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求田 拼音:qiú tián
见“ 求田问舍 ”。
词语解释:求田问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备 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元 无名氏 《喜春来》曲:“春方好处花将过,人到荣时髮已皤。求田问舍待如何?皆未可,樽有酒且高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三节:“北方的士族一过 江 来,就纷纷求田问舍。”亦省作“ 求田 ”。 宋 王安石 《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 陈登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 刘郎 才气亦求田。”词语解释:求友 拼音:qiú yǒu
(1).寻求朋友。语本《诗·小雅·伐木》:“嚶其鸣矣,求其友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鸣鸟求友,《谷风》刺愆。” 清 魏源 《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适闻求友声,嚶嚶方出谷。”
(2).指访友。 唐 高适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诗:“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词语解释:求仙 拼音:qiú xiān
(1).谓以服药、辟谷、修炼等方法,求得长生不老。古代道家、方士多倡之。《文选·张衡〈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李善 注引《三辅故事》:“ 武帝 作铜露盘,承天露,和玉屑饮之,欲以求仙。” 三国 魏 夏侯湛 《抵疑》:“ 接舆 佯狂以蔽身, 梅福 弃家以求仙。” 唐 李白 《题雍兵崔明府丹灶》诗:“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狐﹞先炼形为人,既得为人,然后讲内丹,是为由人而求仙。”
(2).访求仙人。《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那山上乃是仙家藏真修炼之处……那些求仙问福的,虽有许多,也俱在彼静心守候。”词语解释:求名 拼音:qiú míng
(1).谓追求美名。《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
(2).谋求功名。词语解释:求人 拼音:qiú rén
(1).罗致人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 韩非 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北齐书·循吏传·苏琼》:“ 琼 幼时随父在边,尝謁 东荆州 刺史 曹芝 。 芝 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2).请求别人。 庐隐 《海滨故人》:“我真信你说的话,求人谅解是不容易的事!”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那几年,我们在山地里,常常接到母亲求人写来的信。”词语解释:求贤 拼音:qiú xián
寻求贤能的人。《诗·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故明君在上,慎於择士,务於求贤。” 唐太宗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庶几保贞固,虚己厉求贤。”《宋史·忠义传一·李若水》:“正宜置驛求贤,解榻待士,采其寸长远见,以兴治功。”词语解释:求知 拼音:qiú zhī
(1).探求知识。 唐 皇甫湜 《上江西李大夫书》:“居蓬衣白之士,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辝其亲,甘穷飢而乐别离者,岂有二事哉!篤守道而求知也。”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二:“在抗战期间, 中国 千万青年对于求知的无比热情,是十分令人感动的。” 丁玲 《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她热忱于社会主义,热忱于妇女解放,热忱于求知。”
(2).谓希求被人了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少年急於求知,投赠公卿,动千百言,殊嫌繁冗,兼自减身分。”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孤行其自信力,而不敢求知于人人。”词语解释:求道 拼音:qiú dào
(1).寻找道路。《汉书·西南夷传》:“天子乃令 王然于 ……间出西南夷,指求 身毒国 。至 滇 , 滇王 当羌 乃留为求道。”
(2).追求得道。 唐 李商隐 《题僧壁》诗:“捨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汝刳心求道,而烧假银何也?”《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赵昇 一见真人,涕泣交下,叩头,求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
