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相求 拼音:xiāng qiú
互相寻求。《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二:“离鸟夕宿,在彼中州;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十二:“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词语解释:欲求 拼音:yù qiú
欲望;要求。 巴金 《雷》五:“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本能,一种欲求,我们就有权利来使它满足。”词语解释:外求 拼音:wài qiú
求之于外。《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古者税什一,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韩诗外传》卷一:“安命养性者,不待委积而富,名号传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德义畅乎中而无外求也。” 南朝 梁 沉约 《伤王谌》诗:“长史体閒任,坦荡无外求。持身非诡遇,应物有虚舟。” 唐 宋之问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诗:“河润在明德,人康非外求。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宋 陆游 《秋夜纪怀》诗:“垂世诗书在,儿童勿外求。”词语解释:诛求 拼音:zhū qiú
需索;强制征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 杜预 注:“诛,责也。”《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征师日滋,赋敛日重,内自京邑,外洎边陲,行者有锋刃之忧,居者有诛求之困。” 郁达夫 《杂感》诗之三:“诛求又掠旄倪去,风鹤重添妇女惊。”词语解释:须求 拼音:xū qiú
求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 王利器 集解:“须求,《少仪外传下》作‘干求’。”词语解释:贪求 拼音:tān qiú
孜孜以求;永不满足地追求。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贪求匪名利,所得亦已併。” 元 尹志平 《凤栖梧·述怀》词:“仍自贪求生爱恋,前头路险如何免。” 许地山 《危巢坠简·在费总理底客厅里》:“老婆子到底是个贪求富贵的人。”词语解释:搜求 拼音:sōu qiú
寻找;寻求。《后汉书·王充传》“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餘万言” 李贤 注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时人嫌 蔡邕 得异书,或搜求其帐中隐处,果得《论衡》,抱数卷持去。” 唐 薛逢 《开元后乐》诗:“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明 李开先 《一笑散·夺泥燕口》曲:“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张着含冤的眼睛,向世界搜求公道。”词语解释:要求 拼音:yāo qiú
(1).提出具体事项或愿望,希做到或实现。 汉 严忌 《哀时命》:“下垂钓於谿谷兮,上要求於僊者。” 王逸 注:“上则要结僊人,从之受道也。” 宋 苏轼 《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 巴金 《寒夜》五:“‘但是我需要你--’他还在要求。”
(2).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如:符合上级的要求。词语解释:追求 拼音:zhuī qiú
(1).尽力寻找、探索。《楚辞·九章·惜往日》:“ 介子 忠而立枯, 文君 寤而追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夫人思慕本乡,追求 洋川 米。” 宋 欧阳修 《试笔·李邕书》:“因见 邕 书,追求 钟 王 以来字法,皆可以通。” 闻一多 《演讲录·战后文艺的道路》:“如果我们只是追求我们更多的个人自由,让我们藏的更深,那就离人民愈远。”
(2).特指向异性求爱。《花城》1981年第3期:“正是那种厌恶不已的感情,使她抵制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追求!”
(3).追问;追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彼此无夫无妇,这时分相见,夫人何必苦追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知县晓得事在 衢州 隔省,难以追求,只要完事,不去根究了。”《红楼梦》第六一回:“咱们若信了,将来若大事也如此,如何治人?还要细细的追求才是。”
(4).指催交租税。 清 申涵光 《安阳晓行》诗:“追求民力尽,一望草冥冥。”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农甿苦追求,甲卒疲转饟。”词语解释:远求 拼音:yuǎn qiú
谓远方寻求来的珍异之物。《后汉书·崔駰传》:“广厦成而茂木畅,远求存而良马縶。” 李贤 注:“远求谓远方珍异之物也。存,犹止息也。言所求之物既止,不资良马之力也。”词语解释:正求 拼音:zhèng qiú
对正道的追求。《荀子·解蔽》:“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词语解释:旁求 拼音:páng qiú
四处征求;广泛搜求。《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 清 王夫之 《南岳赋》:“忠诚旁求而鹊起,黄门经始而鸟革。”词语解释:讲求 拼音:jiǎng qiú
(1).修习研究。《左传·宣公十六年》:“ 武子 归而讲求典礼,以脩 晋国 之法。”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凡讲求至理,曾不折以圣言,多採譎怪,以相扶翼,得无似以水济水邪?” 宋 陈亮 《江河淮汴策》:“然其议臣之讲求,若东流北流之説, 贾生 、 韩生 之论,虽或足以为一时之便利,揆之古义,是皆汩陈其五行者也,乌足以动天而回河乎!”
