的汗。 靳以 《卖笑》:“从草帽边的鬓发上,痒痒地流下一条汗水来。”
(2).借指辛勤劳动。 陈登科 等《破壁记》第七章:“这一片桃园是柳岗大队男女老少用汗水浇灌起来的。”
词语解释:汗巾  拼音:hàn jīn
(1).擦汗用的手巾;手帕。 唐 白居易 《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汗巾束头鬢,羶食熏襟抱。”《西游记》第二六回:“我们走脱了,被他赶上,把我们就当汗巾儿一般,一袖子都笼了去。”《儒林外史》第五四回:“ 聘娘 又拿汗巾替四老爷拂了头巾。” 郁达夫 《采石矶》:“她又叫他回去,把一条当时流行的淡黄绸的汗巾送给了他。”
(2).腰带。《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袖中带得有白綾汗巾一条,约有五尺多长,取出劈半扯开,奉与 美娘 裹脚,亲手与他拭泪。”《红楼梦》第二八回:“撩衣将繫小衣儿的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下来,送给 宝玉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上身穿一件大红縐绸箭袖小袄;腰间繫一条大红縐绸重穗子汗巾。”
词语解释:汗气  拼音:hàn qì
出汗时蒸发的热气。 茅盾 《子夜》十三:“ 金小妹 抢前一步去开了门, 朱桂英 刚挤进去,就觉得热烘烘一股汗气。”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四:“铿锵的锣鼓骤然一停,麒麟皮掀开,四个汗气蒸腾的小伙子露出笑脸,人群爆发出叫好和鼓掌声。”
词语解释:汗渍  拼音:hàn zì
(1).汗瘢。《红楼梦》第二八回:“这汗巾子是 茜香国 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繫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
(2).汗迹。 凌叔华 《绣枕》:“ 张妈 站在背后打扇子,脸上一道一道的汗渍,她不住用手巾擦,可总擦不干。” 杨朔 《金字塔夜月》:“今夜我攀上金字塔,细细抚摸那沾着古 埃及 人民汗渍的大石头,不能不从内心发出连连的惊叹。”
词语解释:汗涔涔  拼音:hàn cén cén
汗流貌。 巴金 《春》十五:“四五只彩蝶在她们的头上飞来飞去,总不给她们捉到。她们跑得汗涔涔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霆 ﹞汗涔涔地由通大客厅的门兴奋地急步走来。”
词语解释:汗席  拼音:hàn xí
凉席。 唐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霑黏经汗席,颭闪尽油灯。”
词语解释:汗酒  拼音:hàn jiǔ
烧酒的别称。因其是蒸馏酒,酿造时蒸气聚滴,如汗流出,故称。 元 杨维桢 《无题效商隐体》诗之一:“公子银瓶分汗酒,佳人金胜剪春花。” 清 翟灏 《通俗编·饮食》:“按 东坡 言 唐 时酒有名烧春者,当即烧酒也。 元 人谓之汗酒。”
词语解释:汗斑  拼音:hàn bān
(1).汗碱。参见“ 汗碱 ”。
(2).汗瘢,花斑癣。
词语解释:汗碱  拼音:hàn jiǎn
汗干后留在衣被等上面的白色痕迹。
词语解释:汗污  拼音:hàn wū
(1).混合着汗水的污垢。 魏金枝 《留下镇上的黄昏》:“有许多赤膊的农人,他们老是挨挨挤挤的将汗污故意揩到别的着衣人身上去。”
(2).被汗水弄脏;汗水弄脏。 茅盾 《子夜》十三:“许多汗污的脸,转来转去搜寻那发言的人。” 叔华 《绣枕》:“她只回忆起她做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了才发现。”
词语解释:汗牛马  拼音:hàn niú mǎ
见“ 汗马牛 ”。
词语解释:汗马牛  拼音:hàn mǎ niú
马、牛因拉车运书而出汗。形容书极多。 宋 陆游 《纵笔》诗:“气本充天地,书非汗马牛。”亦作“ 汗牛马 ”。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况今天下,九流百氏之书,止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参见“ 汗牛充栋 ”。
词语解释:汗牛充栋  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唐 柳宗元 《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汗牛充栋成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元代稗史》:“ 宋 人颇好著述,一代小説,几至汗牛充栋,今流传者尚不下数百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词语解释:汗洽  拼音:hàn qià
见“ 汗出洽背 ”。
词语解释:汗出洽背  拼音:hàn chū qià bèi
同“ 汗流浹背 ”。 《汉书·王陵传》:“﹝ 周勃 ﹞汗出洽背,媿不能对。”亦省作“ 汗洽 ”。 唐 沉既济 《任氏传》:“﹝家僮﹞奔走返命,气吁汗洽。”
词语解释:汗粒  拼音:hàn lì
汗珠。 茅盾 《子夜》十五:“ 钱葆生 大叫,咬着牙齿,额角上全是黄豆大的汗粒了。”
词语解释:汗脱
出汗失水而虚脱
词语解释:汗筒
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
词语解释:汗栗  拼音:hàn lì