(3).求助于道术。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一:“老道这时却恢复了平静,向着那女人一笑,‘太太!求道不求医,求医不求道,医者治病靠药力,道者治病靠神力,医道两门,水火不相容。’”词语解释:求诗 拼音:qiú shī
(1).指古代官方派人搜集民间歌谣,供统治者察风俗人情,知施政之得失。也叫采风、采诗。《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汉 何休 注:“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於邑,邑移於国,国以闻於天子。”
(2).谓寻觅诗句。 宋 陆游 《别王伯高》诗:“倾家酿酒犹嫌少,入海求诗未厌深。”词语解释:求全 拼音:qiú quán
(1).企求保全名位、性命、事业等。《汉书·王嘉传》:“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斯则危行言逊,吐刚茹柔,推避以求全,依违以免祸。” 宋 叶适 《除华文阁待制谢皇太子笺》:“伏念某不能则止,既老当休,已积处於退闲,更求全於晚末。” 阿英 《杨娥传》第三幕:“羽毛不丰,奈何不得,只好权且容忍,委曲求全。”
(2).要求完美无缺。《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可不準嫌他父母乡愚,嫌他鄙陋,稍存求全之见。” 冰心 《我的学生》:“她处处求全,事事好胜,这二三年来,身体也不如从前了!”参见“ 求全之毁 ”。
词语解释:求全之毁 拼音:qiú quán zhī huǐ
(1).谓欲求完美反招致诋毁。《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朱熹 集注:“求免於毁而反致毁,是为求全之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藏书画沽祸》:“此求全之毁,更匪夷所思,总由书画肇衅也。”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留学事务所之终局》:“无功受禄,转来不虞之誉;劳苦功高,反有求全之毁。”
(2).犹言求全责备。《红楼梦》第五回:“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词语解释:求心 拼音:qiú xīn
谓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禅宗认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宋 苏轼 《海会寺清心堂》诗:“ 南郭子綦 初丧我,西来 达磨 尚求心。” 王十朋 集注引 师民瞻 曰:“ 达磨 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悟道。” 宋 叶适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坐有求心客,骇目不忍看。”词语解释:求生 拼音:qiú shēng
设法活下去;谋求生路。《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史记·伍子胥列传》:“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傅燮 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袁安 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宋 秦观 《盗贼上》:“与其婴錮金木,束手而受毙,孰若遯逸山海脱身而求生。” 阿英 《碧血花》第三幕:“﹝ 葛嫩娘 ﹞:‘我军兵力单弱,非拼死不足以求生!’”词语解释:求伸 拼音:qiú shēn
见“ 求信 ”。
词语解释:求信 拼音:qiú xìn
亦作“ 求伸 ”。
(1).企求伸展。信,通“ 伸 ”。《易·繫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2).引申为企求施展抱负。《孔子家语·屈节》:“屈节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於义。”词语解释:求神 拼音:qiú shén
(1).寻访神仙。《史记·孝武本纪》:“﹝ 汉武帝 ﹞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2).谓向神祈祷。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之一:“二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柯岗 《逐鹿中原》第四章四:“人们一天天地数星星盼月亮,求神许愿,实指望天老爷能够睁睁眼,多少洒下几星雨来,叫大家喝顿糊糊也是好的。”词语解释:求旧 拼音:qiú jiù
谓用人务求故老旧臣。《书·盘庚上》:“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唐 苏颋 《授张仁愿兵部尚书制》:“名遂身退,则闻告老;优贤尚齿,不忘求旧。” 宋 苏轼 《次天字韵答岑岩起》:“莫叹郎潜生白髮,圣朝求旧鄙鳶肩。”词语解释:求福 拼音:qiú fù