(2).追求;重视。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因为讲求快速,行书比楷书更多用处。” 沙汀 《困兽记》十二:“他是很讲求实际的,可是别人却也并不虚华。”词语解释:徵求
1.征收;求索。《穀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宋 秦观 《进策·论议上》:“故 杨炎 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性贪黷无厌,徵求财货,皇皇如不及。”
2.征召访求;征询。《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先以詔书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圣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觉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来征求 觉民 的意见。”
3.犹征逐。谓交往过从。 明 陈子龙 《分咏西京杂记得新丰》:“忆昔初从 丰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词语解释:寻求 拼音:xún qiú
寻找探求;追求。《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弟子 程高 寻求积年, 翁 乃授之。”《朱子语类》卷七三:“看《易》不当更去卦爻中寻求道理。”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呐喊〉捷克译本序言》:“我们都走过艰难的道路,现在还在走--一面寻求着光明。”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有人寻求 清 代小学发达的原因,以为 清 儒躲避现实,走向考据。这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词语解释:营求 拼音:yíng qiú
(1).寻访。《书·说命序》:“ 高宗 梦得 説 ,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 傅巖 。”《晋书·文帝纪》:“公简贤料材,营求俊逸,爰升多士,寘彼周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裹藏如寳。”
(2).谋求;追求。《魏书·李崇传》:“性好财货,贩肆聚敛,家资巨万,营求不息。” 唐 刘商 《题道济上人房》诗:“何处营求出世间,心中无事即身闲。” 清 赵翼 《簷曝杂记·徐健庵》:“今 汉 儿营求科目,足覘人心归附。可为有道之庆。”词语解释:争求 拼音:zhēng qiú
(1).竞相追求。《墨子·公孟》:“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通典·选举三》:“不论课考或歷时未改,便倾耳而听,企踵而覩,争求冒进,不顾廉耻。”
(2).争取。 邹韬奋 《萍踪忆语》十六:“反动的力量是很坚强的,对于劳工阶级争求权利的种种表现,当然是用尽方法来压制的。”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现代 中国 是从帝国主义与封建统治的双重衡厄之下挣扎起来,争求着她的独立生存,自由平等的。”词语解释:妄求 拼音:wàng qiú
非分地要求。 唐 王叡 《炙毂子录·序乐府》:“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已定,不可妄求也。”《宋史·杨绘传》:“諫官言是,斯可窒异日妄求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黄衣人》:“如甘贫,可延寿命,慎无妄求。”词语解释:应求 拼音:yìng qiú
应和,响应。语出《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多用于指响应征召。《魏书·高祖孝文帝纪》:“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帛二匹;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词语解释:推求 拼音:tuī qiú
(1).寻求;探索。《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劒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劒,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 烈 。 烈 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等法》“作鱁鮧法”原注:“昔 汉武帝 逐夷至於海滨,闻有香气而不见物,令人推求,乃是渔父造鱼肠於坑中,以至土覆之,香气上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宋 儒事事言理,此理从何处推求耶?” 孙中山 《革命军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由 中国 和 俄国 革命的结果不同,推求当中原因,便是我们的一个大教训。”
(2).追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惧 陈公 借此以为辞召之柄,则朝廷推求,罪必相及。”词语解释:强求 拼音:qiǎng qiú