亦作“ 汗慄 ”。因恐惧而出汗。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夫为天子尚书郎,谋画无所陈,而羣比以为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苟人尔,有不汗栗危厉偲偲然者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思乃父为吏本县,时常畏长官汗慄。”
词语解释:汗青头白  拼音:hàn qīng tóu bái
谓书成人老。语出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明 张居正 《纂修事宜疏》:“庶人有定守,事易考成,在各官可免汗青头白之讥,而臣等亦得以逭旷职素飱之咎矣。”
词语解释:汗马之功  拼音:hàn mǎ zhī gōng
谓战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遂良 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想 相如 无汗马之功,凭口舌而已。”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诗序:“倘效 玄宗 幸 金牛 之道,岂无诸将立汗马之功。”亦省作“ 汗马功 ”。 清 冯桂芬 《振威将军广东陆路提督干勇巴鲁图正定郭公暨配李夫人合葬墓志铭》:“往时所谓驍勇名将,以汗马功闻天下者半已前卒,存者仅数人。”参见“ 汗马 ”。
词语解释:汗马  拼音:hàn mǎ
(1).战马奔走而出汗。喻指劳苦征战。《北史·宇文贵传》:“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为博士也!”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三:“汗马收宫闕,春城铲贼壕。”亦借指战功。 元 杨梓 《敬德不伏老》第二折:“这一位老将军,姓 秦 字 叔宝 ,自降 唐 以来,与国家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多有功勋,甚有汗马。”参见“ 汗马之劳 ”。
(2).骏马。亦指战马。 南朝 梁 沉约 《日出东南隅行》:“宝劒垂玉贝,汗马饰金鞍。” 唐 刘济 《出塞曲》:“汗马牧秋月,疲兵卧霜风。” 明 张煌言 《代内人狱中有寄》诗:“知君驰汗马,岂敢怨红颜。” 清 孙致弥 《秋感》诗:“一战龙旂劳汗马,廿年贝锦怨藏弓。”
词语解释:汗马之劳  拼音:hàn mǎ zhī láo
(1).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祖 以 萧何 功最盛,封为 酇侯 ,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鋭,多者百餘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 萧何 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唐 刘禹锡 《请赴行营表》:“自忝藩翰,属时清平,无施汗马之劳,但咏‘櫜弓’之什。”
(2).指用马运输的劳累。《战国策·楚策一》:“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数虽多,不费汗马之劳。”
词语解释:汗颜无地  拼音:hàn yán wú dì
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大同日报〉缘起》:“不独他人言之惭愧,即自己言之,亦觉汗颜无地也。” 邹韬奋 《经历》五六:“ 中国 人在那里发表抗敌救国的言论倒比 上海 自由得多。这在我们做 中国 人的说来虽觉汗颜无地,但却是事实。”参见“ 汗颜 ”。
词语解释:汗颜  拼音:hàn yán
(1).脸上出汗。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斵,血指汗颜。”
(2).形容羞愧。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我若输了呵,面搽红粉,岂不汗颜。” 清 方文 《送史趾祥归宜兴兼寄陈定生周颖侯》诗:“学稼仍艰食,求人每汗颜。” 郭小川 《赠友人》诗:“而我和你,尤其是我付出的却是那么少、那么少,以至永远感到汗颜。”
词语解释:汗马之劳  拼音:hàn mǎ zhī láo
(1).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祖 以 萧何 功最盛,封为 酇侯 ,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鋭,多者百餘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 萧何 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唐 刘禹锡 《请赴行营表》:“自忝藩翰,属时清平,无施汗马之劳,但咏‘櫜弓’之什。”
(2).指用马运输的劳累。《战国策·楚策一》:“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数虽多,不费汗马之劳。”
词语解释:汗马功劳  拼音:hàn mǎ gōng láo