求神赐福。《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求福不回。”《国语·周语上》:“不禋於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 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佛老倡欺世异説,使后世人人迷於求福,不修人事。”词语解释:求衣 拼音:qiú yī
(1).索衣。谓起床。《汉书·邹阳传》:“始 孝文皇帝 据 关 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 文帝 入 关 而立,以天下多难,故乃寒心战慄,未明而起。”《宋书·孝武帝纪》:“朕虽勠力宇内,未明求衣,而识狭前王,务广昔代,永言菲德,其愧良深。” 宋 王禹偁 《园陵犬赋》:“见观书于乙夜,听求衣于未曙。”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圣主方求衣,宵旰问未央。”
(2).乞求衣着。意谓依附别人生活。 南朝 梁 江淹 《报袁叔明书》:“幸以盗窃文史之末,因循卜祝之间,故俛首求衣,敛眉寄食耳。”词语解释:求羊 拼音:qiú yáng
汉 代隐士 求仲 与 羊仲 的并称。《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唯开 蒋生 逕,永怀 求羊 踨。”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逕,惟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论文徵 贾 马 ,述隐许 求 羊 。”词语解释:求凰 拼音:qiú huáng
亦作“ 求皇 ”。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相传 相如 歌此向 卓文君 求爱。后因称男子求偶为“求凰”。 宋 刘克庄 《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词:“叹芳卿,今在今亡?絶笔无求凰曲,痴心有返魂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 王子服 ﹞聘 萧氏 ,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十七年来又悼亡,续絃仍復谱求皇。”词语解释:求禄 拼音:qiú lù
求取俸禄。《南齐书·乐志》:“《伎録》云:‘求禄求禄,清白不浊。清白尚可,贪污杀我!’” 唐 皇甫冉 《送田济之扬州赴选》诗:“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 唐 元稹 《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感君求禄意,求禄殊众人。上以奉颜色,餘以及亲宾。”词语解释:求瘼 拼音:qiú mò
谓访求民间疾苦。 唐 陆贽 《请依京兆所请折纳事状》:“求瘼救灾,国之令典。”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蠲赋频求瘼,祥刑念好生。”词语解释:求成 拼音:qiú chéng
(1).求和。《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之季年,败 宋 师於 黄 ,公立而求成焉。”《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 辽 人屡败,遣使求成。”《东周列国志》第十回:“汝主叛盟拒会,以兵相抗。今兵败求成,非诚心也。”
(2).希求成功。《庄子·天地》:“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如:凡事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是不行的。词语解释:求见 拼音:qiú jiàn
请求谒见上级或长辈词语解释:求医 拼音:qiú yī
请求医治。《庄子·天地》:“ 有虞氏 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参寥求医》:“ 参寥子 病,求医於 胡 。”《羊城晚报》1983.1.13:“﹝ 张云 ﹞由哥哥陪伴着,从 江苏省 宝应县 来到 广州 求医。”词语解释:求解 拼音:qiú jiě
(1).请求解救或解除。《史记·孟尝君列传》:“﹝ 秦昭王 ﹞囚 孟尝君 ,谋欲杀之。 孟尝君 使人抵 昭王 幸姬求解。”《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却説 汪知县 几日间连接数十封书札,都是替 卢柟 求解的。”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李孝女》:“女痛父言,以状告, 挺九 许之金求解此狱。”
(2).求得解悟。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同游诸人,竝业心神道,求解言外。”词语解释:求取 拼音:qiú qǔ
(1).索要;索取。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求取不廉、好夺无足者,谓之淹旷达节。”《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君去为官,不必清俭,只消恣意求取,自不妨得。” 清 刘大櫆 《井田》:“国中安得无尽之閒田,随其时之求取,尽人而给之?”