亦作“彊求”。 勉强以求;硬要求。《吕氏春秋·贵当》:“名号大显,不可彊求,必繇其道。”《金史·食货志三》:“以国家之所自行者而强求于民,将若之何。”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由吾心醖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彊求为,亦无庸彊求。” 谢觉哉 《团结、谦虚、进步》:“至于有关意识形态问题及其他问题暂时不能一致的,则不必强求一致,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求得一致。”词语解释:力求 拼音:lì qiú
尽力谋求。《宋史·孙洙传》:“ 王安石 主新法,多逐諫官御史, 洙 知不可,而鬱鬱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 海州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不管如何,应该力求机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词语解释:由求 拼音:yóu qiú
孔子 弟子 子路 与 冉有 的并称。 由 , 子路 ; 求 , 冉有 。 宋 杨万里 《寄题张钦夫春风楼》诗:“向来 沂 上瑟声希, 由 求 相顾只心知。”词语解释:羊求 拼音:yáng qiú
汉 高士 羊仲 、 求仲 的并称。 元 钱惟善 《清逸斋》诗:“ 太白 岂惟凌 鲍 谢 , 元卿 只合友 羊 求 。” 元 吾邱衍 《次韵谢钱翼之》:“吾庐正萧颯,二 仲 得 羊 求 。”词语解释:幽求 拼音:yōu qiú
(1).犹冥索。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殷鉴四门,幽求六岁。” 唐 陈子昂 《山水粉图》诗:“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2).搜求寻访。《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 唐 武平一 《景龙文馆记·上官昭容》:“幽求英隽,鬱兴词藻。”词语解释:苟求 拼音:gǒu qiú
任意求得;无原则地求取。《后汉书·朱浮传》:“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 唐 杜甫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诗:“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奢而妄取苟求,志气卑辱。”词语解释:征求 拼音:zhēng qiú
(1).征收;求索。《穀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宋 秦观 《进策·论议上》:“故 杨炎 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性贪黷无厌,徵求财货,皇皇如不及。”
(2).征召访求;征询。《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先以詔书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圣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觉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来征求 觉民 的意见。”
(3).犹征逐。谓交往过从。 明 陈子龙 《分咏西京杂记得新丰》:“忆昔初从 丰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词语解释:驰求 拼音:chí qiú
奔走追求。《坛经·机缘品》:“莫学驰求者,终日説菩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於外,只做得箇义袭而取。”词语解释:访求 拼音:fǎng qiú
探访寻求。《后汉书·郭丹传》:“帝乃下 南阳 访求其嗣。”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此词数篇,皆膾炙在人者,因访求得之。”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序》:“余自少时,即好访求古人金石之文。” 孙犁 《秀露集·悼念李季同志》:“难道他这是访求山野草泽,志在举逸民吗?”词语解释:祈求 拼音:qí qiú
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矣。” 唐 李敻 《恒岳晨望有怀》诗:“他乡饶感激,归望切祈求。” 巴金 《新生·五月十九日》:“我望着他们底背影,我的眼光好像在祈求说:‘回来罢,回来把我也带去罢,不要单单撇下我在孤寂里!’”词语解释:乞求 拼音:qǐ qiú
(1).请求;祈求。《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屡乞求还,乃徵诣 成都 。”《宋书·刘义庆传》:“太白星犯右执法, 义庆 惧有灾祸,乞求外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伯言》:“异乡之鬼,思践故土,恐关隘阻隔,乞求路引。”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伸出乞求的手,望着冷若冰霜的面孔,那种愤不欲生的滋味没有刻到你心里吗?”