(1).指战功。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只因汗马功劳大,封做 平阳 万户侯。”《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蔡 氏当先有汗马功劳,不可令其无后。”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二:“他们不但有汗马功劳,也有了政治地位。”
(2).泛指功劳。 鄢国培 《巴山月》第七章二:“我多年为 黄 家立下汗马功劳,省吃俭用积攒下几个血汗钱,买点田地也胀别人的眼呀!”参见“ 汗马之劳 ”。
词语解释:汗马之劳  拼音:hàn mǎ zhī láo
(1).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祖 以 萧何 功最盛,封为 酇侯 ,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鋭,多者百餘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 萧何 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唐 刘禹锡 《请赴行营表》:“自忝藩翰,属时清平,无施汗马之劳,但咏‘櫜弓’之什。”
(2).指用马运输的劳累。《战国策·楚策一》:“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数虽多,不费汗马之劳。”
词语解释:汗鳖  拼音:hàn biē
汗邪。《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他娘道:‘这孩子今年十二了,你一岁给我一两五钱银子罢。’ 寄姐 道:‘你汗鱉了,説这们些。’”参见“ 汗邪 ”。
词语解释:汗邪  拼音:hàn xié
谓人高烧出汗,神智昏迷,语言错乱的现象。俗谓中邪。多用来骂人头脑不清,胡言乱语。《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汗邪的油嘴!他可可看人家老婆的脚?”《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你就快别要汗邪,离门离户的快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俺 阮大鋮 也是读破万卷之人,什么忠佞贤奸,不能辨别?彼时既无失心之疯,又非汗邪之病,怎的主意一错,竟做了一个 魏 党?”
词语解释:汗牛充栋  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唐 柳宗元 《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汗牛充栋成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元代稗史》:“ 宋 人颇好著述,一代小説,几至汗牛充栋,今流传者尚不下数百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生活书店所出版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词语解释:汗牛塞栋  拼音:hàn niú sāi dòng
同“ 汗牛充栋 ”。 明 唐顺之 《胡贸棺记》:“余不自揆,尝取《左氏》、歷代诸史及诸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塞栋者,稍删次之以从简约。”
词语解释:汗火  拼音:hàn huǒ
蒙汗药,迷药。《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老婆看见了,动心起来,道:‘这客长,有二三百隻釵子!我虽然卖人肉馒头,老公虽然做赞老子,到没许多物事。你看少间问我买馒头喫,我多使些汗火,许多釵子都是我的。’”
词语解释:汗帨  拼音:hàn shuì
古代妇女拭汗的佩巾。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扬州清明》:“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铺衵衫、半臂、纱裙、汗帨、铜炉、锡注、瓷甌、漆奩及肩彘、鲜鱼、秋梨、福橘之属,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
词语解释:汗星  拼音:hàn xīng
细小的汗珠。 林雨 《刀尖》:“劈个把钟头的木柴,脸上不见几颗汗星;而发言一分钟,汗水却能流成行。”
词语解释:汗如雨下  拼音:hàn rú yǔ xià
形容出汗多。《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方转回身要走时,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
词语解释:汗出浃背  拼音:hàn chū jiā bèi
同“ 汗流浹背 ”。 汉 刘向 《续列女传·杨夫人》:“ 敞 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浹背。” 明 袁宏道 《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浹背。”
词语解释:汗号  拼音:hàn hào
谓帝王发布的必行的号令。语出《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 颜师古 注:“言王者涣然大发号令,如汗之出也。”《清史稿·刑法志三》:“若夫非常庆典,特颁汗号,使之荡涤瑕秽,洒然自新,未始非仁政之一端。”