(2).寻求选取。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吴兴许采五研》:“自为儿时,已有研癖,所藏具四方名品,几至百枚,犹求取不已。”词语解释:求索 拼音:qiú suǒ
(1).寻找;搜寻。《楚辞·离骚》:“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 唐 白居易 《梦与李七庾三十三同访元九》诗:“觉来疑在侧,求索无所有。”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之二四:“读《尚书》者不曰以今文读后而毁弃古文也,故其字仍散见於羣书及 许 氏《説文解字》之中,可求索也。”《花城》1981年第1期:“他苦苦地求索,终于找到了关系,决定奔赴 东北 参加抗 日 联军。”
(2).索取;乞求。《战国策·魏策四》:“ 秦 之求索,必不可支也。”《韩诗外传》卷一:“居下而好干上,嗜欲无厌,求索不止者,刑共杀之。”《后汉书·韩韶传》:“餘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众。”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 文敏 以 宋 宗姓,仕 元 为显官,今所传者,翰墨满天下,岂当时矜重,而求索不获辞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郑回 劝 异牟寻 说: 中国 有礼义,很少求索财物。”
(3).探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况 修黎 者,神思之人,求索而无止期,猛进而不退转,浅人之所观察,殊莫可得其渊深。”词语解释:求言 拼音:qiú yán
指君主要求臣民上书言事。《清史稿·高宗纪一》:“上忧旱,申命求言,并飭九卿大臣体国尽职。”词语解释:求仲 拼音:qiú zhòng
汉 代隐士。后用以为隐士的代称。 唐 钱起 《岁初归旧山》诗:“ 求仲 应难见,残阳且掩关。”词语解释:求退 拼音:qiú tuì
(1).请求离去。《列子·周穆王》:“ 老成子 学幻於 尹文 先生,三年不告。 老成子 请其过而求退。”
(2).引退,自请辞职。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闲冗抱关执籥,不意録符银青,授任千里。求退得进,后上先迁,为众所怪,不合事宜。”《晋书·张翰传》:“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尹文端公 和余‘飞’字韵云:‘鸟入青云倦亦飞。’吟至再三,欷歔不已,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词语解释:求备 拼音:qiú bèi
谋求完善齐备。例如:凡事求备是他的致命弱点。词语解释:求售 拼音:qiú shòu
(1).希求出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堂名 二酉 ,万卷牙籤求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贾人持巨砚求售,色正碧而红斑点点如血沁。”
(2).指希图考中,取得功名。 金 王若虚 《送吕鹏举赴试序》:“今 鹏举 方将求售於春官,余復默默,无乃负 士衡 之所教乎?”亦谓得以考中。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词语解释:求乞 拼音:qiú qǐ
(1).请求;乞求。《后汉书·杜林传》:“后皇太子 彊 求乞自退,封 东海王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滁阳王奏祀官》:“至 正德 间,而 琥 求乞无已,且请印信,当事者厌之,遂革其职。”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做一点好事吧!’停停,她又求乞地抽噎着说:‘我总会记得的!’”
(2).乞讨。《水浒传》第六六回:“只见 孔明 披着头髮,身穿羊裘破衣,右手柱一条杖子,左手拿个碗,腌腌臢臢在那里求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他在 上海 ,举目无亲……只得出来在外面求乞告帮。”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做了乞丐,也竟求乞无门,终于惨苦不堪而死了。”词语解释:求助 拼音:qiú zhù
请求帮助。例如:遇到任何小小困难就求助于他的母亲。词语解释:求通 拼音:qiú tōng
(1).谋求显达。《庄子·秋水》:“ 孔子 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2).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后汉书·丁鸿传》:“今大将军虽欲勑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璽,受臺勑,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求通者,求通名也。”
(3).请求通使往来。 明 徐祯卿 《翦胜野闻》:“余尝见 倭国 求通,表文曰:‘臣闻三皇立位,五帝禪权,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词语解释:求合 拼音:qiú hé