(2).希望;期望。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 惠生 既在远国,恐不吉反,遂礼神塔,乞求一验。” 唐 王建 《宫词》诗之八:“只恐他时身到此,乞求恩赦得还家。”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乞求的两个孩儿学成文武艺,一心待货与帝王家。”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叹身在 长安 都是客,乞求的 曲江 宴早排, 上林 花早开,眼见的九重春色自天来。”词语解释:行求 拼音:xíng qiú
营谋。《元典章·吏部二·选格》:“元拟 江 淮 官员若有倡优、店肆屠沽之家,诸官奴隶及经刺断之人,或财赂行求得官,并诈冒虚凑月日,别无所受文凭,似此人员,合行罢去,元受追取,再不叙用。”词语解释:深求 拼音:shēn qiú
(1).着意追求。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夫关市者,固 匈奴 所犯滑而深求也。” 明 方孝孺 《赠王生序》:“供职之暇,輒袖古书从人讲説乎仁义道德之旨而深求之。”
(2).谓过于求全责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韩昌黎 ﹞《羑里操》一篇,末二句云:‘臣罪当诛,天王圣明。’深求圣人,转失之伪。”
(3).深究责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北场口语之多》:“ 顺天 乡试,自戊子深求之后,辛卯则 冯临朐 为政,时负海内重望。”词语解释:重求 拼音:zhòng qiú
多次请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别驾 阮朗 遂征 林邑 ,水陆累战, 佛 ( 范佛 )保城自守,重求请服,听之。”词语解释:蒙求 拼音:méng qiú
《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指蒙昧的人求我不断解决疑难。后来用“蒙求”做启蒙的书名。如唐代李翰有《蒙求》,宋朝周守忠有《历代名医蒙求》,清朝王筠有《文字蒙求》词语解释:躁求 拼音:zào qiú
急于求得。 唐 白居易 《议庶官迁次之迟速》:“今欲速迁而劝善,恐诱躁求之心。”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林学正》:“乡人嗟其穷,谓无此横财,当未入鬼録,乃知踰分躁求,固有定数。” 清 曾国藩 《葛寅轩先生家传》:“朝廷开孝廉方正之科,有司举先生应詔,或劝之一诣京师謁选。先生曰:‘是可以躁求耶?’”词语解释:过求 拼音:guò qiú
(1).过早求得。《左传·文公六年》:“秋, 季文子 将聘於 晋 ,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 文子 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八月乙亥, 晋襄公 卒。”
(2).过分地求取。《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 寿春 一县之人,不曾欠公的,岂可过求。”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还有两位佳人替你做伴,少不得就过求了。”词语解释:干求 拼音:gàn qiú
请求;求取。《三国志·魏志·王观传》:“ 爽 等奢放,多有干求,惮 观 守法,乃徙为太僕。”《北齐书·薛琡传》:“临终,勑其子敛以时服,踰月便葬,不听干求赠官。”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四折:“卿是达者,如何苦苦干求于人。” 清 恽敬 《答耒卿》:“ 莲士先生 回籍,不佞无一语干求,而各人復多排挤。”词语解释:探求 拼音:tàn qiú
探索寻求。 宋 陆游 《抄书》诗:“储积山崇崇,探求海茫茫。” 明 王守仁 《〈朱子晚年定论〉序》:“其后謫官 龙场 ,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餘,恍若有悟,体念探求,再更寒暑。”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戏在戏中寻不出,教人枉费探求力。” 孙犁 《秀露集·关于儿童文学》:“这方面的材料是很丰富的,很值得我们去探求。”词语解释:希求 拼音:xī qiú
谋求;企求。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 吴侍御 弃丧背礼,捨父干君,诱聚师徒,希求爵位。”《再生缘》第三七回:“希求了结此生缘。”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她常常意识着--甚至于希求着在她的生命中应该有一种新的意义。”词语解释:流求 拼音:liú qiú