词语解释:汗夹  拼音:hàn gā
方言。夹背心。
词语解释:汗塌  拼音:hàn tā
见“ 汗褟 ”。
词语解释:汗褟  拼音:hàn tā
亦作“ 汗塌 ”。 方言。贴身穿的中式小褂。《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长姐儿 ﹞一眼看见大奶奶的汗塌儿袖子上头,蹭了块胭脂。”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七章:“ 剑平 连忙替他擦汗,换了湿透的汗褟,又让他服药。”参见“ 汗衫 ”。
词语解释:汗汪汪  拼音:hàn wāng wāng
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淮剧《蓝桥会》第一场:“来得慌,打得忙,浑身汗汪汪,湿透我衣裳。”
词语解释:汗法  拼音:hàn fǎ
中医驱逐风寒暑湿病邪于体外的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疾病汗、吐、下三法之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熏蒸、渫洗、熨烙、鍼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词语解释:汗津津  拼音:hàn jīn jīn
汗出貌。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一折:“脸儿呵汗津津显出桃花片。”《红楼梦》第十二回:“ 贾瑞 自觉汗津津的。”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古铜色的光膀子,汗津津的,被太阳一照闪着光亮,好像涂上了一层油。”
词语解释:汗泚  拼音:hàn cǐ
出汗。多形容羞惭。 明 袁宏道 《摘发巨奸疏》:“木面石心,犹当汗泚。” 清 杜岕 《客洗耳亭即韵酬萃叟》:“人生重大节,结友无汗泚。”
词语解释:汗汗沺沺  拼音:hàn hàn tián tián
广大无际貌。《文选·郭璞〈江赋〉》:“溟漭渺湎,汗汗沺沺。察之无象,寻之无边。” 李善 注:“皆广大无际之貌。”
词语解释:汗毛孔  拼音:hàn máo kǒng
汗腺在皮肤表面的开口,汗从这里排泄。也叫毛孔。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战士们全都抬起头,伸长耳朵,浑身的汗毛孔,都张开了。” 凌力 《星星草》第二十章二:“特使听得浑身舒服,每个汗毛孔里都发出软绵绵的气息,浑身的骨头都酥了。”
词语解释:汗毛  拼音:hàn máo
即寒毛。人体表皮上的细毛。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四十回:“﹝ 辛在汉 ﹞打了个寒噤,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杨朔 《百花山》二:“有个班长带着人钻到敌人肚子里去,一宿光景,汗毛没丢一根,只费一颗手榴弹,俘虏五百多人。” 阮章竞 《漳河水》诗:“不准打,也不准骂,动他根汗毛也犯法。”
词语解释:汗挂  拼音:hàn guà
亦作“ 汗褂 ”。 即汗衫。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宫禁》:“红绢彩画衣一,緑绢彩画汗掛一。” 吉学霈 《田野里的追逐》:“那老汉穿了件白布汗褂,一个人正悠闲自在地抽烟。”参见“ 汗衫 ”。
词语解释:汗衫  拼音:hàn shān
吸汗的贴身短衣。 晋 束晳 《近游赋》:“设繫襦以御冬,胁汗衫以当热。”《汉书·石奋传》“取亲中帬厕牏” 唐 颜师古 注:“厕牏者,近身之小衫,若今汗衫也。”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汗衫》:“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 汉高祖 与 楚 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朱子语类》卷二九:“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 曹禺 《雷雨》第三幕:“他光着脚,穿着一件白汗衫。”
词语解释:汗出洽背  拼音:hàn chū qià bèi
同“ 汗流浹背 ”。 《汉书·王陵传》:“﹝ 周勃 ﹞汗出洽背,媿不能对。”亦省作“ 汗洽 ”。 唐 沉既济 《任氏传》:“﹝家僮﹞奔走返命,气吁汗洽。”
词语解释:汗丝  拼音:hàn sī
极细微的汗。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第二次负伤》:“我感觉额角上沁出凉生生的汗丝,身上有些闷热。”
词语解释:汗液  拼音:hàn yè
汗水。 郭小川 《秋歌》之一:“呵,秋花、秋实、秋天的红叶,哪一样不曾浸透我们的汗液。”
词语解释:汗褂儿  拼音:hàn guà er
旧式大襟有袖的汗衫
词语解释:汗褂  拼音:hàn guà
见“ 汗掛 ”。
词语解释:汗挂  拼音:hàn guà
亦作“ 汗褂 ”。 即汗衫。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宫禁》:“红绢彩画衣一,緑绢彩画汗掛一。” 吉学霈 《田野里的追逐》:“那老汉穿了件白布汗褂,一个人正悠闲自在地抽烟。”参见“ 汗衫 ”。
词语解释:汗衫  拼音:hàn shān