(1).谓寻求志同道合者。《楚辞·离骚》:“ 汤 禹 严而求合兮, 挚 咎繇 而能调。” 王逸 注:“求其匹合。”
(2).犹求欢。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土像为祟》:“是夕,即有艷妇入室求合, 洪 心乱不能却。”词语解释:求觅 拼音:qiú mì
(1).寻找。《百喻经·贫人烧粗褐衣喻》:“既烧之后,於此火处求觅钦服,都无所得。”《北史·夏侯道迁传》:“及婚,求觅不知所在。”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舍利塔﹞又降下舍利於地面砖石上,约五千餘粒,僧俗虔心求觅,必获霑足。”
(2).索取。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折:“俺哥哥只为一载之前,少喫无穿,向我求觅。”词语解释:求思 拼音:qiú sī
追求。思,助词,用于语末。《诗·周南·汉广》:“ 汉 有游女,不可求思。”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汉 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词语解释:求雨 拼音:qiú yǔ
谓祷神降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令民祷社稷山川,家人祀户。”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太原郡 东有 崖山 ,天旱,土人常烧此山以求雨。俗传 崖山 神娶 河伯 女,故 河伯 见火,必降雨救之。” 赵树理 《求雨》:“在解放以前,每逢天旱了的时候, 金斗坪 的人便集中在这庙里求雨。”词语解释:求假 拼音:qiú jià
求借。《后汉书·樊宏传》:“﹝ 樊宏 ﹞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济阳 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 周世宗 镇 澶渊 , 张美 为三司吏,掌州之钱穀, 世宗 私有求假, 美 悉力应之。”
请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僧求假七日,令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 哀而许之。”《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 叔文 母病,以身任国事之故,不得亲医药,今特求假归侍。”词语解释:求容 拼音:qiú róng
取悦。《左传·定公九年》:“夫 阳虎 有宠於 季氏 ,而将杀 季孙 ,以不利 鲁国 ,而求容焉。” 杨伯峻 注:“求容谓博取喜悦。”《韩非子·说林下》:“以求容於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於人也。”《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乃阿 二世 意,欲求容。”《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虞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词语解释:求和 拼音:qiú hé
(1).战败或处境不利的一方,向对方请求停止作战,恢复和平。《战国策·赵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 秦 心。”《史记·赵王勾践世家》“行成於 吴 ” 唐 司马贞 索隐:“求和於 吴 也。”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请倾府库,赂以求和,潜军邀其归路。帝从其言,胡兵遂退。”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高起潜 凑近他的耳朵咕哝说:‘我看皇上满心急着要和,就是怕他自己落一个向敌求和的名儿,尤其怕外廷议论。’”
(2).打球或下棋等竞赛的一方估计不能取胜,设法造成平局。如:这盘棋他眼看无取胜可能,只得兑车求和。词语解释:求信 拼音:qiú xìn
亦作“ 求伸 ”。
(1).企求伸展。信,通“ 伸 ”。《易·繫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2).引申为企求施展抱负。《孔子家语·屈节》:“屈节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於义。”词语解释:求皇 拼音:qiú huáng
见“ 求凰 ”。
词语解释:求凰 拼音:qiú huáng
亦作“ 求皇 ”。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相传 相如 歌此向 卓文君 求爱。后因称男子求偶为“求凰”。 宋 刘克庄 《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词:“叹芳卿,今在今亡?絶笔无求凰曲,痴心有返魂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 王子服 ﹞聘 萧氏 ,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十七年来又悼亡,续絃仍復谱求皇。”词语解释:求学 拼音:qiú xué