(1).即 台湾 。 东汉 、 三国 时称为 夷洲 , 隋 改称 流求 ,一直沿用到 宋 元 。 明 中叶后称 北港 、 东番 ,末年始称 台湾 。《北史·流求传》:“ 流求国 居海岛,当 建安郡 东,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 隋 大业 六年﹞帝遣武賁郎将 陈稜 朝请大夫 张镇州 率兵自 义安 浮海至 高华屿 ,又东行二日……又一日,便至 流求 。”一说,古之 流求 即今 琉球群岛 而非 台湾 。参阅 梁嘉彬 《宋诸蕃志流求国毗舍耶国逐句考证》。
(2).即 琉球 。今 琉球群岛 。 日本 西南部岛群。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采硫日记》:“时当 康熙 初年, 郑 氏甫平,而其言 臺湾 之不可弃,有曰外藩之覬覦此土者, 流求 、 安南 、 日本 俱不足虑,惟红毛最狡黠,战舰最精,火器最利,又为西洋人,用西洋阴鷙,其意不可测,幸远隔重洋,未遽为患,若得此地,则不可制矣。”词语解释:务求 拼音:wù qiú
必须求得,一定要。例如:务求完成。词语解释:简求 拼音:jiǎn qiú
拣选寻求。《后汉书·皇后纪序》:“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委成冢宰,简求忠贤,未有专任妇人,断割重器。”词语解释:刚求
强求词语解释:研求 拼音:yán qiú
研究探索。《世说新语·赏誉》“ 咸 子 瞻 ,虚夷有远志” 刘孝标 注引 晋 袁宏 《名士传》:“﹝ 瞻 ﹞不修名行,自得於怀,读书不甚研求而识其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若夫注解为书,所以明正事理,然谬於研求,或率意而断。”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既已开导沟洫,復须举择令长,使询访父老,研求利病,数年之间,力致富庶。” 瞿秋白 《涴漫的狱中日记》:“我这里先把这一页日记的‘白文’发表--学者已经研求出来的,至于模糊处及残缺处只得暂缺。”词语解释:徼求 拼音:jiǎo qiú
求取。 唐 陆贽 《请不与李万荣汴州节度使状》:“今所陈奏,颇涉张皇,但露徼求之情,殊无退让之礼。”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此则臣所谓朝廷方 夏 人恭顺,朝贡以时,则多方徼求,苟欲自利者也。”词语解释:祷求 拼音:dǎo qiú
向神祈祷求福。《后汉书·明帝纪》:“京师冬无宿雪,春不燠沐,烦劳羣司,积精祷求。”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詔书朝下徧九州,岳瀆百神俱祷求。”词语解释:取求 拼音:qǔ qiú
强取;勒索。《新唐书·李绛传》:“枢密使 刘光琦 议遣中人持赦令赐诸道,以裒馈餉, 絳 请付度支盐铁急递以遣,息取求之弊。”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吾嚣然自为得也。然而列廛者方专其去留,高下在心,莫可取求,然后知吾之未始得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泰西各国﹞或勒免关卡税釐,或侵占小民生计,取求无厌,要挟多端,必遂其欲而后已。”词语解释:诏求 拼音:zhào qiú
皇帝下令征求。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故时推人师,则专其首;詔求教宗,则冠其位。” 宋 刘攽 《为司马中丞谢翰林启》:“常以德选,乃充詔求,夫何妄庸,輒当遴柬。”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 宋 淳祐 六年丙午元旦,日蚀,詔求中外直言。”词语解释:私求 拼音:sī qiú
私自有所要求。《汉书·贡禹传》:“﹝农夫﹞已奉穀租,又出稾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 颜师古 注:“言乡部之吏又私有所求,不能供之。”词语解释:剩求 拼音:shèng qiú
多求。 宋 邵雍 《名利吟》:“稍隣美誉无多取,纔近清欢与賸求;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賸且无忧。”词语解释:敏求 拼音:mǐn qiú
勉力以求。语本《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刘宝楠 正义:“敏,勉也。言黽勉以求之者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他的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那个简略自传,也表示着他一生都在困学敏求当中过活。”词语解释:索求 拼音:suǒ qiú
寻求。《楚辞·天问》:“ 穆王 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汉 王充 《论衡·纪妖》:“ 留侯 张良 ,椎 秦始皇 ,误中副车, 始皇 大怒,索求 张良 。”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阿剌斯多》诗,﹞记怀抱神思之人,索求美者,遍歷不见。”词语解释:讨求 拼音:tǎo qiú