吸汗的贴身短衣。 晋 束晳 《近游赋》:“设繫襦以御冬,胁汗衫以当热。”《汉书·石奋传》“取亲中帬厕牏” 唐 颜师古 注:“厕牏者,近身之小衫,若今汗衫也。”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汗衫》:“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 汉高祖 与 楚 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朱子语类》卷二九:“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 曹禺 《雷雨》第三幕:“他光着脚,穿着一件白汗衫。”
词语解释:汗流浃踵  拼音:hàn liú jiā zhǒng
见“ 汗流至踵 ”。
词语解释:汗流至踵  拼音:hàn liú zhì zhǒng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庄子·田子方》:“ 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亦作“ 汗流浹踵 ”、“ 汗流接踵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阿端 ﹞意计穷蹙,汗流浹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氏子》:“ 柳 在櫝中,歷歷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
词语解释:汗流满面  拼音:hàn liú mǎn miàn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蔡东藩 《明史通俗演义》第八八回:“ 一鷺 汗流满面,言语支吾。” 鲁迅 《彷徨·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词语解释:汗袷  拼音:hàn jiá
方言。夹背心。 崔八娃 《一把酒壶》:“ 满娃子 把汗袷一丢跳出来。”
词语解释:汗流浃背  拼音:hàn liú jiā bèi
汗出得多,湿遍脊背。常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 操 出,顾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请。” 唐 郑谷 《代秋扇词》诗:“汗流浹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且谓我 中国 情形若何,真有汗流浹背,怒髮上衝者矣。” 鲁迅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亦省作“ 汗浹 ”。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 靖康 之难,言之汗浹。”
词语解释:汗浸浸  拼音:hàn jìn jìn
汗水浸湿貌。 姚雪垠 《长夜》三八:“跑了一会儿,觉得身上已经汗浸浸的了。” 吉学霈 《一面小白旗的风波》:“他那黑里透红的大脸膛上,还汗浸浸的冒着热气。”
词语解释:汗褟儿  拼音:hàn tā ér
〈方〉夏天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词语解释:汗出沾背  拼音:hàn chū zhān bèi
同“ 汗流浹背 ”。 《史记·陈丞相世家》:“ 孝文皇帝 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 勃 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 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穀出入几何?’ 勃 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词语解释:汗八里  拼音:hàn bā lǐ
元 代的 大都 (今 北京市 )突厥语称之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城、汗城。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二七章:“ 大元 一统,你是那举世闻名的 汗八里 ,城围万丈,鼎立三宫。”
词语解释:汗位  拼音:hàn wèi
指最高统治者之位。 阎崇年 《弩尔哈赤传》第十一章:“ 弩尔哈赤 在 宁远 兵败之后回到 沉阳 。他的统治权力从 费阿拉 逐渐地移到 沉阳 ,其间经历着关于汗位及汗位继承的激烈斗争。”
词语解释:汗腺  拼音:hàn xiàn
皮肤中分泌汗的腺体。人体表面都有汗腺分布,手心和脚心最多,其次是头部和背部,颈部较少。汗腺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增减。
词语解释:汗迹  拼音:hàn jì
汗水的痕迹。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一:“ 立海 和许多兄弟们在另一门炮前忙碌着,又是洗又是擦,弄得一个个脸上油泥汗迹混在一块儿,都成了花脸。”
词语解释:汗禢儿  拼音:hàn tā ér
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共10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