(1).从师学习。《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况汝少小失阿耶,孤单养汝,成立汝身。今捨吾求学,更须审思。念汝在外摽零,子乃悔将何及。”
(2).多指在学校学习。 邹韬奋 《经历》二:“这时候我的弟弟也在同一学校里求学,我们住在一个房间里。” 巴金 《灭亡》第三章:“他这年在中学毕业以后,就打算到 上海 去继续求学。”
(3).探求学问。 宋 邵雍 《无名公传》:“﹝无名公﹞年四十求学於古人,年五十求学於天地,遂尽天下之情。”词语解释:求访 拼音:qiú fǎng
寻觅探访。《魏书·常景传》:“﹝ 景 ﹞耽好经史,爱玩文词,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復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本朝承 五季 之后,无復字画可称,至 太宗皇帝 始搜罗法书,备尽求访。”《宋史·岳飞传》:“ 飞 至孝,母留 河北 ,遣人求访,迎归。”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五》:“ 齐解 叔谦 母有疾,夜於庭中稽顙祈福,闻空中语云:‘得丁公藤为酒,便差。’即求访至 宜都 。”词语解释:求瑕 拼音:qiú xiá
寻觅疵病或过失。含有故意挑剔之义。《北史·崔浩传》:“南镇诸将,闻而生羡,亦欲南抄,以取资财。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瑕,冀得肆心。” 宋 欧阳修 《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夫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则未为小人之利;欲尽去之,则善人少过,难为一二求瑕,惟有指以为朋,则可一时尽逐。”词语解释:求欢 拼音:qiú huān
谓要求性交。《水浒传》第三二回:“﹝ 宋江 等﹞推开房门,只见 王矮虎 正搂着那妇人求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汪锡 ﹞走到跟前,双膝跪下求欢, 滴珠 就变了脸起来:‘这如何使得!我是好人家儿女……若逼得我紧,我如今真要自尽了。’”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五圣为祟》:“是晚,此人即入室求欢。”词语解释:求情 拼音:qiú qíng
请求对方答应要求或给予宽恕。《宋书·毛脩之传》:“求情既所不容,即实又非所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钟雷溪 ﹞所以特地来拜会我,无非是要求我对藩臺去代他求情。” 曹禺 《雷雨》第一幕:“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词语解释:求偶 拼音:qiú ǒu
寻求配偶。 汉 刘向 《列女传·鲁漆室女》:“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 汉 马融 《长笛赋》:“求偶鸣子,悲号长啸。” 晋 陆机 《感时赋》:“鱼微微而求偶,兽岳岳而相攒。”词语解释:求教 拼音:qiú jiào
请求指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其故旧门人仕於四方者皆欲投檄去,以书求教於 尧夫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无一谦逊之词,又不致求教之意。” 阿英 《碧血花》第二幕:“ 郑成功 :‘呵,叔父,孩儿有事正想求教。’”词语解释:求爱 拼音:qiú ài
(1).求得喜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於子。”
(2).指追求异性之爱。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二:“有些冒失的小伙子,还写信向她热烈求爱。” 鄢国培 《巴山月》第二章二:“这是一首求爱的情歌,所以我知道他在怀念情人。”词语解释:求托 拼音:qiú tuō
请托。《红楼梦》第八一回:“ 贾政 道:‘我今日自己送他来,因要求托一番。这孩子年纪也不小了,到底要学个成人的举业,才是终身立身成名之事。’”词语解释:求须 拼音:qiú xū
需索;需求。《南史·王僧达传》:“ 吴 郭 西臺寺 多富沙门, 僧达 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 顾旷 率门义刼寺内沙门 竺法瑶 ,得数百万。”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浮费省物而不屈於求须,苛役蠲而农不妨於耘耨。”词语解释:求间 拼音:qiú jiàn
请求对方避开他人与己私语。多用于下对上。《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奚毅 又见帝,求间,帝即下 明光殿 与语,知其至诚。” 胡三省 注:“求间,即请间也。”词语解释:求实 拼音:qiú shí
讲求实际。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 诸葛亮 在本传里,是一个非常求实的人,是一个实干家。”词语解释:求亲 拼音:qiú qīn