(1).探讨。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歌诵圣世,足为繁声,讨求道义,未是要説耳。”《明史·张居正传》:“日讨求国家典故, 徐阶 辈皆器重之。”
(2).寻求,寻觅。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但是杜鹃也还嘤嘤啼血去讨求他的爱人,我们也不妨在此来学学鸟叫吧。”词语解释:需求 拼音:xū qiú
(1).索取,求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户部·江南白粮》:“监守者不得越例需求。”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 成化 间,妖人 王臣 ……买办搜索宝玩,需求珍异,民不堪命。”
(2).需要,要求。 邹韬奋 《经历》九:“高等物理学对于算学的需求也是特别紧张的。”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热心热心,抵不过实际生活的需求。”词语解释:进求 拼音:jìn qiú
犹追求。《百喻经·愿为王剃须喻》:“无心进求,自行邪事,便以为足。”《新唐书·张九龄传》:“故清议不立,而名节不修,善士守志而后时,中人进求而易操也。”词语解释:眷求 拼音:juàn qiú
殷切寻求。《书·咸有一德》:“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旧唐书·李光弼传》:“ 玄宗 眷求良将,委以 河北 、 河东 之事,以问 子仪 , 子仪 荐 光弼 堪当閫寄。” 明 方孝孺 《郊祀颂》:“上帝至仁,视民如伤。眷求同德,俾典万邦。”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轩墀近臣,思备顾问。如其不知人疾苦,何以膺朕眷求。”词语解释:询求 拼音:xún qiú
(1).访求。《晋书·王坦之传》:“又天听虽聪,不启不广;羣情虽忠,不引不尽。宜数引侍臣,询求讜言。” 宋 王安石 《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诗:“询求故有风謡在,不独鑱诗尚未泯。”《元史·岳柱传》:“日接见儒生,询求民瘼。”
(2).请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张 ( 张华 )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思 乃询求於 皇甫謐 。 謐 见之嗟叹,遂为作叙。”词语解释:广求 拼音:guǎng qiú
广泛地寻求。例如:广求逸书。词语解释:痴求 拼音:chī qiú
亦作“痴求”。 痴心的请求。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你如能恕我的痴求,你请快来呀收殓我的遗尸。”词语解释:诡求 拼音:guǐ qiú
责求;需索。《后汉书·独行传·陈重》:“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责主日至,诡求无已, 重 乃密以钱代还。” 李贤 注引《说文》:“诡,责也。” 唐 柳宗元 《哀溺文》:“不让禄以辞富兮,又旁窥而诡求。”词语解释:奢求 拼音:shē qiú
过高而难以实现的要求词语解释:供求 拼音:gōng qiú
供给与需求。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一:“生产力发展了,才能解决供求的矛盾。” 薛暮桥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供求的趋向平衡和价格的接近价值,都是通过不断的上下摆动来实现的。”词语解释:屈求 拼音:qū qiú
委曲恳求。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她虽然哭,可没有向丈夫 王柬芝 屈求的意愿。”词语解释:苛求 拼音:kē qiú
过严过分地要求。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本传》:“但当求贤纳諫,修政事,则大有为之业在其中,不必苛求奇策,以幸速成。” 明 张居正 《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能为国家尽忠任事者,主上宜加信任,勿听浮言苛求,使不得展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卑职并不是有意苛求……断不敢有丝毫留难。” 鲁迅 《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倘若要现在的战士都是意识正确,而且坚于钢铁之战士,不但是乌托邦的空想,也是出于情理之外的苛求。”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词语解释:参求 拼音:cān qiú
(1).参验寻求。《新唐书·历志三》:“经朔虽得其中,而躔离或失其正;若躔离各得其度,而经朔或失其中,则参求累代,必有差矣。”
