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汁滓汁莎汁光纪汁方汁洽汁子  
汁协汁水汁光汁防汁液汁献  

词语解释:汁滓  拼音:zhī zǐ
汁液与渣滓。《周礼·天官·酒正》“二曰醴齐” 汉 郑玄 注:“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 唐 杜甫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藉糟分汁滓,瓮酱落提携。” 仇兆鳌 注:“竹牀笮酒,分出汁滓,其清汁为酒,浊滓则糟也。”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新麵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词语解释:汁协  拼音:zhī xié
和谐;协调。 晋 左思 《吴都赋》:“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皆与謡俗汁协,律吕相应。”
词语解释:汁莎  拼音:zhī shā
即秬鬯。参见“ 汁献 ”。
词语解释:汁献  拼音:zhī xiàn
即秬鬯。古代祭祀时用以求神的香酒。用黑黍和郁金草酿成。《礼记·郊特牲》:“汁献涚于醆酒。” 郑玄 注:“谓泲秬鬯以醆酒也。献读当为莎, 齐 语声之误也。秬鬯者,中有煮鬱,和以盎齐,摩莎泲之,出其香汁,因谓之汁莎。” 孔颖达 疏:“献,谓摩莎;涚,谓泲也。”
词语解释:汁水  拼音:zhī shuǐ
汁液,汤水。《水浒传》第二四回:“乾娘不要独吃自呵,也把些汁水与我呷一呷。” 巴金 《杨嫂》:“桑葚从树上落了下来,有的落在地上就跌碎了,流出鲜艳的深紫色的汁水。”
词语解释:汁光纪  拼音:zhī guāng jì
古代传说的五方之帝中的北方黑帝。汁,亦写作“叶”、“协”。《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贾公彦 疏:“五帝者,东方 青帝 灵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黄帝 含枢纽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纪 。”《隶释·汉鲁相史晨祀孔庙奏铭》:“昔在 仲尼 , 汁光 之精,大帝所挺, 颜 母毓灵。” 洪适 释:“汁为叶。”
词语解释:汁光  拼音:zhī guāng
见“ 汁光纪 ”。
词语解释:汁光纪  拼音:zhī guāng jì
古代传说的五方之帝中的北方黑帝。汁,亦写作“叶”、“协”。《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贾公彦 疏:“五帝者,东方 青帝 灵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黄帝 含枢纽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纪 。”《隶释·汉鲁相史晨祀孔庙奏铭》:“昔在 仲尼 , 汁光 之精,大帝所挺, 颜 母毓灵。” 洪适 释:“汁为叶。”
词语解释:汁方  拼音:zhī fāng
见“ 汁防 ”。
词语解释:汁防  拼音:zhī fáng
汉 代侯国名。在今 四川省 什邡县 境。《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汁防肃侯 雍齿 。”按,汁防,《汉书·地理志上》作“汁方”,《后汉书·郡国志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均作“什邡”。
词语解释:汁防  拼音:zhī fáng
汉 代侯国名。在今 四川省 什邡县 境。《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汁防肃侯 雍齿 。”按,汁防,《汉书·地理志上》作“汁方”,《后汉书·郡国志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均作“什邡”。
词语解释:汁洽  拼音:zhī qià
协洽。地支“未”的别名。《史记·历书》:“昭阳汁洽二年。” 裴駰 集解:“汁,一作‘协’。”《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 樊敏 ﹞八十有四,嵗在汁洽,纪验期臻,奄曶臧形。”参见“ 协洽 ”。
词语解释:协洽  拼音:xié qià
未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未曰协洽。” 郝懿行 义疏:“协洽者,《占经》引 李巡 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洽。协,和也;洽,合也。’ 孙炎 云:‘物生和洽含英秀也。’”《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未,岁名曰协洽……协洽之岁,岁有小兵,蚕登稻昌,菽麦不为,民食三升。” 高诱 注:“协,和;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
词语解释:汁液  拼音:zhī yè
汁。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籽粒在温暖的土地中发芽,微风中饱含着香甜的生命的汁液。”
词语解释:汁子  拼音:zhī zǐ
汁液;汤汁。《红楼梦》第六十回:“﹝小玻璃瓶﹞里面有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还当是 宝玉 吃的西洋葡萄酒。”《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不想这口稠咕嘟的釅茶,咂在嘴里,比黄莲汁子还苦。”特指奶汁。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三岁伢子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莫打我,回去吃口汁子又来。”
词语解释:汁献  拼音:zhī xiàn
即秬鬯。古代祭祀时用以求神的香酒。用黑黍和郁金草酿成。《礼记·郊特牲》:“汁献涚于醆酒。” 郑玄 注:“谓泲秬鬯以醆酒也。献读当为莎, 齐 语声之误也。秬鬯者,中有煮鬱,和以盎齐,摩莎泲之,出其香汁,因谓之汁莎。” 孔颖达 疏:“献,谓摩莎;涚,谓泲也。”