请求结为姻亲。多用于男家向女家。 唐 杜甫 《近闻》诗:“似闻 赞普 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奉 周公 言,命着我到 任二公 家求亲。”《西游记》第五四回:“太师躬身道:‘臣奉我王意旨,特来求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放心,司官总有法子説得他服服帖帖的求亲。”词语解释:求哀 拼音:qiú āi
犹乞怜。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是时, 亳贵人 见幸。 冀 嫉其宠,遣客夜盗其家,欲刺贵人母。母入宫求哀,因言 冀 之罪。” 明 伍余福 《苹野纂闻·终南勇士》:“有老嫗讶之曰:‘尔何来耶?吾儿勇且武,遇之则死,宜速去!’二贾求哀,老嫗不得已而止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故我得而佑之,非以尔叩拜求哀也。”词语解释:求代 拼音:qiú dài
(1).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后汉书·窦融传》:“ 融 以兄弟并受爵位,久专方面,惧不自安,数上书求代。”《晋书·吾彦传》:“﹝ 吾彦 ﹞在镇二十餘年,威恩宣著, 南州 寧靖。自表求代,徵为大长秋。”
(2).死鬼找替身。旧时迷信以为屈死鬼如要投胎再转人世,必须诱惑一人枉死以替代自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昨宿东门外,见縊鬼五六,自门隙而入,恐是求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吊死鬼攒眉道:‘我除了求代之外,别无能处。’”词语解释:求正 拼音:qiú zhèng
(1).寻求正道。《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説,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
(2).请求指正。 明 宋濂 《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予慕师之道甚久,近获沉手 护龙河 上,相与谈玄,因出《賸语》一编求正。” 明 李贽 《答耿司寇》:“ 龙溪先生 年至九十,自二十岁为学,又得明师,所探讨者尽天下书,所求正者尽四方人。” 侯外庐 《〈船山学案〉自序》:“作者把 船山 学术从《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抽出来先行发表,以求正于大雅君子。”词语解释:求问 拼音:qiú wèn
(1).探访。《史记·魏公子列传论》:“吾过 大梁 之墟,求问其所谓 夷门 。”
(2).指求神问卜。《史记·龟策列传论》:“其设稽神求问之道者,以为后世衰微,愚不师智,人各自安,化分为百室,道散而无垠,故推归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词语解释:求婚 拼音:qiú hūn
亦作“ 求昏 ”。 男女中的一方请求对方与己结婚。《晋书·姚兴载记下》:“今来求婚,吾已许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杜陵 韦固 少孤,思早娶妇,多方求婚,不成。”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杨大年不愿富贵》:“﹝ 王旦 ﹞卒时,属其家事一付 大年 。 丁晋公 来求昏, 大年 令絶之。”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 魏月波 ﹞丰姿娟丽,有如初日芙蓉。远近咸嘖嘖艷其美,争求婚焉。” 庐隐 《海滨故人》四:“在路上 玲玉 告诉 露沙 ,这次 剑卿 向她求婚,已经不能再坚执了。”词语解释:求昏 拼音:qiú hūn
见“ 求婚 ”。
词语解释:求婚 拼音:qiú hūn
亦作“ 求昏 ”。 男女中的一方请求对方与己结婚。《晋书·姚兴载记下》:“今来求婚,吾已许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杜陵 韦固 少孤,思早娶妇,多方求婚,不成。”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杨大年不愿富贵》:“﹝ 王旦 ﹞卒时,属其家事一付 大年 。 丁晋公 来求昏, 大年 令絶之。”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 魏月波 ﹞丰姿娟丽,有如初日芙蓉。远近咸嘖嘖艷其美,争求婚焉。” 庐隐 《海滨故人》四:“在路上 玲玉 告诉 露沙 ,这次 剑卿 向她求婚,已经不能再坚执了。”词语解释:求牛 拼音:qiú niú
古代祭祀前,经挑选,将以其毛为卜之牛。《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芻之。” 孙诒让 正义:“ 惠士奇 云:凡祭祀,前三日择牲,君召牛纳而视之,择其毛而卜之,是为求牛。求,犹择也。”一说,求牛谓绎祭所用之牛。见 贾公彦 疏。词语解释:求证 拼音:qiú zhèng
寻找证据或求得证实。词语解释:求配 拼音:qiú pèi
(1).希求媲美。 唐 韩愈 《感二鸟赋》:“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於下地;盍求配於古人,独怊悵於无位?”