(2).参禅求道。《白苏斋类集》附《袁宗道传》:“而僧 深有 为 龙潭 高足,数以见性之説啟先生,乃遍閲 大慧 、 中峯 诸録,得参求之诀,久之稍有所豁。”词语解释:博求 拼音:bó qiú
广求。《史记·孝文本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禪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河内太守司徒颍川韩演》:“盖人君者,闢门开窗,号咷博求,得贤而赏,闻善若警。”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姓氏之学…… 汉 以后,精力博求,不难考其渊源至今也。”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士之有志於学者,或不得所师承,於是始执业远出,思以博求当世之名人,聆其所传之緖。”词语解释:周求 拼音:zhōu qiú
到处寻访。 三国 魏 应璩 《与满公琰书》:“奔骋御僕,宣命周求。” 晋 潘岳 《哀永逝文》:“周求兮何获,引身兮当去。”词语解释:冀求 拼音:jì qiú
企求。 王西彦 《乡下朋友》:“在这样的时候,除掉畅身舒体的休息,什么也不冀求,什么也不需要。” 路翎 《王兴发夫妇》:“她是在冀求着从来不曾有过的,美满和幸福。”词语解释:告求 拼音:gào qiú
请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羣盗大惊,一齐下马,跪在路旁,告求饶命。” 郭沫若 《后悔》:“﹝他﹞更不能不在店员面前告求一次恕饶。”词语解释:财求 拼音:cái qiú
财货。求,通“ 賕 ”。《国语·周语上》:“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词语解释:央求 拼音:yāng qiú
恳求。 茅盾 《林家铺子》三:“除了央求那 上海 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词语解释:购求 拼音:gòu qiú
(1).谓悬赏捕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秦 灭 魏 数岁,已闻此两人 魏 之名士也,购求有得 张耳 千金, 陈餘 五百金。”《后汉书·南匈奴传》:“ 匈奴 闻 汉 购求 卢芳 ,贪得财帛,乃遣 芳 还降,望得其赏。”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偷玉枕》:“内官惶慄谢罪,请以浹旬求捕,大悬金帛购求,略无寻究之跡。”
(2).出资搜求。《汉书·张安世传》:“上行幸 河 东,尝亡书三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隋书·艺术传·庾季才》:“ 季才 散所赐物,购求亲故。”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那有飞走而至之理,只因朝廷重价购求,自来贡献。”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词语解释:默求 拼音:mò qiú
默默思求。 元 张养浩 《过长春宫》诗:“默求诗句为相答,半醉挥出毫端虹。”词语解释:类求 拼音:lèi qiú
依类推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博约中》:“或曰, 苏氏 之类求, 韩氏 之鉤玄提要,皆待问之学也,子谓不足以成家矣。”词语解释:籍求 拼音:jí qiú
敛取。《管子·轻重丁》:“善为国者,守其国之财……未尝籍求於民,而使用若河海。”词语解释:恳求 拼音:kěn qiú
诚恳请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凤翔僧煅朱熔金》:“后 陈公 知 坡 得之,恳求甚力。”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若夫其心所不喜者,虽恳求竟不得也。”《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从通政司送了进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连长答应了一声,接着用恳求的语气说:‘你先回去吧。’”词语解释:冥求 拼音:míng qiú
潜心探索。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所以我决定从此多留意于我自己冥求人生问题答案的目的。”词语解释:苦苦哀求 拼音:kǔ kǔ āi qiú
用低沉而悲哀的声音一再恳求。例如:敲门,苦苦哀求允许…进来。词语解释:责求 拼音:zé qiú
(1).追究。《后汉书·陈忠传》:“又尚书决事,多违故典,罪法无例,詆欺为先,文惨言丑,有乖章宪。宜责求其意,割而勿听。”
(2).要求。《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 唐 孔颖达 疏:“适,犹往也;舍,主人家也;固,犹常也。凡往人家,不可责求於主人覔常旧有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