(2).寻求配偶;请求婚配。《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贤弟今年一十有九,我已二十有二,正该及时求配,以图生育。”《红楼梦》第五十回:“ 薛姨妈 度其意思,大约是要给他求配。”《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这位爷﹞用了一个 三国 时候 东吴 求配的故事道:‘吾虎女岂配犬子?’”词语解释:求采 拼音:qiú cǎi
搜求选取。《旧唐书·太宗纪上》:“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 隋 氏末年,求採无已,至於离宫别馆,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词语解释:求化 拼音:qiú huà
犹募化。指和尚、道士等求人施舍财物。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软枣糕》:“ 宣慈寺 每求化人,先留食软枣餻。”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河道》:“有瞽者在桥上念经求化。”词语解释:求援 拼音:qiú yuán
请求援助。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下:“不逞之徒,因説 建德 送 萧皇后 及宫人,多齎金帛,重赂 突厥 ,市马而求援。”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君闻变,先以老弱藏乡僻善处,而与族弟 进贤 急去省门求援。”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九章:“ 凤凰堡 的建社工作受到重重阻挠, 杨大妈 不得不到县里去求援。”词语解释:求签 拼音:qiú qiān
迷信的人在神佛面前抽签以占吉凶。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下官求籤问卜,都説姻缘到是姻缘,只是中间有箇小人要用术强娶。” 清 袁枚 《新齐谐·裘文达为水神》:“我是 燕子磯 水神,今将復位,死后汝等送灵柩还 江西 ,必过此磯,有 关帝庙 可往求籤。”《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安太太 急得烧子时香,吃白斋,求籤许愿,闹得寝食不安。” 端木蕻良 《蝴蝶梦》:“他们带着虔诚和祝福到 爱普卢 的神庙去求签。”词语解释:求聘 拼音:qiú pìn
亦作“ 求娉 ”。 男方请求女方许婚。《南史·张率传》:“﹝ 率 ﹞有父时妓数十人,其善謳者有色貌,邑子仪曹郎 顾珖之 求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魏撰之 自京中归来,不知为何只管叫人来打听,説我有个女儿,他要求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 范十一娘 ﹞少艳美,骚雅尤絶。父母钟爱之,求聘者輒令自择。”词语解释:求战 拼音:qiú zhàn
(1).要求或寻找对方与之决战。《新唐书·太宗纪》:“ 太宗 有疾,诸将为 举 所败……已而 举 死,其子 仁杲 率其众求战, 太宗 按兵不动。”如:敌军进入山口,求战不得,只得退却。
(2).要求参加战斗。如:战士求战心切。词语解释:求救 拼音:qiú jiù
请求援救。多用于遇到危险或灾难时。《左传·庄公十年》:“ 息侯 闻之,怒,使谓 楚文王 曰:‘伐我,我求救於 蔡 而伐之。’”《史记·伍子胥列传》:“ 申包胥 走 秦 告急,求救於秦。”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渔者网得大黿,繫之桥柱,引颈四顾,似有求救之状。”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鲇鱼龙》:“佃户入水置桔橰,忽为此鱼吞其两股,号呼求救。” 茅盾 《子夜》十五:“这时候厂里的汽笛又都都地叫了,足有三分钟,像一匹受伤的野兽哀号求救。”词语解释:求告 拼音:qiú gào
谓央求别人帮助或宽恕自己。《水浒传》第三六回:“县里府上都有相识,况已经赦宥的事了,必当减罪,求告这厮们做什么?”《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县君道:‘没奈何了,官人只是下些小心求告他,他也是心软的人,求告得转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小鸦头来告诉我,説媳妇跪在地下求告,求不下来。”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我过着穷日子,就知道没人的难处,说句浅话,求告你的时候在后头哩。”词语解释:求盗 拼音:qiú dào
古代亭长手下掌逐捕盗贼的亭卒。《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求盗者,旧时亭有两卒,其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从东方来,呼曰‘ 南越 兵入界’,欲因以发兵。”词语解释:求张良,拜韩信
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词语解释:求神福
祈求神灵保佑;祝福词语解释:求降 拼音:qiú xiáng
请求屈从于另一人的权力之下;请求谈判接受投降的条件词语解释:求靠 拼音:qiú kào
请求别人做自己的靠山(多指负担生活)词语解释:求艾 拼音:qiú ài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赵岐 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求艾”泛指寻求治病之药。 元 虞集 《端午节诗》:“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亦比喻探求治国立业之道。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近岁尝见《纪孟》十诗……如:‘争地争城立霸基,焉能一统混华夷;力期行政须求艾,深欲为王愧折枝。’” 清 魏源 《秋夕三章》诗之二:“三年求艾,一月攘鷄,桑榆未晚,尚其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